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主廚快餐車》親子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關係
Chef(美國) / 五星主廚快餐車(台) / 滋味旅程(港) / 落魄大厨(網)
這部電影在IMDb與爛蕃茄的評價都不錯,不過看到我會用這樣的介紹作為開端,接下來要說的話各位可能也不難推測。
這大概是我近期看過最為無聊沉悶的一部電影,對我而言它的節奏平淡到不行。不過在IMDb有兩萬多人評分,我想那個分數會比我個人觀點還具有參考性。
個人會覺得,強費爾魯(Jon Favreau)在拍了兩集《鋼鐵人》後,有不少人脈,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尤其是《鋼鐵人2》)也來這部戲客串一腳,對於喜愛這些偶像的人有一定的加分效果。
電影反倒在美食上沒有太多著墨,而是在於父子的情感上有不少描述,它可能觸及到美國大都市中不少人對於父子關係的情懷。它也反應出不少時下年輕人的網路文化,又帶有些橫跨美國旅行的要素。這些應該是電影迷人之處。
.上映日期:2014/09/19
.片長:115分
.電影資訊:@開眼、@IMDb(7.5/22,624)、@爛蕃茄(88%/151)
.粉絲專頁:Chef(臉書)
.隱藏劇情:有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親子關係、餐車、推特(Twitter)、Vine、1 Second Everyday、古巴三明治(Cuban Sandwiches)、法式甜甜圈(Beignet)、德州烤肉
電影描述一名美食評家要到某家餐廳用餐,餐廳主廚卡爾想弄創意料裡,但老闆不肯,老闆只想照著已用了十年的菜單出菜。
卡爾的料理得到了評論家的難聽批評,他再次向對方下戰帖,就在迎戰之日與老闆鬧翻奮而離職。
電影前半段一個小時的劇情幾乎在預告就能看完,沒有太多新意,一分鐘能說完的故事,又何苦用一小時來表達呢?這或許是我覺得沉悶的理由。
看得出來電影對某些社會現象有控訴,老闆說要給卡爾主廚完全管理廚房的權利,不會干預,但是在上菜時又要決定菜單;
這會不會是導演強費爾魯在控訴很多導演在拍攝電影時,上頭的老闆總愛胡亂干預,臨時要換掉那個演員、臨時要加個某產品的鏡頭、臨時又要改掉劇本等等。這我們無法得知,只能猜測。
很多人在抱怨某個既有不好的文化或環境時,他們還是繼續塑造出這樣的文化;
我會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對不認同的文化做出些改變,只要大家都認為那是不對的事情,就能改變。
但實際上就像電影的劇情一樣,大廚覺得老闆過份干預,想帶著團隊離開時,二廚選擇留下,這樣他就變成大廚,於是大老闆永遠不用擔心找不到人,他永遠可以恣意妄為。
利益永遠都是人類行動的最主要考量,也是不公平的主要起因。
導演另一件想抗議的,大概是美食評論家的惡評。導演在這部電影自編自導自演,能很充分發揮他想表達的一切。他利用劇中的角色卡爾對評論家大吼:你就只是坐在這裡吃,然後評論我的食物,對我與整個廚師工作的結果做出惡評。
會覺得這一段也是導演對於那些批評他電影的評論家的控訴,一部電影是整個工作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
電影花最多時間呈現的還是父子間的情感交流。身為廚師的卡爾總是騰不出時間陪小孩,也不願意讓小孩進廚師幫忙或觀看他工作。
這又是另一個令人覺得在描述導演生活的部份,他生活週邊環境打從自己到演員、工作人員,應該全都是那種忙到很難兼顧家庭的。
卡爾的小孩也說了大概這樣意思的話:你每次休假陪我不要只是出去玩,只是看電影、逛商店(迪士尼),而是可以一起來完成一件事,互相學習與分享。
小孩要說的大概是,親子關係不是一種責任,而是一種關係。不是像上班族那樣,時間到去接小孩,然後吃吃喝喝玩樂,下班,把小孩送回前妻那。
而應該是一種關係,兩人生活在一起,彼此分享生活,一起做一件事。就是後來小孩在餐車幫忙的生活,一起工作、一起開車、一起在蛋蛋上灑玉米粉。
感覺美國對於離婚這事是比較果斷、不忌諱的,這是現代人所必須面臨的一個抉擇,美國會比較偏向不因為孩子還小就不離婚。
而他們在做出「抉擇」後,開始在「觀察」與「描述」這現象產生的一些問題,主要是親子間情感容易因為陪伴時間過少而產生隔閡,卡爾在電影中找到了完美的解決之道。
此外電影是多面向使用題材的,但主要還是 Focus 在科技與美食這一塊。科技像是推特(Twitter)的使用與文化、六秒鐘影片的Vine、每天一秒鐘的影片(1 Second Everyday?)、臉書的粉絲專頁等,這能吸引到年輕與網路族群。
美食的部份則藉由餐車回家的旅程中,卡爾在沿途城鎮停留與販售,品嚐當地美食,並把那些美食融入自己的菜單之間。像是古巴三明治(Cuban Sandwiches)、法式甜甜圈(Beignet)、德州烤肉。那個法式甜甜圈看起來有點像撒了糖粉的雙胞胎。
餐車在南灘的部份又會讓我覺得導演在描述自己的生活,總是會有人來要求合照,然後要求導演配合各種奇怪的動作來合照。
對於電影喜愛或不喜愛的描述,並非是想把電影做出分類,哪些應該歸類在好電影,哪些應該歸類在爛片那樣。
