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單》電影中的真實歷史說明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是基於大量史料拍攝而成,登場的角色也幾乎全是真實人物訪談後重現故事,在敘事技巧營造故事張力上當然會有些改編,本篇文章重點在於某些情節背後時空背景知識的說明。
日前看到新聞報導,約有20%歐洲青年沒聽過猶太人大屠殺(Holocaust)這個詞,美國的狀況也差不多,約有50%千禧世代青年(成年人則是45%)不知道任何一個集中營的名字。我想沒直接受到牽連的台灣狀況應該更糟,故對於電影中出現的畫面,來解釋一下背後真實歷史狀況。
- 新聞:遺忘中的歷史教訓》納粹大屠殺不到百年 CNN調查:刻板印象猶存,反猶太主義仍深植歐洲 2018-11-28 風傳媒(連結)
電影中的真實歷史說明
電影劇情1 |
辛德勒去找伊薩克時,伊薩克說:『依照法律我必須告訴你我是猶太人』 |
電影劇情2 |
辛德勒在找黑市商人時,對方提到『你知道不能在街上買賣東西吧』(大意) |
解說 |
戰爭時常見現象, 民生物資的發放採配給制,特權階級往往佔據較多資源,隨之而生的現象就是黑市的誕生。 |
電影劇情3 |
克拉科夫周圍的波蘭猶太人,開始被要求集中到克拉科夫。 |
解說 |
一般不是對歷史特別有興趣的人,對二戰歷史的薄弱印象,應該很容易認為說猶太人大屠殺是希特勒基於個人喜好而發動的行動,然後可能會問出類似『希特勒為什麼那麼討厭猶太人?』這樣的問題。
其實從中世紀開始,在歐洲屬於少數種族的猶太人本來就容易遭到歧視,許多歐洲都市都有設立猶太區,猶太人只能在此區域內居住。十八世紀時,拿破崙嚮往宗教平等,在他侵略其他國家時,廢除許多猶太人必須居住在猶太區的法律。 二戰納粹佔領波蘭時,希特勒復原了猶太區的法律,把所有波蘭猶太人趕到猶太區,猶太人原有的房產當然也被沒收。也能在電影中看到這點,除了辛德勒工廠的工人外,其他人是無法離開猶太區的。 |
電影劇情4 |
有戶猶太家庭被迫搬到一間空蕩的房間內(對照他們被搶走的家,由辛德勒一個人居住,他舒適的躺在床上),這時家長說『往好處想,還有什麼能比這更糟糕呢?』(大意),結果!搬進來另一戶家庭要跟他們同住。 |
解說 |
以最大的華沙隔離區為例,這區的人口佔波蘭首都總人口的30%,卻只住在2.4%的面積上,平均每個房間裡住9.2人,就像電影中呈現的,兩戶人家擠一個房間。 |
電影劇情5 |
辛德勒開公司時,有人跟他提到規則:每僱用一個波蘭人要支付多少錢,但這些錢並不是付給工人,而是付給親衛隊。 |
電影劇情6 |
德軍佔領波蘭後,有符合戰爭需求技能的波蘭人會發張藍卡,像歷史、文學、音樂技能都沒用,而是需要金屬打磨這類的技能。 |
電影劇情7 |
許多波蘭人被派到街上去做鏟雪工作,但並不是因為有實際需求。 |
電影劇情8 |
集中營定期體檢,所有人得全身脫光跑步,身體條件差或健康狀況不好的會被抓走,小孩被整車整車載走。 |
解說 |
德軍先從波蘭人中挑選具有專業技術或知識,能在戰爭中派上用場的技能,如水電工、醫生、藥劑師等,負責生產戰爭所需物品,或維修機械技術等。
其餘若是健康的,則有可能被送去進行人體實驗,也有可能從事勞役工作,如鋪設道路與鐵路、興建集中營。很多時候他們會被指派做些沒意義的工作,目的就只是要消耗他們的精力,或是娛樂德國軍官。 若是身體狀況不佳或無法勞動者,就會被送往毒氣室殺害,而孩童也被認為毫無作用而全部列為殺害目標。 |
電影劇情9 |
納粹先是把波蘭猶太人集中到猶太區居住後,後又依街道分成兩區管理(他們需要的人住一邊),接著開始把沒特殊技能的強行集中起來遷移(運到集中營)。搭乘火車時說會幫他們托運行李,實際上都是把裡頭的物品拿出來分門別類,照片一類、珠寶鑽石一類、皮鞋一類,諸如此類。 |
解說 |
不管是重新安置猶太人或是把猶太人送到集中營時,猶太人不得攜帶任何物品,財物全部被德國官方沒收,有價值的被用來作為戰爭資金或用品。 |
電影劇情10 |
納粹把猶太人的墓碑拿去營地鋪路。 |
解說 |
墓碑現已被重新歸位,像位於克拉科夫的萊姆猶太會堂(Remah Synagogue)等地都能看到這段歷史的痕跡,還有面牆是用破碎的墓碑拼湊而成。 |
電影劇情11 |
辛德勒在營地中看到屍體被挖出來焚燒 |
