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一天》
心得有雷,請斟酌閱讀。
不知道我的閱讀能力是不是算有閱讀障礙,像這本翻譯小說就會給我那種用詞過於文謅謅而讀起來不暢快、詞句組合不夠順暢的感受。舉個例子,像是p107頁在對話之中用了一句「銘感五內」,雖然不至於看不懂,但就是會覺得太過文謅謅。不過翻譯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許我對語意順暢、白話的要求的程度是高了點。
讀到中期漸入佳境,作者對於生活很多體驗刻劃的相當深刻,且用幽默逗趣的方式去陳述,會讓人想把這些話記下來。像是以下幾句:
.經過九年婚姻生活的磨練,我學會了「但是」前面都是屁話。p.95
小豪:先用肯定的句子去當開頭,而後再帶出真正想表達的說話技巧,不過即使如此,衝突依然會存在,人根深蒂固的想法是很難被改變的。
.這就好像脫口秀主持人熱情地歡迎他們的來賓,但實際上他們在節目開始前就已經在後台聊過了。p.204
小豪:大家都不會懷疑這句話,但主持人依然要每次錄節目都要上演一次。
.她們能活到現在,不可能沒有發展出一些相當防呆的防衛機制。p.259
小豪:簡單說就是,生命總會找到他的出口,每個人都會演化出一套機制來讓自己活的下去。
.(一段描述)女人氣的事情通常不是她們吵架時說出來的那些。p.277
小豪:礙…(嘆氣)
.爸喜歡我們兩個是因為我們有點像他,他喜歡菲利浦則是因為他一點都不像他。p.341
小豪:人都會喜歡跟自己很像的,以及跟自己很不像的,討厭這回事也是。
這本書在描述那種「不善表達情感的家族」,原本彼此看不順眼的孩子們為了父親的遺言聚在一起,為爸爸守喪七天。在主角賈德記憶中沒有什麼優點的爸爸,守喪的過程中讓他想起了孩童時期爸爸對於他的呵護而落淚。在賈德記憶中總是對他有敵對感覺的哥哥,其實小時候捨命為他出口氣過。但因為這個家族不擅長把情感表達出來,總是一再的壓抑(嗯…原來不只中國傳統家庭會這樣…),這讓幾個孩子長大之後連相聚在一起幾個小時都很困難。
孩童時期是我們最純、最真的時期,卻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階段。而且小時候有吵架的兄弟姊妹,長大之後真的很難去化解掉。每次看到有朋友跟兄弟姊妹感情很好的,都讓我很羨慕。
這是一本把這些情感刻劃的很細膩的小說,但劇情起伏上是有稍微薄弱了些。
【書籍資訊】
《如果那一天》(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
作者:Jonathan Tropper(強納森.崔普爾)
譯者:廖玉玲
出版:2010年09月01日(春光)
【內容簡介】
第一次見面,你好,我叫賈德,你不認識我,但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很有可能也會發生在你身上,首先,我的老婆和我的老闆上床,結果是我沒了老婆、沒了房子,還他媽的丟了工作,然後連我老爸也死了,還要我們這群冷血的家人幫他守喪七天,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不算什麼,只除了我老哥恨我,因為他老婆的初戀情人是我,而即將跟我離婚的老婆剛剛說她懷孕了……
我知道我應該為了我老爸的死而哀悼,但看著這混亂的一切,我忍不住要想,我的人生會不會只是一場夢,說不定在某個地方有個更完整、更快樂、比較苗條版的我正在睡覺,身旁躺著的是依然愛著我的妻子,交纏的雙手是我們依舊相愛的證據,醒來後,我會鬆一口氣,慶幸自己永遠不必體會那種心碎的感覺……
【原著】
原著: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
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或是對您有幫助,請別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
若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
延伸閱讀
.這些年還有什麼好書:闕小豪的推薦書籍名單 2010~2014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闕小豪 on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