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10 美國心理學家:恐懼使人類不斷進化
x美國心理學家:恐懼使人類不斷進化
大洋網 2002年09月10日
大洋網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理查德﹒科斯最近提出了一個新觀點,他認為人類的祖先在走出非洲叢林時,並不是手拿長矛與飛鏢的獵人,而是誠惶誠恐的獵物。經過與豺狼虎豹等野獸長期鬥智鬥勇,人類才終于佔據上風,成為地球的主宰。科斯更進一步提出,人類對野獸的恐懼不僅遺傳到今天,甚至可以說,人類的進化就是被這種恐懼逼出來的。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大型食肉動物除非上了年紀或行動不便,否則不會輕易攻擊人類。但科斯卻認為,靈長類動物由于體格弱小、行動遲緩,一直是野獸垂涎的獵物。科斯還引用非洲地區的考古發現來証明自己的觀點:科學家在南非發現了許多距今100萬─300萬年前的野獸巢穴,裡面發掘出324只狒狒和140只南方古猿(人類祖先)的骨骼化石,其中許多化石上都有大型貓科動物或鬣狗的齒印或爪印。據悉,在從獵物向獵人轉化的漫長過程中,那種擔心落入虎口的恐懼深深地植根在人類的大腦裡,並且一代一代地遺傳到今天。在現代人類身上,依稀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留下的影子,比較典型的就是“摩洛反應”:剛出生的嬰兒在受到驚嚇時,會不由自主地攥緊小手。科斯認為,這和小猴在受驚時緊緊抓住母親肚子上的毛一樣,都屬于一種對威脅的本能反應。
由于不能和野獸硬拼,因此只有智取了。這種嚴峻的生存現實迫使人類的祖先開發他們的大腦,培養出“超獸”的智慧。例如人類具有“察言觀色”的本領──即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從他們的角度考慮他們的感情和動機,從而猜透他們的心理。這種能力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馬基雅夫利智慧”,它可以使個體更融洽地生活在社會組織中。
在生存威脅面前,靈長類動物學會了結成群體生活。在這種群體的基礎上,我們的祖先建立起熟悉、信任、互惠的結構,這就是社會的雛形。科斯甚至還認為,人類區別于動物的兩大特征──語言和制造工具,也有可能是作為一種防御野獸的手段而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正是為了對付野獸,人類才不斷進化過來。(科學時報)
文章來源: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