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行走TIT》首映會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特映會

公視《行走TIT》

從以前就很喜歡原住民族部落,但我一直都是用旅行時走馬看花的方式與之接觸,雖然也常常打開原視跟公視來認識部落,但就是比較沒有系統性的接觸。

這天看到公視《行走TIT》的資料上寫著台灣「16族800部落」,我知道的只有14族(剛好有認識撒奇萊雅族的朋友,也知道之後正名的賽德克族),查資料才知道今年又有兩族正名成功(2014年06月26日)。

節目名稱的「TIT」是台灣原住民部落(Taiwan Indigenous Tribe)的縮寫,這天參加在比亞外部落舉辦的首映會,只有放映第4集「天使部落 比亞外」,查資料是說首季會探訪13個部落13族。因為較難掌握到這類節目的重播時間,在心得的撰寫上也會附上該集的播出內容。

首映會當天也有參與部落導覽,遊記性質的體驗文:比亞外部落 | 泰雅族(桃園縣復興鄉)

 

節目資訊

播出時間:2014年11月2日起(首播)

公視頻道 每週日下午四點

公視HD頻道 每週四中午十二點及下午三點

 

相關網站

臉書專頁:行走TIT、公視粉絲團

公視官網:行走TIT公共電視

 

節目內容

第1集 川中島的希望 (11/2 首播) 南投-仁愛-清流;賽德克族

第2集 活的博物館 奇美部落(11/9 首播) 花蓮-瑞穗-奇美;阿美族

第3集 不讓文化失根的布農家族(11/16 首播) 花蓮-卓溪;布農族

第4集 天使部落 比亞外(11/23首播) 桃園-復興-高義;泰雅族

第5集 邊境不邊境-南田部落(11/30首播) 台東-達仁-南田;排灣族

第6集 再現知本榮光(12/7首播) 台東-知本;卑南族

第7集 新美(12/14首播) 嘉義-阿里山-新美;鄒族

第8集 噶瑪蘭的遷徙(12/21首播) 花蓮-豐濱-新社;噶瑪蘭族

第9集 找回失落的傳統樂器(12/28首播) 花蓮-秀林-富士;太魯閣族

第10集 卡那卡那富(2015/1/4首播) 高雄-那瑪夏-民生;卡那卡那富族

第11集 大隘的矮靈(2015/1/11首播) 新竹-五峰-大隘;賽夏族

第12集 拉部彎部落(2015/1/18首播) 屏東-霧台-大武;魯凱族

Advertisements

第13集 薩奇來雅的復振 花蓮;薩奇來雅族

 

首映會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特映會

桃園縣復興鄉公所秘書高美惠、桃園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局長林誠榮、侯惠芳經理、公視總經理曠湘霞、部落耆老猶浩.達亞、牧師阿韻.尤命、編導阿路一、製作人兼編導丹耐夫正若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特映會

由阿韻牧師帶領族人合唱《泰雅生命之愛》

 

公視《行走TIT》首映會,比亞外部落族人合唱《泰雅生命之愛》

 

公視《行走TIT》首映會,比亞外部落耆老猶浩.達亞高歌

 

心得感想

第1集 川中島的希望 南投-仁愛-清流;賽德克族

經歷「霧社事件」後,日軍把剩餘六社的賽德克族人強制遷徙到「川中島」生活,稱為川中島社,後改為清流部落,族人則自稱谷路邦部落。

這集主要介紹到部落族人主力發展的經濟:台梗9號稻米,又稱川中米、冷泉米。透過曉明女中的幫忙,構思「彩虹穀東」計畫募款,用來幫助部落小孩上學的交通、老人送餐。部落也有與農會、九族文化村等合作銷售。

有提到蠻多稻米品種差異的常識,像是台梗9號、台梗8號、台梗14號、台中65號、台中再來1號。秈稻、粳稻差異(蛋白質和直鏈澱粉含量)。

此外提到像是:餘生紀念館、豐收紀念碑、霧社紀念碑、南埔碾米廠、仁愛鄉農會原鄉驛站、川中島工作坊、茹泹工作室、祖靈的眼睛(編織圖形)、Maw(山胡椒)

 

第2集 活的博物館 奇美部落 花蓮-瑞穗-奇美;阿美族

阿美族奇美部落有年齡階級,每3年升1級,在部落祭典時不同階級各有需負責的工作。節目中主要介紹到捕魚祭,以及小部份的豐年祭。

感覺各部落共通的問題便是:族群認同、生計(工作機會);前者就是有越來越來的部落小孩回到部落中去參加年齡階級,後者則是發展秀姑巒溪泛舟、部落營造。

此外大概還有提到:在祭典犯錯的階級會被打屁股、祭典中比賽是以階級為單位共榮共辱、豐年祭第一晚迎靈、第四晚送靈。

 

