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影評:錯過在戲院觀賞會很可惜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海報, 台灣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2:终结(中國)

巴霍巴利王這部電影在台灣雖然沒有什麼知名度,但看過的觀眾都說好看,而且還是印度票房史上第三名的電影。

這部電影是由台灣獨立片商引進,據我觀察沒有在電視幕後花絮特輯或廣告、捷運燈箱、公車車身、馬路上招牌看板等一般人接觸電影資訊處做行銷廣告,多數民眾都不知道這部電影有上映。是在電視台播出後才被更多觀眾注意到,我從PTT上看到討論這部電影的文章、我自己的臉書、同行觀賞特映會的朋友、散場時觀眾與朋友間的討論聲,都說這部電影很精彩,由其在女性觀眾的評價普遍很高。

根據印度最高電影票房@維基百科中全球電影票房的資料看來,第一名是《來自星星的傻瓜PK》(PK, 2014),第二名是《我和我的冠軍女兒》(Dangal, 2016),第三名就是這部電影的上集《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Baahubali: The Beginning, 2015),看完電影後會覺得下集是有機會打破上集的記錄,原因如下:

巴霍巴利是「大力士」之意,上集在這點的表現上會讓人覺得是極盡誇張之能事,這集依然很誇張(不過那些美國英雄電影哪部不誇張呢?),但會讓你覺得這些動作好帥氣喔!其次是這集多了許多笑點,人物關係的介紹上又更仔細了,在女性堅毅性格上的描寫也很迷人,加上有上集的口碑,個人覺得這集比上集還好看!

當然也不全然只講推薦部分,我會認為介紹電影是該介紹電影適合或不適合哪些族群,而非單面的讚美或批評。像我本身是不喜歡那種突兀出現的歌舞片段,不過也發現近年來幾部能賣到國際的印度電影,劇中的歌舞已經不是那麼的突兀,使用的時機會盡量用在婚禮、示愛,但又不斷在舞蹈、場景上求新求變。

另外這部電影的表現手法比較誇張(像上集有滑壘跪拜), 我反而對這種誇張到一個程度的表現手法不排斥,看得很開心。

 

需要看過上集嗎?

電影講的是巴霍巴利王父子的故事,上集是兒子的故事,這集是爸爸的故事,爸爸跟兒子都是同一個演員飾演。原則上下集的時間點在前,加上電影有考量到沒看過上集的觀眾,即使沒看過上集也很能享受在電影之中。

不過要稍微注意到,中間會有個時間點突然跳到25年後兒子(劇中的小嬰兒長大後)起兵反抗帝國、把媽媽從國王那邊救出來(媽媽被囚禁在廣場上25年),上集兒子的故事演到一半,停在護衛「卡塔帕」準備講爸爸的故事這邊,所以演完爸爸的故事後,又接回這裡,稍微注意一下幾名要角(下集的女主角、護衛、國王、國王的爸爸)從黑頭髮變成白頭髮,就能發現。

能先看過上集還是建議先看,沒看過的話,可以參考一下上面提到的重點。

 

片長提醒

不知道印度的電影是不是要讓觀眾感覺「夠本」,片長三小時左右是基本的,這部也是2小時47分,建議是看電影前一個小時,還有看到「中間有個暫停畫面」之前都不要喝水,否則憋尿傷身,中途跑去上廁所又很可惜。

印象中看《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時中間也有段「黑幕」,這部也是,演到一半時會有個看來起好像是「下集待續」的畫面,但其實只是暫停。這是因為印度電影片長較長,中間會暫停讓觀眾休息一下上廁所之類的,但目前台灣沒有類似的習慣,會直接播放完整部電影。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宣傳

 

觀影情報

  • 上映:2017/06/30
  • 片長:167分鐘
  • 級別:輔導15級(15+)
  • 評分:IMDb(8.8/4萬+)、豆瓣(7.1/1千+)、爛番茄(100%/‎5)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409萬+)
  • 片尾彩蛋:無,演職表跑到一半時有卡塔帕跟巴霍巴利(小孩聲音,不知道是哪一位)幾句對話的聲音,約5分58秒。
  • 電視首播:2018/03/17 21:00~00:45 @ 好萊塢電影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大力士、爭奪王位、復國;大象、蠍子、十勝節、以物易物、畫像選妃、審判、水車、馬賊、野豬、狩獵、馬車、瘤牛[附註1]、奎師那(黑天神)、雅度族、貓頭鷹、角力、望遠鏡

電影背景:馬西馬帝王國、穆坤達(Mukund?)、昆塔拉王國

 

影評

觀影感受

超帥氣的動作

個人不會特別喜歡動作片,對大多動作場面都蠻無感的,但偶爾會看到很喜歡的動作,像是《鐵猴子》(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1993)《通天神探狄仁傑》(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2010)系列電影。這部電影片頭就有好多讓我覺得很帥氣的動作,像是不用手扶帥氣的從象鼻走到象背上、單手拉弓。同樣是對於大力士的描寫,第一集給我的感受是誇張到笑出來,由其是瀑布前方往下跳轉身射箭那段(兒子),這集則是超帥氣(爸爸)。

射弓箭迎馬賊(這個馬賊數量感覺比《魔戒》裡的人類聯盟還多呀)那段,一次刺三隻箭、快速射箭,兩人合作一次射六支弓箭那段也帥到爆表呀,流暢度完全不輸給《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裡的精靈弓箭手勒苟拉斯(Legolas)。片商大概也很滿意這些橋段,這幾幕都被拿來宣傳。(看電影前沒看相關資料)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帥氣的走到象背上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單手拉大弓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一次射三箭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男女主角合作射箭

 

歌舞部分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歌舞對於印度電影的重要性是舉世聞名的,舉個較為接近的例子大概是動作之於香港電影,我甚至覺得金馬獎中「最佳動作設計」(之前稱動作指導、武術指導)就是為香港電影設立的。要如何在相同的歌舞/動作表現上求新求變,是看這兩類型電影的評判標準。

個人就覺得天鵝/鳳凰造型的船,這段把在河上航行幻想成在天空飛翔,雲朵成了奔騰的馬兒等,既新鮮又酷炫。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還有這個動作也讓我印象深刻,一直在想這是不是吊鋼絲呀?

