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星星的傻瓜PK》不同宗教的衝突,信仰與迷信的差異。

Movie, PK(印度) / 來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我的个神啊(中) / 來自星星的PK(港), 電影海報, 台灣

PK(印度) / 來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我的个神啊(中) / 來自星星的PK(港)

《三個傻瓜》(3 Idiots, 2009)導演(同時也是編劇之一)+男主角再次組合,作品風格很類似,都是在挑戰印度很根深柢固的傳統觀念或社會陋習,但這些問題放諸世界各地皆有,這部則是在談論不同宗教間的差異與衝突,以及信仰與迷信的差異。

這類型的電影在台灣還蠻受到歡迎的,不過台灣還蠻常見的一個現象,當多數人喜歡一部作品時,是容不下任何一句負面評論的。我倒覺得少部分的觀眾不喜歡電影中的某些元素,若可以提出來提醒他們,讓他們有預期心理,不會因為大家都用「年度最好看電影」去形容它而有著過度的期待,觀看後期待產生落差而心情不悅。也可以在提醒後,讓他們更專注在電影好看的地方。就個人而言,有幾個點是我會介意的,包括歌舞片類型、男主角演戲走表情誇張路線,因人而異的笑點。

此外電影談及基督教、印度教與伊斯蘭教幾個比較廣為人知的風俗,算是觀影需具備常識,若看不懂我也會盡量把幾個有觀察到的部分來分享一下。

 

關於片名

1, 這部電影在台灣上映時,PK雖是原始片名,但中文片名裡頭的確有PK兩字,不過有的資料把PK放在中文前,有的放在中文後。(Google 畫面)放在後頭的資料比較多,最後採用「來自星星的傻瓜PK」。

2, 片名哏來自於當時台灣很流行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별에서온그대, 2013)

3, 電影在台灣電視台上播出時,片名已無PK兩字,為「來自星星的傻瓜」。

4, 忘了是中國還是香港院線上映前,把片名取為「外星醉汉PK地球神」。

5, PK原意是Peekay,印地語有「喝醉」之意。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03/20

.電視首播:2017/01/14 21:00~00:15 @ 衛視電影

.片長:152分鐘

.級別:保護級(6+)

.電影資訊:@IMDb(8.2/94,691)、@爛番茄(93%/14)、@臉書專頁

.片尾彩蛋:無

.電影預告:官方 YouTube 正式預告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印度宗教信仰、宗教衝突、迷信;黃牛票、火車、印巴衝突、捷運、製造假新聞、警局、車床族、恆何、受洗、濕婆、保險套、恐怖攻擊(電車爆炸案)、傳統婚禮、教堂、廟宇、冰淇淋

電影背景:拉賈斯坦邦、比利時布魯日、新德里、曼達瓦、德里

 

電影想表達什麼

電影中展現出來的宗教/文化差異

印度是個宗教信仰非常多元的國家,就印象中有在電影中看到的大概有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耆那教、錫克教,有些不確定電影中有沒有出現或沒能辨識出來,但也是印度主要信仰的還有佛教、天主教、祆教、猶太教、巴哈伊教。

電影透過一個較為公正客觀的「外星人」PK(因為他不受家庭、地理環境等因素影響)來看待印度這個國家裡頭的各種信仰,PK因為不熟悉宗教文化而鬧出許多笑話,他也認為宗教間彼此是有衝突的,讓他不知道信仰誰才好。

Advertisements

電影中有展現出來宗教差異的部分像是,

.有些宗教要脫鞋子(大多數需膜拜神像的宗教都得脫鞋,表示虔誠),有些則得穿鞋子(教堂)。

.用椰子水(印度風俗)跟香祭拜耶穌(教堂是不拿香也不祭拜的)。

.寡婦穿白衣(印度風俗),新娘也穿白衣服(西洋)。

.喪禮穿黑衣服(西洋),穆斯林女性也穿著黑衣服。

.把在教堂看到的葡萄酒,拿到清真寺去(穆斯林禁酒)。

.有的宗教認為牛是神聖的(印度教視瘤牛為聖牛),有的宗教認為豬肉不潔(穆斯林禁食死物、血液、豬肉)。

 

