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影評:九把刀傳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台灣, 2011)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國), 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英文)
觀影情報
-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宣傳 | 場景
- 上映日期:2011/08/19、2011/08/12~08/18(口碑場)
- 片長:110分鐘
- 級別:輔導級(12+)
- 電影資訊:@IMDb、@豆瓣、@爛番茄
- 官方網站:@臉書
- 片尾彩蛋:
- 電影預告:播放清單
(無雷心得)
題材:
影評
台灣當代最紅寫小說的就屬「九把刀」了,隨便找家便利商店7-11的書架上去看看,10本書裡頭應該有4本是九把刀的,3本是「橘子」的,剩下3本是其他作家的。九把刀的小說深受時下年輕人喜愛,是創作「網路小說」走紅的經典代表人物。
某天,這位小說作家說服了知名的電視製作人柴智屏,來把他其中一部小說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拍成電影,並且由他擔任導演,於是就有了這部電影。
但這也不是第一次用九把刀的小說題材來改拍成真人演出的作品,2007年就有作品《愛情,兩好三壞》拍成偶像劇的經驗,這2011年也有另一部電影作品《殺手歐陽盆栽》也是取材於九把刀的作品。
而在知名度主導市場取向的國度,跨越專業創作並非一定不會有好成績,這部電影就是個例子。
電影中講述的是一群血氣方剛的國中少年好友,一起暗戀班上某位女孩的故事。九把刀是1978年出生的,年紀接近的觀眾們都能從電影中喚醒不少回憶,像是書局裡頭販售的偶像護貝照片(印象中一張10元,都是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黎明、酒井法子、安室奈美惠等)。或是那個時期的男生都很著迷的NBA明星卡,會去研究每張卡片出現的機率(可能50包只有1張的卡片,50:1)。或是那個時候每個男生幾乎都會看的漫畫《灌籃高手》。或是當時專門在講鬼故事跟靈異照片的「玫瑰之夜」。以及台灣近年來最大的地震災難九二一,一堆人衝到街上狂打電話問遠方家人是否平安的經驗。
只是電影在透過紀錄當下來追求觀眾的共同回憶時,卻又混雜了不同時代的語言習慣,矛盾之處有些可惜。像是那句「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就是前年電影《艋舺》的經典台詞,而「哪招?」也是七年級後的學生才有的口頭禪。
看電影前,即使得知票房不錯也沒打算進戲院的主因是認為九把刀從未有過電影相關工作經驗,拍出較具水準的電影機率不高,那些念電影科系的專業與努力還是值得尊重的,經濟較為拮据的我選擇下映後再觀賞來支持這部國片。觀賞完之後,不免要讚嘆一下九把刀不愧是以講故事起家的,在台灣年輕一輩的導演中邏輯算是清楚的,除了地震那片段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是亂喊鬧鬼了,或是說震央在台北之外,其他倒是正常。
年輕人總喜歡做些叛逆的事,喜歡違反規定,越是被禁止的事,去做就能在同儕之間獲得認同。九把刀在電影中,帶入這樣題材的東西是「在課堂上打手槍」;在現實生活中則是在校園演講中脫褲子,或是當電影審核過關時在柴智屏的辦公桌上放大便。
年輕人的信仰崇拜向來都是「做出別人不敢做的事的人」,不管是遛鳥俠、九把刀都符合這規則。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到那些飆車族、未成年飲酒抽菸、國中生在校園內發生性行為甚至用手機拍攝下來的人也是本著同樣「做出別人不敢做的事的人」這規則在引起同儕注意與崇拜。叛逆就像冒發的青春痘一樣,是個無法避免的人生過程,只是何為叛逆何為青春的界線就該好好拿捏了。
當兵時就先看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小說,印象其實不深刻,就打發無聊時間而已。只記得女主角沈佳儀一直用原子筆戳九把刀背部叫他,只記得九把刀一直說他「認真起來連自己都害怕」,只記得他這場不敢告白的暗戀最後吵架的點是「男人熱愛格鬥」。電影中又加入不少九把刀其他部作品提到的內容,刀大的粉絲們千萬別錯過這部電影呀。
最近常覺得,文字真的是種很曖昧的工具。在某個人文字中描述的傾城傾國美女,實際上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不屑一顧,是種取決於寫作者良心,且還無法避免過於主觀意識問題的東西。
原著作品
- 類型:小說
- 名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作者:九把刀
-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5日
各國翻拍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年08月19日)| 台灣
- あの頃、君を追いかけた(2018年10月05日)| 日本
觀賞平台
"何為叛逆何為青春的界線就該好好拿捏"…有些是太OVER…但是有人說~那就是青春期男.女生心裡在想的事….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可不能跟著不懂呀。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