第3集 不讓文化失根的布農家族 花蓮-卓溪;布農族

介紹花蓮卓溪鄉卓溪村中正(Sin Kan)部落的布農族打耳祭,祭典前需狩獵,若族人夢境好才會進行狩獵,族人重視獵狗。以前能狩獵到熊、山鹿,現多是山豬。獵人若有獵到獵物會透過高唱歌曲讓族人婦女得知。

與祭典相關的:祭槍祭、祖靈屋、獸骨祭屋、報戰功(有分莊重儀式與可讓訪客參與的兩種)、吹耳朵(吹掉厄運)與洗眼睛儀式。

另外還有提到:阿波蘭(祖居地)、拉克拉克溪(硫磺之意)。部落有分上部落、下部落。被日本政府強制遷移至山下,應該地有許多車桑子,該地就用此命名。

 

第4集 天使部落 比亞外 桃園-復興-高義;泰雅族

介紹到部落的人數(15戶)、比亞外名稱由來、部落導覽活動、部落農特產、部落音樂專輯等。

有位從越南嫁來的外籍配偶,養狗來驅趕偷桃子的猴子,但收穫不穩定,往往收穫後賣的錢扣除買肥料的錢後根本無法存款,想要「回娘家」探望一下更是難以達成的願望。

也學到肉桂的泰雅語叫「nike」(音似膩給),部落裡用竹子製作弓箭,小朋友坐在砍下的桂竹上由大人拖行(這個看起來好好玩),部落裡的水果路、給樹步道。

因為節目首映會就辦在比亞外(13集中離台北最近的部落),在該篇文章中有較詳細的介紹。

Advertisements

遊記:比亞外部落 | 泰雅族(桃園縣復興鄉)

 

第6集 再現知本榮光 台東-知本;卑南族

台東縣卑南鄉知本的卡大地布(Katratripulr)部落,或許是因為很多年前就有意識到文化保存的關係,這集內容非常多,節奏非常快,對我而言只看一次甚至來不及紀錄與吸收。

主要提到的內容包括:卡地布(kaTipuL)、祖靈屋(得面向東方)、小米收穫季(7天)、卡大地布文化園區(1993年成立)、司祭&司祭長、青年會所、少年會、猴祭、婦女會、小米神、小米的來源(蘭嶼偷回來的)、祖墳不遷移(第6公墓)、驅邪舞、三和石碑、國家劇院卑南篇演出

影片主要著重在小米收穫季的介紹上,首先要去找跟竹子(尾端需面向東方的,且竹葉不能削掉),搬運過程不得落地(連竹葉的部份也需捆綁起來),搬回部落後立起,過程會嚴禁女人在場。凌晨4點需派人在部落東西南北4個方位打更報,部落中的青年需齋戒(塗黑炭在牙齒上防止偷喝水)、試膽、天亮後得跑步5公里。收穫季上男女的服裝依據已婚、適婚、青少年少女而有所不同。

此外也有談到卡地布部落拒絕祖墳遷葬的原因。阿美族與卑南族認為太麻里是人類發源地(可能以前族群是比較封閉的,現代較為客觀一點的用詞應該算是族群發源地),查資料發現該石碑位於太麻里鄉三和村。

在觀賞影片時本身會吸收到不少資訊,在寫心得時,會希望自己是個媒介,能把影片中的資料整理出來,若有人想找特定資料時,他們就能透過網路搜尋,進而鎖定特定的影片或方向去找資料。

小豪知道的東西太少,在整理筆記上只有稍微抓到一些大方向的關鍵字而已,但這部份一直比較少有人來做,就盡量去紀錄我認為重要的事情嘍。

 

第8集 噶瑪蘭的遷徙 花蓮-豐濱-新社;噶瑪蘭族

一般提到宜蘭的歷史普遍的都以漢人的角度來講,吳沙開墾宜蘭平原,甚至有吳沙紀念館。但卻對原本居住於此的原住民族「噶瑪蘭族」被迫往更南方的花蓮、台東遷徙而沒有任何一句道歉。

在觀賞這集之前,我也未曾以原民的角度去思考吳沙的「功」績。過去的歷史無法重來,但我們不該「只用勝利者的角度」去撰寫歷史。

電影稍微有提到的:新社部落、祖靈祭、馬拉道(天神)、加禮宛事件、海祭、埋石立約。

此外有介紹到噶瑪蘭族是母系社會、之前都被併在阿美族下,於2002年12月25日正式正名、岩棺、木刻採用陰雕、發展香蕉絲做為其代表性特色產品。

 