Advertisements

 

印度電影中的女性形象

Movie, Baahubali 2: The Conclusion(印度, 2017年)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台灣) / 巴霍巴利王(下):终结(網路), 電影劇照

也是個人臆測,伊斯蘭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國家,加上印度人的眼睛真的又大又漂亮(不管是男演員、女演員,還是小孩),女主角在登場時都很強調眼部的魅力。印度很喜歡這種若隱若現的美感,之後再強調女性堅毅、勇敢的個性。

 

依然誇張的劇情設定

印象最深刻的是6人拿著盾牌圍成一圈,然後用棕櫚樹把人彈進城牆上那段,我怎麼看都覺得這些人會摔死呀!或是帕拉提婆用圓錘敲橋面,連水面都起漣漪的震波、馬亨德拉用鐵鎚敲碎吊橋鐵鏈、馬亨德拉的矛擊破帕拉提婆的矛、阿曼蘭得每次丟武器給卡塔帕,對方幾乎都不用看就能接到、帕拉提婆徒手要挖馬亨德拉的心臟等。

不過類似這種表現,不是那麼計較合理性的觀眾或許就會覺得超刺激,我個人還蠻在乎合理性的,但這種誇張到一定程度的設定對我來說也看得很開心就是了,另一種「這個好扯呀」的享受。

另外馬亨德拉好幾次丟盾牌都會讓我想到《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2011),帕拉提婆單手接住弓箭也會讓我想到《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 2012)裡的洛基,但不至於是負面的感受。

 

為什麼這部電影會受歡迎?

純粹用個人對印度僅有的微薄知識,分享我從電影中感受到這部電影會受到印度民眾喜愛的原因。

 

令人期待的領袖特質

聰明睿智:利用水壩的水沖垮馬賊軍團(《三國演義》裡也常用)、用牛角點火衝刺(田單復國),看到百姓生活上的不便,就發明機具來碎石、取水。

勇猛:這個太多幕了。

打破階級制度:印度雖然已廢除種姓制度,但根深蒂固的歧視仍無法輕易消除。於是提婆希那要一個奴僕身分的卡塔帕代替嬰兒的外公身分第一個抱嬰兒、阿曼蘭得捨身護衛卡塔帕等,都在精神層面大大滿足觀眾。

性別平等:認為不該把女人當成是物品,婚嫁應該聽從女生本人的心意。

 

愛情的表現

印度女性的身分地位很低也是國際知名的現象,像阿曼蘭得跳下水讓提婆希那從他身上踩過、在婆媳衝突時不只是當個完全順從的孝子,而是根據道法來捍衛自己的承諾、願意為了娶心愛的人而捨棄王位、

 

華麗帝國裝飾

像是王太后座椅身旁用黃金打造的老虎、進入帝國前的巨大象石像、華麗雄偉的宮殿、巨大黃金雕像等。

 

暴君必有惡報的價值觀

昆伽提婆是從頭到尾都很壞,但帕拉提婆黑化的就有點快,電影還蠻強調惡有惡報這件事,電影中的表現像是:

1, 暴君(帕拉提婆)的惡行人民(提婆希那)雖然一時之間無法對抗,但累積起來的憤怒(在廣場上收集而來的小樹枝),最終會反噬暴君(綁在火推上燒)。

2, 暴君用收刮百姓的錢財打造巨大的雕像也沒用,最終將受破壞。

單純用邏輯來看,會覺得那巨大雕像若不是黃金也是銅,馬亨德拉把它溶掉後大可分給百姓,之所以要把它丟到河中(特效有點假,而且那麼重的東西最好浮的起來)、象徵暴君必有惡報,連雕像都無法保存下來意義的成份很重。

3, 老天爺都看在眼裡(天注定)的宣揚,那雕像倒下後,頭部剛好滾到橋上滅了火,讓提婆希那「踩在腳下」。

 

附註1:我少見多怪,看電影時還在好奇為什麼印度的牛跟我印象中的牛都不太一樣,肩部有凸起物,長著牛羚般的雙角,查資料這好像是瘤牛。

 

巴霍巴利王系列電影

*印度上映時間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4 Responses

  1. 訪客表示:

    我看了佛陀的心得當和尚也有挑選過的身家背景.什麼背景都沒只能當遊民

  2. dinosaurs表示:

    您說的是《釋迦牟尼佛傳》嗎?我是沒看過這部電影,另外關於和尚要挑選身家背景,我想這跟印度的種姓制度也有影響。

  3. 戮克表示:

    神劇!
    真得一定要去看!

  4. dinosaurs表示:

    看慣了好萊塢的電影,真的很適合這種不同的文化來衝擊一下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