而是我在欣賞電影後上網爬文時,不管喜歡與否,都會想知道別人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
我會覺得那是一種想法的交流,你說出你的想法,別人才能去懂你,而不是說也不說然後大喊「你們都不懂我」;
或是「這個導演就是讚,不喜歡的人就是不懂,就是程度低」。
在我很少看到這類文章的狀況下,我會想試著去描述自己的喜好感受,如此而已。
人通常不懂自己為什麼喜愛、為什麼厭惡,那關係到太多要素了,喜好感受甚至可以追溯到嬰兒時期,
會覺得電影說故事的方式真的很平淡,那程度已經讓我多次想起身離開戲院。會覺得這部電影真實感不足,像是一個主廚就算不是作自己拿手的菜,也應該不至於難吃到哪,在情節安排上,會覺得不夠細膩。又或是卡爾餐車到南灘時,很難引來那麼多排隊顧客。且應該不會有人跑那麼遠去要一台餐車,完全不符利益效果。我比較不喜歡那種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情節的電影。
強費爾魯(Jon Favreau) 飾演 卡爾·卡斯帕(Carl Casper)
(Emjay Anthony) 飾演 Percy
蘇菲亞維佳樂(Sofia Vergara) 飾演 伊妮姿(Inez)
約翰李古查摩(John Leguizamo) 飾演 馬丁(Martin)
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 飾演 莫莉(Molly)
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影帝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飾演 餐廳老闆 Riva
戲份也就預告那幾秒。
巴比卡納佛(Bobby Cannavale) 飾演 二廚東尼(Tony)(中間那位)
看過《藍色茉莉》後就對他印象深刻。
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 飾演 馬文(Marvin)
電影預告會讓我以為小勞勃道尼是主角,實際上他出現的時間比台北市紅綠燈的秒數還短。
奇怪的合照方式
隱藏劇情(彩蛋、片尾)
「Kogi Korean BBQ」的創始人Roy Choi在教強費爾魯料理的幕後花絮,他也是本片的美食顧問。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廣告看板
這是受「哈拉影城」邀請參加的特映會。
這天來才發現3F大廳在裝潢後新增了大螢幕投影,坐在一旁看電影預告還蠻有意思的。
體驗戲院 & 戲院介紹:哈拉影城 (捷運東湖站)(台北市內湖區)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Chef
其他名稱:五星主廚快餐車(台灣)、落魄大厨(中國)、滋味旅程(香港)
影片年份:2014年
出品國:USA
出品:Aldamisa Entertainment
發行商:博偉
語言:English
導演:強費爾魯 Jon Favreau
編劇:強費爾魯 Jon Favreau
演員:
強費爾魯 Jon Favreau …… 卡爾·卡斯帕 Carl Casper
約翰李古查摩 John Leguizamo …… 馬丁 Martin
巴比卡納佛 Bobby Cannavale …… 東尼 Tony
Emjay Anthony …… Percy
史嘉蕾喬韓森 Scarlett Johansson …… 莫莉 Molly
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 Riva
蘇菲亞維佳樂 Sofia Vergara …… 伊妮姿 Inez
小勞勃道尼 Robert Downey Jr. …… 馬文 Marvin
Oliver Platt …… (美食評論家) Ramsey Michel
Amy Sedaris …… Jen
Russell Peters …… Miami Cop
Chase Grimm …… Vendor
Will Schutze ……. Mr. Bonetangles
Gloria Sandoval ……. Flora
Jose C. Hernandez ……. Abuelito
劇情簡介
由《鋼鐵人》導演強費爾魯執導,達斯汀霍夫曼、史嘉蕾喬韓森、蘇菲亞維佳樂領銜主演。
一個才華洋溢卻無法盡情揮灑的大廚在得到美食評論家的惡評後,理智斷線大出洋相的醜態在社群網站上一發不可收拾,陷入前所未有的中年危機。
失去一切的他放下驕傲,開著滿載真心美味的快餐車重新出發,找回熱情,找回家庭,也找回了人生。
前一個小時真的很悶,要是可以濃縮到30分鐘就講完的話會好很多。
主角完全沒有靈魂,只是配合著劇本唸台詞,完全感受不到真誠的熱情或者孤獨。
而且劇本也真的很爛,看這部片不如去看其他有明確分類的電影。
因為這部真的四不像,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抓不好。
然後大家都是嘴砲,只有導演辛苦,演員辛苦,劇組辛苦。
X的,我們也是花時間花金錢去看電影的,才讓你們有資金繼續拍下去啊!
