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房間》一個母親的情感
Room(愛爾蘭.加拿大) / 不存在的房間(台) / 抖室(港) / 房间(網)
會建議不要獲得任何電影情報就去觀賞(最好是連海報、新聞消息都不要看),這跟電影的表現手法有關,知道越少,能從電影中獲得的樂趣會更多。如果你已經決定要去看這部電影,那最好就此打住,別再往下看了;但如果您還在猶豫,我試著再說一些無關影片內容的事。
這部電影在 IMDb 的分數高達8.3(超過8.0的並不多),票數也有3萬多票,不是那種灌水出來的。為什麼觀眾會這麼喜歡,我想它觸及到了「母親」這角色最為細膩的情感。而在爛蕃茄也有96%的分數,被多數影評人認可。更甚至入圍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這部電影有很多可以觀賞的點。
但是我也覺得對許多觀眾而言,看這部電影是需要導讀的,來告訴您為什麼主角會有那些情緒反應(如果就是心思比較細膩的朋友則不用);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員,但也會分享自己的分析與解讀。我也覺得觀眾是有可能不那麼喜歡這部電影的,若以小說的形式閱讀應該不會有這種感受,但放在電影中,電影前後兩段風格差異蠻大的,會讓人不習慣。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2/26
.片長:118分
.級別:輔導12級(12+)
.電影資訊:@IMDb(8.3/35,468)、@爛蕃茄(96%/200)、@臉書專頁(5萬+讚)
.片尾劇情:無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4)、奧斯卡得獎(1) @2016年奧斯卡
.電影預告: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囚禁性侵、電視、真實世界;慶生、遙控車、Dora the Explorer、LEGO、電視專訪
為什麼不建議事先獲得電影資訊?
看電影前會盡量避免不讓自己獲得任何電影資訊,但平時固定會收到十來家片商的電影特映會邀約,也因為有在寫「台灣上映電影」(如2016年這篇),需要片商提供電影海報與劇照。收到信時我都會簡單掃描一下標題,看是不是特映會邀請,或郵件內容有沒有附上海報劇照。
忘了是在郵件中、網路新聞平台,還是影評寫的文章,在看電影前就曾經不小心瞄到某篇文章的標題[附註1],進而對某個關鍵字有所印象,本來還不以為意,但影片開播不到幾分鐘後我就知道完蛋了。這部電影一開始只是個很普通的慶生會,描述的也是母親跟孩子之間的小互動,但因為曾經看過那個關鍵字,我已經知道那是什麼狀況了。
這就是我在意的地方,我已經無法去感受那種完全不獲得任何情報就去看這部電影,從發現不尋常、產生疑惑、到發現解答時的驚喜感,就算間隔數十年再重看,可能也無法體驗到那個過程。
一開始觀眾並不曉得發生了什麼事,先是發現一些「不尋常」,像是為什麼這個女孩[附註2]名字叫做傑克?為什麼每次都要托老尼克帶東西來?為什麼孩子很多東西都不懂?為什麼他們一直待在房間裡頭?