第9集 找回失落的傳統樂器 花蓮-秀林-富士;太魯閣族

發現每次看這節目中介紹到的部落,每一個都好想去,印象中我好友的網誌在十來年前他也去過這兩個部落:大禮、大同。

這集的內容也蠻精彩的,我的心得還是以紀錄這集內容有提到些什麼為主;大禮、大同兩部落在1979年國民政府答應他們修建通往部落的前提下遷移到山下的「民樂社區」,約有40戶,但這條通往部落的道路卻從未修建。

通往部落目前有兩條觀光的登山步道可走,得卡倫步道、砂卡礑步道。

影片中提到對部落影響很大的周裕豐牧師,也播放了多首由他創作的歌曲:《山頂上的故鄉》、《布洛灣之歌》、《神秘谷之聲》(聽完節目你會發現這些歌曲背後的故事,很讚)、《失音的麋鹿》、《山之美》

有介紹到的點包括:哈鹿谷(意思:蛇聲)部落(大禮)、三顆樹、氣象站觀測儀、流籠台(已損壞)、日治時期駐在所遺址、蕃童教育所(剩地基)、禮拜堂

砂卡礑部落(大同)、國民政府伐木的歷史(紅檜、紅豆杉、扁柏)、神社(剩基石)、一部落安置一警察一軍人(管理制度)、椰果民宿(這裡共有4家民宿)、立霧山(日出)、三間屋、五間屋(政府允許設攤位)、砂卡礑溪(神秘谷)、木琴、構樹、鹽膚樹(鹽膚木)、秀林國小

鹽膚樹這個很有趣,太魯閣族語「cimu」(音近似基姆)是鹽巴,這種樹也叫cimu;除了可以用來當食用鹽,還可以制作火藥,還可以製作木琴。那個木琴聲音好好聽喔。

此外有提到的大概是亞泥事件(山頭都挖的亂七八糟)、哈鹿谷那威(頭目)、新城事件、埋石和解(習俗)。

 

第10集 卡那卡那富 高雄-那瑪夏-民生;卡那卡那富族

曾在319鄉鎮之旅造訪過那瑪夏(那時還叫三民鄉),很喜歡這裡,加上是陌生的第16族介紹,這集也是我列為排除萬難一定要看的。

影片介紹那瑪夏這裡有3個原住民族群:布農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其實好像還有排灣族),以卡那卡那富為主要介紹對象,人口數百,他們以前都被歸類在鄒族,於2014年6月26日正式正名成功。(有段到戶政事務所改族別的畫面)

Advertisements

部落的圖騰像是一名男子在敲打木頭,女子背著魚籠。

部落耆老也提到當初卡那卡那富族先在此落地生根,而後遇到遷徙面積最大的布農族,雙方本在河岸持槍對峙,後因獵人開槍打死獵物,雙方共享獵物而開始有了互動。

也介紹卡那卡那富面臨語言流失的危機,學校(民生國小、那瑪夏國中)開始有族語教學日(週三),朝會要抽背族語,藉此複振族語。

相傳卡那卡那富先祖遇到小矮人給他們小米的種子,此後為了感謝他們,每年都會舉辦米貢祭。男子聚會所禁止女生上去。祭典時會挨家挨戶詢問每一家的夢境,看哪家的夢最好(男女曖昧之夢、有人送禮等夢)。

此外還介紹到:水蜜桃千人路跑、八八風災對那瑪夏的觀光衝擊很大,台21線通車後才稍稍好轉(鏡頭帶到民生橋)、玉打山觀景台、藤包山(祖居地)、龍鳳瀑布在災後消失,出現新的瀑布暫名「八八瀑布」、賞螢步道。

卡那卡那富指的是楠梓仙溪,族語原意是溫柔的、乾淨的。

 

第11集 大隘的矮靈 新竹-五峰-大隘;賽夏族

賽夏族人口約有6000多人,分佈於新竹縣五峰鄉、苗栗縣南庄鄉。

上半集介紹賽夏族傳統文化的部份:2年一次的「巴斯達隘」(矮人祭);下半集則是介紹賽夏族融入現代生活的部份。

巴斯達隘約在農曆10月15日前後舉行,10年一次大祭典。「達隘」是指矮人族,會在前面加上尊稱「koko」;相傳koko達隘擅長農耕,也曾傳授賽夏族人此技術,但因達隘調戲賽夏族婦女而遭到報復滅族,只剩3個達隘活下來。

