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上十大賣座電影談電影評價與票房
電影評價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但個人以目前史上最賣座的10部電影(附註1)、以及IMDb的評分作為資料來說;變形金剛3的票房是第7名,評價卻是6.4,是10部電影中最低分的;第2低分的鋼鐵人3也有7.4,第3低分的則是7.7的鐵達尼號。在IMDb中大概7分以下的是普遍不受觀眾喜愛的,8分以上的是頗高的評價。
作品的好壞是人們所賦予的價值觀,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確答案。最恐怖的莫過於要別人跟您有著一模一樣的想法與評價。
雖然人們的感受是很真實的,但這很容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觀賞電影前:上映前的預告片與網路上的評價都會影響觀眾入場前的期待值,再者售票人員的服務態度、影廳設備的水準、觀賞這部電影前近期時間內觀賞過的其他部電影好看等級、是否曾觀賞過非常經典的同類型電影等。
觀賞電影時:個人喜好取向、不同年紀、不同國家風情、外語程度、字幕翻譯的取向(這裡指本土化翻譯)或水平、人生經歷是否會從電影中得到共鳴等。
觀賞電影後:查看其他人的評價、隨著時間流逝而記憶上的模糊等等。
試著觀察一下自己或朋友,當戲院的字幕結束後,你是怎樣跟朋友描述你對這部電影的感受的,或自己心中是有什麼想法的?把這想法用只限本人紀錄在臉書上,然後隔個幾天去看別人的評價後,再度寫下自己想法;對照兩者是否有差異。
如果看了一部電影覺得好看,發現網路上大家也一致都是好評,是否會放大你原先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如果發現網路上都是負評,是否會下修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抑或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想法與人筆戰,在筆戰過程中,再度放大對這部電影的好感?
這些現象不用爭辯,用心去觀察,看看是不是如此。你是否曾經覺得某部電影是大爛片,後來發現他是某位大導演所拍攝的,逐漸的你開始改變最初的觀感,認為這部電影其實不錯?
寫過幾篇關於電影評價的心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對人們在做出評價時有所影響,只是人們通常沒發覺自己正嚴重受到影響;而且會為了評價不同的聲音而憤怒,進而謾罵對方。
更甚者,當您找女朋友去看某部電影時,你堅持要看某部科幻片,看完後雖然自己也不是那麼喜歡,但聽到女友在批評時,是不是為了捍衛尊嚴,不斷放大對這部電影的喜愛,甚至對女友說:妳不懂啦!這是男人間的感動啦!反過來也是,女孩堅持要看某部愛情片,即使自己也看不懂,卻要一直說電影很好看、很感人。
相信我,我們都沒有那麼聰明,我們以為自己公正、客觀、理性、頭腦清晰、不容易受到他人影響,但這些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主見。
個人會覺得在沒有傷害其他人的狀況下,只要對方能確切說出他真實的感受,這些意見都是我們不應該批評的,我們都應該多去了解那些不同角度的想法。
這裡說的傷害包括欺騙、為了利益而說謊。為什麼要有消費者保護法,且誇大不實的廣告是違法的,就是這行為被認為是不該的、犯法的。但是感受的事情很難舉證說對方說謊,除非你看到對方在網路上大肆讚揚一部電影有多好看,但你明明就看到他睡了大半場,感受是很自由心證的事。
電影賣座與否與作品本身好壞並非絕對的關係,大多數時候影響一部電影賣座與否與很多事情有關,通常是透過行銷與廣告讓這部電影被知道,再來是電影本身的話題性,單純靠口碑相傳而熱賣的電影只是少數。
舉個例子,各位可以看看《哥吉拉》的廣告有多大,它能從中得到一定的票房;若跟小豪這年很喜歡的一部電影《她和她的小鬼們》比起來,後者大家應該都沒聽過,甚至沒看過廣告,您還是會覺得電影票房跟作品好壞有絕對的關係嗎?
