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迷宮:死亡解藥》影評:千萬別被爛番茄開盤46%給騙了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美國, 2018年) / 移動迷宮:死亡解藥(台灣.香港) / 移动迷宫3:死亡解药(中國)
2010年代興起多部小說改編以青少年冒險為主軸的反烏托邦電影,《移動迷宮》系列電影在改編上,著重呈現出那些能吸引青少年族群觀眾的要素:酷炫特效、動作冒險,以及外貌迷人的演員,的確也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而小說原本已經相當薄弱的劇情在電影中更是顯得貧乏,首集還能以特效與動作戲來吸引觀眾,焦土試煉開始讓人大失所望,死亡解藥更是硬塞各種老哏,歹戲拖棚。三部曲的主軸幾乎可以用簡單幾個字就說完:逃出迷宮、躲避殭屍、拯救民豪。
死亡解藥在爛番茄的開盤只有46%,看起來很低,但看完電影後只覺得電影不值得這麼高的新鮮度。(台灣提前美國7天上映,目前爛番茄分數是44%,均分5.4)
戲院挑選
好萊塢電影特效是當代電影工業的頂尖水準,像死亡解藥這種大製作的電影便是如此,整部電影看下來觀眾不是用「畫面」去判斷哪些部分是特效,而是得靠「邏輯」去判斷(哪些部分不可能是實景),在畫面的享受上是值得挑選大銀幕來欣賞的。
體感體驗部分,我沒特別挑 4DX 或 MX4D,但觀看的戲院是有震動椅的,震動的部分還蠻頻繁的,像是火車劫囚、槍戰、都市攻防戰、爆炸等,效果很多,若想挑選體感戲院不會浪費。
另外這部電影片長是2小時22分,很多戲院在片頭播的廣告不像其他部2小時(或以下)的電影會播上15分鐘,而是幾乎沒有播廣告(這樣才可以多播幾場),加上開場就有精彩動作戲,千萬別遲到!否則大家在開場就得被你影響。
至於劇情部分,主要是推薦給認為「前兩集都看了,就把這集補完吧」的觀眾觀看,但認為民豪首集好帥、續集好sad的觀眾建議還是不要看,這集很崩壞。
需要複習前作嗎?
移動迷宮一定要看過前作才知道這集在演什麼,若只在上映時看過是還蠻容易忘記劇情的,會建議在看死亡解藥前,複習過前兩集的劇情與角色。
有幾個角色造型有改變,或容易忘記這些角色本來是在幹嘛的,用焦土試煉的造型幫大家回顧:
布蘭妲(Brenda),沙漠黑幫豪爾赫的義女,這集頭髮留長了,是主要角色,開場劫囚片段就有出現。
豪爾赫(Jorge),這集開場就有出現。
泰瑞莎(Teresa),前兩集的女主角,這集頭髮盤起來。
文斯(Vince),反抗軍首領,這集開場就有出現。
觀影情報
- 上映:2018/01/19
- 片長:142分鐘
- 級別:輔導12級(12+)
- 評分:IMDb(7.3/4百+)、豆瓣(未)、爛番茄(44%/27)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408萬+)
- 片尾:無,演職表約3分40秒。[附註1]
附註1:以這部電影的工作人員數量來說,演職表正常至少跑個8分鐘以上,但是被縮減到只有3分鐘多,猜想也是為了戲院場次安排。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小說改編電影、反烏托邦、末日後世界、消失的文明(現代);巴士、血清、人體實驗
影評
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
2010年代不少青少年小說改編電影躍上大銀幕,剛好最近也都邁入結局或是斷尾的階段,由於我都沒看過原著小說,只談從電影中感受到的。
個人覺得寫的最好的是《飢餓遊戲》,不過這部電影前兩集以殺戮生存遊戲為賣點,到第三集分成上下兩部推出改成談論政治現象,蠻多青少年觀眾不喜歡這種改變,但個人則是很喜歡,認為這才是這部作品的精隨。
《分歧者》故事設定很有趣,擁有大量動作戲與感情戲,同樣很受到青少年歡迎,同樣是在第三集分成兩部推出,結果票房慘淡,下部本來打算以電視平台發行,但系列作的差評價讓男女主角都說不演了,目前沒有下文。至於問題點在哪,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個人則是認為女主角演技實在讓人太出戲了,且故事到三部曲後真的沒什麼主軸。
也有幾部是出了一集就沒下文的,包括有:《天使聖物:骸骨之城》(原著已有10集)、《吸血鬼學院》(原著6集)、《墮落天使》(4集+1集外傳),看來雖然青少年族群的電影市場龐大,但要能保有獲利空間也不是那麼簡單。
我對這類型電影要求並不多,就是看故事的世界觀有不有趣,演員演技不要讓我太出戲,劇情不要有太誇張的bug。
