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宛如幽暗長河》生命之河
ดาวคะนอง(泰國.法國.荷蘭.卡達) / 生命宛如幽暗長河(台) / By the Time It Gets Dark(英文) / 入黑之时(網)
導演大膽的捨棄了主角與故事情節,由數位角色的生活片段交錯呈現,能不能從中有所體會就看觀眾個人了。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11/16(影展)
.片長:105分鐘
.級別:輔導12級(12+)
.電影資訊:@IMDb(5.7/21)、@爛蕃茄()、@臉書專頁
.片尾劇情:無
.電影預告:影展 YouTube 播放清單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影展:2016年台北金馬影展(分類:不設防地帶)
題材:泰國法政大學大屠殺(1976年)、迷幻蘑菇、菸草製作;咖啡店、機長、歌手、河畔餐廳、遊船餐廳、服務生、憎侶、夜店
觀影感受
會覺得這部電影須對泰國歷史與文化有一定程度了解,比較容易會對電影中呈現的畫面有所感觸。
尤其電影只透過「1976年」一個年份、「幾位學生在聚會準備在校園中發動抗議」這樣隱晦的方式來試圖在電影中喚醒人們對該年度發生的學生運動事件的關注,對於該事件莫生的觀眾而言,是不會因為電影而多認識到什麼歷史,也不會被喚起興趣而去查詢相關資料。
若目的是做為喚醒觀眾關注,是可以考慮用別種方式來表達。不過這可能跟泰國當局對於這種較為敏感的鎮壓事件歷史在電影審核上非常嚴謹有關,台灣以前很多電影想對政府所作所為發表評論也都得用相當迂迴的方式在表達,甚至有點跟官方審查在鬥智的那種味道。
除了這個主題外,導演用交錯故事進行的方式交代了幾位角色的片段生活,一個採訪1976年抗爭女英雄生平事蹟的女導演,一個從咖啡廳工作,換到飯店清潔工,再換到遊船餐廳當服務生的女職員,一個演出機長、拍攝MV的男明星。角色之間有的曾有過片面之緣(女導演跟女英雄喝咖啡時是那女職員在泡咖啡),有的曾在同個環境卻是不同的命運(男明星在游泳,女職員在打掃廁所)。
這些生活片段沒有太多的台詞(女導演訪談與自拍例外),往往也都是日常生活瑣事(煎蛋、吃蓮子、拍攝MV);觀賞過程雖不至於覺得沉悶,看完電影後並沒有比較強烈的感受。
關於片名
看電影時有幕畫面是停在高速公路上一塊路標上,當時有猜測那會不會是片名的由來,因為除此之外我不知道電影放那幕還有什麼原因,但因為不懂泰文而不能肯定。
拿片名下去搜尋,也全是高速公路路標「ดาวคะนอง / Dao khanong」的圖片,有可能是片名由來。
角色介紹
不斷換工作的女職員
阿拉克/Arak Amornsupasiri 飾演 彼得/Peter
導演Q&A時間時,有觀眾問到彼得全裸那幕,跟調色後出現的彼得開車那幕,是不是在跟高達的《輕蔑》致敬?導演說是的。
女學生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