電影一直在呈現宗教的差異,以及每個宗教都有自己的神,我覺得目的是,

歷史上人們多次為了種族與宗教信仰發起大規模的戰爭,電影想去找一個和平相處的模式出來,它是用逗趣但不去詆毀宗教信仰的方式來表現(不過你真的很難知道別人的地雷點在哪,總覺得這種作品很容易受到攻擊)。

它其實是在說一個宗教認為是神聖的東西,另一個宗教並不這麼認為,它不是一個放諸世界皆準的東西。不要只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所有人的標準,試著尊重不同信仰與文化的人。

 

部分宗教禮儀是可以改變的

這部分是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印度的電影居然敢挑戰傳統宗教禮儀,這樣的挑戰放在世界各地不管是美國、台灣、日本還是歐美,都是很大膽的嘗試,居然是由印度這樣普遍被認為宗教信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國家所呈現。電影提到的例子是,

.把牛奶淋在石臼上時,也可以考慮拿去給路邊的窮人喝。

.找教主幫忙救救自己的老婆,也可以考慮把這時間拿去回家陪老婆。(這段台詞多,我都只記住個大概)

這些例子還會讓我想到印度有些地方會把嬰兒從高樓拋下來祈福,雖然底下的人會用布接住,但嬰兒骨骼發育未完全,這樣做很危險。[1]

也知道印度有些地方會把孩子推倒到牛糞裡去祈福,但因為牛糞有細菌,對孩童來說也不是好事。[2]

電影觀察到了印度的問題,並把這些問題透過大眾娛樂的方式給呈現出來,讓觀眾比較有可能接受並改變這樣的行為。

 

堅定信仰,但不要迷信

這個也是很大的挑戰,因為太容易得罪人,一個國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人往往不是政客就是宗教領袖,這部電影直接得罪了後者。

當然不是宗教領袖就是有錯,這邊指的是那些靠宗教來斂財、騙色等的,電影用「錯誤的號碼」來暗示「神棍」,說明了神棍是利用人們的恐懼來恫嚇你,像是不信仰他的宗教就會下地獄(這個也挑戰太大了吧!)等,電影大概有舉出4、5個例子。

電影要說的是,很多時候有人會假傳神的旨意,面對信仰時需要堅定,但不要因為迷信而被神棍利用。

 

神幹嘛虐待他的兒子

電影反應出如果信徒是神的孩子,孩子有事情希望爸爸幫忙,為什麼爸爸還要孩子在地上翻滾才願意聆聽他的話呢?為什麼得要用金錢才能獲得保佑?同時畫面中有出現的各種行為應當都是在表達這件事,像是不斷拿刀砍自己身體的乩童等等。

其實這件事情我也想過,小豪十幾歲時家父去世,家裡是台灣那種傳統佛教、道教、民間信仰混合的信仰,會找人來誦經,當時我就問過家人,這樣不就是誰有錢誰就有福報嗎?生前做再多壞事也沒關係呀。信仰真的不該用錢來買,而該從一個人的心是否良善來判斷吧?我小時候看過的佛道教書籍都是在強調善良呀。

電影同樣有質疑到信仰真的不該用錢來買的,還包括PK買的那些神像,質疑難道價格越高的就越有神力嗎?