行銷外,再來是電影的話題性,像是各種獎項得獎的作品,像2014年奧斯卡得到7座獎的《地心引力》就二度在首輪戲院再次上映,又或者一些本來沒打算引進國內的電影被引進了。或是像第50屆金馬獎《爸媽不在家》也在拿下最佳劇情片後,再次受到大家關注。
再舉個很經典的例子,《海角七號》這部電影靠著成功的網路行銷與愛台灣的口號,每天出現在新聞版面之中,恆春古城每逢假日都湧進十萬以上的遊客。其實這些都是話題性,並非觀眾對作品的真實感受;清玉在去年火熱的像什麼似的,翡翠檸檬黃金比例真的有那麼好喝嗎?還是民眾都只是在跟風而已?我想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真正是靠口碑讓電影賣座的,最近的例子大概是《陣頭》跟《總舖師》,這兩部電影我當初連在電視中都未曾見過廣告,雖然後來新聞媒體也是瘋狂報導,但那是在口碑已經燒起來起後。
票房前10名的電影中,有6部是續集作品、1部是系列作品,只有阿凡達、鐵達尼號、冰雪奇緣不是靠續集魅力的。大多數續集類型的電影,是因為上一集的好口碑,才讓觀眾們想再進戲院捧場。
要不是有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好評價(9.0/1,186,150),我想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是不會有這麼好的票房的。好的作品很多時候票房是反應在下一集的,個人認為X戰警:第一戰(X-Men: First Class)與X戰警:未來昔日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也是這個樣子。這是另一點用票房來評價電影好壞不準確的原因。
在講求個人主義的現代,人們往往還是沒有自信,只會跟著大指標去反應自己的感受,我會認為這是很可惜的事。不管你覺得一部電影好看或不好看,都應當是說出你喜愛或不喜歡之處,而非去批評他人。也希望大家能更愉快的享受電影。
變形金剛3還有一點也蠻有意思的,它在美國IMDb的評價是6.4,但在中國時光網卻高達8分(32,679人評分),這也反映出不同風情的國家對電影的評價也會有差異,甚至是經典跟爛片這樣極端的差異。
還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根據維基百科與新京報的新聞,變形金剛3在中國上映時,為了保護慶祝建黨九十年的電影《建黨偉業》而延遲兩個禮拜上映,而且有些地方還與國產電影「捆綁銷售」,衝高國產電影的票房。票房真的不是那麼絕對的參考資料。
附註1, 史上最賣座的10部電影(不考慮通貨膨脹)IMDb評分(至2014年5月)
阿凡達 (Avatar) (7.9/672,636)
鐵達尼號 (Titanic) (7.7/577,770)
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 (8.2/664,163)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 (8.1/360,831)
冰雪奇緣 (Frozen) (7.9/219,075)
鋼鐵人3 (Iron Man 3) (7.4/371,252)
變形金剛3 (Transformers:Dark of the Moon) (6.4/246,932)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8.9/870,867)
007:空降危機 (Skyfall) (7.8/388,726)
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8.6/785,916)
附註:這是當初在寫變形金剛3心得時本想放的資料,但後來覺得內容有點多,又獨立出來。
延伸閱讀
.電影相關文章目錄(電影心得、電影院介紹、電影相關網站)
.按個讚,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歡迎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請勿全篇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留下回應或點個讚,謝謝您。
這篇文章完全沒有重點,乍看不懂的人可能以為很厲害,但都是個人感覺,假如有學過電影市場行銷就知道狗屁不通,而且大大之前不也才說看電影剛開始而已,就寫這種文章。你甚至沒考慮3d影響票房,只在那邊寫人家喜不喜歡,還沒考慮國情跟類型電影,就敢對全球市場大放厥詞。
為了亂批評而特地申請新帳號還真沒什麼意思,跟廣告帳號一樣申請帳號太容易就是會有你這種人,請用真實帳號來留言。
3d影響票房=>影廳設備的水準,不就包含在這裡嗎?
一篇文章講白話文你都看不懂還真是可憐,先把東西看懂再來做評論吧。
造成哈利波特死神聖物2、阿凡達、鋼鐵人近代電影有如此票房佳績的重要原因,被你用「影廳設備的水準」七個字略過,反倒你講其他無關緊要的點,甚至在順便廣告自己廣告順便講很多毫無重點的話,我想,先生是你比較可憐吧。
我談的內容是電影評價與票房沒有絕對的關係,並非談每部電影賣座的原因,標題也不是賣座電影大分析;想談哪些重點是我的選擇,你可以寫篇你自己的版本,不必用假帳號到處亂批評留言,等你寫完再來說吧,歡迎分享您的見解。
金害
有的人就是感覺很厲害,「批評別人」
看到就笑笑就好了
實在沒啥營養
從留言看來應該是影評,或與電影相關的工作者。:)
對你的看法滿有共鳴的,很細心的文章!
我挑片都是以imdb為標準,有的時候符合期待有的時候不是
如果自己覺得電影沒有評分那麼好時我就會想
會不會是我沒看懂,然後再更細心地看第二次
然後想法通常會改變,覺得"好像真的是因為我沒看懂"
但也許我只是催眠自己要有和大眾一樣的想法。
文章還有一個部份我很認同,就是
"個人會覺得在沒有傷害其他人的狀況下,只要對方能確切說出他真實的感受,這些意見都是我們不應該批評的,我們都應該多去了解那些不同角度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別人有不同的想法就覺得別人是錯的
很多時候我表達自己的看法,沒有要爭論的意思,但對方就會開始反駁我
不不不那是錯的我的想法才對
之類的
很高興台灣還有像你這樣的明理人
我會覺得很有很多盲點,會害怕自己跟人不同,所以下意識會希望自己跟別人是相同的,畢竟沒有人想去當異類。
但感受本來就是很多元化的,就算99%的人都愛吃青椒,但你不愛,那個就是你的感受呀!
至於可能沒看懂電影的情形也是會有,有些作品在表現時沒讓你注意到,這時就可以透過觀摩別人的心得,再去思考那是不是有道理,真的被你忽略了。
我很希望把自己認同的想法寫在文章中,讓大家一起來思考。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