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聲之形》影評:自我厭惡與自我認同

Movie, 映画『聲の形』(日本, 2016年) / 電影版聲之形(台灣) / A Silent Voice: the Movie(英文), 電影海報, 台灣

映画『聲の形』(日本, 2016年) / 電影版聲之形(台灣) / A Silent Voice: the Movie(英文)

製作上很用心的動畫,以校園霸凌與聽覺障礙為題材來帶出青少年常見自我厭惡的情緒,對於社會現象的呈現與角色心理的描寫相當真實、細膩。

畫面的安排上相當用心,會讓人覺得每個畫面都是細心處理過的,笑點屬於針對角色性格作出漫畫風格式的發揮,不是以搞笑為主軸的作品。

題材的發揮上即使不屬於電影中描述的族群也相當容易讓人有所共鳴,很容易投射到自己的成長經驗之中,是部創作層面與題材內容上都很優質的作品。

 

觀影情報

上映:2017/03/24
片長:129分鐘
級別:普遍級(0+)
評分:IMDb(8.5/6百+)、豆瓣、爛番茄
官網:電影預告網站、臉書
片尾彩蛋:無
相關文章:影評 | 影評2 | 聲優 | 宣傳發行 | 漫畫書評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校園霸凌、聽覺障礙、自殺、校園生活;手語、櫻花、合唱、大波斯菊、腳踏車、電影院、速食店、相機(Nikon)、餵魚、青蛙、電車、女生告白、遊樂園(雲霄飛車、旋轉飛椅、自由落體)、煙火、告別式、向日葵、理髮店、朱槿、稻田、文化祭、水狸、苦楝種子(?)、足球、黃花酢漿草、牛奶
背景:太陽女子學園車站(虛構?)、大垣市、大垣フィルムコミッション、大垣市商店街、東海旅客鉄道、岐阜フィルムコミッション、養老公園、養老鉄道、駒込中学高等学校、長島溫泉樂園/ナガシマスパーランド

 

影評

觀影感受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看完後甚至認為會是我的年度十大喜愛電影(今年到現在看過45部,這是第3部十大),喜好是很個人化的感受,但若要描述為什麼會喜歡這部電影,就是那種風格剛好對上了的感受。主要原因有…

 

笑點

電影中的笑點主要是針對角色性格的漫畫風格式發揮,像是永束的熱情、永束[附註1]發現結絃是女生後退避三舍、永束用薯條+番茄醬裝成抽菸用大人說教口吻跟將也說話,或是玩雲霄飛車時先帶到植野一臉無趣的樣子,之後再帶到坐她旁邊的是永束。

我比較不喜歡以笑點為主軸但故事不連貫的作品,但這種以故事為主軸,笑點穿插其中的表現方式就蠻喜歡的,風格對上了,好感度就高。

 

哭點

個人最有感觸的點是硝子跪著向美也子道歉那段,要把一個孩子養到那麼大真的很不容易,硝子那種愧疚感讓人覺得發生這種事真的很令人難過。

 

精心設計的畫面

看電影時會有種「這部電影每個畫面都有精心安排過」的感受,印象比較深刻的大概是硝子自殺那幕,先帶到她站在牆上,接著利用被風吹起的窗簾遮掩,在窗簾落下讓觀眾發現背後已不見硝子身影,那幾秒鐘的不安感就會很強烈。又或者是先前有帶到一幕結絃拍路旁青蛙翻肚的畫面,後來才知道她刻意收集小動物死亡的畫面,想用來勸退姊姊自殺的念頭。又或者是雲霄飛車植野那段。

其他像是很多畫面都是用不同角度去呈現,在帶到角色畫面時旁邊是有植物的,或是將也發現結絃那幕角色是在瀑布後方的,又或者有幕透過美也子雙腳後側的視野呈現她跟兒子對話,這些都讓我覺得電影有在精心設計每個畫面。

 

新鮮的表現手法

有很長一段時間將也周圍的人臉上都有個「╳」符號,這個還蠻有趣的,我以前沒看過類似的表現手法,一開始我以為那是「不是朋友」,變成「朋友」的人叉叉就會掉下。後來才發現這是用來顯示將也內心的封閉狀態。

 

沒看過原著

在我看電影前還不知道這部作品是否有原著,查資料才知道是同名漫畫改編的,在沒看過漫畫的狀況下,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

在觀賞過程會發現有些細節電影沒有交代的很清楚,雖然電影要表達的主軸都能看得懂,但卻呈現一種「我知道電影想表達什麼,但感受上共鳴不是那麼強烈」。像我會覺得這部有在表達「自我厭惡/自我認同」,理應我對這樣的題材是很容易有共鳴的,不過相當意外的在這部分的感受倒是沒有很強烈。

這個部分有可能是因為原著漫畫共有7集,而電影只有兩個小時來說故事,漫畫的故事比較完整。分享一些初次看電影時的感受或沒能理解的事:

1, 我是那種看電影時會想很多的觀眾,看電影前就從新聞得知這是一部講述霸凌的電影。一開始出現將也在一名女性身邊放錢時,我就開始在推測故事走向,當下以為那是女主角,男主角長大後賺錢還她來彌補過錯,不過很快就發現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初次看電影時,我有點搞不懂這個女生是將也的媽媽還是姐姐。事後查看維基百科的漫畫設定,才知道這位是他媽媽。

2, 將也為什麼要霸凌硝子,為什麼要在她身後大叫?

