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rgent(美國) / 分歧者(台) / 分歧者:异类觉醒(中) / 分歧者·異類叛逃(港)
其實我有點不知道怎樣來描述這部電影,若從IMDb 7.6分與爛蕃茄39%的分數看來,屬於觀眾很喜歡,而影評們不太欣賞的狀況。
電影開端給我的感受有點類似《飢餓遊戲》,故事背景是虛擬的世界設定,人們依照人格特質的不同而分成五派,各司其職。
但整部電影看下來,個人的感受有點類似主角的狀況「無法分類」,既不會覺得電影無趣,但也不覺得內容吸引我,
或許是因為對電影有著更大的期待,以至於覺得電影張力不夠,不太建議事先看預告。
同行的兩位專業影評朋友,一位覺得很好看、很精彩,一位覺得稱不上是佳作,但還不錯。
電影有其特色的地方,愛情的部份蠻重的。
.電影資訊:@開眼、@IMDb(7.6)、@爛蕃茄(39%)
.粉絲專頁:Divergent(臉書)
.隱藏劇情:無
.笑點:三不五時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小說改編電影、反烏托邦
故事的背景設定很有趣,未來某個時間點的芝加哥,人們依照人格特質分成五派,
博學派(Erudite):聰明、喜歡研究學問,從事發明工作。
無畏派(Dauntless):勇敢、負責保衛他人安全,從事警察工作。
直言派(Candor):誠實、講話不拐彎抹角,從事法律工作。
克己派(Abnegation):嚴格約束自己,粗茶淡飯、不迷戀自我、不自私。
友好派(Amity):善良、愛好和平,從事種田工作。
不少地方電影礙於時間似乎沒有講的很清楚,我也沒看過小說,從電影中體驗到的大概是,
主角碧翠絲(後來改名叫翠絲)的父親是執政者的副手,目前由克己派執政,但博學派一直想執政。
而孩子每到成年時(電影也沒說幾歲,但就是到一定年紀時)就得去做人格特質分析,
之後可以自由選擇想加入的派系(但翠絲認為這還是半強迫的透過測驗來決定)。
翠絲在測驗中被發現無法歸入那一派,她有無畏派、博學派、克己派的特色,是所謂的「分歧者」,
這是會被追殺的對象(但此時還不知道被誰追殺),測驗官要她保守這個秘密。
測驗官要翠絲說自己是克己派,但她很嚮往無畏派,所以在典禮上選擇加入無畏派。
加入某一派後,是以該派作為生活中心,若與家人不同派系就得與家人分離。
翠絲加入無畏派後,接受一連串的訓練,電影表現無畏派的特徵,主要是詮釋他們的勇敢,
譬如他們「跳火車」來進行移動的,要上火車也是跑在火車旁後抓著火車就跳上去,這設定個人是覺得有點太過簡單。
之後一連串的劇情個人覺得有點像「新兵日記」,訓練的部份也沒令人感到新奇之處,直到那場搶旗戰才開始比較有趣。
雖然有五個派別,但在這部電影中是看不到其他派別的生活模式,比較感受不到其他派的存在感。
對照起其他類似的電影作品,這部的角色特色不是那麼鮮明,
以主角翠絲為主,她的好友克里斯蒂娜、她喜歡的導師四號、總是刁難她的艾瑞克比較有戲份,
電影更著重在於翠絲與四號的互動上,而顯得奇特的故事背景設計沒有愛情發揮的多。
電影中的愛情要素呢,有段那種「真愛無所不能」的狀況,
翠絲可以用呼喊的方式,來喚醒被注射血清而被操控著的四號,這段頗讓人想起《顛倒世界》裡同樣的情形,
這種形式的愛情,向來比較沒辦法吸引我,若要我來舉個例子的話,那感覺就像是,
兩個國家戰爭時,有對來自兩國的情侶相愛,結果他們一接吻,戰爭就停息了。
傳統電影中,壞人拿著槍指著好人,卻要講一大堆話,以至於每次都未能殺掉主角,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多次被博學派抓到,但最後都沒被處決,也給我類似的感受,其實逃脫過程是可以多些發揮的。
