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禮一家》讓孩子展翅高飛
La famille Bélier(法國.比利時) / 貝禮一家(台) / 閃亮的歌聲(港) / 贝利叶一家(網)
在法國賣到翻掉[1]的溫馨家庭喜劇電影,以法國電影在台灣只是小眾市場來說也賣得很好[2],適合喜歡大眾喜好小品電影的人。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05/29
.片長:106分鐘
.級別:保護級(6+)
.電影資訊:@IMDb(7.3/1萬+)、@爛蕃茄(84%/20)
.官方網站:@臉書專頁(7萬+)
.片尾劇情:跑工作人員名單時有「後續發展」照片約6、7張
.電影預告:預告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聽障家庭、父母無法放手讓孩子獨立、追求夢想、合唱班、畜牧(乳牛、乳酪)、市長選舉;《第一夫人賈桂琳傳》(Une Si Belle Image: Jackie Kennedy, 1929 1994, 2003年10月3日)、CD隨身聽、飼養雞鵝、電視台專訪、卡芒貝爾乾酪(Camembert)、布利乾酪(Le Vrai Brie)、《法國總統歐蘭德傳》(François Hollande : le Rêve français, 2011)
電影背景:萊西市、巴黎(巴黎國家廣播公司(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巴黎鐵塔)
歌曲:米歇爾薩杜(Michel Sardou)的《我要愛你》(Je vais t’aimer)、《展翅高飛》(Je vole)
文化:電視新聞沒字幕
個人感受
當初看到幾位影評朋友都在推薦這部電影,就列入待看清單,忙碌而錯過了首輪、二輪(我真的有每個禮拜查看二輪戲院片單喔),到最近才去漫畫店租來看。
經歷數次影評朋友大喊好看而我看了十分無感的經驗,我已經能在看這些「推薦電影」時幾乎不讓自己帶有期待值,但會把這些電影列為待看清單。
電影看沒多久就發現這部電影不會是我大聲叫好的那種類型,電影的製作不夠精緻(雖然還不到瞎的地步),這裡說的主要是劇本的寫作上與演員演技,像是公視人生劇展《長假》的製作成本應該就超低,《貝禮一家》的預算應該可以拿個拍200部以上的《長假》(我抓220萬),但我還是覺得《長假》很好看。
先強調,我不討厭這電影,只是分享一下為什麼對這部電影無法到「喜歡」的等級。
事先申明
看電影是種整體感受,我會覺得「對這部電影沒有到喜歡的程度(也不討厭)」,這是真實的感受,沒有辦法否認的。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看來與多數人是不同的),那是看電影的過程/看完後才去思考與分析原因的,但不見得100%說出來的原因都是真正影響我感受的。這些分析只是挑出幾個比較明顯的部份來做說明,主要還是看電影時感受綜合起來的整體感受對不對勁。
劇本問題
沒頭沒尾
不知道是不是法國人太講究浪漫了,銀幕上的愛情往往講究帥哥、美女,講究「感覺」。像是我根本沒看到蓋貝兒有跟他女友分手,就這樣在表演完後深吻寶拉,然後兩個人就在一起了!(請見片尾彩蛋)
我認為電影可以反應現實,現實社會中的劈腿比例也超高的,若主角劈腿往往不會引起我的憤怒(最近某部讓鄉民氣炸了電影我就沒針對劈腿這點批評過),可是陳述必須要有頭有尾,不然就不要乾脆不要題這議題或使用這設定。這就像說,你會去外面買個晚餐就突然跟路人在一起嗎?不會的。多數情感的改變還是要有個原因:主角本身沒安全感?兩個人在一起早已有裂痕?兩人價值觀的差異?多少要給個能說服人的理由,而不是想演什麼就演什麼。
其二,湯法比老師就是去帶團表演遇到熟人,就帶回家睡了,然後就在一起了!這也太沒頭沒尾了。
其三,相同的,爸爸魯道夫只是看了幾個前總統、第一夫人的書,就選上市長了,選舉沒這麼簡單呀!就算是素人當選首長職務,過程也絕對是充滿背後的資料分析、策略思考(講難聽一點就是充滿算計),不是從頭到尾拍一堆宣傳照就能贏的呀。
沒邏輯
湯法比老師趕去會場時,就「電影後剪接呈現出來的」來看,他根本不會知道「評審們正在談論伴奏不會彈那首歌」這件事,又如何一衝進會場就說自己能背譜?
