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至愛離世後的心理變化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海報

百日告別(台灣) / Zinnia Flower(英文)

生離死別往往是人們最難以面對的議題,尤其面對伴侶的離世更是難以調適,《百日告別》說的就是那些經驗的分享。

它沒有明確告訴觀眾該怎麼面對與至愛的生離死別,而是告訴觀眾當至愛離開後一個人的旅程是怎樣的感受。事實上我也不認為會有哪種影片看了就能讓人瞬間頓悟生死議題,說是一回事,遇到了要渡過又是另外一回事。

或許您曾有過類似經驗,能從電影中感受到共鳴、感動、情緒的釋放;或許您不太能體會親人離世的感受,這個問題我有些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併寫在有雷心得中。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10/08

.電視首播:2016/05/29 21:00~23:10 @ 龍祥電影台

.片長:96分

.級別:保護級

.電影資訊:@IMDb(無)、@爛蕃茄()、@臉書專頁(3.8萬讚)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片尾劇情:無

.主要獎項:金馬獎入圍(3)、金馬獎得獎(1) @2015年金馬獎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喪失伴侶(喪妻、喪夫)、頭七、五七、七七、百日、家祭、訃聞、抽菸、喜帖、車禍、鋼琴、食譜、興農農藥、漫畫《神之雫》、漫畫《稻作》、電影《星際寶貝》週邊商品(扇子)、蕭邦練習曲

影展:2015年台北電影節(閉幕片)

場景:台北市南港區、士林區(名山里)、高雄愛河、日本沖繩(咖啡店、首里城公園、竹富島竹の子、捷運)

歌曲:一青窈《花水木》

 

至愛離世後的心理變化

面對親人的離世,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

有的人天生樂觀開朗,有的人比較悲觀。

有的很在意人與人彼此之間的情感,有人只把對自己好的人都當成可以利用的對象。

有的父母曾經跟孩子分享生命的逝去是怎麼一回事,有的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況下獨自對面。

有的人在還未懂事時遇到,事後受到同儕嘲笑,有的在孩童時代遇到,被迫面對與提早成長,有的人直到親人壽終正寢才遇到。

人們很習慣只用自己的狀況去衡量世間一切的事物,總是習慣用那種「我父母在我三歲時就雙亡了,我還不是活得好好的」(這是比較誇張的例子)的心態去看待他人,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在個性、環境上的差異性。

Advertisements

電影想分享的,就是面對至愛的離開,會讓人有些怎麼樣的感受、行為、心境。

 

如果能找到兇手,就怨恨對方。

育偉在得知妻子無法救回來以後,第一件事就是想報仇,想要告死肇事者,但對方已在車禍中身亡。育偉進而打電話去對方家,想痛罵對方家屬一頓。

從新聞中也可以發現,只要是有兇手的案件,家屬幾乎都會想報仇,我覺得那是一種很難避免的情緒反應。

育偉打電話去肇事者家那段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反應了兩個現象。

其一,肇事者家屬何嘗又不是跟育偉一樣痛苦呢?打電話這行為反而讓育偉更痛苦,他非但沒有找到情緒的宣洩點(罵家屬),更會認為發洩在家屬身上是罪惡的(畢竟聽到對方媽媽也是肝腸寸斷呀),想發洩又覺得那是罪惡的,難道不痛苦嗎?

其二,肇事者的媽媽把育偉當成是她兒子頭七「回來」,打電話給她。這有一點點用科學解釋玄學,出發點可能是一種社會觀察、諷刺。

 

真的難過時,拜託不要叫我笑。

很多人都會認為,人在最難過的時候,需要的就是笑。

可是這個時候的笑,依然是難過的。就像心敏看著漫畫在笑時,您覺得她是真的開心的笑嗎?

聽說人為了化解尷尬狀況時也會笑,可參考《電椅大風吹》(The Game of Death),我想是類似的本能反應。

心敏的妹妹(心庭)拋下女兒天天去陪伴她,心敏拒絕了。我猜想,人在難過時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獨處的,不間斷的陪伴有時會阻礙了你想好好大哭一場;且說是陪伴,你根本無暇去與他人互動,那樣的陪伴有時反而是困擾。

我認為,即使對方拒絕,主動陪伴還是需要的,人在獨處時很容易鑽牛角尖走不出那種情緒,而且會越來越悲傷。

如果我是心敏的朋友,我不會勸她說不要難過,也不會勸她說開心一點,然後找好笑影片陪她看,我覺得這都是當事人不會想要的;