Advertisements

看到這段我真的覺得這部電影實在是太瘋狂了,因為我以前看過一部電影《97古惑仔戰無不勝》(1997年),裡面就有提到神讓他的信徒一無所有是在考驗他。

電影居然要人們去思考這些問題,真的是很挑戰觀眾的接受度,我很認同這部電影所有想表達的,但覺得這很容引起部分觀眾攻擊呀。

 

印度的神棍

印象比較深刻的,其一是質疑能憑空戳出金條的教主,幹嘛還要大家捐錢給他。

其二是飄在空中的異能者,其實只是靠道具。

應該是印度的神棍現象很嚴重(台灣又何嘗不是如此?),電影才刻意要來描寫這些。

 

貼標籤

電影演好幾次貼標籤這個話題,一次是PK去嬰兒房翻嬰兒身上有沒有標籤。

一次是在教主面前脫掉上衣,說自己身上沒有標籤。

雖然電影一直在說這標籤是宗教上的,但我覺得電影真正想說的是印度很嚴重的「種姓制度」現象,如果人生下來身上是沒有標籤的,為什麼我們(印度)要在人們身上貼標籤?

 

翻譯

覺得電影中「God」的部分翻譯成「神」會比字幕翻成「上帝」還好,因為電影中很多神祇不是上帝。

另外「dancing car」翻成「在跳舞的車子」會比字幕翻成「車床族」還好,這樣能帶出PK當時一無所知的趣味。

 

對照台灣的網路現象

上面有說到網路上還蠻常見一個現象,就以最能代表網路文化的PTT的電影板來說好了,當大多數人都喜歡某部電影時,如果有人發表「負雷」文,該篇文章底下就會出現一大堆「噓」,也不管對方說的有沒有道理。當然也是會有故意就是要引戰、就是要突顯不同的文章,但那只是極少數,多數時候願意花時間認真寫下一篇文章的人通常不是來鬧場的。我常在文章中提及這件事,也希望能在改變這個現象上出一點力。

當我看完一部電影,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誠實」的表達出感受之後,綜合多人的感受之後,對後面要觀賞該電影的人就是一種參考數據。譬如說這部電影有90%的人喜歡、那部有45%的人喜歡。

那些不能接受他們喜愛的電影出現負評的人,倒也不是天生就是想製造衝突或不想去尊重別種聲音。而是因為人們總有一種盲點,只想尋找跟自己相同的聲音,不管是相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信仰哪個宗教、喜歡哪個政黨,都只找跟自己相同的聲音來看(這是有研究證實過的),透過這個方式來認同自我,到這部分都還沒關係,這是人之常情。

可是很多時候人們為了捍衛自己的感受,聽到不同的聲音就想去對抗,去功擊對方,從對方的文章中挑選錯誤,挑不到就批評對方不懂笑點、不懂文化,想藉此降低對方文章的可信度。不過實際上這是在抹煞不同聲音的行為呀。

我會認為當你喜歡某部電影,可以試著寫篇文章讓別人知道你喜歡什麼點,哪些地方可能是別人沒注意到的。不喜歡的人也分享自己不喜歡的點,彼此是不衝突的。我喜歡青椒但你討厭,你喜歡芋頭但我不愛,我們沒必要為此變成敵人吧?

別讓盲點把你變成一個製造衝突的人。

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會覺得我並沒有像大家一樣那麼的愛這部電影或《三個傻瓜》,若用我常用的標準來說,大概就是落在Top 15~ Top 20,但我想多數人的感受會是Top 5,手下留情勿鞭呀。

我會覺得這是個人喜好與感受問題,因為歌舞劇情會讓我出戲、演員演技會讓我出戲,而我看電影又很在意邏輯、融入感(請記得青椒!),對於電影要表達的主題的確是很特別,但那都是我已經認同的事,並不會在電影呈現出來時有強烈的感受。

再來這部電影笑點很多(大概有50個吧),一定有許多觀眾是笑到「並軌」(閩南語),但真的有戳中我笑點的大概只有3個:一個是PK拿酒去清真寺,一個是主管回答PK保險套有啥功用時說「控制世界人口」,一個忘了。

我會建議當你喜愛這部電影並推薦它時,別用太主觀的形容詞,像是「年度最好看電影」,我相信你是真的打從心裡這麼覺得,但你一年可能只看24部電影,而台灣一年上映600多部電影呀!而且這會造成別人用他們「心裡最高的標準」,去期待這部電影。

