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檔期文章說明

電影檔期文章說明

台灣電影上映時間

台灣電影上映日期大多是放假日的前一天,一般星期六、日放假,電影就會在星期五上映。如果遇到特殊連假不是週六放假,譬如新年1月1日若是星期三,電影就會在12月31日星期二上映。

一些較為熱門的電影會比其他電影還早幾日上映,如大部分電影在週五上映,就會提到至週四甚至是週三,像這幾年幾乎每部DC、漫威英雄電影都會比該週電影還早上映幾天。

也有些電影會往後延幾天上映,至週六或週日才上映,但不常見。個人在資料的紀錄上會從週一開始到週日算為同一週。

目前台灣電影大多是早場起,也就是戲院幾點開門播放第一場電影,那場開始就可以看到那天上映的電影,每家戲院播放第一場電影的時間不一,大部分戲院都是十點左右,前後加減十分鐘(9:50、10:00、10:10),一些比較早的會拉到 9:00、9:20 就開始播放(如台北車站的京站威秀、台灣地價王信義區的信義威秀等)。

偶爾會有過凌晨 24:00 就開始放映的例子,如《惡棍英雄:死侍》,或「晚場起」(通常是 17:00)如《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這種大多是台灣搶先全球上映時,戲院、台灣片商跟國外片商爭取盡可能提早播放。

 

電影上映規模(上映電影院數量)

在紀錄電影上映規模上,我僅紀錄上映電影院的數量,沒有紀錄到廳數那麼細的資料。此外在紀錄上我以多數電影的上映日為主,通常就是指星期五,即使開週有電影在星期三、四已先上映,仍以星期五的上映數量為主。

 

影展、院線電影區分

院線是電影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名詞,有其特定的解釋,但現多引申為:相對於「影展」,是常態上映電影的「一般戲院」之意。

非專業的知識文,僅個人觀察,院線電影跟影展電影有幾個明顯的差異:

1, 影展電影都有固定展期(可能7天可能10天或更久),場次已先安排好,會放映幾場在哪放映都是事先規劃好的,想看某部電影沒在影展期間搶到票的就得等別的影展或明年會不會播放。

而院線電影則沒有固定的上映時間,票房會牽動放映狀況,票房好除了會增加場次、原本在小廳放映的換到大廳去放映,也會有更多戲院願意加入放映,上映時間也會越久,只要電影票房收入還能有盈餘,就有可能一直放映下去,是很彈性的。

2, 院線是基於商業模式發展的,影展則比較不受限,譬如說院線電影就不太會上映短片,一般片長通常在70分鐘以上,不然一般觀眾會願意花一部電影的錢去看15分鐘的影片嗎?而影展則是各種影片都有可能看到,看主辦方辦影展的主題而定,也常可看到比較實驗性質的影片。

3, 影展須事先買票,熱門影展中的熱門影片更是一開放訂票就瞬間被搶購完畢。院線也是得看時段,熱門時段票也很難買,但不熱門時段即使電影場次都開始播放了依然可以買到票。

 

較難定義的部份

以下內容主要是我在整理台灣電影檔期時遇到的一些問題,這邊來分享一下我抉擇時背後思考的原因,可能也沒有太大的意義,若無興趣可跳過。

 

戲院/片商專題影展

有時候影展跟院線不是那麼好區分,有些規模較小的獨立片商會跟影城合作,以影展名稱在短時間內推出特定主題的電影,如香港電影的「港片大排檔」系列,韓國電影的「韓流巨星影展」等。

它可以像院線電影那樣的按照時刻表去戲院櫃台購票,它的放映安排也較類似院線,但你要說它是院線電影它又有展期,而且一般院線電影哪有片商會在同時間推出7~8部電影互相競爭。像這種我還是會歸類在影展類。

 

