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真相》努力的天才

完全真相(Plain Truth), 茱迪.皮考特

作者:Jodi Picoult(茱迪.皮考特)

譯者:施清真

出版:2010年10月01日(台灣商務)

 

【內容簡介】(摘自書背)

「當你是個阿米緒人,家庭就是一切。」

費雪一家是居住在蘭卡斯特郡東天堂鎮的簡樸之人,謹守教規,過著純樸自然、與世隔絕的生活,但清晨在穀倉裡發現的嬰孩屍體,卻讓這家庭面臨崩解的危機,藏在穀倉裡的死嬰是誰的骨肉?這一切是意外還是謀殺?

費雪家十八歲的未婚女兒凱蒂被指稱為嬰孩的母親,同時也是殺害嬰孩的嫌犯,堅稱沒有懷孕生子的凱蒂該如何替自己洗刷冤枉?或是不斷用謊言掩飾更多不為人知的祕密?

來自都市的律師艾莉.哈洛薇在親友請託下,不得不替這阿米緒女孩辯護,極度想生兒育女卻無法如願的她,該如何放下心中成見,替被指為殺嬰兇手的凱蒂辯護?她又該如何融入這不歡迎外人的阿米緒社區,獲取這群阿米緒人的信任,解開謀殺案的謎團?

 

 

《完全真相》

 

【讀後心得】

就我讀過幾本Jodi Picoult的書來說,這本是比較沒有感觸的。不過可以從這本書中去察覺到一件事:一個作家寫作的功力是逐漸累積的。

舉個例子來說,這本書用了兩種敘事者的角度去說故事,一個是用律師艾莉第一人稱的角度,一個是用第三人稱的角度,兩種穿插去敘述這個故事。(嚴格上來說還有穿插些許用凱蒂第一人稱來帶故事)

在一本書中用這種技巧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有時光用某一個角度去說故事是有難度的,假設都用第一人稱,那在敘述到說故事者以外的人的「內心想法」時,只能用一種揣測的角度去敘述,只能透過這角色看到別人表現出什麼動作,或是透過對話,進而揣測對方想法。而且這種寫作方式,這個角色必須參與所以事情發生的情節,不然就會造成角度混亂,這是新手作家常犯的錯誤。(純個人感受,亞洲作家似乎常犯這種錯誤)

用多個角色去敘述故事可以盡情的發揮,缺點在於故事時間的進行上,寫作起來會被綁手綁腳,作家思緒必須很清晰才能成功達成這任務。

但這似乎是Jodi Picoult作品的特色,在《姊姊的守護者》中一書把這技巧發揮到極致,而這本書則是看到這些技巧並非天生擁有,是需要透過磨練的,Jodi Picoult雖然可以說是寫小說的天才,但天才也需要透過努力才有辦法展現好作品;不管這些努力是靠寫作經驗,或是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沒有一個人是生下來什麼都會的,而人們往往只看見天才展現出來的作品而佩服,卻鮮少去思考天才是否比一般人還努力,才能展現這些令人驚嘆的作品。

《完全真相》故事可以說是圍繞在「阿米緒人」這特殊的種族身上,阿米緒人因為宗教信仰,且詮釋聖經的角度讓他們決定過著簡樸生活,不用電、不開汽車,唸書只念到足夠生活的八年級為止(更別說上大學),也由於不與外界互動而不繳稅金。有興趣的朋友可看「維基百科的阿米什人

也由於這些跟一般人「不同」的生活習性,我想對於大部分美國人來說,對阿米緒人都是充滿好奇心的,這可以說是這本書的寫作動機(作者的媽媽好奇阿米緒人,讓作者決定寫這本書)。讀到阿米緒人的生活習慣,總讓我想起台灣一個類似的地方「錫安山」(網址)。

台灣的錫安山也是由於宗教信仰所組成的生活組織,他們堅信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自己教育孩童、自己養雞種菜來吃,拒絕繳稅與接受義務教育。如果阿米緒人在美國遇到的情況一般,這對國家的法律來說是有衝突的,這真的是很類似的狀況。

但是作者的書未能給我更多阿米緒人的資訊,感覺上就像是google能查到的資料,把這些內容寫成小說型態而已,這點來說很可惜。故事一度讓我覺得鬼打牆…

(以下心得有雷,建議看過該書後再往下閱讀)

故事一開始就是在農舍中發現一名死嬰,檢方研判是出生後才死,認為這是謀殺案;而剛好有一名這農場家的阿米緒女孩有懷孕過的跡象,於是女孩被控告殺嬰。但是這女孩堅稱自己沒有懷孕(但醫院的檢定明明就是有懷孕),於是故事被帶到一種懸疑感裡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作者雖然想要讓讀者像剝洋蔥那般,逐漸一層一層撥開內幕去找到真相;這本書將近500頁,但在92頁我就已經猜到了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連剪刀的部份都猜到了),後面就好像鬼打牆一般的一直在重複重複再重複,跟解剖天外飛仙一樣,沒有重點。

故事過度強調了女孩基於阿米緒人的信仰,堅信要誠實,而這堅信已經到一種會讓讀者抗拒的狀態。舉些類似的例子來說,就好像漫畫《火影忍者》中整天喊著要帶回佐助的鳴人那般,太over了;又或者《通靈王》中硬是要強調壞人有100萬戰鬥力,而主角群只有幾百戰鬥力,而且主角已經無法再提昇戰鬥力了,到後期根本就是沒解,不斷的鬼打牆。覺得這是作者陷入一種「過份執著」的狀況,當然這種執著的個性往往是造成作者成功的原因,但太過超過,反而困住故事劇情。

故事中依然有作者愛用的法院辯論劇情,藉由辯論,往往可以讓我們從不同且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事情往往不容易有個對錯,尤其「法律」跟「情感」往往是相互牴觸的,更容易吸引讀者。但在這書的表現似乎只能算是作者磨練寫作這種題材的一個過程而已,而後《姊姊的守護者》中在法院上的劇情描述就更簡潔易懂,不那麼拖泥帶水了。

最後,我在這本書中學到了一個名詞「離解狀態」,雖然以前的心得也常提到人類會有這種心裡防衛機制,不過一直不知道這行為的專有名詞。

覺得這本書帶有些許傳教味道,若寫得精彩是無妨,依然會討人喜歡;但不斷重複重複再重複提及誠信的重要,且執著於誠信是唯一解決事情之道,是有些過度執著了。

Advertisements

 

Plain Truth, Jodi Picoult

原著:Plain Truth

 

謝謝觀賞。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或是對您有幫助,請別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

若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

 

延伸閱讀

.所有的讀書心得請點分類:讀書心得只列標題

.這些年還有什麼好書:闕小豪的推薦書籍名單 2010~2014

Facebook 轉貼連結技巧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闕小豪 on Google+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4 Responses

  1. ghostqqq表示:

    危機百科說
    多重人格或人格分裂 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後來改成
    解離性人格症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成因多半是童年創傷
    這種病跟精神分裂不一樣
    不過一般人都會歸做神經病就是了XD

  2. 表示:

    身為人母的我 讀這本書有很多不同的觸動與感受 劇情內容的轉變實在太大

  3. dinosaurs表示:

    嗯,不錯的資料,感謝提供。:)

  4. dinosaurs表示:

    母親保護孩子的天性這部份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