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過客》祝你吃到兩千三百五六十歲
Passengers(美國) / 星際過客(台) / 太空旅客(中) / 太空潛航者(港)
《星際過客》展現出許多對於未來人類移民其他星球時搭乘太空艦的想像。跟《瓦力》(WALL‧E, 2008)直接在太空艦上生活不同,《瓦力》也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人類把地球破壞到無法生存後只好逃到太空鑑上,而這部電影則是採用移民其他星球的設定,且地球還沒被破壞,移民只是種對生活環境的選擇。
就我們現在對於宇宙的認知,加上現行知識基礎上來說,要找到一顆跟地球相似能讓人類能生存然後移民過去的星球非常困難,移動距離都是好幾萬光年起跳的;就連速度最快的「光」都要走上一萬年了,更何況現行交通工具遠遠達不到那種移動速度,未來也不太可能達到光速。
若要真的進行星球移民,大多數乘客會在高達數百年以上的漫長旅程中死去,所以還得具備一個技術:讓人類能像一些幾乎呈現假死狀態來度冬的動物那樣,把移民乘客暫時中止生命跡象後冷凍起來,等旅程結束後再喚醒。電影的設定就是在一艘全部乘客都在休眠艙休眠的太空艦,準備前往移民星球中路上發生的故事。
除了對移民用太空艦的想像外,電影主要是走愛情路線,男女主角可說是時下最紅的好萊塢演員:《飢餓遊戲》的珍妮佛勞倫斯、《侏羅紀世界》的克里斯普瑞特。
觀影建議
.不建議在觀影前觀看預告,看過預告基本上已經可以猜到整個故事的架構與走向(我才不小心瞄到一句台詞就知道了),更別說其他更細節像是幕後花絮、電影文章等介紹,那都會降低觀影時的樂趣。
.不建議在觀影前有太多期待或預設立場,像是不要因為名字有個星際,就期待能看到類似《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2014)那樣的作品,或是認為會有《地心引力》(Gravity, 2013)那種等級的表現。
這部電影的設定不夠嚴謹,如果你在觀影過程會去質疑角色幹嘛不做出其他選擇、或是太空艦設計為何這麼不人性化,那就很容易覺得這部電影很瞎。這些的設定是為了要把角色帶到他們只能選擇A或B的選項上,有點過於刻意。
我個人倒是沒在觀影時去被這些點給影響,甚至在故事發展過於客套時會因為太好猜而笑了出來。整個觀影過程會覺得娛樂性很夠,就是那種在工作之餘去看會覺得放鬆,看完也獲得滿足,開心的走出戲院。但還是提醒一下,從IMDb跟爛番茄的分數看來,多數觀眾還是會介意那些點的。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12/21
.電視首播:2017/12/23 21:00~22:55 @ HBO
.片長:116分鐘
.級別:保護級(6+)
.電影資訊:@IMDb(7.0/7,947)、@爛蕃茄(32%/172)、@臉書專頁
.片尾彩蛋:無
.電影預告:官方 YouTube 播放清單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星球移民、太空星鑑、酒吧、休眠艙、旋輪太空站、階級制;火龍果、跳舞、游泳、日式餐廳、電影院
電影感受
這是一個暴露狂王子在喚醒睡美人後,兩人就隨時隨地啪啪啪的愛情故事。(誤)
跨年這檔期三部上映廳數最多的電影都是好萊塢電影,台灣觀眾普的遍評價都很差,另外兩部是《長城》(2016年)跟《刺客教條》(Assassin’s Creed, 2016)。
雖然《星際過客》目前 IMDb 的7.0分、爛蕃茄的32%新鮮度,以及豆瓣電影的6.6分都顯示這部電影在多數觀眾或影評眼中都是部爛片等級的作品,不過說真的看電影時我覺得還蠻有趣的,甚至是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娛樂享受程度很高的。
一部大家都超喜歡的作品中發現自己不喜歡(上一部《樂來越愛你》就是),跟一部大家都不愛的作品中承認自己還蠻喜歡的,都是件困難的事,不過我希望盡可能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就不假裝跟大家一樣都不喜歡這部電影然後說它是爛片了。不過為什麼許多人都很討厭這部電影但我不討厭,這倒是可以探討的。
猜測大家會不喜歡的點
尚未看其他人的影評或心得,純粹猜測。
容易在觀影前獲得太多資訊
即使在觀影前刻意避開任何電影情報,但我還是不小心瞄到預告有一句台詞「我們會在這個時候醒來是有原因的」(正片中沒看到,是預告都亂翻譯還是被剪掉了?),就是這句話讓我以為男女主角是艦上的唯二醒來的人,還是一起醒來的。
一開始我還在想為什麼女主角沒出現,是在其他艙醒來嗎?後來發現只有主角一人醒來時,有大概猜到後面故事的走向。如果沒看到那幾幕預告,對於主角醒來後的劇情發展能有很多期待,觀影感受可能又不太一樣。
我發現現代太容易在觀影前獲得太多的電影資訊,年輕人或影視相關工作人員追電影資訊已是習慣,從狗仔拍到電影明星在拍攝現場的花絮,買杯咖啡或下車時透露出劇中的服裝造型,脫口秀等綜藝節目找明星來聊他們在電影中的演出或趣事。
電影情報網站、YouTuber透露各種電影資訊,觀眾似乎已經習慣在觀影前就知道非常多的資訊,我想這些都會造成觀影前期待不斷增加、觀影時驚喜不斷減少的狀況,由其對於這種故事性本身有點老套、氣氛營造功力也不夠強的電影來說,就很容易覺得不好看。
同樣的我也發現中國還未上映這部電影,但我看到有不少網友會拼命去追電影資訊,甚至看過有劇透的影評,還沒看電影前就已經知道大部分的劇情了,觀影時想必樂趣會大打折扣,故事有趣的地方不就是不知道接下來會怎麼發展,不是嗎?
