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上十大賣座電影談電影評價與票房

史上10大賣座電影

電影評價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但個人以目前史上最賣座的10部電影(附註1)、以及IMDb的評分作為資料來說;變形金剛3的票房是第7名,評價卻是6.4,是10部電影中最低分的;第2低分的鋼鐵人3也有7.4,第3低分的則是7.7的鐵達尼號。在IMDb中大概7分以下的是普遍不受觀眾喜愛的,8分以上的是頗高的評價。

作品的好壞是人們所賦予的價值觀,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確答案。最恐怖的莫過於要別人跟您有著一模一樣的想法與評價。

雖然人們的感受是很真實的,但這很容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觀賞電影前:上映前的預告片與網路上的評價都會影響觀眾入場前的期待值,再者售票人員的服務態度、影廳設備的水準、觀賞這部電影前近期時間內觀賞過的其他部電影好看等級、是否曾觀賞過非常經典的同類型電影等。

觀賞電影時:個人喜好取向、不同年紀、不同國家風情、外語程度、字幕翻譯的取向(這裡指本土化翻譯)或水平、人生經歷是否會從電影中得到共鳴等。

觀賞電影後:查看其他人的評價、隨著時間流逝而記憶上的模糊等等。

試著觀察一下自己或朋友,當戲院的字幕結束後,你是怎樣跟朋友描述你對這部電影的感受的,或自己心中是有什麼想法的?把這想法用只限本人紀錄在臉書上,然後隔個幾天去看別人的評價後,再度寫下自己想法;對照兩者是否有差異。

如果看了一部電影覺得好看,發現網路上大家也一致都是好評,是否會放大你原先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如果發現網路上都是負評,是否會下修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抑或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想法與人筆戰,在筆戰過程中,再度放大對這部電影的好感?

這些現象不用爭辯,用心去觀察,看看是不是如此。你是否曾經覺得某部電影是大爛片,後來發現他是某位大導演所拍攝的,逐漸的你開始改變最初的觀感,認為這部電影其實不錯?

寫過幾篇關於電影評價的心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總舖師》哪裡好看?台灣的對立文化

《飢餓遊戲》關於電影為什麼容易出現兩極的評價

《浪人47》錯誤廣告毀了電影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對人們在做出評價時有所影響,只是人們通常沒發覺自己正嚴重受到影響;而且會為了評價不同的聲音而憤怒,進而謾罵對方。

更甚者,當您找女朋友去看某部電影時,你堅持要看某部科幻片,看完後雖然自己也不是那麼喜歡,但聽到女友在批評時,是不是為了捍衛尊嚴,不斷放大對這部電影的喜愛,甚至對女友說:妳不懂啦!這是男人間的感動啦!反過來也是,女孩堅持要看某部愛情片,即使自己也看不懂,卻要一直說電影很好看、很感人。

相信我,我們都沒有那麼聰明,我們以為自己公正、客觀、理性、頭腦清晰、不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但這些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主見。

個人會覺得在沒有傷害其他人的狀況下,只要對方能確切說出他真實的感受,這些意見都是我們不應該批評的,我們都應該多去了解那些不同角度的想法。

這裡說的傷害包括欺騙、為了利益而說謊。為什麼要有消費者保護法,且誇大不實的廣告是違法的,就是這行為被認為是不該的、犯法的。但是感受的事情很難舉證說對方說謊,除非你看到對方在網路上大肆讚揚一部電影有多好看,但你明明就看到他睡了大半場,感受是很自由心證的事。

 

電影賣座與否與作品本身好壞並非絕對的關係,大多數時候影響一部電影賣座與否與很多事情有關,通常是透過行銷與廣告讓這部電影被知道,再來是電影本身的話題性,單純靠口碑相傳而熱賣的電影只是少數。

舉個例子,各位可以看看《哥吉拉》的廣告有多大,它能從中得到一定的票房;若跟小豪這年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她和她的小鬼們》比起來,後者大家應該都沒聽過,甚至沒看過廣告,您還是會覺得電影票房跟作品好壞有絕對的關係嗎?

行銷外,再來是電影的話題性,像是各種獎項得獎的作品,像2014年奧斯卡得到7座獎的《地心引力》就二度在首輪戲院再次上映,又或者一些本來沒打算引進國內的電影被引進了。或是像第50屆金馬獎《爸媽不在家》也在拿下最佳劇情片後,再次受到大家關注。

再舉個很經典的例子,《海角七號》這部電影靠著成功的網路行銷與愛台灣的口號,每天出現在新聞版面之中,恆春古城每逢假日都湧進十萬以上的遊客。其實這些都是話題性,並非觀眾對作品的真實感受;清玉在去年火熱的像什麼似的,翡翠檸檬黃金比例真的有那麼好喝嗎?還是民眾都只是在跟風而已?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真正是靠口碑讓電影賣座的,最近的例子大概是《陣頭》《總舖師》,這兩部電影我當初連在電視中都未曾見過廣告,雖然後來新聞媒體也是瘋狂報導,但那是在口碑已經燒起來起後。

 

票房前10名的電影中,有6部是續集作品、1部是系列作品,只有阿凡達、鐵達尼號、冰雪奇緣不是靠續集魅力的。大多數續集類型的電影,是因為上一集的好口碑,才讓觀眾們想再進戲院捧場。

要不是有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好評價(9.0/1,186,150),我想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是不會有這麼好的票房的。好的作品很多時候票房是反應在下一集的,個人認為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與X戰警:未來昔日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也是這個樣子。這是另一點用票房來評價電影好壞不準確的原因。

在講求個人主義的現代,人們往往還是沒有自信,只會跟著大指標去反應自己的感受,我會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不管你覺得一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都應當是說出你喜愛或不喜歡之處,而非去批評他人。也希望大家能更愉快的享受電影。

 

Movie,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3:黑月降臨), 時光網 Movie,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3:黑月降臨), IMDb

變形金剛3還有一點也蠻有意思的,它在美國IMDb的評價是6.4,但在中國時光網卻高達8分(32,679人評分),這也反映出不同風情的國家對電影的評價也會有差異,甚至是經典跟爛片這樣極端的差異。

 

Movie,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3:黑月降臨), 新聞

 Movie,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3:黑月降臨), 時光網

還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根據維基百科新京報的新聞,變形金剛3在中國上映時,為了保護慶祝建黨九十年的電影《建黨偉業》而延遲兩個禮拜上映,而且有些地方還與國產電影「捆綁銷售」,衝高國產電影的票房。票房真的不是那麼絕對的參考資料。

 

附註1, 史上最賣座的10部電影(不考慮通貨膨脹)IMDb評分(至2014年5月)

阿凡達 (Avatar) (7.9/672,636)

鐵達尼號 (Titanic) (7.7/577,770)

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 (8.2/‎664,163)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8.1/360,831)

冰雪奇緣 (Frozen) (7.9/‎219,075)

鋼鐵人3 (Iron Man 3) (7.4/‎371,252)

變形金剛3 (Transformers:Dark of the Moon) (6.4/246,932)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8.9/870,867)

007:空降危機 (Skyfall) (7.8/388,726)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8.6/785,916)

 

附註:這是當初在寫變形金剛3心得時本想放的資料,但後來覺得內容有點多,又獨立出來。

 

延伸閱讀

電影相關文章目錄(電影心得、電影院介紹、電影相關網站)

關於讀書、電影心得區文章閱讀技巧

.按個讚,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歡迎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請勿全篇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留下回應或點個讚,謝謝您。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