我會告訴她,難過就哭出來吧,那是因為妳愛他你才會這麼難過,我會抱著她,直到她覺得好一點,不斷的重複這樣的陪伴。

 

不想再看到任何有關死者的東西,卻又不斷追尋著他。

這段形容我覺得是電影的主軸,先說「不想觸景傷情」的部份,育偉大聲責罵在玩弄鋼琴的小屁孩(附註一),還有他把鋼琴從客廳移到儲藏室。

電影不斷交錯描述兩位主角,看似毫無意義,但看到後期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個規則,育偉的片段都跟妻子有關:教會、鋼琴家。心敏的部份都跟未婚夫有關:廚師。

育偉跟其他人討論妻子喪禮要用佛教還是基督教的方式,對著玩弄鋼琴的小屁孩大吼。他參加妻子任職(司琴)的教會的教友辦的追思會(我不太確定這場聚會能不能稱為追思會)。他搬動鋼琴。他對前來上課的學生(妻子是鋼琴家教)甩門。他把為上完的鋼琴課程學費退還給學生。

心敏照著食譜烹飪。心敏每天為靈堂上更換新的水果(也是食物)。她到日本品嚐有名的餐廳並給予星等評分。她看漫畫是因為未婚夫也愛看,而當初未婚夫選擇當廚師就是因為看了漫畫《醬太的壽司》(将太の寿司)。未婚夫的照片是在河邊釣魚(也是食物)。

各別看似無意義的片段,似乎是有經過巧妙安排的。

當親密的人離開時,我們會想把跟他相關的東西都藏起來(這點而言分手也相似),卻又會不斷的想成為對方,我覺得《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吃骨灰也是類似的心態。

 

憎恨老天

我覺得這點有點像是「找兇手」的延續,當你找不到兇手時,就很容易怪起上帝、老天爺。

就像育偉在教會追思會上大吼類似「真的有上帝嗎?」的這種話,我會認為那是為情緒找宣洩出口,總要找到個對象來發脾氣。

Advertisements

 

需要感受到到人的溫度

在育偉難過的時候,有位女同事陪他,後來兩個人發生了關係,可以看到育偉是邊哭邊跟那個女生做愛的。

我會覺得,育偉他剛面對了一個朝夕相處、有生命、有體溫的妻子,就這樣活生生的從他生活中消失,跟那女生做愛,只是想要感受到人的體溫而已。

女同事以為她或許可以取代育偉妻子的角色,以為發生關係那是一種認可,之後跑去幫他煮早餐,育偉卻回達她:我不想要這個樣子(或關係?),可以看出他不是因為性慾或喜歡而跟那女生做愛的。當然這只是我的解讀。

另一段劇情我就覺得比較突兀了,心敏去抱未婚夫的弟弟(仁毅)那段。一來我會覺得這行為在亞洲較難被解讀為安慰,二來我總一直在想,如果未婚夫的爸爸媽媽看到,他們不會嚇到嗎?

上網查影展資料時還發現,影展播放的版本心敏跟仁毅好像也有發生關係!!據說這問題在映後導演座談時有被問到,而導演只是覺得寫著寫著就覺得這時候兩人會做出這樣的事。

很慶幸這段被拿掉了,這不是因為性別的關係喔,不是說育偉是男生所以就合理。讓我們把育偉跟心敏的角色對調,心敏是跟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男同事發生關係,算是合理(日本最近很紅的未亡人系列)。但如果今天育偉是去妻子家,然後因為兩人有共同思念的對象,就跟妻子的妹妹發生關係,那很怪吧?

雖然覺得心敏抱仁毅很怪,可是我能從銀幕上那樣的動作(畫面)中感受到溫暖,會覺得在人最脆弱難過的時候,真的很需要一個溫暖的擁抱。

 

恍神

這跟底下會提到的一個在念經時會出現的行為有點類似,劇中出現的狀況是心敏恍神到忘了自己正在過馬路,差點被車撞。

 

自殺的念頭

心敏在食物(魚)中加了一堆農藥(興農)跟感冒藥(猜是要裡頭安眠的成份),想自殺。但其實有前兆喔!她多打了一份鑰匙要給妹妹留著,把身份證、銀行存簿、印章等都整理出來放著,猜想是想把東西都留給妹妹吧。

育偉則是在陽台牆邊墊高了腳,但因為看到對面有男孩在看著而作罷。(可能也有一點點不想成為不好示範的心態)

 

喪禮習俗的描述

.頭七,死者靈魂會回來家裡,傳聞在家中灑上石灰,隔日若有發現腳印就是死者有回來。

.念經時,有時候會不知道大家唸到哪,找不到。那是一種情緒低落時,無法集中精神的現象,可以說是心不在焉,因為腦袋無法正常思考。

.其餘的收錄在「題材」裡

 

情緒渲染 & 如何走出來?

