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用來介紹電影《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2015)中彩蛋(Easter egg)的部分,主要是介紹電影有很多向前幾集致敬的橋段。
致敬部份(彩蛋)
從電影《侏羅紀世界》中能感受到有許多向《侏羅紀公園》致敬的地方,這種手法可以喚起觀眾的記憶,加深觀眾對於續集電影的情感。多數續集電影不管演員有沒有換角,製作團隊有沒有更替,都會盡量與前作有所關聯。
附註:對台灣觀眾來說最明顯的應屬《賭神》系列,像是《賭俠》最後出現賭神下車時的背影,或是在系列電影各集中出現用來串起關聯的人物,像是龍五、三叔等。
《侏羅紀世界》在擺放這些致敬橋段的方式已經有點像「彩蛋」了,相似的人物設定、畫面、劇情放在續集電影中,看看觀眾有沒有發覺這些致敬橋段藏在哪裡。
以下文章中,個人把明顯向前作致敬稱為致敬;不是那麼明顯的,可能需要細心觀察,或是記憶力夠好才會有印象的,稱之為彩蛋。兩者沒有很明確的界線,很主觀的個人感受判定。
個人會覺得電影為了擺放這些致敬的橋段,部份劇情會被限制住,得把這些要素串連起來,造成觀賞起來不夠暢快,這點比較可惜。
在前面文章有說到,侏羅紀系列電影我只看過一次,也沒特地去搜尋國內外的資料。這篇文章不是想來個彩蛋總整理,只紀錄那些在看電影時就有發現的部份。
(以下跟整個園區有關)
1, 努布拉島(Isla Nublar)(致敬)
若要說起《侏羅紀公園》(第一集)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絕對包括那個空拍直昇機飛向努布拉島的鏡頭。
真實的拍攝場景是位於夏威夷的考艾島/可愛島(Kauai),一開始的入島嶼的鏡頭則是島上的納帕利海岸(Napali Coast)。
這集也有採用相似的鏡頭,侏羅紀世界「位址」的設定上還是選擇在努布拉島。
附註:第2集是在隔壁的島
2, 大門(致敬)
第一集園區的大門: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
這集園區的大門: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主要是字體由紅色改為藍色,整體風格還是一樣的。
3, 以軌道方式行進(致敬+彩蛋)
第一集中,所有遊園車的行進都得順著軌道開,不能像在一般道路上那樣蛇行呀,蒼蠅式行進法呀。
這集已經進化成像捷運般的軌道列車。
看到預告類似捷運的車廂跑在海上軌道、用透明圓球狀交通車近距離觀察恐龍時就覺得,侏羅紀世界的科技變的好現代(還帶有些未來感)!這幕畫面令人印象深刻。
4, 遊客中心(致敬)
第一集的遊客中心
在這集當中,小兄弟也有跑到一棟廢棄的建築,地上有第一集的這面開幕旗幟,還有許多第一集的遊園車。
附註:旗幟上寫得是「當恐龍統治地球」(When dinosaurs ruled the earth)
(以下跟音樂有關)
5, 音樂(致敬)
侏羅紀公園由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配樂的經典音樂,都有出現在侏羅紀世界中。
以第一集的原聲帶來說我至少有聽到:
02 Theme from Jurassic Park
07 Welcome to Jurassic Park
6, 恐龍叫聲 & 吼聲(致敬)
第三集中有出現一段迅猛龍呼叫同伴的聲音,感覺這段聲音也有完整使用在這集之中(四隻恐龍剛遇到變種暴龍時)。
另外暴龍的吼聲我也會覺得極為相似於第一集的音效,感覺沒那麼清澈。
(以下跟暴龍有關)
7, Ending 暴龍大吼畫面(致敬+彩蛋)
大家還記得(不知道您會是看完電影多久後才看到這篇文章)這集最後暴龍不是站在直昇機停機場,側身,大叫了一聲嗎?
有沒有覺得這個畫面怎麼感覺識曾相似?
