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的雙生》(Body Double)
作者:Tess Gerritsen(泰絲.格里森)
譯者:陳宗琛
出版:2009年05月18日(春天出版社)
內容簡介(摘自書背)
他站在坑口低頭看著她,眼神比冰還冷──
「這不是針對妳個人。我只是很想知道,一個人活活餓死,屍體腐爛,到最後變成一堆白骨,需要多久的時間……妳知道嗎?剛剛妳看到的那堆骨頭是一隻貓。我等了七個月……」
然後,他用木板把洞口封死,開始在上面堆石頭……
那一年,他十四歲。
四十五年後,麻州的女法醫莫拉.艾爾思回到家時,發現家門口全是警察。門口停著一輛車,車門上有三道爪痕,擋風玻璃上濺滿了血,而駕駛座上有一具屍體……死者竟然就是她自己……
泰絲.格里森是位極擅於描寫恐懼、人性黑暗,並且勇於挑戰爭議話題的一流作家。在本書中先以一段絕妙又帶有驚悚氛圍的事件作為開場,之後再以接連不斷的精采情節層層鋪敘出引人入勝的巧妙謎團,同時以細膩的人物角色帶領讀者一窺人性的各種層面。書中瀰漫著宛如推理小說般的懸疑氣氛,層次豐富的故事,從追查真相的過程中帶入主角心境的轉折,彷彿參與命運之神設計的一場殘酷遊戲,並將人性中脆弱與剛強、邪惡與善良等相對但非絕對的心理暗藏在流暢情節中。幾乎無需費力就能融入故事之中,泰絲.格里森的文字具有強大吸引力,能夠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一口氣讀完而不覺疲倦,在掩卷後依舊身陷其中,餘韻經久不散。
心得(有雷)
一開始先敘述一則小故事,一個變態少年活埋了暗戀他的女同學,只是為了想知道從一具人體變成骨頭需要多少時間。打從你翻開書的那一刻開始,作者就打算讓你看完這本小說之前是不會把這本書放下的。
接著主軸故事開始:女解剖法醫莫拉回國後發現自己住家附近滿是警察,而且都用著訝異的眼神看著她。劇情透漏的越來越多了,沒看過這本書的看倌趕快打住。XD
原來這裡發現了一具屍體,而且跟這位莫拉長得一模一樣,也難怪那些工作上常見面的警察會如此驚訝。這也是書名「Body Double」的由來,一具活著的Body(莫拉),一具死掉的Body(屍體);居然長得如此相似。
而中文翻譯本命名為「莫拉的雙生」,看到時就直覺「雙生」這兩個字應該不是北京話發音,我想雙生應該是閩南語「雙胞胎」的意思吧。
另外同時穿插另一條故事劇情,專賣BMW汽車的劈腿男子,老婆被綁架了。
這三個故事到底有什麼關聯,實在令人超想一直往下翻下去的。而隨著故事一次透漏一點,讓讀者去連結拼湊。你永遠猜不到泰絲.格里森的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當你翻回前面的故事去看時,又能發現作者早有佈局。
這種寫作功力實在是有夠高竿!泰絲.格里森真的是厲害!
這是一本超級精彩的小說,打開來看之後就很難中途放下了。之前讀過作者另一本作品《漂離的伊甸》(心得)也是跟這本《莫拉的雙生》一樣,由女法醫莫拉.艾爾思(Maura Isles)跟女警珍.瑞卓利(Jane Rizzoli)一起合作破案的故事,也知道這後來已經拍成影集「Rizzoli & Isles」。
影集「Rizzoli & Isles」
雖然我覺得《漂離的伊甸》內容上更為精彩,但《莫拉的雙生》則展現出作者更多觀察細膩的寫作技巧。紀錄如下:
.天底下沒有所謂的第六感這種東西。有人盯著你看的時候,你還是渾然無覺。你根本感覺不到有人在背後盯著你,要等到那個人採取行動的時候。你才會發覺。但那已經太遲了。p.76
我很喜歡泰絲常用那種很科學的角度去講述事情,就像在《漂離的伊甸》中寫到所有的正妹在那層皮膚之下都是一樣的。以前去醫院看到人體肌肉分佈圖時我也有這種感受。
再來像是第六感這種東西像來是人們好奇的事物,但是不容易證明有沒有第六感這件事,相信者就會說:既然科學沒辦法證明沒有第六感這種事,那表示有第六感。同樣的事情也能應用在鬼魂、外星人、神蹟。
不過我到是覺得,要證明「有」是比較容易的,但很難去證明「沒有」不是嗎?我若說我家養了一隻老虎,我只要拍張照片或影片,或請你們來我家參觀,就可以證明有。
但如果我說我家有養老虎,你們要怎麼證明「沒有」?申請搜索票?就算你們來搜索,搜索不到好了;我家有座後山吔,你要怎麼證明沒有老虎?
