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牠》影評:克服心魔的勇氣

Movie, It(美國, 2017年) / 牠(台灣) / 小丑回魂(香港), 電影海報, 台灣

It(美國, 2017年) / 牠(台灣) / 小丑回魂(香港)

改編自恐怖小說大師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It》,這本小說寫於1986年,曾在1990年翻拍成同名電視迷你影集《靈異魔咒》[附註1],這次則是翻拍成電影。雖然電影有不少改編,但仍能感受到80年代當時恐怖小說的架構,跟時下恐怖片的劇本架構還是有著蠻大的差異的,它不太會是你印象中的恐怖片。

它比較像是以一群孩童為主角,描述那個年代的小鎮與校園生活,包括霸凌、家庭關係,著重在孩子們恐懼的事物以及成長;小丑則是穿插其中嚇觀眾的元素,嚇人的部分比較偏向「恐怖氣氛的營造」,搭配「音效」以及「詭異類型的鬼怪」來嚇人。

有點難以定義出「適合的觀眾族群」,你可能因為被嚇到不要不要的而覺得電影好看(我看多數女生的反應都是覺得很嚇人,但男生比較不這樣覺得),也可能因為勾起童年那個沒有手機、網路、騎著腳踏車到處亂跑的童年回憶而獲得共鳴(這個大概就要七年級生之前的比較會有), 也有可能不習慣電影的表現手法(它有很多沒解釋清楚的部分、或是不如你預期的內容)與步調緩慢而覺得沉悶。

我比較喜歡的部分在於電影製作很用心,尤其是畫面呈現的部分,像有些恐怖片在畫面呈現上(普通劇情+恐怖畫面)你會覺得跟其他劇情片沒有什麼差異,可是在看這部時你會對影像畫面有著較為強烈的感受,一個畫面應該 Focus 在哪、該用怎樣的角度來呈現,這部分安排的很好。也不會有那種廉價CG感重的恐怖特效,在妝髮部分也蠻細膩的。角色(有個很嘴砲的男孩)台詞的編寫很真實。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特殊片頭&演職表 | 宣傳

 

觀影情報

  • 上映:2017/09/07
  • 片長:135分鐘
  • 級別:輔導15級(15+)
  • 評分:IMDb(8.5/3千+)、豆瓣(未滿百)、爛番茄(89%/92)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142萬+)
  • 片尾:跑演職表前秀出「第一章」,表示還有續集。跑完演職表後有小丑笑聲,算是彩蛋,演職表約5分31秒。

附註1:1990年這部作品中文維基百科稱為「電視電影」,我看蠻多網友都是直接引用這份資料。不過我查 IMDb 卻是分類成「TV Mini-Series」,所以我翻成「電視迷你影集」,雖然只有兩集。

作為對照比較的資料,「電視電影」像是《風飛鯊》(Sharknado, 2013)在 IMDb 的分類是「TV Movie」,所以我認為1990年這部不算是電視電影,如果這想法有誤也歡迎大家指正。

另外我前幾天去「亞藝影音」租片時,有看到這部 DVD 在新片區販售(非二手,全新包裝的喔),好像是199元。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下水道、失蹤人口、小丑、氣球、校園霸凌、孩童主角、恐懼感;紙船、蠟、鋼琴、綿羊、自學、抽菸、畢業紀念冊、《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拉比、圖書館、復活節彩蛋、口吃、跳水、幻燈片投影機、氣喘、警察、《半夜鬼上床5:猛鬼怪胎》(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 The Dream Child, 1989)、老鼠、媽寶、《青蛙王子》(The Frog Prince)、自行剪髮、火災、火車

電影背景:1989年;1988年(喬治失蹤)、1908年、1935年、1962年(後三者以照片呈現)

 