當然這個過程還是有陸續透漏一些東西,像是晚上時,孩子從櫥櫃隙縫看到老尼克脫下褲子,他會開始數數。
附註2:我一直以為這個孩子是個女孩,原因底下會提到。
知道關鍵字後,你會發現…
但也因為我知道那關鍵字,所以在劇情「還沒揭露真相前」的部份劇情對我來說就好催淚,第一次是「完全空白」進戲院的朋友,可以再重看一次。
當孩子一直用遙控去撞媽媽的腳,媽媽為什麼會崩潰到大叫(如果你也被關著那麼多年的話),但是她又怕大叫這樣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智,所以她又騙孩子說大叫「是在跟外星人溝通」,孩子也跟著學著大叫,並問媽媽如果外星人沒聽到怎麼辦之類的童言童語。(我是這樣解讀的,但不一定正確)
看到這一段時我就覺得這部電影劇本寫得好細膩,應該會是我「Top 5」等級喜愛的電影。
接著會發現,為什麼媽媽會把女孩取名為傑克?是因為媽媽怕女孩被老尼克性侵,老尼克則是單純因為好奇,想用糖果引誘孩子走出衣櫃。
我覺得這段還蠻合理的,媽媽生下孩子後老尼克應該知道,但是小嬰兒看不出個性,等孩子懂事後就被媽媽藏著,她大概是交待女兒「晚上要躲在衣櫃內,不管怎樣都不能出來!」。老尼克對孩子沒有情感,也不會在意這孩子是男是女,他還是得處理這個被他惹出來的麻煩,一來也是稍稍討好媽媽,讓她順從一點。
結果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求」老尼克說「我們去睡覺吧」;老尼克則對媽媽說你知道求人要有禮貌嗎。這段很讓人感傷的是,當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時,往往不惜讓自己深陷險境。我想很多家暴家庭下長大的孩子都曾目睹過無數次這樣的情形。
要媽媽去求這個一直傷害她的人,我想那也是得把自己之前堅持的自尊給拋下才有辦法達成。(當你被霸凌時,通常一般人都不會像對方屈服;當媽媽被傷害時,我想也帶有著這種情緒,所以說出那句請求是不容易的。)
不過年輕人究竟是年輕人,孩子還是在半夜因為好奇跑出來,被老尼克看到,媽媽發瘋似的攻擊老尼克想要保護孩子,結果當然是被反過來壓制住。
我在猜測啦,如果沒事先知道關鍵字的觀眾,看到這段可能會有很多種推測,譬如媽媽是小三、媽媽被家爆等。影片是什麼時候才完整揭露真相的?那已經是電被切掉,媽媽要趁機讓孩子裝病時才說出一切的。我完全無法去推測若我當初沒看到關鍵字,對電影的感受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劇本的細膩度
除上敘提到的以外,會認為這部電影劇本還蠻細膩的,觀影過程就在猜應該是有原著小說,事後查資料非但有原著小說外,原著作者也是電影的編劇。
像是孩子一開始提到了蛋殼蛇(鋪陳),當時沒意會過來,媽媽在用針逢蛋殼時,我還以為是類似風鈴的手工藝,後來看到成品才知道是他們的手工玩具,這個也跟孩子後來做蛋糕時告訴外婆她會打蛋有呼應。
電影前半段的表現絕對是很驚人,但中間逃脫過程可能會讓部份觀眾認為過於順利,後半段的風格又整個完全不同,我想這會是很多觀眾沒那麼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我則是認為這些內容在小說的閱讀上是順暢的,搬到電影中才出現那種突兀的感覺。
後半段其實也很細膩,主要在表現受害者獲救後的一些心理描述。對了,我覺得這些現象應該要由心理醫師來說明會比較準確,我只是用生活經驗來分析描述,不見得正確。
心理描述
我恨你
孩子對媽媽大吼「我恨你」那段,我想應該很多媽媽會看到哭吧。
當母親的,有時候你就是得做出讓小孩討厭你,但為了他好你又得那樣做的情形。
不需要我
媽媽獲救後,會覺得外婆他們不需要她也過的好好的,這讓她陷入一種自我否定的狀況。
受害的人很容易陷入「自己怎麼想」就認為「世界就是那個樣子」的狀況,媽媽只看到外婆活的好好的,沒看到她經歷的痛苦,「生命總會找到它的出口」,外婆就算再難過還是會找到讓自己活下去的辦法,不代表外婆不痛苦、不需要女兒陪伴她。
這對外婆來說也是很傷人的話,所以她才會失控對女兒說出「如果傑克也被人綁架時你會怎樣」這樣的話。
為什麼是我?
媽媽在翻以前跟好友的照片時,女兒問他們現在在哪,媽媽回他們現在「什麼狀況都沒有」,帶些恨意的說出「他們好好的」。
我覺得那是一種受害者常見的心理,為什麼倒楣的是我?為什麼別人(我的朋友)都沒事。
當然人在理智的時候,你不可能希望你自己倒楣,然後要也你身邊的人陪你一起倒楣;但當你陷入那種「不平衡」的心態時,就會這樣子做。
怪罪外婆
過了不平衡的情緒後,很容易開始找「代罪羔羊」,你會認為自己的不幸,是因為別人造成的,
因為外婆教導媽媽要幫助別人,她才會去幫忙鄰居看那隻小狗。
雖然我沒有被綁架過或是遭遇什麼特別一點的不幸,但就連我這樣的人,年輕的時候也經歷過那些把不順的際遇怪罪給別人、心理感到不平衡的過程好些年,所以能懂媽媽的感受。
否定孩子的父親
媽媽很強烈否定綁架犯兇手不是孩子的爸爸,我想這部份大概會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像媽媽這樣憎恨兇手,另一種則是完全相反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自殺?