看電影時是解讀成小男孩很容易出現的霸凌行為。爬文時發現許多人都提到漫畫中有描述將也是覺得生活很無聊,加上好友漸漸不參加他的每日大冒險挑戰,才開始把目標轉移到惡作劇硝子。

3, 將也硬拔硝子助聽器害她耳朵流血,後來美也子去跟八重子道歉後,有帶到美也子流血了,當時我是猜想美也子被八重子被打了一巴掌。
4, 將也突然變成大家霸凌的對象?

將也指責川井也有說壞話,但沒印象先前有看到她說硝子壞話的場面。

將也呆坐在水池中,書包內物品掉落一下這幕來的有點突然,我沒能體會與之間有何連結。

這段我看得懂電影想表達將也從一個霸凌者變成了被霸凌的對象,但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轉變的原由對我來說理解上是模糊的。

我的解讀是當他被叫起來時,指出一堆同學也是共犯,讓這些人開始討厭他,進而霸凌他,但電影似乎沒把角色的情緒轉折給演出來(像是可以讓這些人私底下說將也的壞話,而後才進到霸凌行為)。

5, 結絃剛登場時我有猜到她是女生,當下以為她是小學時主動說要學手語那位同學(佐原)。
6, 硝子說她想找佐原時,當下沒能體會過來那是誰。(後來看到臉時有回想到是誰)
7, 在遊樂場結絃把相機交給硝子保管時,我有猜到她是要偷錄影。
8, 將也為什麼會突然在橋上揭露所有好友的假面?

個人在解讀這件事情上也會覺得卡卡的,以為那是在呈現青少年時期常見因為自我厭惡,而在一次情緒低落或吵架中,把深埋在心中的不爽全盤托出,但口無遮攔傷到了彼此的友情。

 

題材的表達

以下是沒看過漫畫的感受。

日本很擅長呈現時下的社會現象,尤其對心理的細微刻畫探討非常深入。只是作品通常還是要有個結尾,有時候會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收尾,常見的像是「勇氣」,主角在事件後學會了勇敢去面對某件事情,問題因此迎刃而解。

 

校園霸凌

校園霸凌在全世界都是很嚴重的問題,這部作品主要鎖定的方向在:

1, 很多霸凌是基於玩鬧心態,霸凌者本身只是覺得好玩,像是將也把廣瀨壓在地上玩摔角、還有他一開始欺負硝子只是基於為生活找點樂趣。

Advertisements

霸凌行為恐怖的地方就在這裡,很多霸凌者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

2, 顯性霸凌/隱性霸凌

顯性霸凌者像是將也、植野,直接對霸凌者做出霸凌行為。

隱性霸凌者像是總是在一旁看熱鬧的島田、私下說人壞話,或不肯挺出而出但又合理化自己行為的川井。

3, 教師未能適時提出協助、放任霸凌行為發生,像是竹內老師就一直都知道有霸凌行為,但只有在發生當下簡單制止霸凌者,這是不太夠的。
4, 霸凌者成了被霸凌者,才開始體會自己的行為有多麼傷害人。

我不會想去特別批評做出這些行為的人,譬如漠視霸凌行為發生的老師、隱性霸凌者等,我會認為要如何處理這些事情是需要學習的,會希望社會能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習管道。讓大家正視這些議題是個起步,也是這部電影很重要的正向意義。

 

聽覺障礙

這個部分在漫畫裡頭表現會比較明顯,同學們一開始是因為要「額外」付出心力,才漸漸覺得硝子是個麻煩,這部分我把心得放在漫畫版。

電影也是有呈現部分狀況,或以改編的方式呈現,像是同學覺得要額外花時間學手語很麻煩、歌唱比賽時她提前開唱等。

 

假面

將也在橋上揭露所有人的假面這邊,個人有兩個解讀。

其一是日本是個高度重視禮儀的國家,如果能做到表裡如一,是很值得學習的,但很多時候問題就出在會有人很重視表面功夫,但私底下卻不然。

從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部分日本人本身很討厭這種現象,像是《魔人偵探腦嚙涅羅》(魔人探偵脳噛ネウロ, 2005)就特別喜歡諷刺這種假面人,總把他們畫的更陰險、《麻辣教師GTO》(GTO, 1997)中也很常見,甚至父母已經吵到不可開交、各自偷吃,在外人及孩子面前還是裝的很和睦。

