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者的記憶法》影評:開車請繫安全帶
살인자의 기억법(韓國, 2017年) / 殺人者的記憶法(台灣) / Memoir of a Murderer(英文)
講述一個患有阿茲海默症的連續殺人魔退休後與女兒過著平凡的生活,記憶不斷喪失的他開始透過寫日記來拼湊自己的回憶。
這時鎮上開始有女學生接連遭受到連續殺人魔殺害,主角要怎麼保護他的女兒免於受害?真正的殺人兇手又是誰?是那種玩虛虛實實讓觀眾在觀影過程搞不懂真相的電影類型。
觀影情報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小說改編電影,連續殺人犯、阿茲海默症、警察犯案;《春雨》(歌曲)、南瓜、宵禁、獸醫、貓頭鷹、老鷹、貓、狗、詩、家暴、弒父、車禍、風力發電機、漁港、水庫、修女院、外送餐點、戒菸、電影院、計程車、上吊、外遇、剪髮
電影背景:| 1991年(弒父)、1998年(車禍)、2015年(現在)
影評
電影表現手法
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電影用過於直接的方式把文字影像化,以至於觀賞起來沒有太多驚喜,觀眾就單純只是在聽一個故事,雖然故事有很多懸疑與反轉處,卻不容易引起觀眾的情緒起伏。
1, 發現連續殺人魔事件時,炳洙有種「人是不是我殺的?我要如何制止自己發作以避免誤殺女兒」與「有新的殺人魔出現了,我要去制止他避免女兒受害」的懸疑感。
2, 很快的就直接讓炳洙遇上殺人嫌疑犯,這邊開始玩驚悚,像是泰柱在動物醫院門口遇到恩希(想讓觀眾預期恩希即將遭受到殺害)、泰柱開車搭訕恩希(想讓觀眾產生「慘了慘了,恩希要被殺害了」的緊張感);不過可能是電影的表現方式太過平淡,少了些配樂加持或特別一點的敘事方法,這邊的感受並不強烈。
3, 泰柱開始跟女兒交往後,這邊開始轉成退休 VS. 新手殺人魔的對決,薛耿求的演技對上金南佶的詭異微笑,的確在角色塑造上是不錯的,依然是電影的表現手法的問題,讓觀眾沒能有太多情緒起伏。
4, 接下來轉為懸疑,到底是泰柱要陷害炳洙,讓他背黑鍋,還是一切都只是炳洙自己殺人後,幻想成是泰柱做的?這邊電影反覆提供兩種角度的線索想誤導觀眾,誤導效果是有了,但懸疑感不夠,是比較可惜之處。
故事整理
1, 炳洙會開始殺人,是因為長期受到父親家暴(且有暗示被性侵),憤而殺人後開始想清理被他認定是垃圾的人,同樣會家暴的鄰居、把鑽戒看的比貓性命還重要的女人等。
泰柱則是因為目睹母親被欺負,在他為母親出氣時,卻反被母親攻擊,這讓他覺得自己被背叛,全部的女人都是賤人,也是認為這些垃圾需要被清理。(看到這段時在想,這對岳父女婿還真像)
2, 炳洙的姊姊在小時候就已經上吊自殺,但他仍幻想著姊姊還活著,常去廢棄的修女院看她。
3, 炳洙發現妻子外遇(1998年,17年前),他先是殺了小三,在殺死妻子前發現女兒不是他親生的,在回家路上發生車禍,本來要殺害女兒的,卻因為失憶症而忘記女兒不是他親生的這件事。
附註:發現韓國電影近期不約而同都以父女情感為主軸,像是:《軍艦島》(군함도, 2017)、《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택시 운전사, 2017)、《哭聲》(곡성, 2016)、《屍速列車》(부산행, 2016)。這部則是在探討雖然是非親生女兒,但父親同樣擁有著強烈的父愛。
4, 泰柱討厭女人還是要跟恩希交往,是想套情報,看看炳洙知道多少事情,之所以沒直接殺了炳洙,他後來有說到「殺男人很麻煩,男人會掙扎比較久」(原來是討厭麻煩事的朋友呢!)。
套到情報後發現炳洙有失憶症,就開始想把事情嫁禍給他,加上發現炳洙日記知道他過去曾經也是連續殺人魔後,藉由讓炳洙的警察朋友、女兒去懷疑他是不是在精神錯亂下又開始殺人。
炳洙的確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健忘到只記得殺人習慣而又開始殺人,直到他發現他在跟泰柱打鬥時不小心打翻的錄音機錄下了對話過程,才開始確定那些女學生、趙妍珠都是泰柱殺的。
其他記錄
看電影時發現的事:
- 韓國警察敬禮口號也是「忠誠」
- 顯微鏡可以看出血型。
電影問答
顯微鏡可以看出血型?
我整理在這篇:《殺人者的記憶法》科學討論:顯微鏡可以看出血型嗎?
觀賞平台
這是受「車庫娛樂」邀請觀賞的電影特映會,觀賞戲院:大同區某試片室
心得速記
我因為名不虛傳而去看金南佶的演出,電影二刷了兩次,
你寫了我一些感覺到,而不敢寫的東西(性暗示的部分)
不過閔泰柱到底有沒有死亡這件事情,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
這也是我為什麼會看第二次的原因
想要猜出結論
韓國要上映導演版的部分,會列為限制級,我想應該就是你提到的部分
這篇我會轉到金南佶的粉絲團當中
感謝你寫這部電影
Joyce, Hi~ 我還以為大家會是因為薛耿求去看的, 沒想到是因為金南佶, 不過不管是因為哪個去看, 應該都會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