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快速入門
前言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影史上相當經典、具有代表性,且影響力深遠的科幻系列電影,尤其在美國家庭來說是非常普及的文化。以台灣的狀況來說,雖然沒有像國外那麼的風靡,星戰仍是科幻作品中數一數二具代表性的。
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是星戰迷,也不見得都曾經看過前作,有些觀眾可能才剛開始進入以看電影當娛樂的年紀,有些觀眾可能以前對星戰沒興趣或沒機會接觸,是為了陪朋友、情人一起看才首次接觸,以下就以個人的角度來分享,看星戰前是否要看過前作、要以怎要的順序觀賞等。
我只有把目前星戰9部電影都看過一遍,4、5、6部曲是最近補的,其餘都是上映時在戲院看的,所以談論的只以電影版內容為主,不包括漫畫、電玩、動畫、小說等補充出來的世界觀或設定,若有記錯或疏漏的部分也歡迎告之。
時間軸
星際大戰電影故事的時間軸並不是按照電影推出的順序,而是按照「X部曲」的順序排列,彼此之間都有關連,原則上每三部曲是一個世代,1、2、3部曲是父執輩,4、5、6部曲是孩子輩,7、8、9部曲是孫子輩,目前(2017年)出到8部曲。
如果想瞭解星戰,最早推出的是4、5、6部曲,要熟悉星戰的角色與設定應該從這三部曲開始看,但製作年代較為久遠(1977年~1983年),對看慣近年來高科技特效電影的觀眾來說會比較乏味。
1、2、3部曲雖然已是相當近代的作品(1999年~2005年),但對於理解劇情來說的必要性沒那麼高,純粹是享受電影特效,招式華麗的光劍對決、速度感十足的飛艇追逐。
需要看過前作嗎?
大致上每三部曲可以算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無法單看某集就能理解劇情或享受在劇情之中。要看就要有連看三集的打算。也就是說要看1、2、3部曲中的某一部,會建議1、2、3部曲都要看過,要看4、5、6部曲中的某一部,4、5、6部曲都要看過。
假設線院正在上映8部曲時,會建議至少看過7部曲,而且進戲院時要有預期故事不會在這集就結局,很明顯還有續集,觀眾也會帶著一堆謎團離開戲院,至少還得再看9部曲。
故事背景 & 世界觀
星戰的世界觀是整個宇宙裡頭住著各式各樣不同種族的外星人、生物,科技相當發達,星球間互動熱絡,整個宇宙是一個世界的概念。
大致上一個星球就是一個國家,星球間是以「共和國」的形式組成同盟,稱為「銀河共和國」,實行民主政治,每個國家都會指派「議員」到「議會」去開會,決定共和國的事務。但是議長想獨攬政權,後來用些手段把共和國變成「帝國」,是謂「銀河帝國」,實行高壓獨裁政治,這就是1、2、3部曲的背景,也稱為「前傳三部曲」(Prequel trilogy)。
帝國高壓統治導致部分百姓組成反抗軍起義,最終推翻了帝國,這是4、5、6部曲的背景,也稱為「原始三部曲」(Original trilogy)。帝國成立前的共和時代稱為「舊共和國」,推翻帝國後成立的稱為「新共和國」。
帝國被推翻後仍有部分殘餘勢力叫「第一軍團」,他們想重新集結起來,擊潰新共和國後重組帝國,而反抗軍仍然起來與之對抗,這是7、8、9部曲的背景,也稱為「續集三部曲」(Sequel trilogy)。
星戰的主角/正義方都是反抗軍,反派就是帝國組織(含軍團),包括國王、將軍、士兵這些。
基本設定
1, 星戰世界中有兩個重要的設定,第一個是「原力」(Force), 大部分是有天分加上後天學習,招式包括:
- 隔空控制物品移動、隔空直接攻擊對手
- 控制心靈較弱的人使其聽從命令
- 看到未來
- 原則上有原力的人彼此能感應到對方的存在
能使用原力的人當中,正義那方是「絕地」(Jedi)武士,負責維護世界和平,而反派「西斯」(Sith)武士則是被原力黑暗面吸引的那方,追求自身的強大力量與權力。
雙方都是師徒制,一個師父帶一個徒弟這樣。反派在被收為徒弟後都會以「達斯」為名,像達斯·普雷格斯、達斯·西帝、達斯·魔、達斯·維達、達斯·泰拉納斯。
絕地武士經過訓練後,死亡時會身體突然消失,不久後會轉變為「絕地英靈」(Force ghost),通常是師父的靈體會在徒弟需要幫助時出來開導他們。
2, 另一個經典要素就是「光劍」(Lightsaber),光劍沒有限定說要擁有原力的人才能使用,但有原力的能應用的更好。這有點像中國武俠小說,拜入門派後能學會各種劍招,有內功的人用起來更是如虎添翼,但沒內功的也人拿劍砍傷人。
科技面
《星際大戰》跟《星際爭霸戰》(Star Trek)的設定還蠻相似的。
1, 因為宇宙每顆星球之間的距離都是天文數字,電影中的船艦都有種科技是以「超光速」的方式移動,這時你會看到一個畫面,船艦的前方視窗中,星球都變成了白色線條,船艦就飛奔出去了。到達目的地時,則是以瞬間跑到銀幕前方的方式呈現。