祭典為四天三夜,第一夜為迎靈、第二夜娛靈、第三夜送靈,期間唱頌十六章祭歌,送靈會在傳說是達隘居住的上坪溪舉行。

主祭需由朱家主持,防止他人干擾祭典進行的「護城組」則由趙家為主。祭旗需由部落男丁輪流扛著不能隨意放置。祭典中有「殺豬分肉」的儀式。

有別於其他原住民族的「豐年祭」,巴斯達隘是賽夏族對達隘同時抱著感恩、懼怕的心情舉辦的。

忌下雨,這被視為達隘對祭典不滿。祭典禁止懷孕、經期婦女參觀。祭典期間忌吵架、打架。

芒草在祭典中可以驅邪,會插在祭屋中,也會綁在族人、訪客身上,連攝影器材也需要綁上。

下半集提到大隘社的過去:北埔事件、殺豬埋石和解(與日軍)、高砂義勇隊;接著介紹上大隘部落居民的發展,像是營造露營區,種植段木香菇、金線蓮等經濟發展,以及五峰國小陶笛隊,賽夏族民俗文物館。

觀賞這集的過程中,因為這一兩年看了不少電影,總會覺得原住民流傳的故事、傳統祭典等都是很能發揮的題材,但較少看到台灣有這類的作品。(電視劇、電影、節目、小說等)

也隨著認識到更多原住民族的祭典,會去思考假設我是族人,我慣有的思想模式是不是會有衝突呢?像現在追求兩性平等,而祭典中禁止女性參與的規定,是該尊重還是該變通?又或者是像卑南族那樣輩份很明顯的形態,在年輕輩有創新的想法或追求自我的自由價值時,會不會有所牴觸呢?(這種衝突就很適合來當題材創作不是?讓大家一起來思考這些問題也很有意思吧。)

 

第12集 拉部彎部落 屏東-霧台-大武;魯凱族

霧台也是我旅行過一次就很喜愛的地方,這集主要介紹霧台鄉的魯凱族大武(拉部彎)(labuwan)部落,有稍微提到小山部落、東川部落。

在八八風災後居民都走河岸便橋,直到谷川大橋(高99公尺,約33樓高)蓋好通車,村長找了批先鋒隊回部落開墾,用公有田制度,種植祖先傳下來的小米、紅黎、月桃、地瓜等。

拉部彎認為自己語系與霧台這其他五個魯凱族群不同,也保有21種不同品種的小米,發展出小米故事館、獵人文化館。

有提到關於魯凱族的習俗:男人不能碰月桃,製作頭飾需交給女性。小米收穫祭烤小米糕,原須占卜因信仰耶穌後廢除。只有女性能乘坐的鞦韆、勇士舞。

歌曲:獵人之歌、巴冷公主歌、魯凱族古謠、Labuwan好多、排灣族歌謠(巴志郎)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第1集 川中島的希望, 南投-仁愛-清流, 賽德克族, 心得速記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第2集 活的博物館 奇美部落, 花蓮-瑞穗-奇美, 阿美族, 心得速記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第3集 不讓文化失根的布農家族, 花蓮-卓溪, 布農族, 心得速記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第4集 天使部落 比亞外, 桃園-復興-高義, 泰雅族, 心得速記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第6集 再現知本榮光, 台東-知本, 卑南族, 心得速記 行走TIT, 公共電視, 第6集 再現知本榮光, 台東-知本, 卑南族, 心得速記 公共電視, 行走TIT, 第8集 噶瑪蘭的遷徙,  花蓮-豐濱-新社, 噶瑪蘭族, 心得速記 公共電視, 行走TIT,  第9集 找回失落的傳統樂器 花蓮-秀林-富士, 心得速記 公共電視, 行走TIT,  第9集 找回失落的傳統樂器 花蓮-秀林-富士, 心得速記 公共電視, 行走TIT, 第10集 卡那卡那富 高雄-那瑪夏-民生, 卡那卡那富族, 心得速記 公共電視, 行走TIT, 第11集 大隘的矮靈 新竹-五峰-大隘, 賽夏族, 心得速記 公共電視, 行走TIT, 第12集 拉部彎部落 屏東-霧台-大武;魯凱族,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延伸閱讀

.更多公視節目的觀賞心得:推薦目錄所有文章

.轉貼文章技巧:Facebook 轉貼連結的設定

.若在痞客邦留言後,不想再收到其他人的留言通知,請參閱:痞客邦通知設定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歡迎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請勿全篇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也請留下回應或點個讚,謝謝您。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