沒錯,第一集中也有一模一樣的畫面。
8, 信號彈(致敬+彩蛋)
第一集中,博士為了把暴龍從受困於車下的小姐弟身邊引開,點了信號彈。(這集的設定是恐龍視力不好,只能看見會動的東西,信號彈光源強,晃動後就更明顯。)後來有個人想幫忙,結果被暴龍追,害另一個人被暴龍吃掉。
這集克萊兒想引出暴龍去跟變種暴龍對打時,也使用了信號彈。
9, 恐龍吃人的方式(致敬+彩蛋)
第一集中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一個躲在茅草屋廁所的人,被另一個人引來的暴龍一口吃掉。
這集中,變種暴龍也有用相似的動作吃人。
10, 暴龍餵食秀(致敬+彩蛋)
第一集中,有隻山羊被拴住。第一次好像是放到場上的畫面,第二次好像是遊園導覽時,介紹說暴龍喜歡自己追捕獵物(而不喜歡吃被綁住的獵物),第三次則是雨中的鏡頭。
這集的暴龍餵食秀還是用山羊,其實園區可以用其他的動物來餵食,像是肉很多的飼料豬、很會跑的羚羊呀、跟暴龍時代比較接近的草食性恐龍呀,但這集還是選擇用山羊,這裡能看出是刻意安排的,所以說電影有在致敬前作。
但在科技上是有進化的,觀賞地點變成是偽裝倒下樹幹的觀賞室。(但應該用單向玻璃不是?)
11, 雙龍對戰(致敬)
第三集中有蠻經典的恐龍對打,是棘龍屬(Spinosaurus)對上暴龍。
當初會挑棘龍,大概是因為那是當時發現的恐龍化石中,少數推測體型比暴龍還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不過科學研究棘龍可能沒那麼兇猛,只是靠捕魚維生(功夫大嬸:俺是捕魚的),所以那集也有幕畫面是牠從水面逐漸露出背棘(像大白鯊那樣!)出現在河水之中。
這集還是強調「比暴龍大隻才是王道」的這種設定,讓變種暴龍對上暴龍。但這集稍微有些變化,先讓四隻迅猛龍上場,打不贏之後加上暴龍小幫手(這個是大幫手了),還是打不贏,最後再請我們的滄龍哥登場!(這裡的處理方式有讓人傻眼到)
(以下跟迅猛龍有關)
12, 迅猛龍是很聰明的(致敬)
第三集中大概是首次強調恐龍的高智商,其中迅猛龍能透過吼聲溝通(被視為動物高智能的展現)、會設定陷阱(故意留下傷者的性命,讓其他人去救他,迅猛龍則是在一旁躲起來等候獵殺人類)。
這集延續這個設定,變種暴龍之所以很聰明,是因為用了迅猛龍的基因。
13, 被迅猛龍包圍(致敬+彩蛋)
迅猛龍是侏羅紀系列相當具代表性的恐龍,關於致敬的部份,主角曾經獨自面對牠們的威脅,也有主角群集體面對牠們的威脅。
第三集中,博士曾獨自被迅猛龍包圍,後來是小男孩丟煙霧彈救他。
後來眾人又被迅猛龍再度包圍,歸還恐龍蛋之後才脫困。
在這集中,歐文曾經獨自面對迅猛龍威脅(為了救那個員工)。
歐文也曾經跟女主角、孩子們一起陷入威脅。
14, 迅猛龍突然從女主角頭邊隙縫竄出(致敬+彩蛋)
這集迅猛龍在女主角開車時,突然從車窗戶伸進頭來,差點咬掉女主角腦袋。
(以下跟恐龍有關)
15, 雙脊龍(致敬+彩蛋)
第一集中,有個想偷走恐龍基因去變賣的工程師,在下大雨夜晚逃跑時遇到一隻像是傘蜥蜴會噴毒液的雙脊龍(Dilophosaurus),覺得對方體型小沒有殺傷力,結果雙脊龍張開傘狀薄膜時,超嚇人的,還會噴毒液。
附註:這造型與設定會讓我想起《小精靈》(Gremlins)這部電影。
附註:並沒有證據顯示雙脊龍有能張開傘狀薄膜與噴毒液,這是帶有很大想像空間的假想設定。
這集中,眾人被迅猛龍追殺時,小男孩按下按鈕打開雙脊龍的投影,短暫嚇阻了迅猛龍的行動。(堪稱這集最有巧思的點之一)
16, 與恐龍同行 & 似雞龍奔跑吧!