2, 船艦或星球有時會有防護罩,用來阻擋太空隕石或敵艦攻擊,通常得從內部關閉或破壞。
3, 不希望年輕朋友們會有「搭乘太空戰艦就跟在地球上搭船沒兩樣」的既定觀念,現實生活中在外太空是無重力狀態,人們理應會像 NASA 影片中的太空人一樣漂浮在空中。但這兩系列影視作品都是據今 40~50 年前創造出來的,當時拍攝技術、電腦科技等都還沒那麼成熟、經費可能也沒那麼多,有時作品都是直接透過角色台詞『打開人工重力裝置』就把船艦設定成是有重力的狀態(星戰甚至連台詞都沒講)。
若以現行的科技常識來說,要造成重力狀態,得像《戰爭遊戲》(Ender’s Game, 2013)、《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星際過客》(Passengers, 2016)那樣,利用離心力模擬重力。
基本元素
若你沒有打算把星戰電影都追完才進戲院,有些基本元素可以在觀影前瞭解一下,我儘量在不影響觀影樂趣的前提下來介紹。另外我只會挑影響「能不能看懂劇情」或較為重要的來介紹。
1, 反抗軍的 X-wing 戰機,機翼打開後成X狀,是主角方/正義方的戰機,其他型號也類似。(圖為ep4的畫面)
2, 千年鷹號(Millennium Falcon),4、5、6部曲三位主角之一韓索羅的船艦。
3, 帝國驅逐艦,基本上看到就知道反派出現了。
4, 鈦戰機(TIE fighter),反派的戰鬥機,其他型號也類似。
4, 死星(Death Star),十分巨大的球體要塞,可以摧毀星球,也是反派的武器。
5, 帝國風暴兵(stormtrooper),反派的基層士兵。
主要角色
主要是介紹幾個要角,但關鍵劇情不會提及(像是重要關係但在電影中是哏的、或是誰會死掉),幾部曲為了方便大家好記,是用數字表達,以三部曲當一個單位。
正派
路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原始部曲的主角。
路克在續集部曲的樣子。
莉亞公主(Princess Leia Organa),原始部曲的主角。
莉亞在續集三部曲的樣子。
韓索羅(Han Solo),原始三部曲的主角。
韓·索羅在續集三部曲的樣子。
歐比王·肯諾比(Obi-Wan Kenobi)在原始三部曲的樣子,安納金的師父,至於在前傳三部曲長怎樣留給大家自行觀看。
尤達(Yoda)在原始三部曲的樣子,最有智慧、原力僅次於安納金的絕地大師。
芮(Rey),續集三部曲的主角。
芬恩(Finn),續集三部曲的主角。
R2-D2
C-3PO
反派
皇帝(The Emperor),原始三部曲的樣子。
黑武士,達斯維達(Darth Vader),原始三部曲的樣子。
最高領袖史諾克(Supreme Leader Snoke),續集三部曲的反派。
凱羅·忍(Kylo Ren),史諾克手下,續集三部曲的反派。
經典元素
星戰有些經典元素,這無關理解劇情,但若有看星戰電影時可以注意一下這些特色。
1, 開頭一定都會有這個畫面,「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銀河系….」(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
2, 開頭的爬昇字幕(Opening crawl)
.《俠盜一號》當初說是外傳,所以沒有爬昇字幕。
3, 配樂
星際大戰系列電影
-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 1977年5月25日)
-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年5月21日)
- 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1983年5月25日)
-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1999年5月19日)
-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2002年5月16日)
- 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2005年5月19日)
- 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2015年12月18日)
- 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2016年12月16日)
-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 2017年12月15日)
※為美國上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