這個我不太確定,但媽媽好像自殺了,我想那跟那段專訪有關,我寫在「電影問答」。
心靈的囚禁
媽媽認為那間房間是她的惡夢來源,她根本不會想回去;但對孩子來說,那是他與媽媽朝夕相處的天堂,她想去回味。
媽媽雖然逃出了房間,但心靈還是被囚禁著,跳脫不出那些抱怨、責怪、自我否定的情緒;最後還是孩子要媽媽跟房間說再見,媽媽才在離開前默默唸了聲「bye room」,象徵打算開始從精神上離開這房間。
所謂的媽媽
母子對話也有很多很感人的地方,像是媽媽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媽媽時,孩子回答她,但妳就是媽媽呀。
媽媽不必做到完美,天下的媽媽應該都要記住這句話,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電影問答?
孩子幻想的寵物「拉奇」是?
我已經距離孩童時代太遙遠了,不過像我知道很多長時間在家的獨生小朋友都會有「幻想朋友」,但是孩子的幻想朋友被媽媽否定掉了,就像很多小朋友沒辦法接受世上並沒有聖誕老公公那樣,所以她很生氣。
老尼克為何丟下孩子逃跑?
我覺得老尼克蠻聰明的,他知道只要拿走孩子手上的紙條,別人根本就找不到他家,所以他才大膽的拿走紙條就逃跑。
哪知道那個女警會那麼聰明,能在孩子內心極度不安,而且又什麼東西都沒見過的狀況下,就能推理出發生什麼事、兇手住哪一區、房間長怎樣?雖然這一段很扯,但若是看小說應該會覺得很過癮。
外公為何不敢看孩子?
這段我不太確定,但我覺得男生(外公)有時候反而比較無法面對這類的狀況,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被性侵的女兒、以及她的孩子,然後就選擇逃避。但女生(外婆)就比較能接納孩子發生任何事情後,回到她身邊去。
孩子為什麼怕人?
好像小朋友都會有怕生的階段,大概是剛學會講話、走路,很多父母都應該遇過自己小孩超活潑,但是帶出去見到陌生人時又超害羞的狀況,可能是2、3歲時吧。我猜想孩子因為之前沒跟人互動過,她正在經歷那個階段,所以她都不跟外公、外婆、外婆男友說話。
媽媽為何不願下樓?
記得有一小段內容是心理醫生來陪孩子畫畫,外婆要媽媽下樓,媽媽卻不肯。
我覺得那有一點點「反抗」的意謂,之前7年她都過著無法反抗的日子,當她開始可以做出一些反抗的行為時,她會不由自主的表現出來的。
到底是女孩還是男孩?
我沒看過原著小說,僅從電影中感受到的,會認為傑克是個女孩子,當時媽媽為了保護她而取了男孩的名字。
而後外公外婆也跟著叫他傑克,就只是延續那個名字,因為當下最重要的並不是幫女孩改名字,而是讓他們早點回歸正常生活。
不過,飾演孩子的演員是男孩,這也讓許多觀眾認為那孩子就是男孩,只是因為被關在房間內無法剪頭髮而留長髮。
如果這個孩子是男孩,我第一個疑問時,那媽媽幹麼如此保護著孩子,不能讓老尼克碰他?或許只能解釋成說他覺得老尼克是個爛人,不配碰傑克之類的情緒。
專訪那段在表達什麼?
記者大概是問媽媽說,你其實有機會讓老尼克把孩子帶出去,趁那個機會叫孩子跑,至少孩子會獲救的,你為什麼沒那麼做?
