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博物館大驚奇

如果問我對什麼東西是最有興趣的?那我可以說這個答案從我唸國小開始到現在都沒改變過,那就是「古生物化石」。從國小到現在,只要是看到有古生物化石議題的報紙報導、展覽、節目、書籍、影帶等,我從來就都不會錯過,就連閱讀起來很艱辛的英文論文發表也是。

我喜歡生物。但如果只認識現今還活生生存在的動物,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生物來說,那簡直就像是一部電影只看了最後一幕那般。

這次剛好在北部有個化石玩家的聚會,在基隆的達爾文博物館,剛好有空,就很迫不期待的報名參加了。之前曾從報紙上看到關於這間博物的介紹,說許醫生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化石,成立了這間可供大家觀賞的化石博物館。那時就一直很想來參觀了,不過這裡平時不對外開放,這次的參觀機會也屬難得。

 

達爾文博物館

來到2F,就可以看見許醫師與博物館的建館理念。這裡收藏著許多三葉蟲、海膽、菊石等遠古海中生物的化石。

也應主辦人阿祥之邀,帶來自己的一些收藏來與石友們分享,一顆闊船蛸(Argonauta hians)、兩顆濾管蛤(Warnea penis)。不過我的收藏實在不怎麼樣,拿出來分享實在有些不好意思。

 

DSC_5960.JPG

各國的海膽化石

 

DSC_6032.JPG

螃蟹化石

 

達爾文博物館

三葉蟲化石

 

DSC_6007.jpg

很多時候,大自然的紋路往往是最美麗的。(菊石)

 

台灣的地層比較年輕,發現化石多以海膽、螃蟹、貝殼這些海相化石為主。也因為整個島嶼都是從水中冒上來的,所以全台灣都可以看到這些化石。而三葉蟲或菊石這類年代久遠的古生物,就比較難在台灣發現到。

正當我驚覺這些收藏連觀賞都要花上好大一段時間時,同時也發現這裡居然還有3F、4F跟5F的會議室。達爾文博物館的化石收藏量實在是台灣數一數二的,連台中科博館、台灣歷史博物館、甲仙化石館、菜寮化石館都遠遠不及這裡的收藏量啊。

 

達爾文博物館

劍齒虎化石。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金剛狼》裡金剛狼與劍齒虎對決的場景,而事實上劍齒虎與狼科動物的確曾在歷史上交鋒過,當時還有史上最大的鳥類–恐鳥也一並競爭,最後只有狼群躲過了滅絕的命運。(可見得合作才是王道啊!)而美國常常會把科學上的新發現放到電影當中,像是恐龍的新形象就一再隨著新發現而在電影《侏儸紀公園》中有所改變。

 

達爾文博物館

這隻看大小應該是大眼魚龍寶寶吧

 

達爾文博物館

這隻是恐龍,梅勒營鸚鵡龍 Psittacosaurus meileyingensis。中國發現的恐龍絕大多數都以地名來命名,像是四川龍、峨嵋龍、馬門溪龍等,這隻也是。

 

達爾文博物館

恐龍蛋

 

達爾文博物館

混魚龍

 

達爾文博物館

幻龍

 

達爾文博物館

洞熊

 

達爾文博物館

美洲野牛

 

達爾文博物館

很像水墨畫的蝦子化石

 

達爾文博物館

台灣最有名氣的化石之一,德氏水牛。這件標本常常可以在報紙或雜誌上看到。

 

達爾文博物館

這塊化石也相當令人驚喜

 

DSC_6088.JPG

菊石密度高得嚇人。

 

達爾文博物館

比臉還要大上許多的三葉蟲化石

 

達爾文博物館

這顆菊石化石一直讓我想起漢尼拔電影《紅龍》。XD

 

《Red Dragon》

《Red Dragon》

 

達爾文博物館

達爾文博物館

達爾文博物館

達爾文博物館

最後在放幾張為數眾多的化石收藏。

 

達爾文博物館

看完收藏,開會啦。

感謝主辦人阿祥、化石狂辦的這次活動。認識不少石友,看了許多化石,實在太棒了。

 

時間:2010/8/1

附註:化石照片大多是夥伴拍的。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