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麥芽糖

自製麥芽糖, 麥芽糖成品

老媽最近上課學了親手製作麥芽糖的方法,小豪除了在一忙幫忙外,也順手寫篇紀錄來分享。

事前準備:糯米、小麥草種子&與種植器具、擠豆漿的過濾布袋、裝麥芽糖容器(有金屬蓋的玻璃罐)、果汁機、電鍋、飯鍋、瓦斯爐&炒菜鍋

附註:文中會有灰色字體的「差異作法」,是指也有別種作法,初次製作可以先略過那些,之後若想研究不同的作法時再行參考。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小麥草種子,1斤約60元,圖為半包多一點的份量。

哪裡買?建國花市之類的地方就買得到。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1, 先把種子泡水8小時(泡之前先稍微洗一下)

我們這次是用150克的小麥草種子(收成時約有500克)下去弄。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2, 稍微瀝乾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3, 種植小麥草

小麥草的種植有幾種方法,老媽是先鋪一條乾淨未使用的抹布。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把小麥草種子平均舖平,每天澆水3次(用噴霧瓶那種),得噴蠻濕的,差不多抹布感覺都是水的程度。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用塊布遮著上頭,放在陰暗處(像櫃子),目的是使其不見光,這樣種出來的小麥草會是金黃色的。

差異作法:不刻意遮陽就會種出綠色的,也看過用綠色麥芽下去煮的。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種子

第二天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

第四天

一般都是種4~7天,若種太多天種子裡的養分好像會消耗光。我們是種四天就拔起來稍微洗過,收成時約500克。

差異作法:我也看過只剪芽不留種子的

等小麥草可以收成後,就可以開始來製作麥芽糖了。

 

自製麥芽糖, 糯米

4, 煮糯米

500克的麥芽,要煮1斤(600克)的糯米,大約是4杯洗米杯的量,不過通常買米時就能請老闆直接量好你要的量。

煮糯米的水比例是1杯米要加1杯水,4杯米就+4杯水這樣。

老媽是選用圓糯米,聽說是比較黏稠。(糯米有分長糯米、圓糯米,糯米一斤約34元)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

5, 糯米丟下去飯鍋煮後,來處理小麥草,小麥草稍微對半剪過(果汁機打起來會比較好打)…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

接著把小麥草+2000cc的水(煮過的冷開水即可),丟到果汁機裡頭去打一打。

附註1:我原以為打完後會像電視中那樣變成綠色的小麥汁,但其實打完之後渣渣還蠻多的。

附註2:要加「煮過的開水」,猜想是怕水中有雜質會影響發酵。

 

自製麥芽糖, 糯米

等糯米煮好…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6, 「趁熱」把煮好的糯米,加上果汁機打過的小麥草(連渣渣),混在一起。

差異作法:我也看過把小麥草殘渣過濾掉,只用汁液的。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放電鍋

把這鍋混合物放到電鍋中,鍋子跟電鍋中間要加「溫水」,水的高度約與電鍋裡的內容物等高。

接著把蓋子蓋上,電鍋插電,千萬不要按下去煮!只要插著電就好,電鍋就會保溫,而大同電鍋保溫的溫度約是50~52度間。

 

說明一下這個步驟的目的,我們要讓麥芽中的「澱粉酶」跟糯米中「澱粉」產生「發酵」作用,發酵後能「還原」出「糖份」,而聽說最適合發酵的溫度約是45~60度。

「剛煮好」的飯「馬上」加入小麥草汁,在鍋子跟電鍋中間加溫水等,這些動作的目的都是讓這鍋混和物維持一定的溫度,但電鍋才是主要持續維持這溫度的幫手。

附註1:至於45度有多熱?就差不多是泡溫泉時會燙人的溫度。(一般泡溫泉約在39~41度)

附註2:白米飯也有澱粉,理論上用白米飯也可以,之所以用糯米的原因是想要糯米那黏稠的特性。

附註3:我當初問老媽說「加糯米是為了發酵嗎?」(這就是有在看《舌尖上的中國》的好處),老媽居然回答我「不是」,我還是後來上網查才知道是為了發酵。

附註4:我第一次在這個步驟做錯了一件事,我把電鍋按下去煮,結果大失敗。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保溫6個半小時之後的狀況。(個人聞味道是覺得有輕微米飯臭酸的味道,但老媽說沒聞到。)