這部電影很符合傳統電影用來吸引觀眾的老套手法,雖這類手法較不合理,但頗受觀眾喜愛,
個人對於電影的要求也比較偏向「創意」,這跟個性有蠻大的關係,也不能代表大眾的想法就是了。
談到創意這部份,電影中對於「無畏派」處理問題的方式都是「動腦」:
像是用燎原火去趕跑烏鴉、用衣物堵住玻璃室內的出水孔、找到版手來卡住逐漸壓擠的房間等等,
比較感受不到這是無畏派的特徵,這跟「跳火車」、往不知道多高的樓下跳下的行為是衝突的。
而翠絲本身屬於「分歧者」,但處理困境的作法也與一般人沒有太大差異,
她只是在作惡夢時,不斷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然後就醒來了;
我有時做惡夢也是這樣叫醒自己的,所以感受不到那分歧者的作法是不受侷限的。
烏托邦(Utopia)是一個被構想出來的完美、理想國度,模仿這種制度但實際上卻是實施相反理念(譬如霸權、控制人們等)的則被稱為「反烏托邦」(Dystopia)。
原著小說作者薇諾妮卡‧羅斯(Veronica Roth)曾說過自己的作品主要是想表達「多元」,
光看電影的部份,是比較感受不到作者有表達「多元」這個議題的,可能得去找小說來看,
但電影中那個派別的選擇,還有那句「派別遠勝血緣」倒是讓我想起「政黨」這件事,
有些人為了支持政黨的不同,跟家人反目成仇,讓政黨凌駕在親情之上。
還有後來博學派領導者利用無畏派警察(軍隊)去鎮壓克己派,也頗讓人覺得這類的案子在國際新聞上層出不窮。
雪琳伍德利(Shailene Woodley)飾演翠絲,不知道是不是演技問題,很多時候她都讓我覺得很有違和感,很路人的感覺。
席歐詹姆斯(Theo James)飾演四號,他有四個害怕的東西:懼高症、幽閉恐懼症、童年陰影(還有一個忘了),
電影中藏了一個秘密,他同時也是克己派領導者的兒子。(這個可能要看小說,驚喜感會比較大)
兩個人的愛情來的太快,而一旦兩人談感情後又整個成為故事主軸。
傑寇特尼(Jai Courtney)飾演艾瑞克,是個相當嚴厲的人,用極端手法訓練勇士。
艾希莉賈德(Ashley Judd)飾演翠絲媽媽,曾是無畏派。(電影沒明說她為何可以改派?是因為結婚嗎?)
為了保護翠絲,第一集就領便當了。
東尼古威(Tony Goldwyn)飾演翠絲爸爸,第一集也犧牲小我,但在這段情感處理上有些草率。
安塞爾埃爾葛特(Ansel Elgort)飾演翠絲哥哥,曾經被洗腦而支持博學派的理念。
Maggie Q 飾演多麗,因為是香港人多放她一張照片。
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飾演博學派領導者。
Zoe Kravitz 飾演克里斯蒂娜。
分歧者系列電影
.分歧者(Divergent)2014年3月21日
.分歧者2:叛亂者(The Divergent Series: Insurgent)2015年3月20日
.分歧者3:赤誠者(The Divergent Series: Allegiant)2016年3月18日
.分歧者4:超越者(The Divergent Series: Ascendant)2017年6月9日 [預計]
*為美國上映時間,台灣海報
分歧者系列小說
.分歧者(Divergent)2011年4月25日
.叛亂者(Insurgent)2012年5月1日
.赤誠者(Allegiant)2013年10月22日
.分歧者外傳:FOUR(Four: A Divergent Collection)2014年7月8日
*為美國出版時間,台灣封面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