老套
老套的部分舉個例子,當歐羅拉要衝出去救吉姆時,她都還沒出發我就在猜接下來一定是繩子不夠長,以至於這件事情真的發生時,我甚至是偷偷在笑,情緒上不是負面的情緒。不過以同樣猜到劇情來說,可能也有觀眾是覺得無趣的,就會有比較負面的情緒。
電影想表達什麼?
既然是太空旅行,電影還是著重在這上頭的,包括對於未來科技的想像,以及太空人心境的描述。
科技的想像
首先是科技的想像,包括未來世界的樣貌、星鑑的外觀、動力的來源、星鑑上的生活等。
以前的科幻電影大多偏向天馬行空的想像,科技並不見得基於已知事實,像是星鑑可以開啟超光速移動,或《第五元素》(Le Cinquième élément, 1997)車子在天上飛,航線有分好幾層。
近年來的科幻電影都比較基於現行的科技上去做發展,像是《瓦力》,或是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那些透過VR將真實反應帶進虛擬世界,現在的跳舞遊戲就已經是截取遊玩者的身影到遊戲畫面中,或是餐廳服務生機器人等等。
太空人的心境
新聞常提到太空人也需要訓練心理素質,我們現在都還只是進行短距離的太空探索,若用地球來譬喻可能差不多就是從房間的一塊地磚探索到隔壁那塊,未來勢必會進行更長遠的旅程。
電影中設定的狀況是,這趟旅程要120年,主角吉姆提前90年醒來,等其他人醒來時他早已老死,他必須一個人在星鑑上過完餘生。這是把一般太空人須面臨的孤獨感的環境設定的更嚴苛,也把時間拉長到一輩子。
然後也讓吉姆做出一個道德選擇,就像他自己跟酒保形容的,他被困在一個荒島上,但這時他能許願找個人來陪他,不過這個人也會一輩子被困在荒島上,他該做出那樣的選擇嗎?
孤單先是會讓人不重視外貌,打扮了也沒人在乎,脫光光晃來晃去也沒關係,日子久了,甚至會讓人動起尋死的念頭(他若不穿太空衣去外頭就會死)。我想多數人若遇到吉姆的狀況,大概也是會選擇喚醒其他人,至於要喚醒誰、喚醒多少人,倒是有不少發揮的空間。
這個心理狀況之所以會被拿出來討論,是因為在地球生活的我們也會遇到。孤單不見得只是生活中沒有活生生的人類,還包括「沒有想互動的人」也會讓人覺得孤單,很多人在老伴離開後會缺少求生意志大概就是如此。
對應電影中的選擇,現實生活中也很多人會基於愛著對方,就把對方綁在自己身邊(喚醒歐羅拉),讓對方失去追求其他人生的可能性(到新星球展開生活)。
第二個讓我比較有感的狀態大概是他們吵架時,因為我是個旁觀者反而能比較理性的思考,當歐羅拉不斷憎恨著這個毀了她一生的對象時,若沒有後來發生的事,她不就要這樣子一背子活在孤單與怨恨之中嗎?
現實生活中也是呀,我們可能會憎恨某個人恨一輩子,可能是拋棄自己的父母、背叛自己的同事、分手後的伴侶等等,為了別人犯的錯憤怒,是拿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這不易想通,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盲點。
電影中的科技
看這部電影要具備一些基本的太空常識,外太空是無重力的,太空人在船艙中會像我們在新聞或節目中看到的是漂浮著,把水從袋中擠出來,水會聚在一起漂浮著。
可是無重力的生活會對太空人產生影響,像是《地心引力》那樣從太空回來時會四肢無力無法站立等等,所以人們一直在想要怎樣在太空中營造「人工重力」。
比較常見的辦法就是打造一個巨大的環狀建築,使其不斷旋轉產生離心力,人就會被這股力量吸引住,類似地心引力。不過這個建築的夠大,離心力不夠大只會讓人黏在牆壁上,就像汽車高速過關時一樣。
可以看到電影中的環狀建築是一直在轉圈圈的,就是這個原理。至於為什麼引擎一停止運作就會失去重力呢,就是因為失去離心力這種模擬出來的重力。
附註: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星鑑往某個方向移動時就會一直移動,並不會突然往下掉(太空中也沒有「上下」的這個概念)。
為什麼我不討厭這部電影?
