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洛神花果醬
最近這些年食安問題嚴重,老媽很多東西都自己手做:牙膏、洗髮精、洗碗精、肥皂等等,當然也包括食物。
每次慫恿老媽把製作過程用臉書紀錄下來,這樣可以自己查看,也可以與朋友分享,但她不想。
這天在幫忙老媽做洛神花果醬時,有些心得。我通常在決定要不要寫文時,最優先的考量是覺得某些資料缺乏時特別會想動筆,反而不是人氣考量(哪個話題熱門之類的);雖然在網路上有不少自製洛神花果醬的文章,但對於我這個好奇寶寶來說,有很多東西想問但沒看到答案,於是我打算來寫篇囉唆的製作心得文。
要煮洛神之前的準備工作:
鐵蓋的玻璃瓶n個、塑膠手套(非必要)、2號砂糖
先準備好鐵蓋的玻璃瓶(果醬瓶),果醬瓶哪裡有賣呢?我通常是去台北車站那附近買,但我們家這剛好有間賣南北雜貨的商店,一瓶是30元,也不貴。數量要足夠裝煮好的洛神果醬。
最好先用煮沸的熱水煮過玻璃瓶身(為了消毒),接著曬乾(我是直接用我們家的烘碗機)。
洛神花摘下來後先洗過,裡頭蠻容易出現小蜘蛛、螞蟻之類的小昆蟲。
接下來把花柄(蒂頭)的部份切除,目的是取出種子。
該切多少呢,從上圖可以看見,要取出種子,紅線的部份會阻礙,所以至少要切到紅箭頭平行的地方,種子才會與花萼分開。(原始圖)
這個花萼有點像花瓣,就是紅色像葉片的部份。
用大拇指跟食指抓著上頭,用另一隻手指輕輕推種子,即可把種子推出。
如果切的時候沒切好(上一張圖),種子還連著花萼,用剝的會比較快,把花萼剝下來。
種子上有很多細毛,可帶著塑膠手套工作。(個人是覺得被細毛刺到還不至於會很不舒服)
淡綠色的種子與紅色的花萼
蒂頭、花萼、種子
要用來煮洛神花的主要是花萼的部份。
種子也是會煮,主要目的是煮出膠質,用來增加果醬的黏稠度。
網路上幾乎沒提到蒂頭要怎麼處理,但個人發現蒂頭上有不少黏稠的汁液,所以第一次煮時我也有用。
但第二次煮時就沒用了,拿捏好種子加水的比例即可。
先把種子加點水,用來煮出黏稠的汁液。
看文章1000克的種子最少是加3碗水,最多的是加500克的水;
水太少會煮不到東西(不會像洋蔥那樣變軟),水太多做出來的果醬會比較不黏稠。
第一次有把蒂頭一起丟下去煮。
煮出來汁液後,要把種子、蒂頭撈起,兩者都不要,只留汁液。
在把汁液倒到花萼中,下去煮。
煮到冒泡,呈現黏稠狀時,花萼也不明顯時,加入砂糖。
1000公克(g)的花萼,加二號砂糖的量,約是在500g ~ 2000g(不同文章在比例上有蠻大的差異),
洛神花本身吃起來還蠻酸的,糖加太少會更明顯,我是加1000g。
煮好後就趁熱裝到玻璃瓶中,裝好後即可蓋上蓋子鎖緊後倒過來放置。(小心會燙)
等溫度降到室溫後就可以反過來放,再把蓋子鎖緊一次。
放在室內的話看資料說是可以擺放半年到一年,但若有開蓋後在食用後最好放冰箱。
老媽因為瓶子不夠,用了塑膠蓋,在倒過來放沒多久果醬就從蓋中湧出,浪費了半罐,超心疼。
為什麼要倒蓋,老媽說是為了製造真空狀態,增加保存期限。問她原理是什麼,她說老師有教過但她忘了。
我自己是這樣想,倒蓋時,果醬會阻絕外側空氣往瓶內跑,倒蓋時因為熱,上方空氣的體積大,等到冷卻時體積減少,會達到類似真空的效果(有點類似用吸塵器吸塑膠套,棉被會達到類似真空的狀況)。
附註:有罐用塑膠蓋裝的果醬,沒收冰箱,結果沒幾天瓶口就發霉了。
第二次製作時,在種子加水煮得那個步驟,使用水的比例有少一點,後來做出的果醬也比較黏稠。
至於果醬能怎麼使用?
個人主要是加土司吃,有點酸酸甜甜的,味道還不錯。
或是果醬加熱水,泡茶喝,雖然也是稍微酸酸的,但還不錯喝,沒煮爛的萼片也能吃,沒什麼味道。
當初不知道洛神花種子長怎樣,所以是測試了含花萼、不含花萼兩種,曬了幾天就發現洛神的種子應該是種子莢,洛神的種子長得有點像耳朵說。
延伸閱讀
吃喝:食記、台北捷運美食地圖、闕小豪的美食菜單、老街必吃美食、夜市必吃美食
下廚:小豪廚房
旅行:旅行
住宿:住宿
交通:公共建設
玩樂:電影院
按個讚,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歡迎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請勿全篇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留下回應或點個讚,謝謝您。
我很愛喝洛神說… 原來是這樣煮出來的!
沒錯沒錯,就是這個樣子。:)
闕大~你寫得超級詳細也,謝謝分享!
今年我弟有買了好幾株洛神花的幼苗回來種,但不知道收成後的數量夠不夠作成一罐果醬呀!(不知道台北種不種的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