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盒子》影評:傳統布袋戲大師陳錫煌

Movie, 紅盒子(台灣, 2017) / Father(英文), 電影海報, 台灣

紅盒子(台灣, 2017年) / Father(英文)

以傳統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為主要記錄對象,內容著重在傳統布袋戲沒落現狀與技藝的記錄,以及探討傳統觀念下「從母姓」對一個人的影響。

我一直都認為布袋戲是最能代表台灣文化的事物之一,雖然別的國家也有布袋戲,但並沒有像台灣那樣深刻的成為百姓的生活娛樂。布袋戲深刻影響台灣能很粗略的分成三個階段:

最早是酬謝神明的野台戲,與台灣廣泛普及的廟宇信仰結合,是先民少數的娛樂,每次演出台下或坐或站總是擠滿了密密麻麻的人潮。

接下來是電視剛問世被引進台灣後,史艷文《雲州大儒俠》(1970年~)時期,收視率高達90%以上,下班或休息時的娛樂首選。

以及後來霹靂布袋戲把這文化發揚到生活各種娛樂層面,專屬電視頻道、錄影帶即影碟的租售、躍上電影、以布袋戲內容為主的漫畫,還隨著科技的進步跨越了電腦、網路遊戲、手機等不同時代平台的遊戲等。

的確找不到幾個如此在地化、深刻影響台灣的文化,雖然發源地中國可能有著更為傳統、精湛的技藝,但又有幾個具代表性的國家文化是完全原創的,重點應該擺在於文化是如何發展,以及影響民眾生活的層級,文化是一種「人擇」的發展,只要我們去重視它,它就是我們的文化。

電影記錄了不少布袋戲的表演技藝手法,用淺白的方式讓觀眾「看懂」並享受其中在一場布袋戲演出之中,推薦給喜歡布袋戲,或是想多瞭解一些台灣文化的觀眾。

相關文章:影評 | 人物 | 特殊演職表 | 宣傳

 

觀影情報

  • 上映:2018/10/19、2017年台北金馬影展(影展)
  • 片長:99分鐘
  • 級別:普遍級
  • 評分:IMDb、豆瓣、爛番茄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萬+)
  • 片尾:有聲音、無劇情,演職表約3分10秒。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布袋戲、陳錫煌、過繼母系/抽豬母稅、戲神田都元帥;《哪吒鬧東海》、《猴子王》、甲狀腺亢進、中國強(布袋戲角色)、《巧遇姻緣》、啟聰學校、喪禮

電影背景:泰國、美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185偶戲空間@台北、上海、崑山@中國、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泉州、台北偶戲館、保安宮、龍山寺

影展:2017年台北金馬影展,分類:焦點首映(連結

 

Movie, 紅盒子(台灣) / Father(英文), 電影劇照

對布袋戲有更深入的瞭解

1, 片頭一段只有手指動作,乍看還搞不懂是什麼來著,後才知道是為操作布袋戲時布偶內的手指動作。中間有段純手指動作/套上布偶後的操偶兩者畫面切換,很有意思。

(a) 食指套著頭部,隨時都要保持垂直,頭才不會歪。

(b) 大拇指控制右手,難怪每次看到布偶動作都是以右手為主。

(c) 布偶的左手要用一根叫做「天下通」的木棍去操作。

2, 透過鏡頭近距離拍攝,才發現布偶能做出超多神奇的動作:用布偶指頭去拿有個小穿環的印信、布偶在操作者兩手間瞬間替換、布偶後空翻後又接回操作者手上、布偶抽菸(原來是有個小管子,除操作者外要另外有人在底下透過管子把菸吹上去)、布偶拿棍子利用槓桿原理把盤子挑起後旋轉、布偶耍棍、布偶開紙傘等。

3, 我一直都對台灣的傳統民俗文化很有興趣,每次家裡附近廟宇有祭典、野台戲、普渡等,就會趕緊拿著相機去拍照。也曾認真的待在戲台前觀賞傳統布袋戲,可是都不太能理解台上的演出內容是想表達什麼。總把喜歡「台灣傳統文化」掛在嘴邊,但對這些傳統文化卻是連個皮毛都不懂。

影片中收錄了一段《巧遇姻緣》,畫面細膩清晰,看到當下的感受很驚艷。每段劇情前有字卡簡單說明一下狀況,幫助觀眾理解劇情。不時的切換鏡頭與局部特寫,讓觀眾能用欣賞電影式的畫面去觀賞布袋戲。

這種作法很棒,欣賞大多數的藝術表演是「要學習」的,由淺入深,我認為這是台灣很欠缺的一環,在台灣欣賞藝術表演更像是一種身分的象徵,是高知識份子,是上流社會,是文藝青年,但如何帶領一般觀眾逐漸去懂得欣賞藝術表演,這個環節卻沒有什麼人在做,表演評論者往往也說不出什麼實質欣賞藝術的訣竅或評斷優劣點的原因在哪。

在沒有看這部紀錄片前,若無意外我這輩子大概也沒機會去完整觀賞一部傳統布袋戲,看完之後我會想,如果文化部或相關單位願意,其實可以仿造這種作法拍攝幾部經典作品,加入更多專業角度的解析,讓有興趣的觀眾能有個好的平台去認識傳統布袋戲。

若有看過電影的觀眾,可以利用《巧遇姻緣》等戲劇名下去搜尋影片,您就可以知道一般紀錄者(像我這種就是只會拿著數位相機站在野台戲前攝影,有時甚至連腳架都不會帶)拍攝出來的畫面,與楊導演在這部電影中紀錄下來的效果,有著多麼大的差距,紀錄這件行為本身也是需要技術與資源的,如果文化相關部門仍沒心要做,這技藝很快就會消失。