影評

電影主軸

這是一部不太一樣的恐怖片,它主要在呈現每個孩童間恐懼的事物,以及最後他們克服了自己的心魔。

  • 比爾因為生病沒辦法陪弟弟出去玩,讓弟弟自己一個人跑出去後失蹤了,他對這件事一直很自責。
  • 班沒有朋友,常遭受霸凌。
  • 貝芙莉在學校被同儕女生排擠,被流言蜚語困擾(說她跟每個男生都做過),家裡還有個鬼父(這邊表現的有點隱晦,但感覺爸爸似乎有對她性侵或意淫過)。
  • 瑞奇最害怕小丑。
  • 麥可也是被霸凌,幫家裡務農需要槍殺綿羊下不了手,對於父母受困火場的記憶一直都是他的夢饜。
  • 艾迪的媽媽無法放手讓他成長,讓他吃一堆藥但其實他沒毛病。
  • 史丹利害怕家裡牆上詭異的畫像。

有些觀眾會覺得這個小丑未免也太弱了,被一群小孩圍毆就掛了,不過這部分電影想表達的大概是小丑以他們的「恐懼感」為食,當他們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恐懼的事物後,小丑就無力傷害他們了。

 

電影表現手法

以下純為個人感受。

1, 多線劇情展開,再逐漸把角色集合在一個團體中。

2, 步調

小丑登場時的刻劃過於強烈,說很多話反而降低了它的神秘感,小丑密集的牙齒、咬掉掉喬治半隻手臂且有拍攝出來斷臂後的樣子,且透過鄰居的視角來呈現喬治被拖到下水道中且都是血痕;一般人在看電影時都會以為這是「前菜」,後面應該會比這更恐怖,但後面反而只有些詭異動作,容易產生期待落差,對於比較敢看恐怖片的觀眾來說,後段很弱。尤其眾人初次在對決「井屋」對決小丑讓它逃走,以及之後的爭吵,或許這在小說中讀起來感受還不至於太明顯,但以電影來說這邊就是情緒整個瞬間冷掉。

3, 定義不夠清楚

看完電影後查維基百科,才知道小說故事有分兩個部分,電影只演了前半部,27年後還有後半部的故事,也就是接近尾聲時那群孩子為何要在那邊做約定。我比較不喜歡這種設定不清不楚的電影,或許這集產生的疑惑會在下集解答。

小丑一開始像是實體的怪物(很少看到靈體是吃人的),能咬掉小孩的手,但電影又有強調它是透過下水道移動。時而像小孩的幻覺(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時而像靈體(存在幻燈片中、照到陽光會消失),但它造成的影響又不是針對個人,是所有小孩都能看到(會讓我覺得比較奇怪的就是那間血色浴室,小孩看的到、大人看不到,而且還可以清理乾淨)。小孩用鐵棍攻擊他的部分也因為過於強調,而不容易感受到那是偏象徵性的表達方式。

4, 需具背景常識才懂得哏

貝芙莉在藥局幫其他人掩飾時,說藥劑師很像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對方回答她也像露薏絲·蓮恩(Lois Lane),是超人與他女友的名字。這部大概有3個這類型的哏,另外像是把魯蛇(Loser)改成戀人(Lover)等。

5, 出戲

電影中有幾幕讓人比較出戲或感到疑惑的,像是眾人幫班療傷後他們就一起去跳水?後面被小丑割到卻若無其事?或是最後拿片玻璃在輪流割手掌那段。

Advertisements

6, 小趣味

這部電影有蠻多小趣味的,大部分個人都還蠻喜歡的。

  • 片頭音樂原來是媽媽在彈鋼琴
  • 班看到貝芙莉昏倒要親她那段,很明顯給觀眾一種「你會不會是童話故事看太多了」的喜感,沒想到還真的救醒了。
  • 我還蠻喜歡丟石頭大戰這個橋段的,有種熱血超展開的樂趣。
  • 瑞奇的嘴砲描寫的非常貼切、真實,不像有些電影角色在嘴砲時會讓人覺得反感、煩躁不安。

 

觀賞平台

Movie, It(美國, 2017年) / 牠(台灣) / 小丑回魂(香港), 電影票

觀賞戲院:哈拉影城 5廳 | 震動椅

 

Movie, It(美國, 2017年) / 牠(台灣) / 小丑回魂(香港),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版面介紹 | 網址規則 | 核心價值 | 引用資料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