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為什麼我不懂你

大偉在「兩性關係」課程上娓娓道來他在異性交往過程中的慘痛經驗:「以前每次女友到台北來找我,打電話告訴我她人在車站,我問:「要不要去車站接你?」她說:「不用」,我又問:「真的不用?」,她繼續回答:「不用啦!」,我真的就沒去車站接她,可是,後來分手的時候,她算了所有的舊帳,其中有一項很嚴重的罪狀就是:「我千里迢迢到台北去看你,你都不來車站接我!」,大偉一臉無辜的喟嘆道:「我有問你啊!是你自已說不用的」,大偉繼續疑惑的說:「為什麼女孩子永遠都口是心非?明明要人家接送,又偏說不用!」。

不瞭解女孩子在想什麼?是男性常產生的困惑,事實上女性也常有同樣的困擾,男性的思維模式為何和女性這麼不同?就上面的例子來看,當大偉在問女友需不需要接送時,她的口語回答,字面上的意義,毫無問題的是否定的意思,但心理層面的意義呢?可能就不光只是字面意思所能解讀出來的,還必須加入情境因素以及非語言訊息的考量,當然因為上例中的溝通情境是電話對談,大偉無法直接觀察到女友的表情與肢體動作,所以,能用來輔助判斷的訊息就只有聲調的抑揚頓挫,也就是口氣如何了!也許這樣大偉比較能讀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不會囿於字面意義而在溝通過程中吃悶虧。但這也就是大偉的困惑–口是心非,為什麼有話不能直說,只要你說出來我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問題是妳不說的時候我可是一點輒都沒有。

就女性而言,為何明明很簡單的一句話:「好啊!你來接我」,可以歡喜收場,卻要弄得彆彆扭扭,不歡而散呢?這其中可能涉及幾個因素:許多女性認為愛情的美就在於它有著幾分的朦朧與模糊,如果什麼事情都要說得那麼清楚不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嗎?或是腦海中想著,如果他愛我,他就應該知道我希望他來接我,應該要自動自發地就來啦,還需要一直問嗎?這種朦朧的期待與曖昧式的溝通,以及「如果愛我就應該…..」的非理性想法,碰上大多數男性「實事求是」的精神,其間的落差便可想而知了。

除上述可能的原因外,另一深層的因素可能與女性的性別角色認同有關,傳統上女性對於自我的性別角色所抱持的信念與態度,多為被動的、矜持的,認為女性應該是被呵護、照顧的,當男性未表現出保護者、照顧者的角色時,心中的愛情圖像便幻滅了,但如何能明白說出來卻也是大多數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學習到的,因為女性是不被鼓勵表達的。當她有太多個人意見時,便被視之為不順從、太彆扭、太忸、個性不好,這當然又和傳統上對女性性別角色的期許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溫柔、順從、含蓄通常是和女性畫上等號的,沒有太多個人意見和想法被視為是一種美德,那內心的期待該如何處理呢?只好藉由隱晦不明的方式來表達,也無怪乎「女人說不就是要」的迷思一直存在著。

如何拉近這樣的兩性差異呢?除了男性可學習更加敏感於溝通中的各種訊息,更加洞察女性的心理需求外,女性對愛情所抱持的「如果他愛我就應該、必須如何如何」的非理性想法是值得加以討論的,常常期待的落空是源自於不瞭解,而非不愛,所以不願意為對方做什麼。此外,女性如何看待自我的性別角色也是需要自我檢視一番的。跳脫性別角色的框框,勇敢而自我肯定地表達內心的需求無關乎是否為所謂的「好女人」,但對增進彼此的瞭解與情感的交流肯定是有幫助的,明確地SayYes,或SayNo,將可使彼此的意見交流更順暢,心靈更貼近,經由這樣不斷地肯定溝通,彼此才會有機會說「親愛的,我懂你了」。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