《移動迷宮》首集呈現出來的世界觀很有趣,題材也很新鮮,稍嫌可惜之處是電影有些設定沒能輕易讓觀眾理解,整體來說還是相當迷人的作品。能感受到電影想把主軸鎖定在受青少年喜愛的要素上,但這在續集焦土試煉中已經有點失衡,變得像是在看殭屍(狂客)電影。到了第三集更是完全無法掌控劇情,明明多處該是緊張的劇情,觀眾感受起來卻不是如此。
觀影感受
多數被稱為娛樂爽片的電影,我就算無法被那些娛樂要素所吸引,也不至於覺得不耐,但這部看到後來會有點不耐,歸納幾個原因如下:
主角光環
- 開場的槍戰很快的就讓觀眾體驗到這幾個角色是有主角光環的,一小隊武裝警察居然拿這幾個人沒轍,讓他們毫髮無傷的離開,警察像不會反擊的靶一樣一個一個被擊殺。(不過利用大堡搬車廂這段很酷)
-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湯瑪士等人在 WICKED 中的槍戰,持續的讓觀眾知道主角群不會陷入危機,除非劇本想要某個人死。
- 湯瑪士、民豪、紐特跳樓後,被四個警察包圍,結果其中一個是伽利裝扮的。雖然前面有交代到他要回去找湯瑪士,但剛好出現在那也太湊巧。光這點其實就影響很大了,導致電影中沒有哪個片段是我會替角色感到緊張的。
天選之人
年輕時看電影或書籍還蠻喜歡這種天選之人的設定,但現在看就會介意作品有沒有做適當的發揮,還是單純只是一個設定,若單純只是設定就比較無感。如果電影設定一個人很聰明,但有展現他聰明的地方,就會喜歡。但如果像電影這樣設定湯瑪士是唯一的血清解藥,就比較無感。
目標過於薄弱
這可能跟觀眾的年紀有關,以我這中年大叔來看,看到那種很強調友情、愛情能戰勝一切的作品是會感到煩躁的,認為過於中二。劫囚是為了民豪,湯瑪士打算自己一個人去救民豪,整部電影主軸就只是為了救民豪而已。這有點像《火影忍者》後來整天都在講羈絆,是很難投入作品與角色情感的,日本很多電影會一直大吼大叫也會讓我有這種感覺,但可能年輕的朋友反而是很喜歡這種點。
過於容易猜到後續的發展
- 這狀況在焦土試煉就有,這集來說,詹森攻擊湯瑪士、泰瑞莎那段,帶到狂客畫面時就已經能猜到可能用這個來處理,這時感受上已經開始不耐煩,根本不想看到劇情再拖下去,雖然可能沒拖幾分鐘,但在感受上是漫長的,加上丟玻璃就碎這點缺乏說服力,並不會因此策略感到樂趣。
- 首次用大堡劫走車廂這設定真的很有趣,若不要添加那突兀主角光環的槍戰會好很多。但第二次用吊車吊走巴士這邊也沒能掌握好,沒能讓觀眾替布蘭妲與這群免疫人小孩感到緊張。
沒必要的便當
這可能也跟年紀有關,就事實來說,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離開,是沒有理由的;但電影畢竟是人去編寫的,在觀賞過程就會計較安排一個角色在電影中死亡的效果與目的。小班或查克的死亡並不會讓我反感,但紐特與泰瑞莎的離開就讓人覺得過於刻意了。
沒能交代清楚的事
- 為什麼湯瑪士等人會挑錯車廂?而後又透過亞里士說出『他本來在車廂上的』,這邊若能清楚交代一下會更好。
- 我其實不太清楚前後都滿是狂客的隧道中,布蘭妲是怎麼把車開進去救人的?
- 設定迷宮跑者的目的,僅透過一句台詞『虛擬實境的效果不如迷宮』來解釋,有點輕率,沒能解釋首集的各種問題。
- 詹森想獲得「發疫苗的控制權」這可以理解,這能帶來龐大利益與權益,但若湯瑪士死了,他最後勢必僅能跟少數存活下來的人一起生活,他的一些行為我沒能感受到合理性,包括殺湯瑪士與艾娃。
故事的發展
- 如果我是泰瑞莎,面對詹森追殺時,我大可把血清砸在地上,那我跟湯瑪士都是詹森不能殺害的對象,不然就沒人可以救他了。電影不一定要這麼發展,是可以讓故事峰迴路轉些,但電影用了種種主角光環來讓故事發展下去。
- 議題的探討上,已經能從焦土試煉感受到兩種立場:一方是利用免疫人研發血清,解救所有人;一方是免疫人不想讓自己成為被實驗的對象,而且是相當劣質的對待。但在這集並沒有更多的發揮或探討,對於湯瑪士獨自活了下來有何遭遇也沒探討,就直接結局。
- 電影呈現出來的東西都沒能好好發揮,或者說用較無法讓人信服的方式去發展,像是湯瑪士、泰瑞莎、布蘭妲這段三角戀,很多東西是透過角色台詞來詮釋,而不是透過演員的演技、肢體動作與劇情安排。
大堡
最後之城
移動迷宮系列電影
- 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2014年9月19日
- 移動迷宮:焦土試煉(Maze Runner: The Scorch Trials)2015年9月18日
- 移動迷宮:死亡解藥(The Maze Runner: The Death Cure)2017年2月17日
附註:時間為美國發行、上映時間
觀賞平台
觀賞戲院:哈拉影城 8廳
忘了帶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