在觀賞影片的過程中,我一直很怕出現我「ㄍㄧㄥ不住」眼淚的劇情,已經是那種再一句更強烈的台詞、一段劇情,就會在戲院中大哭的程度。電影有讓觀眾(至少我是)感受到那種氛圍,很能體會那種走不出來的感覺。

或許有些觀眾會喜歡結局正向一點的,讓觀眾覺得「主角已經走出來了」的happy ending。但我會覺得,其實這個過程很多人都經歷過,最終也都走出來了;若您曾經經歷過,您是因為某起事件就瞬間走出來的嗎?並不是。

那個過程通常很漫長,需要慢慢適應生活上各種習慣的改變。我常常用洗牙來形容離開壞男人,你會不習慣,但不習慣不見得是不好的事,就像洗牙;適應親人的離開則像是戴牙套,你得慢慢跟一個你覺得極為不自在、不舒服的狀態去相處,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慢慢的你總是會習慣找出各種方式跟它相處,怎樣才不會疼痛、怎樣可以轉移注意力等等。

你也會慢慢接觸到很多種想法,透過書籍、影片、聽演說、與人對談等等,總會有幾句話是能觸動你的,你會慢慢想通一些事,慢慢的找到繼續讓自己能正常生活的辦法。(但在這個階段很容易養成壞習慣:抽菸、喝酒、嗑藥、吸毒等等)

最終,那個人依然在你心中仍保有同等地位,只是你得繼續讓自己正常生活下去,你得去過你剩下的生命,你會找到這樣的方法出來。

 

其餘的感受

我喜歡那頭七、五七、七七、百日的文字介紹。說真的,我參加過接近十的左右親人的「做七」(因為曾祖父母都活超過百歲),每次就像電影演得那樣每七天一次的要七次、百日、對年等。但我從來不瞭解那些儀式的目的,電影的解說讓我有種「原來如此」的感受。

Advertisements

我喜歡心敏跟未婚夫先計畫好蜜月旅行時要去哪裡玩,先寫在筆記上的做法。我是那種很討厭在旅行前查資料的人(或者說從來沒有時間能讓我去好好查資料、整理資料、寫計畫),所以看到別人把這件事做得很漂亮時,會很羨慕。

紐西蘭羊群的那段對話,我認為是在呼應育偉自己。綿羊得等身上的水份蒸發才能爬得起來,育偉「不知道要等多久」其實是在說不知道自己要等多久才能爬得(振作)起來。

電影英文名稱「Zinnia Flower」是百日菊屬,這種花在台灣也很常見,台灣常見的休耕綠肥作物就是大波斯菊、波斯菊、百日菊、向日葵、油麻菜花這些,彩色的大概就是大波斯菊跟百日菊這兩種為主。用百日菊、劇中台詞「花開花謝終有時」來呼應百日告別、告別百日。

 

電影場景

片頭第一幕空景的畫面應該是台北市南港區,那棟白色建築看起來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美食介紹)。

合理推測高速公路上的車禍可能就是在旁邊的「環東大道」上拍的。

其餘電影場景整理在「題材」,若有找到劇照,我會貼照片來介紹。

 

演員介紹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石頭(石錦航)飾演 育偉

石頭在片中的表現並不會生澀也。看到五月天團員陸續跨行到電影演出,其實蠻有意思的。石頭有這部,瑪莎(蔡昇晏)有《五月之戀》、怪獸(溫尚翊)有《逆轉勝》。(我只講我看過或我知道的)

我會蠻希望台灣也有藝人是能像日本、韓國那樣多方位發展的。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林嘉欣 飾演 心敏

我覺得林嘉欣真的好漂亮喔(膚淺的觀眾),演技也不賴喔。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馬志翔 飾演 仁佑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柯佳嬿 飾演 曉雯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張書豪 飾演 仁毅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李千娜 飾演 心庭

 

Movie, 百日告別 / Zinnia Flower, 電影劇照

蔡亘晏 飾演 佳妍

 

附註一

這裡若用小孩兩字,怕字義上讓人誤會是育偉的小孩,雖然有看過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