侏羅紀公園在觀賞恐龍的概念上有點像是現在的野生動物園那般,遊客躲在車上近距離觀察野生動物,這概念也有被延伸了下去。
第1集中,眾人搭乘吉普車近距離觀賞「草食性」恐龍。附註:圖中的恐龍是腕龍屬(Brachiosaurus)
這集變成是用水晶遊園車近距離觀賞「草食性」恐龍。附註:圖中的恐龍是劍龍屬(Stegosaurus)
另一個相似的設定是奔跑中的似雞龍,這種恐龍的特色就是可以像鴕鳥那樣快速奔跑,為了要展現牠們的特色,在兩集中都有讓牠們以奔跑型態出現。
第1集中,主角們在似雞龍屬(Gallimimus)群中奔跑。
這集眾人搭著小卡車,一群似雞龍屬就從身邊跑過。
(以下跟人有關)
18, 亨利·吳(Henry Wu)(致敬+彩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位亨利·吳的戲份還蠻多的,其實他是…
第一集中就有出現的科學家。
他在第一集時也有蠻多畫面的。
19, 女主角喊「Run」(致敬+彩蛋)
這集克萊兒引來暴龍後,喊了一聲「Run!」,第1集中也有相似的劇情。
20, 主女角白目無畏大喊(致敬+彩蛋)
第三集中,那個要找孩子的媽媽大喊孩子的名字,博士因為怕會引起恐龍注意而制止她。
這集女主角要找外甥,完全不在意恐龍可能就在附近就大喊,被男主角制止。
(以下跟物品有關)
21, 設定相似
主角都是一對大人+小孩的組合模式:
第一集大人是博士+女主角,第三集是離婚丈夫+妻子;這集是帥哥+不太像傳統女主角的美女(嗯,總覺得這集選角很特別)。
第一集中有對小姐弟,這集中則是改成一對小兄弟。
主軸也都很類似的是大自然的反撲,認為人類不該自視過高,否則都會被自然反撲。
前三集侏羅紀公園開幕後都以恐龍失控跑出柵欄,園區最後失敗收場,這集也是。而這集派出的傳統暴龍,甚至讓人覺得相較於變種暴龍而言,沒有經過DNA改造的暴龍才是王道的感覺。
第一集有個要偷DNA出去賣的叛徒員工,這集也有個想偷偷把恐龍當成戰爭機器的叛徒員工。
相似的點很多,可能要等我重新看過三集才寫得出來,但若沒有寫電影心得應該不會重看。
(以下為讀者分享,觀賞電影時沒立刻聯想到的)
22, 弟弟的夜視鏡(致敬+彩蛋)
第一集中,小姐弟中的弟弟有拿夜視鏡頭罩來觀察恐龍。
這集,依然是小兄弟中的弟弟在遊客中心裡發現這個夜視鏡頭罩,還特地拿起來玩弄一下。
附註:這點是朋友在臉書上告知我才想起的
附註:有些照片現在還找不到而無法附上
23, Mr. DNA
第一集中,有個用來介紹DNA的動畫,當中有個虛擬的角色「Mr. DNA」,在這集當中也有出現。
24, 伊恩博士的名言
這集的員工 Lowery 有說了一句「上帝創造恐龍,上帝毀滅恐龍。上帝創造人類,人類毀滅上帝,人類創造恐龍。」
觀影時我也對這句話印象深刻,回家查資料才發現是第二集主角伊恩·馬爾柯姆(Dr. Ian Malcolm)在車上說的。
伊恩的著作《上帝創造恐龍》(God Creates Dinosaurs)也有出現在Lowery的桌子上。
第二集伊恩博士說話片段
這集出現的書,背後有伊恩博士的照片。
25, 約翰·哈蒙德
這集在侏羅紀世界的大廳中有座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的雕像,他就是第一集中創造侏羅紀公園的人。
查資料演員本來也有意在這集露臉,但在2014年過世,可能是這樣才改成用雕像致敬。
26, 恐龍破蛋畫面
個人是覺得以恐龍為題材當電影,有些常見現象應該不能歸類在致敬中,但這個就見仁見智啦。
第一集中有恐龍破蛋畫面,應該是迅猛龍。
這集的恐龍破蛋畫面,應該是兩隻變種暴龍。(另一隻被當成存活的那隻吃了)
27, 棘龍
這集在遊客大街上有具棘龍的骨骼化石,棘龍就是第三集新增場的主打恐龍,也是暴龍的強大對手。
28, 撫摸即將死去的恐龍
這集中,主角們看到草地上滿是被變種暴龍因好玩而獵殺的雷龍屬(Apatosaurus)時,跑過去摸摸,會有這段劇情也是有原因的!XD
第一集中,主角一行人撫摸生病的三角龍屬(Triceratops)。
29, 琥珀
琥珀可以說是侏羅紀公園的起點,沒有從蚊子中抽取出恐龍的DNA(第一集),就沒有後來的一切。
這琥珀後來還被約翰·哈蒙德拿去裝在拐杖上。
這集也有多次出現琥珀的畫面,最類似的是吳博士辦公桌上的擺飾。
30, 恐龍腳印
《侏羅紀世界》有些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並不是它特別厲害,而是觀賞時不知道為什麼要有那個畫面。然後整部電影觀賞下來發現有許多致敬畫面後,再去回想當時有哪些覺得不解的畫面。
其中一個就是兩兄弟被變種暴龍追跳下的那瀑布,歐文跟克萊兒來了之後發現那裡有個積水的巨大腳印,當時沒想到為什麼要拍那幕畫面,後來就想起…
在第二集中也有類似的畫面。
新嘗試
1, 陸、空、海
第一、二集都是以陸地生物(恐龍)為主,第三集加入空(翼龍),這集則是再加入海的部份,預告就狂打滄龍躍出水面吃鯊魚。
附註:查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本來這集有想放入蛇頸龍屬(Plesiosaurus),但後來可能是被拿掉了,沒印象電影中有出現過。
附註2:對了,會飛的跟在海裡游的都不是恐龍喔!