解說 |
這件事發生在1942年9~11月間,由海因里希·希姆萊下令把屍體掘出焚燒(原本多是放入深坑後蓋上石灰),而電影中這件事是發生在1944年4月。 |
電影劇情12 |
辛德勒在宴會上親吻了猶太女孩,後來被抓去關。 |
解說 |
前面提到歐洲人本來就長期歧視猶太人,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狀況更是到達頂峰,當時是禁止德國人與猶太人交往、結婚或性交的,從當時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到若有違犯者,身上會被掛著羞辱他們的牌子站在街頭上(類似台灣洗門風那樣)懲罰。而辛德勒本身是納粹黨黨員,會被更嚴格要求遵守。 |
電影劇情13 |
一場猶太婚禮中,他們把燈泡用布包起來後踩碎。 |
解說 |
猶太婚禮習俗中有個步驟是,新郎要用右腳將布包起來的玻璃杯踩碎,這習俗最主流的解釋是,要猶太人在婚禮婚樂氣氛之餘,仍不忘耶路撒冷的聖殿尚待重建。
用燈泡代替可能原因是,戰爭時玻璃杯是比較奢侈且不實用的生活器皿(當兵都用鋼杯,沒人會用玻璃杯喝水),但燈泡是必需品,比較容易取得,而且可能也是用壞掉的燈泡。 |
電影劇情14 |
猶太女建築師指出集中營基地有問題,需要重新建過,阿蒙把她槍斃後,要工人照著她說的去做。 |
解說 |
個人覺得阿蒙這行為是基於對猶太人的歧視與厭惡,加上他本身不會去尊重女性,他不可能讓集這兩者於一身的人去指揮他該怎麼做事。 |
其餘細節
猶太臂章:納粹德國入侵波蘭後,強制規定猶太人得在手臂配戴識別標誌,上面有大衛之星圖示的臂章。 |
《辛德勒的名單》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歷史 | 宣傳發行
『希特勒為什麼那麼討厭猶太人?』這樣的問題。我以前一直有這個問題,但是台灣以前的教育(包含學校與媒體)都只注重個人因素,根本沒有整體邏輯的解說。我是到美國之後,才知道整個的基督教世界對猶太人的歧視非常深,以前的教會甚至會傳播”所有的猶太人都有罪,因為他們背叛耶穌基督”的訊息,二戰時的羅馬教廷也站在納粹這邊(因此教宗前幾年向猶太人抱歉),再往前16世紀時的宗教裁判所,對猶太人也是種族清洗式的大屠殺,甚至波蘭人本身對猶太人也是歧視。由於波蘭的集中營保存得較完整,目前很多人的認知就只有波蘭,事實上,是在所有的納粹佔領區都有,許多歐洲人還協助SS(黨衛隊)來捕抓猶太人。這是歐洲的黑暗歷史,戰後大家都把罪過推向納粹,連德國人本身也是,這或許會簡化成『希特勒為什麼那麼討厭猶太人人?』的原因之一吧。猶太人被沒收的財產,很多透過瑞士銀行被洗出去,以色列告過瑞士銀行團(所以瑞士也是幫兇),獲得勝訴。
這是非常複雜的原因,宗教問題當然也是原因之一。不過我想能問出『希特勒為什麼那麼討厭猶太人?』的人,多少已經是對歷史有興趣的觀眾,可能有不少人對希特勒以外的名詞是陌生的。另外SS我也記得以前多翻黨衛隊,但我查WIKI現在都是用親衛隊說。
SS 全名是Schutzstaffel,意義是保衛隊(Protection Squadron),以前翻成黨衛隊,維基是改寫成親衛隊,SS下分Allgemeine SS(一般親衛隊)與Waffen-SS(武裝親衛隊,以前翻成黨衛軍),負責種族清洗的是一般親衛隊,負責集中營的是SS-Totenkopfverbände (骷髏旗隊),親衛隊的制服或跟國防軍一樣,但是領上有SS標誌(做成雙閃電),帽徽是骷髏,或著黑色西裝,上次新竹光復中學就是在黑色西裝領上別上SS,電影中是著跟國防軍一樣的制服,只有帽徽、領徽SS,以及使用不同的階級標示。(SS階級稱謂與階級標示與國防軍不同)。
我有時候在看維基百科,不知道編寫者基於怎樣的原因(較為正確的意思,或較為客觀的稱呼),這種我大多會跟著使用,除非知道對方這樣稱呼的原因。XD
我剛剛看了,電影中,制服領徽是骷髏,不是SS,代表是骷髏旗隊,電影中的集中營負責人Amon Leopold Göth(Ralph Fiennes飾演)是真有其人,階級是上尉(階級標誌在領上),戰後被判吊死。
最近這部已經開始在電視台播出了,我沒重看,但集中營那段應該是整段被剪掉或大畫面馬賽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