不知道我的例子會不會很爛,但想表達的是:
所以我認為,無法證明有鬼,不代表就是沒有鬼;相對的,無法證明沒有鬼,也不代表就是有鬼。兩邊的等號不成立。不過這跟相信的人再怎麼解釋也沒用,信者恆信。
.你找我吵架,根本就不是為了輪胎。我們之間已經有問題了。p.84
其實這句畫不算是特別令人有感觸,或是用了多高竿的寫作技巧。但是我覺得這種日常生活的觀察卻很少被亞洲作者寫入書籍之中。寫作時,細膩的觀察這一點重不重要?當然相當重要呀,那樣作品寫作起來才有真實感。不光是書籍,台灣的電影也都是少了這種真實感,這一點我覺得是未來新生代的孩子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同時,當你看完故事之後,也會發現這個輪胎是個佈局。
.聖徒,他們活著的時候,一定也犯過罪,做過錯的選擇,也曾經沈溺在俗世的欲望中。p.87
我比較相信偉大的人是透過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而變得令人崇拜的,而非那眾多被神格化的人類。強調那個人有多完美所以變成神,是比較難說服我的。如果有一個人有某種特長是出類拔萃的,那他一定有很多的缺點。有缺點並不影響我們去學習那個人的優點。
只是這個造神運動一直到今天為止還是沒有停止,最近的例子就是賈神賈伯斯(Steven Jobs)。人為什麼要去「創造」沒有缺點的神呢?
.我就很討厭哲學課,那全是一些找不到答案的問題。p.90
這個找不到問題答案的哲學,就跟第一個例子的神鬼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會說「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是一本爛書,而大部分人則會說那是一本好書,因為哲學沒有標準答案,而且不管信什麼,信者恆信。
.白血病有80%的存活率。p.94
看到這裡時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就是我們聽到某種病有80%的存活率時,我們總是會認為我們會是那80%的一群,然後打從內心去忽略那致死的20%。如果結果是那20%,我們就會大呼自己怎麼那麼倒楣…
不過我覺得20%就表示,經過大量統計之後,每100個裡頭平均就有20個死亡;有那存活的80個人,也一定有那死亡的20個人。這樣的心態也會出現在賭客身上,人們總只會看到好的機率,而看不到那不好的機率。
.被收養的孩子通常會對自己的身世很好奇。而且,有些人甚至會執迷不誤。p.173
很多人都會很執著於身世這個點,不過閩南俗語中有一句「生的請一邊,養的大過天」;找出自己身世之謎是否有那麼重要,值得思考。
.手指頭擺在開關上,隨時可以打開。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p.200
我覺得那句「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把人的心態寫得很巧妙,處在黑暗之中知道自己可以控制光線開啟與否(雖然也只是暫時),但的確就會讓人安心許多。
.除非有一天。你自己也落在別人手裡,除非有一天。你自己嘗過那種滋味,否則的話,你是永遠學不乖的。p.300
霸凌之所以會一直存在,就是因為這個樣子。
另外,讀這一頁時你就會發現作者佈局真的很巧妙;就會發現為什麼一開始那個小故事會提到小狗。
.老婆失蹤了,這位傷心欲絕的丈夫卻忙著梳妝打扮。P.333
這是那位BMW丈夫的行為。人的行為大多都是可以觀察出來的,所以如果一直遇人不淑,那表示可能是這裡出了錯。這位BMW先生的行為不可能會沒有跡象可以查詢,如果有人跟你約會寧肯遲到也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如果他在你面前總是一直找機會照鏡子整理儀容而非看著你,那很有可能對他來說,「展現出來的吸引力」可能更甚於「對你的愛」。但一旦人被外表吸引住了,這些觀察也就跟著被遺忘了。
.有時候,愛和執著還真的很難區分。p.357
.有一種愛是不計一切代價,絕不放棄。聽起來很浪漫,不是嗎?至死不分離。難怪有那麼多人會被殺害,因為他的愛人不肯放手,說什麼都不肯放棄。p.404
如果你只能透過一些比較誇張的行為去感受到愛,譬如非得要對方表現出那種「沒有你他活不下去」才能讓你感受到愛的話,那你最好有這輩子都不離開這個人的打算。因為當你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人時,他會真的活不下去,但在那之前,你會先活不下去。
原著:Body Double
謝謝觀賞。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或是對您有幫助,請別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
若喜歡這篇文章,也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
延伸閱讀
.這些年還有什麼好書:闕小豪的推薦書籍名單 2005~2009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闕小豪 on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