其次是若只用自己的狀況去推論所有人都該是相同的,就很容易產生衝突,不能接受別人不喜歡這部電影。

Advertisements

 

觀影感受

1, 看預告時我只覺得阿米爾罕的表情好誇張,這多少會影響我融入一部電影的程度,融入是指我會暫時忘了我是在看電影,相反則是指很明確一直知道自己是在看電影。還好這點在實際觀影時可能是有心理準備了,覺得並沒有那麼糟糕。

發現他好愛瞪大眼睛,海報上他跟女主角同時瞪大眼睛,是種哏,還是印度觀眾愛大眼睛明星?

2, 印度的歌舞片一直都在進化,它展現音樂與歌舞的部分是越來越不突兀的,像是賈姑與沙法拉斯相遇那幾段我覺得都融合的很自然,唯一一段有許多路人亂入的是PK跟他夥伴在找人握手那段,但其實突兀感也遠沒有《三個傻瓜》重。像這種改變就很能吸引到我這種觀眾。我所謂的突兀感重是指不真實,譬如洗澡洗到一半大家一起來唱歌,但喜歡的人我相信這就是吸引他們的地方。

3, 會覺得能不能接受「非傳統造型」的女性或男性,也是一個國家開放程度的指標,像女主角是短髮這點就是個突破,印度正在快速的改變並進步中。

4, 原以為電影片頭那段愛情跟後面這段主線無關,還以為那段很突兀,直到後來接起來才驚覺是巧妙的鋪陳。

5, 這組合(導演加男主角)推出的作品,都很強調療癒方法,像是《三個傻瓜》的「阿李絲麵」,還有這部的充電舞蹈。

 

演員介紹

Movie, PK(印度) / 來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我的个神啊(中) / 來自星星的PK(港), 電影劇照

阿米爾罕/Aamir Khan 飾演 阿傻/P.K.

我一直覺得阿米爾罕很像華人的劉德華,很努力於工作,普遍給大眾的觀感也很好,演技也相似。

這部電影才發現他不高,想必以這條件要在演藝圈生活,勢必得比別人努力上好多倍才行。

 

Movie, PK(印度) / 來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我的个神啊(中) / 來自星星的PK(港), 電影劇照

艾魯絲卡沙瑪/Anushka Sharma 飾演 賈仙姑/賈姑/Jagat Janani / Jaggu

 

Movie, PK(印度) / 來自星星的傻瓜PK(台) / 我的个神啊(中) / 來自星星的PK(港), 電影劇照

蘇特·辛·萊杰特/Sushant Singh Rajput 飾演 沙法拉斯/Sarfraz Yousuf

發現蠻多人把他認錯的,他不是《三個傻瓜》的那三個主角之一喔。

 

參考資料

1, 新聞:驚世駭俗!印度9公尺高空拋嬰祈福 2012-04-10 華人健康網(連結

2, 新聞:印度兒童洗牛糞浴祛病消災祈求好運 2015-12-04 壹讀(連結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4 Responses

  1. 水色漂泊表示:

    是脫鞋不是拖鞋呀~~~大佬!!!

  2. dinosaurs表示:

    改了改了,謝啦。

  3. 訪客表示:

    男主把眼睛睜大只是根據他是外星來的人設吧

  4. dinosaurs表示:

    訪客您好,您可以google一下他之前的作品《三個傻瓜》、《幻影殺陣》,都有這種瞪大眼睛的狀況,不單單只是這部,但在另外兩部他不是外星人,所以我才會在文章中那樣寫,算是好奇說這是因為觀眾喜歡看,還是單純演員習慣這樣演。
    像是:
    http://wfiles.brothersoft.com/3/3-idiots-wallpaper_79805-1600×1200.jpg
    http://www.gs8.com.tw/image/News/Release/20140422004/06985376.jpg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