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23 賈老永遠的心願

賈老永遠的心願
《南華早報》2001年7月23日

中國學者賈蘭坡的骨灰匣將被安放在野花叢中,和他的兩位同事一起,繼續守衛著這片土地。半個世紀之前就是在這片土地上,賈蘭坡因發現北京人而震驚了世界。

對考古學家來說,賈蘭坡這個名字因為他在北京人方面的研究而耳熟能詳。他於1936年11月在北京西南郊區周口店挖掘出三個北京人頭骨。那個時候,他還是一個28歲的高中畢業生。北京人的發現,標誌著他一生研究工作的開始。隨後,他又成為中科院的一員,並是美國和俄羅斯科學研究院的成員之一。

根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3月19日,賈蘭坡曾因腦部並發癥被送入北京醫院,7月15日,賈先生因腦溢血逝世,享年92歲。他的骨灰將被安排在周口店遺址的附近,靠近他兩位親密同事兼朋友的墓穴。他的這兩位戰友曾發現過北京人頭骨的碎片,為幾年後賈的發現奠定了堅實基礎。賈老的兒子在接受當地記者採訪時說:“安放骨灰的地方是父親生前自己挑的,這是他臨終的五個願望之一,可能也是唯一一個我們可以幫他實現的願望。”

“父親死的時候眼睛是睜著的。”他的兒子說,“因為他的願望無法實現:他始終因無法找回那三個北京人頭骨而深感遺憾。”在1937至1945年日軍侵佔中國期間,三個頭骨不知去向,賈老用其後半生的時間一直尋找,卻始終沒有成功。這三個頭骨曾對他將北京人的歷史追溯到50萬年前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它們消失後,賈老和其他13位中科院院士向世界人民發佈公開信尋求幫助。但至今這三個頭骨仍然下落不明。賈老的另一個願望是周口店遺址能得到合理的保護。他曾經夢想過要將這50萬年前的歷史遺址修復,並且在這裡建立一個供年輕一代作考古研究的科教中心。而這一夢想也因資金短缺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

周口店遺址從1961年開始一直是國家保護的對象,並於1987年被寫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單。但是由於長期缺乏適當的保護措施,這片地區正在不斷地受到破壞。周口店遺址已經出土70年,其中的一個洞穴部分開始坍塌,而遺址的入口處則早已被野草和樹叢所覆蓋。由於長期的風吹雨打,地表土層開始受污染。而附近水泥廠和煤礦採掘地造成的污染也嚴重危害了遺址的植被情況。

引導遊人找到遺址的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路標。從去年9月開始,周口店遺址博物館也因財政原因而被關閉。包括政府資助在內,博物館收入不到100萬元,這甚至不夠支付職工工資以及維修保養費用。已經有不少學者警告說,如果再不採取急救措施,周口店遺址將永遠無法修復。

賈老希望能激勵年輕一代的研究人員繼續努力,甚至在病床上也一直不忘給考古學者們提供意見。

一位名叫高星(音譯)的中科院研究員說:“賈老的逝世對我們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由於近幾年大部分研究人員的離去,中科院研究脊椎動物古生物學的科學家面臨短缺。賈老在退休後20年又重回研究院擔任博士生導師,正是擔心這項研究事業後繼無人。

賈老始終關心並支持著那些年輕的研究人員。陳富友(音譯)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回憶當他第一次拜訪賈老並與他討論問題時這位老學者的欣喜之情。他說,賈老尋求人才的熱切更堅定了他投身研究事業的決心。

這位92歲的老學者離去了,除了數萬本書籍和不計其數的關於北京人的相片外,他什麼也沒有留下。他拒絕將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出售,卻在死後無償捐贈給了國家。

50年代後期,賈老開始撰寫《人類的起源》和《祖父的祖先從哪兒來》等流傳甚廣的書籍。他熱心地回復年輕學者的一封封來信,儘管那時他已患嚴重的眼疾。他曾經說:“科學沒有年輕一代的參與,它就不會有發展。”根據賈老的建議,作為周口店遺址保護措施的一部分,國家將建造一個公園,並將它作為科研中心。也許這一天來得稍微遲了一點,但若賈老九泉之下有知,他會睡得安詳些。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