這有點呼應到我看電影時的一個疑問,媽媽在交代傑克裝病裝死時,都有蠻強烈要他去「送訊息出去」,而非要他「獨自逃跑」。
我認為這關係到很複雜的感受,這有透過外婆的一句話說到「人們是彼此倚靠而堅強,一個人是無法堅強的」,少了孩子媽媽不見得能再撐下去(或者說精神上會痛苦N倍)。
其次,每個媽媽都會希望孩子獲得最好的發展,卻又同時會想把孩子留在身邊,這樣的矛盾情緒其實每個母親一生都會遇個好幾次:孩子有機會到外地或出國唸書時、工作時,結婚時。
她大概是受不了那樣的道德譴責(妳怎麼可以為了自己而不讓孩子早點逃跑呢?),所以才會自殺的吧。
電影級別?
自殺這段演的很隱晦,不知道是不是電影級別考量的關係?
因為我在看「豆瓣」資料時,有提到媽媽在房間時有段餵乳的畫面,如果有這畫面,這部電影可能會被歸類成限制級;如果少了這畫面,大概會是普遍級或保護級?電影不知道是不是也因此拿掉媽媽自殺的畫面?還是說電影本來就沒演出來?
演員介紹
布麗拉爾森(Brie Larson)飾演 媽(Ma)
觀影時我一直把她當成是瑞絲薇斯朋(Reese Witherspoon),只是素顏、不修邊幅一點,結果完全認錯人,囧。
演技是真的還不錯,但如果要放在奧斯卡女主角名單中來比較,明顯是不太夠的。
雅各特倫布雷(Jacob Tremblay)飾演 傑克(Jack)
留長頭髮的時候我完全沒懷疑過他(演員)是個男生!或許也是電影刻意要讓觀眾分不清楚的吧。
當時會覺得這個小演員演技也太好了吧,如果放在金馬獎上跟大演員一起競爭,還是很強呀!超自然的。
所以我在想,這麼小的演員演技都能這麼好,絕對不是那種經過數十年努力而來的;要嘛這是萬中選一的天份,要嘛就是該國的電影工業是很有技巧的帶出演員的演技,那些技巧也不是三天兩頭就能在業界中普遍存在的。
剪頭髮之後就有像一般的小男孩了。
蛋殼蛇
關於片名
這房間(Room)就是片名的由來,台灣取片名時多加了幾個字「不存在的」,想必是為了增加辨識度,不然 Google 下去
附註1:真實囚禁案竟拍成溫馨電影?《不存在的房間》奧斯卡大熱! 2016-01-29 美昇(連結已失效)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昨天剛租了這片的DVD來看,我沒有看過小說,但之前女主角得獎時我就知道這是一個囚禁的故事;所以看到影片開頭,當下我以為他是女生。直到媽媽叫他傑克,我才知道原來他是男生,馬上就聯想到他們被囚禁,無法剪頭髮。
只是媽媽很激動的不讓老尼克碰他,我想的倒不是承不承認爸爸這件事,我覺得對媽媽來說,老尼克就是一個死變態,他不會管小孩性別,可能都會去侵犯他,所以她堅決不讓老尼克看到碰到她小孩。
最後傑克跟房間物品說再見的對比,我覺得是個很好的結尾,不會覺得是對比太多太膩,因為一整部片,傑克都是支持媽媽的最大力量。被救出來後,傑克常常說想念房間,但不能適應現實生活的,其實是媽媽,甚至絕望到自殘的地步,我覺得這可以解讀為,放不下那段過去的,是媽媽。所以傑克最後一句,「媽,妳也跟房間說再見吧。」其實是點醒她的很重要的一句話,傑克無心的話語,提醒她要放下過去,這句話其實是最震撼我的一句話,也把情緒還困在房間裡、還在糾結於老尼克下場的觀眾們,都拉出來了。
S您好,感謝您的分享。
我跟你一樣,把小孩誤認成女生,但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當媽媽叫喚小孩為傑克時,我以為是為了保護女孩才故意取個男生的名字(我用這個媽媽心思比較複雜的狀況去假設、推論),後面以he稱呼他時我還是這樣想,當然事實證明我是誤解了,媽媽並沒有這麼做。之所以要提出來說,是因為做為觀眾之一,我的確是誤會了,想分享這種「觀影角度」解讀的狀況。
其餘的部分也是,並不是認為這是最正確的觀影解讀。像我看到您的留言就會發現,原來在這些點上別人會有這種解讀呀,是很有趣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