看了網上幾篇負評的心得後來補充一下,大概可以發現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有兩大原因:認為男主角過於變態,以及電影設定不夠嚴謹。
男主角過於變態
很多觀眾無法接受劇中男主角吉姆的行為,認為那樣的行為是很變態的,也連帶的討厭起這部電影。
對我而言,如果劇中出現一個很行為很負面的角色,我的直覺反應會先思考電影想透過這個角色表達什麼事?(而不是討厭這個角色)這個部份很明顯電影有想表達、探討的議題,我不會因為角色自私而感到不悅。
其次,換位思考,我也沒把握自己在遇到相同情況時,能做出比吉姆更無私的選擇,也不太會去指責他的行為是不對的。
有品嚐過寂寞的人,或許會更能體會寂寞是件多麼恐怖的事,條件不用到主角獨自存活在世界上那般苛刻,有點年紀後光是長期單身都是件恐怖的事。
再來,當我看到一個負面行為時,我會盡量用來提醒自己不要犯相同的錯誤,而不是去指責對方。我會認為如果某個人都能用相同的標準要求自己與別人時,世界會是和平的。
吉姆的行為絕對是不是值得讚許的,但不會造成我負面觀影感受的原因如上。
附註:這不代表覺得吉姆變態就是相反的人喔。
設定不夠嚴謹
很多觀眾會覺得電影的設定不夠嚴謹,像是為什麼休眠艙醒來後就無法再度休眠?為什麼最後不喚醒機組來維修太空鑑?或是整艘鑑那麼多乘客,卻只有一個診療艙?等等。
我在觀賞電影時並沒有想到這些問題,所以也沒有產生負面情緒,我當時唯一想到的是吉姆喜歡上歐羅拉的過程有點草率,就是很美國風的一見鍾情。如果吉姆要喚醒多位乘客(2~3位或很多位),有沒有辦法發展成有趣的故事?
電影這些設定很明顯的就是要把狀況導到讓角色們2選1,去探討電影想表達的議題。
像是吉姆到底是要一輩子孤單的生活在星艦上死去,還是要喚醒夢中情人來陪他?
歐羅拉到底是要移民到新的行星上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還是選擇原諒這個曾經獲得自己芳心的男人?
電影就是用這種設定,來呈現愛情中那老生常談的愛情是凌駕在生命之上的,來吸引觀眾。
演員介紹
克里斯普瑞特/Chris Pratt 飾演 吉姆·普斯頓/Jim Preston,機械技工。
《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2015)中的馴恐龍師,劇中有背部全裸畫面。
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 飾演 歐羅拉/Aurora Lane,作家。
《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2012)系列電影的女主角,劇中有側面全裸但不露三點的畫面。
麥可辛/Michael Sheen 飾演 亞瑟/Arthur,機器人酒保。
《決戰異世界》(Underworld, 2003)系列電影中的狼人。
勞倫斯費許朋/Laurence Fishburne 飾演 葛斯·曼庫索/Gus Mancuso,甲板長。
《駭客任務》(The Matrix, 1999)系列電影中的莫菲斯。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我在越南還沒有看到這部。
下次回台灣買藍光或是租來看。
看到版主的分享,我很保護自己欣賞樂趣地,僅看前言,劇透全部跳過。
大家都喜歡可是不喜歡 大家都不喜歡可是喜歡~ 這段真實感受好誠懇!!!
是一種怕被認為喜歡爛片,因此顯得好像很沒有格調的感受。XD
我是覺得連預告也不適合看,直接進戲院或租片來看,保留最大的樂趣。但可能也會遇到真的很不愛這部電影的狀況,目前這部的反應真的很兩極。
我只有看過一眼預告片(沒看完)
純粹是喜歡科幻片所以租來看哈哈
在沒有看預告片的情況下我看完這部影片之後
我跟版主一樣很喜歡這部電影!
我喜歡故事中表現出來那種「孤獨」的感覺
彷彿自己就是那個男主角一般
看完你的解說我覺得好像找到同伴一樣哈哈哈
真心覺得你寫的很好!
謝謝凸透您的喜愛,我寫心得通常比較直接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若未來有剛好寫到跟您感受相反的,也請多多包涵呀。XD
我也很喜歡這部耶
不過看完就知道整個劇情走向跟bug應該會讓影評不是很好?
而比起你說的一見鍾情
我覺得是因為他看了很多很多她的資料還有著作
然後想她想了3個月
當然還是有很多腦補的成分
但戀愛某邏輯也是在愛自己的想像吧XD
Yun,如果不是有興趣的對象,也不會想看對方的資料呀,他如果是撞到不喜歡的可能罵聲髒話就離開了。XDD
剛看完這部,在飛機上無聊看的
意外覺得娛樂效果不錯
很喜歡你寫的影評
到中間的時候,我還跟老公討論,如果你是女主角,會原諒對方嗎?我們的答案都是不會,沒想到他們最後happy的在一起了 哈
果然,電影比較浪漫
謝謝沙粒您的賞識。看電影時我是想說,如果這樣嘔氣一輩子,好像是在折磨自己,雖說如此但能不能真的做到原諒對方就很難說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