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17 2億3500萬年前 世界第一鳥 孔耐龍能飛9公尺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8/07/17 04:33 潘勛綜合報導

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生活在距今二億三千五百萬至二億年間三疊紀晚期的「孔耐龍」(kuehneosaur),其滿覆鱗片的「翅膀」可以讓牠們飛行九公尺以上,夠資格稱為世上第一隻「鳥類」。

孔耐龍化石一九五○年代便在英格蘭布里斯托市附近的洞穴出土,其體側肋骨部延伸出來,形成不小的滑行「翼」,被視為具有某種形式的飛行功能。但過去科學家沒有完備的科技來測試此一理論。

直到二○○八年初,布里斯托大學團隊重建實物大小的孔耐龍模型,運用測驗原型飛機的科技,包括風洞,才發現孔耐龍驚人的飛行能力。

布里斯托大學一新耳目的發現,堪稱顛覆了有翼生物飛行史,「英國古生物學會」本周已刊布相關的研究報告。

研究主持人、德裔古生物學家史坦表示,科學家原本認為,孔耐龍的滯空能力不算多強,但那只屬揣測。於是史坦團隊運用好些種材料,重建孔耐龍有鱗的翅膀,再由航空工程師把模型吊在風洞,釋出一股熱空氣,吹過模型體。

古生物學家因此瞭解氣流流過孔耐龍雙翼的詳情,以及牠們能滑行的距離,由樹頂到另一棵樹頂找食物,或者躲避大型掠食者。

史坦表示,專家們驚訝地發現,就航空動力學而言,孔耐龍非常穩定,可以輕易掠過九公尺而不落地。

英國《每日郵報》十六日報導,在英國發現的兩種孔耐龍,其生存年代比侏儸紀的大型恐龍要早八千萬年,也比「始祖鳥」要早五千萬年。科學界因此一致地相信,孔耐龍堪稱世上最早出現的「鳥類」。

史坦表示,古生物學家另建造四肢有網狀組織的孔耐龍模型,或者在模型的腿部添加皮膜,都讓孔耐龍無法穩定飛行,所以意味孔耐龍可能沒有那些特質。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