差異作法:查到有些資料說保溫5小時即可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湯汁

7, 接下來用「擠豆漿的過濾布袋」(之類的物品)把汁液的部份擠出來,殘渣不要。

這個步驟不會太難擠,如果太難擠應該是有問題。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汁液的部份。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殘渣

殘渣會很乾,而且很輕。(若失敗殘渣會很重,且飽含水分)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8, 把汁液拿去煮

差異作法:我是用炒鍋煮,但也有人用鍋子煮。個人的想法是,炒鍋受熱面積大,水分蒸發快,比較不會燒焦。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一開始我用比較大的火,先煮沸。一開始先稍微攪拌,稍微有點熱度後就不用刻意攪拌了。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30分後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煮沸後有把火調小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60分後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90分後

 

自製麥芽糖, 罐子

9, 煮到快好時就要先準備容器,得用能耐熱的玻璃罐,蓋子必須得是金屬的。

老媽準備了6個罐子,我說,煮完裝起來有一罐就要偷笑了。XD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105分,很明顯有麥芽糖的感覺了。(沒攪拌)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135分,已經蠻濃稠的,煮得時候會產生大量泡泡。

 

自製麥芽糖, 小麥草+糯米, 煮湯汁

155分,完成!

在煮的時候,會發現鍋子邊緣陸續會出現殘留的麥芽糖。

隨著液體降低高度,那些殘留的痕跡會越來越明顯。

 

煮好的麥芽糖,約略是鍋鏟舀起麥芽糖時,會發現幾秒後就會滴的很慢,甚至有要凝固的感覺。

 

自製麥芽糖, 麥芽糖

煮的差不多以後,就把麥芽糖裝到玻璃罐中(圖左),會不太好裝,裝好後蓋起蓋子後倒過來放(圖右);這個動作是為了擠出多餘的空氣,使得罐子內是接近密封的狀態,才能保存更久的時間。

作業時玻璃罐會很燙,記得要用抹布或隔熱手套。也千萬不要用塑膠的,不管塑膠能耐熱幾度,用玻璃跟金屬總是比較安心。

我們那麼一大鍋煮起來裝好後大概才一瓶多一點點,難怪市面上的麥芽糖都不便宜。

鍋子要趁熱洗,不然很難洗。

聽老媽說他們以前小時候都可以拿廢紙去換麥芽糖,這可能也是陪老媽手工製作食品的趣事,製作的過程會一直聊天。

 

自製麥芽糖, 麥芽糖成品

第一天剛冷卻時,會覺得麥芽糖很硬,整罐倒過來放不太會有滑動的感覺。但過兩三天後,就還蠻會滑動的,我只是一手把麥芽糖從罐子舀出,另一手要拍照,還沒對好焦麥芽糖大部分已滑入罐中。

 

接下來講失敗案例….

 

失敗案例

自製麥芽糖, 失敗

話說我那天不知道,把電鍋的按鈕壓下去煮,結果煮好後一整個像是稀飯。

 

自製麥芽糖, 失敗

過濾出來的汁液很像米漿,嚐了幾口,是有很些微的甜味啦,但那甜味很淡很淡,而且我吃了會有種想吐的感覺。

 

自製麥芽糖, 失敗

失敗案例過濾後的殘渣

 

自製麥芽糖, 失敗

自製麥芽糖, 失敗

雖然是失敗案例,但還是有拿下去煮煮看,結論是煮到最後還是不甜。

不過我覺得做失敗有個好處是,我有明確體驗到那個發酵過程釋出糖份的差異,因為真的差蠻多的。

而且會覺得,這個發酵過程真的是好神奇呀!

 

自製麥芽糖, 洗米杯

自製麥芽糖, 洗米杯

話說我在查洗米杯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時,網路上說法眾說紛紜,於是我跑去借了一台小磅秤,

實際測量後,我家2種洗米杯空重都是13、14克,加滿水後,扣除原重分別約是171克、165克,基本上抓170克是差不多。

 

各種變數嘗試

.糯米 改成 黑糯米

自製麥芽糖, 使用黑糯米

自製麥芽糖, 使用黑糯米

自製麥芽糖, 使用黑糯米

自製麥芽糖, 使用黑糯米

自製麥芽糖, 使用黑糯米

若是用黑糯米下去製作,嚐起來的味道會更香一點,麥芽糖的顏色也會更深一些。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