【新聞想法】8歲男童偷安全帽

【動新聞】8歲童誤拿安全帽單親癌母下跪難救兒

最近幾日有則新聞在台灣網路上很紅,說是有個8歲男童拿錯了安全帽被告,媽媽出面求情,說她患有癌症、也向失主下跪了,安全帽在幾個小時後也有主動歸還,但怎麼說對方就是堅持提告。

當初是在電視台看到這則新聞,覺得「這個事件蠻奇怪的」,理論上來說不會有人這麼狠心要去告一個男孩,這是一點,

而媽媽的態度也很怪,一個會下跪道歉的人,理應是覺得自己做錯了事,用最卑微的態度去請對方原諒自己;

但是我從新聞畫面中只看到,這位媽媽一直強調自己「罹患癌症」,一直強調「兒子是資優生」,一直強調「兒子問我怎麼沒做錯事情會被告呢?」,

我其實看不到那種「這個人有在道歉」的感覺,反而有種咄咄逼人,苦肉計在脅迫他人的感受。

 

《功夫》你又想勒索我

當時的感覺是,這種事情不合常理,應該是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才是,

會不會對方是用一種脅迫的方式在道歉,讓失主覺得不舒服,所以才堅持提告?因為光是我這個旁觀者都會覺得對方的道歉充滿脅迫,想把人逼到那個「若不原諒,你就是世界上最殘酷的人」的位置上。

 

然後我去看蘋果網路新聞底下的留言,我大概只看了20篇,一致在撻伐那個失主,

說他不會將心比心,說他會有報應,說他沒心沒肝詛咒他下輩子當畜生的。

接著我點會我臉書首頁,有11個人轉貼(我約有1100位朋友),也全部都是在罵失主。

當時很好奇,為什麼沒有人覺得這個事件很奇怪?

 

【動新聞】8歲童誤拿安全帽單親癌母下跪難救兒

新聞備份(動新聞連結

 

大逆轉!最新VCR直擊 安全帽男童非誤拿?【中時電子報】

沒想到兩天後事情大翻盤…

1, 安全帽並不是如媽媽所說是誤拿,而是有錄影畫面顯示應該是媽媽叫小朋友去拿的。

2, 當天是颱風天,失主安全帽被偷很生氣(的確也是,除了怕被警察抓,更怕招牌砸到自己等),當時不知道被誰偷,所以有提告。但偷竊屬公訴罪,失主並沒有堅持告到底的行為。

好了,現在那個安全帽失主…

1, 他在颱風天安全帽被偷

2, 偷他安全帽的人在媒體面前控訴他沒天良

3, 他可能已被台灣百萬人以上詛咒,然後這個詛咒在證明他不是那個樣子之後,詛咒並沒有收回去。

 

大逆轉! 8歲童偷安全帽 疑母親教唆

大逆轉! 8歲童偷安全帽 疑母親教唆新聞備份

 

如果您正在看這篇文章,而您又詛咒過人家,別急著把責任推給新聞媒體,

反正你在看文章實情只有你知道,接下來說的東西若您贊同,可以參考參考,若不贊同,也可以按上一頁離開。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今天剛好沒有後面那段錄影畫面,但是是相同的狀況,事情會怎麼發展?

剛好沒錄影畫面的機率不小於70%吧,台灣還不至於每個路口都有監視器,反倒是像目前發展的這樣剛好有的錄影畫面的機率較小。

事情可能會這樣發展,這個案件往上送,警察或法官按照標準程序處理,然後又有一堆鄉民要繼續罵「恐龍法官」之類的(雖然台灣真的有恐龍法官)。

Advertisements

如果今天你沒做錯事,但是被數以百萬計的人謾罵,你會作何感想?那這失主為何得承受這些痛苦?

若你有被人不實的罵過,那「委屈」的感受是一輩子忘不了的吧?

如果你沒參與到罵人行列,那恭喜你,你沒對他人與這個社會丟出「負面」的東西。

若您當初是在公開場合罵人的那位,我覺得我們可以一起來反思這個問題,

現代人,或者說現在常使用網路,或是只看新聞卻不去思考的人,只憑著很片面的消息來源在作判斷是不是很危險?要罵人、詛咒人之前是不是該三思?

 

你或許會覺得,那是新聞平台害了你,全部都是新聞台的錯。

但是,第一,這罵人的話是從你嘴巴(確切的說應該是手指打字)罵出來的,且它著實是傷人的。

其二,如果有個同事A每天在老闆面前散佈關於你的不實謠言,正巧你每次都能證明自己清白,但老闆還是每次都相信那個A同事的話,你會怎麼想?

說老闆是智障,對吧?

那你在看台灣的新聞媒體不是第一天了,新聞媒體素質怎樣你會不知道?不要去當個智障的老闆。

 

也希望當初沒有罵人的那些人,現在不要去罵那些有罵人的人;

您的出發點毋庸置疑是善良的,希望這個社會的亂象少一點,但這樣並不會有效果(沒多少人能在被指控時能真心認錯,一定會先防範自己被攻擊)。

我們台灣缺少了些正向的包容,已經做出的事情無法改變,罵這些,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增加兩方對立,

我們應該避免相同的事情再度發生,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可以的話,你我都應該去思考,我們在謾罵那些社會亂象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就是製造那些亂象的兇手或幫凶之一?

「正義」很容易被有心人士濫用,因為那滿腔熱血(或憤怒)的力道往往會讓人失控,做出未經思考判斷的行為出來,被利用去傷害他人達成有心人士自私的目的。

看到那亂報導的平台,在太陽花事件看似站在公平正義的一方,但那何嘗又不是大老闆立場的效應?(雖然我覺得那結果是台灣當時需要的)在事件後,多少次傷人報導硬要扯上鄭捷兩字來換取點閱率?

新聞唯有能挑動您的情緒才能獲得您的關注、更多的停留、更多的發言,別那麼輕易的被挑動了。

 

延伸閱讀

.文章分類:新聞媒體觀察事件簿

.按個讚,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歡迎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請勿全篇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留下回應或點個讚,謝謝您。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2 Responses

  1. 卵生水筆仔表示:

    確實值得深思。
    (不過後續報導就有點不了了之,因為像我每天都會看一些新聞但就沒注意到這則更正啟事,直到今天看妳的文章才知道)

  2. dinosaurs表示:

    那個更正的新聞就沒那麼大了。XD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