從鋼鐵人2開始就不是很喜歡這個滿腦子自肥的導演了,這次想說給他一個機會;
結果端上的還是大家早就吃過,也吃膩的套餐,耍人也該有個限度啊!
當初看完電影再看國外的電影評價時蠻傻眼的,不過還好我不是唯一覺得這部電影沉悶的觀眾。XD
找到同好真是很感動,雖然批評這麼多;
不過我認為裡面的配樂和做菜的鏡頭還是很不錯的,既動感又勾起人們的食慾。
只能說希望下一部作品會更好。
這部真的很可惜。
看完會很想去環島吃美食。XD
嗯, 如果你對美國餐飲業有多一點瞭解的話, 就不會覺得前半段很悶了. 美國成功的餐廳都是由主廚撐起來的, 但除非你是米其林等級的主廚, 不然老闆的個人因素仍會嚴重影響主廚的菜單. 裡面的Carl之所以會被Riva聘用而且花大錢投資就是當時他是一個備受好評的創新者; 可是當他舊時的支持者再回餐廳時, Riva卻想守舊. 美國很多成功的大廚都曾碰過這種情況, 這也是為什麼前半段我看得很愉快的原因, 因為片子拍得還真是貼切.
但後半段的班師之旅我就沒什麼興趣了, 因為廚師最重要的事情雖然就是到處去吃, 但這種東西我去看TLC就行了(註: 那個法式甜甜圈在歐洲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食品, 也的確很像雙胞胎. 只是那糖粉我覺得還少了點~XD). 雖然其重要的地方在豐富Food truck的深度, 可是描寫太過平面了些. 至於結尾很合理, 因為那個美食格主喜歡Carl的地方就是在其創新, 而創新本來就不是Carl的弱項(只是老闆不讓他做而已), 所以他會喜歡Food truck的食物可說是無庸置疑 – 但, 實在太快了, 為了親情的部份所以旅行的部份很長, 可惜的就是壓縮了結尾.
最後就是, 我非常驚訝的是Carl不會說西班牙文….. 現在哪個美國主廚不會說西班牙文? 況且他在Riva的餐廳裡管的就是一票中南美的員工耶, 而且還有一個忠心耿耿的Martin願意免酬勞跟著Carl(其實這在美國的餐飲業也不罕見就是了)….. 這是個大敗筆, 我想這可能是為了突顯Martin的重要吧….
感謝 gmpm16 這麼詳細的解說,像我就比較感受不到這部電影有何迷人之處,但經過您的分享,能就大概瞭解到電影吸引了哪些族群。
電影有很多吸引人的點,像是各地的美食、新鮮的科技玩意、大廚二廚的革命情感、大明星客串演出等等,但整體風格實在不吸引我呀。XDD
這部片平淡得很特殊,職涯、父子、愛情、食物等,但得出來導演想表達的東西,可是卻恰好在我以為這些音符構成的旋律可以激盪出不同的節奏時,他就停在那裏,就像是一首歌指徘徊在主歌,沒有副歌一陣陣地搔刮內心的癢處….
整體不差,很流暢,可就是懸在那裏,像是該上八階的音只升到了四階那樣=U=
另外大咖客串得可以這麼有可有無我也是醉得不省人事了
優點是我很愛那個男孩,會走心但也易釋懷、很懂事卻也表童稚
因為我實在受不了父/母忙於工作,孩子就歇斯底里走心不知道到哪去的那種鬼戲碼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尋找為什麼會對很多別人很喜歡的電影無感的原因,很多時候並不太清楚原因,感謝路人癸您的分享,希望我也能像你這樣比較清楚的表達出感受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