少數戲院上映

基本上我在收錄電影資料時不會用「上映廳數」來做限制,只要在台灣電影院有上映(即使只有一家)的電影這邊都會收錄,像發行商「暗光鳥」都會引進一些風格獨特的B級恐怖片,只會有一家戲院上映,就是樂聲影城。這種我還是會收錄,原因是台灣一年上映的電影,2018年約648部(我還沒做詳細的驗證,僅用寫文時收錄的海報計數),很多獨立製片或小規模獨立發行商有時找不到戲院願意上映他們製作或代理的作品,大多數戲院當然會優先放映能賺較多錢的電影,除非像喜樂時代有25廳且多是30人小廳,所以常可看到某部電影最後可能勉強找到一家戲院肯上映,就是喜樂時代。

當初會整理電影檔期文章,就是發現台灣叫得出名字的網站或網路上搜尋的到的資料,幾乎沒有人會去記錄這種只有幾家戲院上映的電影,大概只有開眼網站有收錄,總覺的這是一種惡性循環,會讓小片商更難生存,但很多時候小片商引進的電影反而是當週最優質的。此外也認為台灣不像中國或美國那樣土地遼闊,整個台灣的上映狀況即使遇到一些特例也都可以列入資料中,也不會太雜亂。

但此原則下又會遇到一個問題…

 

院線電影特色

藝術電影院如誠品、光點會推出特定主題的電影,通常是以某位大師的作品為主,只有該家戲院有放映,原則上若要收錄的話,會遇到幾個問題:

1, 連中文海報都找不到

影展通常不會特別推出中文海報,故有沒有推出中文海報也會是我分類時的考量。我通常會找過雅虎電影、豆瓣電影、開眼電影、官方網站、官方臉書、Google 搜尋到沒有符合標準為止,若連中文海報都沒有,我會偏向認為該電影是影展模式推出。舉例來說,6/23 這天的3部電影我就沒列入檔期中:

  • Paula(德國.法國) / 寶拉:裸畫像(台) / 宝拉(網)
  • El Bosco, El Jardín De Los Sueños(法國.西班牙) / 波希失樂園(台) / Bosch, the Garden of Dreams(英文) / 博斯,梦幻花园(網)
  •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奧地利.盧森堡) / 席勒:死神與少女(台) /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網)

2, 院線通常是單次上映,影展則是重複播放

雖然有些電影會有二次上映如《KANO》,或像是威秀影城在沒有 4DX 電影可播放時,就會考慮把《少女與戰車》拿出來再次上映,好像已經重新上映6次還是7次了,但大部份狀況下院線電影還是只會上映一次。

有些是在十年後過更久推出數位修復版本,或是用現有技術重製3D版本這種,只要有片商引進,我依然會歸類在院線檔期。

故一部電影若不是以上提到的例子,又很頻繁的出現在各大影展上時,我也會歸類成影展。

Advertisements

 

特殊上映

線上影音串流平台

目前電影若要角逐奧斯卡金像獎(學院功績獎,Academy Award of Merit)有個基本規則,影片必須在特洛杉磯地區的影院首映,並連續放映影片不得少於7天。隨著線上影音串流平台崛起後,有個問題就浮現出來,線上影音平台的影片是否符合報名資格?其實若要競爭這個獎項,就是按造遊戲規則符合申請條件即可,但美國線上影音平台龍頭「網飛」(Netflix)則是多次想挑戰這個規定,要嘛就是希望電影在戲院跟影音平台同步上映(這會牴觸「首映」條件),要嘛就是希望直接在影音平台上架也能符合報名規則(牴觸「在影院播放」條件)。

在奧斯卡還沒更改規則前,網飛製作的電影還是只能按照規則來符合報名資格,或是乾脆不報名。不過網飛製作的《羅馬》(Roma, 2018年)評價實在是很高,最後妥協的方式就是,雖然在戲院上映,但得透過網路買票(且得在前一天凌晨24點前事先買好),沒辦法在戲院直接買票,網飛在台灣也是採取相同模式上映。我知道的狀況大概是這樣,若有錯誤歡迎告知。

 

台灣電影檔期:2019年2018年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