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坑老街新風貌,白天篇(新北市深坑區)
十月中旬,又趁著白天來到深坑老街。
老街入口上寫著「淡蘭古道簪纓街」,淡蘭古道是指清朝時淡水廳(包涵今日台北)到葛瑪蘭廳(今日宜蘭)的主要通道,「簪纓」(唸作ㄗㄢ 一ㄥ)則是深坑的舊名,一般認為跟這裡的地形狹長,跟古代的簪、纓很像有關。
老街另一側建築上則是寫著「霧裡薛溪深坑渡」,霧裡薛溪是早期原住民對景美溪的稱呼,
深坑渡則是因為深坑是景美溪船運的最上游,文山地區的茶葉等重要商品,都在這裡轉運。
從側面還在整修的部份看來,建築以鋼筋水泥為主體,外部才用紅磚砌上。
這是老廟前方的木涼亭,整個都是用現代的建材(包括水泥)重建。
這部份小豪會覺得有些可惜,既然特地找了木雕老師父,卻依然只有外表看起來古色古香,所謂虛有其表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木雕的部份,《我們的島》說是找來木雕師傅曹人生製作,
能找台灣當地的師父來製作,是件好事。
只是中國傳統木建築其藝術與技巧高竿之處就在於,木頭間彼此是靠卡榫銜接,用不上一根釘子。
這根釘子完全破功,又是一個只求外型仿古,做個半套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三年的修復工程只有這點程度,實在令人惋惜。
*不好意思呀,小豪這個人比較龜毛,覺得既然錢也花了,工也花了,何不做的完整一點?
這種只有外表的老街,我去中影文化城看就好了,或是拍電影的道具街屋看不就可以了?
廟門口的龍柱。
石雕、木雕是看台灣廟宇的門道處,不過這部份小豪就完全是個大外行。
龍柱就要一百萬,而台灣廟宇又多如天上繁星,台灣的「宗教經濟」著實很恐怖。
發現另一「製造中」的窗戶。
深坑老街白天的樣子。
單純從外觀上看來,且不理會兩旁相對高聳的建築的話,的確頗有老街當年的味道。
喜歡拍照的朋友應該會殺掉不少記憶卡,
姑且先不說別的,能讓遊客拍出美美照片就夠了,反正台灣有八成以上的人是活在虛擬的網路中,或是活在虛擬的美美照片世界裡。
老街的另一端「淡蘭古道深坑街」
老街標準門面是整修成這個樣子
亭仔腳
而這種仿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洋樓,應該就是以前比較有錢人家的店面。
門面頂層裝飾來張特寫
老街門面,後方是公寓。
有著深坑特色的水溝蓋
這應該是自來水表的鐵蓋,一樣有著深坑特色的圖案。
用整修時拆下的紅磚鋪成的街道
統一的老街門牌
未來應該會用成統一的店名招牌
垃圾桶,我一直覺得垃圾桶跟廁所是觀光場所必要齊全的兩項設施。
門面閣樓特寫
明顯兩個不同時期的紅磚建材,上側不知是否為此次整修新增部份。
這是小豪覺得台灣發展觀光最可惜的一點,只注重靠外觀(與話題)來吸引遊客人潮,
但像是這種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石碑,在一旁卻完全找不到說明文字。
老街上看來最熱鬧的店是這家「古早厝」,不過印象中深坑最有名的老店王水成已經在整修期間搬到大馬路上去了,至於哪時後會搬回來就不知道了。
這張照片只是要說,我在下午時刻居然還能在85度C拿到爽報,
這在台北市大概只要早上7點半以後就拿不到了。
深坑的發展礙於交通限制,沒有火車、捷運,
遊客多是靠自己有交通工具過來,鮮少有人是靠大眾運輸工具過來的。
白天再次看完整修後的老街,雖處處可見用心之處,
但既然要做,何不認真一點呢。
至於刻意重現再造的老街,小豪個人是覺得也沒有什麼不好,
時代在演變,現在物質生活較為充裕,大家喜歡懷舊一下,也喜歡吃吃喝喝,
於是衍生出這種處處是老街的現象,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不整修來維持深坑老街的原貌,不見得就比較好,
但既然要整修,還是認真一點比較好。
延伸閱讀
鄰交通站:公車深坑站
捷運美食:台北捷運地圖
整理過後的深坑老街美食:深坑老街必吃美食(新北市深坑區)
按個讚,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食 | 食記 | 下廚 | 住 | 住宿 | 行 | 交通 | 車站 | 育 | 展覽 | 民俗 | 植物 | 動物 | 樂 | 旅行 | 戲院 | 店家 | 蓋章 | 動 | 運動
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網址」的方式分享在社群網站、部落格或論壇;欲節錄內容轉載請來信告知,勿盜用文章。喜歡文章的話也請留下回應或點讚喔。
整修固然是好事 但真的少了一點味道
我覺得台灣的老街翻修後味道都全然不同了。><"
全部照片看完最吸引我目光的是最後一張照片的標題 >"<
我下次擺個AKB48出寫真集的… XD
我ㄟ要去!
去逛逛不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