附註3:圖中這隻鯊魚也是爭議點之一,因為牠是快絕種的鯊魚。
整個水族館的觀眾看台是可以下降到水面之下的,這點設定超級酷!
2, 馴服恐龍
人類真的是有征服駕馭控,除了狗、馬等動物外,居然連恐龍都能馴服。
3, 恐龍當獵犬用
這集的迅猛龍除了能聞到變種暴龍肉的味道就找出牠之外,還具備獵犬那種圍攻巨大生物的能力。
4, 恐龍樂園
除了迅猛龍可以當獵犬外,三角龍幼龍還能拿來騎。
5, 科技的進步
在第一集中,是搭乘遊園車(由福特探險家改造)逛侏羅紀公園;同樣是軌道的概念,這集已經進步成像是捷運一般。
第一集中是搭吉普車遊草食恐龍園區,這集則是換成水晶遊園車。
附註:在寫作時發現,我對第二集的印象好薄弱,只記得恐龍跑到都市大街上去大鬧,在舉證致敬資料部份,就很少提到第二集。
小豪碎碎念
在寫電影心得時會有很多的堅持,像是想寫的是「個人」的觀感,而非「眾人」的整合心得,像是先看過網路上討論區的評價(然後不管自己原本感想如何都要西瓜偎大邊)、觀看過別人的心得後全部拿來當自己的心得。後者不是不好,而是前者的資料太少,所以我想當前者。
考證:大部分電影我都是參加電影特映會,且多於隔日就會發表,發表時通常電影都還得等一段時間才會上映,也因為都是寫在別人之前,也沒太多機會參考別人資料。
台灣有些常見的現象,像是很容易出現二分法這種比較狹隘的觀點,最常看到的大概屬「你說這部電影不好看,一定是因為你看不懂這部電影!」這種很主觀的判斷。但,是不是有可能,對方說不好看,是因為他比你懂得還要多?或是他看得比你還要更為仔細?
這就像當你聽到某個 NBA籃球員說他摸不到籃板時你笑他,殊不知你的籃板是指台灣國小專用的矮籃框,你也只知道這種籃框,而他說的則是比賽用的籃框;你說的摸籃板是指用手碰到籃板就算,他可能以為是要摸到籃板上方才算,因為他覺得摸籃板這麼簡單的事不會有人問之類的。
我已經太多年沒有接觸古生物化石了,看《侏羅紀公園》也是當初戲院上映那時,是很久遠之前的事(第一集都是22年前了),那時我才幾歲,記憶非常淺薄。
當我把記憶寫下來,好像還是記得蠻多致敬的橋段;但也沒有因此覺得電影超好看,反而覺得這集為了致敬而限制住本身的發展,不夠爽快。「致敬」是一個能讓人感動的方式,但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不要用自己的觀感去認定所有人都該有著跟你一樣的反應。
也覺得人都會有自己不熟的一塊,在你不擅長的領域就可能說出那種非常誇張的錯誤觀點。向來不忌諱說出某些外行的言論,因為當我被糾正時,就能知道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我也想透過自己來表達這件事,人都會有他外行的地方,我就是那個活生生常常會有天真想法的人。(像是以為旗津的海底隧道是透明玻璃的那種)
說出天真的部份不是為了搞笑取悅他人,而是當我反應出我在該領域的外行時,有同理心的人就會理解,很多常識對別人來說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在對談時就能替對方多想一些,能更順利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