我在上個月就有先看過部分片段,當時說(這篇心得)很期待觀眾看到後的驚喜!從特映會現場反應看起來,大家也都被逗得笑聲不斷,可見得這文化不是「已被其他娛樂取代或淘汰」,單純看我們要用怎樣的方式去展現它。

 

觀影想法

就幾點我感觸比較深刻的部分來談,純粹為個人想法。

Advertisements

 

傳統布袋戲無法當成職業

不難發現阿煌師(陳錫煌)對於自己的技藝無人可以完全傳承下去而感到惋惜,即使是大弟子,阿煌師認為他也只學到了六成而已,以及對於二弟子沒那麼投入而感到可惜。

由於本身也是從事部落格寫作工作,我很能體會那種「雖然很有興趣,但你的興趣無法養活你自己」的無奈,這行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但要能靠傳統布袋戲糊口飯吃的,可能就只有幾位已經很有成就的國寶級大師而已。在無法養活自己的前提下,又得背負傳承的重責大任(或繼續從事自己的興趣),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實生活層面很難堅持下去。

 

布袋戲的創新

大概各種傳統技藝或產業都會有這樣的問題,老師傅總會認為年輕人都在胡搞瞎搞,不肯從基礎好好學起。現在年輕人能接觸的事物比上一代多上太多倍了,很多都會覺得先有興趣(好玩),再慢慢投入。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有人覺得能引起最多關注就好,有人想在技術上磨練到頂尖。我能體會那些在布袋戲中加入UFO、《小王子》[附註1] 表演者的想法,簡單說就是創新、有趣、吸引年輕觀眾。

個人認為「傳統」跟「創新」同等重要,若只是一味追求創新而沒有學好技藝功夫,別人是能輕易模仿並取代你的。但一種文化若不創新,是無法吸引到新的觀眾族群,但舊有觀眾逐漸離開時,文化只會逐漸凋零。

在創新的這個過程中什麼都可以也應該什麼都去嘗試,嘗試過了你才會知道那是不是能被觀眾接納的,且創新如果失敗也不應該以「結果論」來完全否定掉創新這嘗試行為本身的意義。

附註1:爬文找到這則新聞才發現原來小王子是 Lucy 的創作,而且這是7年前的新聞。XD

中視【新聞六一下】10/15 紅盒子紀錄片 展現布袋戲NHK播放 2010-10-18(連結

 

過繼母系 & 追求父母認同

華人傳統觀念中對於血緣關係、傳宗接代的觀念非常根深柢固,從電影中能觀察到以下幾點:

  1. 要阿煌師談一下自己父親時,他只說了「阿爸真感謝,(第二句我忘了)」,講了兩句之後就談不下去。
  2. 即使是長子,也因為過繼母姓系而不把事業傳給他。
  3. 父子並沒有太多互動。
  4. 自小對他特別兇。

不難發現阿煌師極力想透過獲得更高的成就來證明自己,取代那份缺少的來自父親的關愛。其實我很能懂這種感受,或者說幾乎每個人都花上半輩子的時間(在父母還健在時)來獲得父母的認同,而傳統華人家庭父母一輩子吝嗇對孩子說出「你好棒」的這句話,把多少人的一生困在無止盡的追求更高成就來認同自己。更甚有許多人在父母離世後依然無法從中跳脫,不知道追求認同雖然是種動力,但同時也是種枷鎖,忘了人生還有其他也很重要的事(譬如與人互動、享受生活等)。

 

階級複製 / 命運複製 / 性格複製

在談論貧窮問題時,我們常提到「階級複製」這個詞,是指貧窮與階級一代傳一代而無法跳脫。在紀錄片的最後,我們看到了這對父子居然兩人都曾說過一段極為相似的話,似乎就連「命運」與「性格」也被複製了。

陳錫煌的父親是李天祿,因過繼母系而使得他跟隨母姓,而李天祿的父親是許金木也因為入贅李家,長子必須依照台灣習俗從母姓。

我們總說能打破世代複製命運的是「教育」,靠教育讓自己從事更專業的工作,賺取更多的金錢,擺脫貧困生活,在看完電影後,我對這個觀點又有了更深刻的體悟,教育能讓人們想法更為開闊,不受到傳統觀點的束縛,找出對全人類更有幫助的觀點、學問、知識。

透過學習,當我們看到人有著哪些盲點時,是可以盡力去避免的,不讓孩子又陷入相同的複製中。

 

電影表現手法

犀利,總是能談及問題核心主軸。

 

觀賞平台

Movie, 紅盒子(台灣) / Father(英文), 電影票(影展)

這是受導演邀請參加的金馬影展首映場,觀賞戲院:臺北新光影城 2廳

 

Movie, 紅盒子(台灣) / Father(英文), 心得速記 Movie, 紅盒子(台灣) / Father(英文),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左邊那張2頁是電影心得,右邊是映後座談。

 

版面介紹 | 網址規則 | 核心價值 | 引用資料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3 Responses

  1. Na表示:

    https://ppt.cc/fqbxBx 亦宛然方的說法

    就像冠軍女兒的教練一樣 造成名聲上甚至是更大的困擾
    身為紀錄片卻如此偏頗 是否有失“紀錄“二字

    • 闕小豪表示:

      其實我認為這種家族間的糾紛,外人是很難評論的,很多時候即使是當事人也很難釐清自己的作為有多少是帶有情緒或利益目的等,而您說的部分亦不是我文章中的評論重點,我倒是認為不用那麼明確的認為某方就是正確的,這不容易。

  1. 2018-11-06

    […] https://char.tw/blog/post/father-2017  闕小豪部落格影評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