手語不真實
明顯能看出電影挑得是知名演員/藝人來演而非會手語的演員來演,演員的手語比的並不流暢,往往演員比個3個動作字幕卻能有十來個單字,明顯在呼嚨不懂手語的觀眾,我雖然不會手語但也看過政見發表會時左/右下角的專業手語。
另外寶拉跟家人溝通時比手語的同時不需要講話但她卻一直講話,她需要比手語的環境只有在家裡,而所有家人都是聽障;她在學校跟外面就是靠嘴巴跟人溝通,這麼大的落差與界線她一定切換的過來。(就像很多人在家是說母語,外出則是說華語,這是切換的過來的。)
還有片中有提到爸媽會唇語,只要不要講得太快,爸爸跟市長起衝突那段、湯老師跟爸媽講話那兩段寶拉都亂翻譯,爸媽理應感受得到(不然從情緒也能觀察出),不會那麼容易被呼嚨。
演員演技
個人會覺得爸爸演技還可以,媽媽演技有點誇張、寶拉演技略為讓人出戲,而整部電影又充斥著她的聲音與戲份;大概只有老師的演技讓我覺得比較優異,至少有達到演出一部電影該有的水準。
看完電影時看開眼電影資料介紹到媽媽是影后(凱薩獎及盧米埃雙影后)、爸爸也被提名最佳男主角(凱薩獎)、寶拉拿下新人獎(凱薩獎),著實有點意外。
再次強調,我沒有覺得電影不好看,雖然說了以上這些缺點,但這些只是讓我無法喜愛這部電影,感受完全不至於到達「負面情緒」的程度。
感染力強
電影中唱歌橋段有好幾首我都跟著哼(因為一個人關在房間看,不怕打擾到別人),有些手語也會跟著比(當然不是「混蛋」那個),對我而言這麼有感染力的電影不多。
合唱歌曲雖然法語,但都頗為吸引人。(不過寶拉騎腳踏車出門時那首美式啦啦隊歌曲就有點跳tone了,明明是很鄉村的背景。)
中國元素
第一次看到老師家裡牆上掛著天安門照片時,我還以為電影是要表達「老師年輕時到過很多地方去表演,是個很厲害的人!」…
第二次又在寶拉房間看到毛主席這張「广阔天地 炼红心」,我開始覺得電影是有目的的呈現中國原素…
第三幕中國元素又出現在寶拉弟弟與好友親熱時。
我是個怪胎
人生成長的過程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怪胎,在看電影這件事情上也是,常發現怎麼一部「台灣」網路上所有人都給予極高評價的電影,我卻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也在表達自己真實感受時受到諸多網友批評,更加深自己與他人格格不入的想法。
不過我後來慢慢發現,有時候不單單只是我不喜歡這些電影,只要把範圍擴大到國外就能發現,我不是唯一不喜歡(或對電影有所負評)那部電影的人。
我沒有很大的企圖心,不是要寫所有人都會贊同的文章,我只希望當有那「1%看法跟別人不一樣的怪胎」在網路上找資料時,他們能知道自己不是怪胎,別人也是有這種想法的。(我指的是正經談論電影的人,不認真談論的不在此限。)
這條路走來真的很難走,會支持這1%的,真的比說的出來的那些弱勢還少。
還好這次在搜尋資料時也發現,不局限於台灣的影評,我就不是唯一給負評的人了。
片尾劇情
工作人員名單跑到一半時出現:
1, 爸爸選上市長
2, 老師跟他朋友結婚了
3, 寶拉弟弟跟好友在一起了
4, 蓋貝兒跑去巴黎跟寶拉在一起
電影問答
寶拉為什麼要打蓋貝兒巴掌?
我自己會覺得這段有點瞎,那個媽媽會粗神經到拿著女兒月經初血給她暗戀/男朋友看?然後寶拉隔天去學校時在食堂被另一個女同學說「你褲子沾到血了」,她就知道一定是那男生說出去的,所以跑去打他巴掌。
寶拉弟弟昆汀在跟她好友馬蒂做愛時,為什麼會昏過去?
她們一家人好像都有過敏體質,媽媽緊張時會過敏、寶拉對乳酪過敏,而弟弟對塑膠過敏。弟弟在使用保險套時過敏,所以全身起紅疹,並且暈眩過去。
演員介紹
露安艾梅哈/Louane Emera 飾演 寶拉‧貝禮/Paula Bélier
因參加《法國好聲音》受到矚目而被導演相中。
法蘭西斯戴米恩/François Damiens 飾演 魯道夫‧貝禮/Rodolphe Bélier(圖左),寶拉的爸爸。
卡琳薇雅/Karin Viard 飾演 Gigi Bélier,寶拉的媽媽。
Luca Gelberg 飾演 昆汀‧貝禮/Quentin Bélier(圖左男孩),寶拉的弟弟。
Ilian Bergala 飾演 蓋貝兒/Gabriel Chevignon,寶拉暗戀對象。
艾力克埃爾莫西尼/Eric Elmosnino 飾演 湯法比/Fabien Thomasson,老師。
羅珊杜蘭/Roxane Duran 飾演 馬蒂/Mathilde,寶拉的好友。
這個演員蠻漂亮的說。
參考資料
1,^ La Famille Bélier@Wikipédia:預算1千萬歐元/票房6千萬歐元
2,^ 貝禮一家@開眼:《貝禮一家》台北票房430萬台幣,而同月上映的法國電影《兩天一夜》票房就只有97萬,同月上映、同樣有著偶像女歌手主演的台灣電影《缺角一族》只有票房73萬。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