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路上流傳著許多嘲笑大陸電影翻譯的文章,大家或多或少應該都有看過,再不然去google一下「大陸翻譯 好笑」,至少有上萬筆資料在那。
有圖有證據
關於這點,我曾經寫了一篇自省文章,認為台灣的翻譯也沒有多好:神鬼無敵之《神鬼傳奇3》
我只是覺得,沒有必要透過嘲笑別人去取得優越感,大陸的直譯法也是有優點的,至少不會像台灣一堆片名都是神鬼開頭,根本不知道在演什麼。
剛剛在網路上google到一篇大陸論壇對於台灣跟中國兩岸電影翻譯不同的看法。
原文連結如下:『娱乐八卦』 [灰常点评]台湾人嘲笑大陆翻译外国电影名称低级?呵呵,可笑~~
這篇討論反過來要嘲笑台灣的翻譯才好笑,節錄兩段如下
1.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台灣的翻譯是明天過後,不是明天之後,末日浩劫則是The Road的翻譯。
1. Michael Jackson 台灣翻成麥克傑克森,人名用音譯法,這很正常。
2. The Cranberries 台灣翻譯成小红莓,樂團名稱用意思翻譯,這也很正常。
3. The Corrs 台灣翻譯成可兒家族合唱團,音譯法,這也很正常。
一個人批評沒有什麼,要看看其他人反應如何:
.第一種:認為直譯法很好
老實說,內容大多是批評,且跟台灣那些批評文章一樣犯了自己為是的毛病。
.第二種:純攻擊
為了反對而反對,製造對立而已。
.第三種:不知道台灣文化而亂說
台灣常用「後天」這個詞,到雅虎新聞收尋一下就一堆。不過你若用「后天」則另當別論,你只找得到天后。
刺激也只有刺激(The Sting)、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刺激1998(Return to Paradise),而狂花也沒多少部吧。讓我來告訴你,台灣最愛用的片名其實是神鬼。XD
這三位兄台說反了吧?
第四種:就事論事
雖然數量很少,但還是有就事論事的人。
這篇文章不是要批評什麼人,而是要討論這種現象。
人向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衝突從未停止,就兩岸衝突來說,
在國民黨跟共產黨發生國共會戰後,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人民就被政府刻意塑造的對立氣氛給影響了。
台灣這說要殺豬(朱)拔毛,解救大陸同胞離開水深火熱的生活;
中國則說要解放台灣地區,說台灣人民生活在痛苦深淵之中。
後來戰爭雖然是停止了,但對立氣氛依然在兩國之間存在。
台灣人認為大陸人低俗、沒水準,所以叫對方426(死阿陸)、么么人。(麼的簡寫是么)
大陸也認為台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心態上,台灣簡直比帝王時期的番邦還次等。
不只兩岸有這問題,全世界各地都有:
就像南北韓彼此對立,東西德在柏林圍牆倒塌後依然彼此劃分,
這種就是政府刻意操縱的對立氣氛,一來可以減緩人民對經濟的注意力,二來激情容易獲得選票;
世界上所有的族群都會有所排斥,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黨、不同族群尤其嚴重。
回到主題來,兩岸問題出在於少了彼此尊重,對於不同的文化沒有從中學習對方的優點,而是選擇批評來劃分彼此。且我想以目前來說,即使有一方願意先去尊重對方好了,通常也只會是熱臉貼冷屁股。
人類地球上是孤寂的,億萬種生物中無法跟其他生物完全溝通(我想命令狗狗坐下不算是溝通),且地球在整個浩瀚無涯的宇宙之中更是億中選一有生命的星球,若還要分台灣人、中國人、外國人,實在沒有太大意義。
附註:講事不講人,回應勿批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