另一個解讀是,在求學的年紀我們也都經歷過類似的現象,可能很討厭某個人,但因為朋友跟對方很要好,大家成為一個好友圈;或是我們都在默默忍受某個好友討人厭的行為,但不知道要如何處理這種情緒,就是壓抑著放在心中。

猜想這段是不是在呈現這種心態,偶爾在我們心靈比較脆弱時,也會突然懷疑起周遭的朋友是不是都是這種假面人,突然在情緒爆發的那一刻把這些本來該是內心話的整個說出來。

這個部分是上頭說到,日本作品很常呈現人類的細膩情感(這類的作品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就不容易看見),這種現象往往沒有個答案(或解決辦法),後頭就會直接用較簡單的方法來收尾,像是勇氣,硝子跑去跟大家道歉,將也也提起勇氣正面處理彼此的關係(不光是道歉,還有正視對方這個人)。

 

被害者一定要接受加害者的道歉嗎?

結絃一開始有提到將也道歉,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愧疚感少一點。

這會讓到聯想到,很多社會新聞中的加害人會想去給死者上香,但家屬不願意的情況。

其實仔細想想這也是人之常情,對於加害者來說,上香這行為的確會讓他減少愧疚感,甚至認為自己道過歉了,事後又故態復萌。而這件事對於被害者家屬來說並不見得是件好事,因為他們得被迫面對讓他們失去親人的元兇,反而使得他們得在公眾面前展現自己醜陋(仇恨)的那一面,這一點也不公平呀。

而多數的殺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在尚未發生任何事情之前本來就開學習情緒控管,等事情發生了再去彌補是補不回來的。

 

自我厭惡與自我認同

電影雖然有呈現霸凌、聽障題材,但電影更像是藉由這些題材來探討自我認同這主題。

硝子的部分,因為她知道自己會給別人帶來麻煩,所以她總是面帶微笑去反應那些「她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的狀況,沒有人會希望自己是個麻煩人物,即使正面鼓勵自己積極去面對,還是很容易因為不斷受到負面的回饋而心灰意冷。還有一部分是硝子認為自己總是為身邊的人帶來不幸,但這部分可能要看漫畫感受會更深刻。

小時候她就曾因為將也不斷的找她麻煩,忍到情緒的臨界點後大喊「我也是很努力呀!」,也曾為此產生想要自殺的念頭。

將也的部分,他自從被霸凌後,開始封閉起自己,總覺得別人都是在說他壞話,都是在嘲笑他,乾脆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敢去看身邊的人。

這種自我封閉的狀況,也讓人總是自己一個人在思考,少了與他人的互動,進而也越來越厭惡自己。

電影把這兩個角色做出很明確的比對,硝子是先天有聽覺障礙,無法聽到外界的聲音,將也則是從內心上自我封閉,不去與外界互動。

硝子無法改變她先天缺陷對他人造成困擾的狀況,但又無法看開這點。

我對將也這角色也是給予同情,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個性、環境教育等的不足,做出了傷害他人的事(像霸凌、歧視等),也厭惡著這樣的自己,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改變。他也是無法看開這點,所以選擇在彌補部分過錯後(賺錢還媽媽170萬),選擇自殺。

這種自我厭惡的現象應該很多人都遇過,我自己就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這樣的情緒,我會認為這不是件壞事,這是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但在反省過後要怎樣把這種情緒化為正向的動力,則是需要練習的。

雖然自己會對別人造成困擾,但人們有著能互相扶持,互相彌補彼此缺點的特色,正因為自己體驗過這些心境,更能提供別人面對相同問題的方法與勇氣。

Advertisements

 

聲之形原著與各種平台作品

電影版聲之形(映画『聲の形』) 電影 2016年
聲之形(聲の形) 漫畫 2013年

 

觀賞平台

Movie, 映画『聲の形』(日本, 2016年) / 電影版聲之形(台灣) / A Silent Voice: the Movie(英文), 電影票

觀賞戲院:哈拉影城 5廳

 

Movie, 映画『聲の形』(日本, 2016年) / 電影版聲之形(台灣) / A Silent Voice: the Movie(英文),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版面介紹網址規則核心價值引用資料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2 Responses

  1. Noah表示:

    我剛好剛看完
    關於3那點 石田母親為什麼會受傷
    我覺得不是被搧巴掌那麼簡單
    因為在事件發生前 有畫面帶到她是有戴耳環的
    而之後卻都沒再看見耳環
    所以很合理推論 是西宮母親把石田母親請到石田沒看到的地方
    直接扯下石田母親的耳環
    以報女兒受傷的仇

    • 闕小豪表示:

      謝謝 Noah 的分享,我記得有在哪看過這段,忘記是漫畫還是網友的心得文,透過您的提醒幫忙解釋了這問題,感謝。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