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indler’s List(美國, 1993年) / 辛德勒的名單(台灣) / 舒特拉的名單(香港)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進行了一場名為「猶太人大屠殺」的種族滅絕行動,從把猶太人趕到猶太區居住開始,到後來送到集中營勞役、滅絕營殺害。《辛德勒的名單》便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講述主角奧斯卡·辛德勒從一名想發戰爭財的商人,僱用波蘭猶太人到他的工廠工作,到後來改為拯救、庇護這些猶太人免於受到納粹毒手的故事,是真人真事改編。
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經典作品,電影入圍該屆奧斯卡12個獎項提名,獲得7項獎項。2,200萬的預算也穫得3億多的票房,美國電影學也將它排在AFI百年百大電影榜第八位(2007年),是部叫好叫座的超經典電影。
觀影情報
| 上映:2019/01/25 [25週年重映] |
| 片長:196分 |
| 級別:輔導12級 |
| 評分:IMDb(8.9/105萬+)、豆瓣(9.5/52萬+)、爛番茄(97%/93) |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184萬+) |
| 裸露激凸:非常多,整個集中營的人全裸健檢。 |
| 片尾彩蛋:無,演職表約6分12秒。 |
|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歷史 | 宣傳發行 |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 題材:猶太人大屠殺、納粹、親衛隊/Schutzstaffel、集中營、滅絕營、賄賂、毒氣室、最終解決方案/Die Endlösung;宴會、蒸氣火車、教堂、琺瑯瓷工廠、安息日、拉比、猶太婚禮習俗、抽菸 |
| 時空:1939年(波蘭戰役)、1941年3月20日(猶太大移民)、1942年(重新安置猶太人)、1943年3月14日(猶太人大屠殺)、1944年4月(焚燒屍體)、1945年5月(德國投降) |
| 背景:波蘭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普拉佐集中營/Kraków-Płaszów concentration camp、布林利茲集中營/Brünnlitz labor camp、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
影評
觀影感受
史蒂芬·史匹柏很擅長掌握電影的各種細節,角色性格鮮明且有實際表現,議題表達明確,在處理猶太人大屠殺如此嚴肅的題材卻不沉悶,不誇大加害者的惡行卻能富有張力,不把善行者神格化卻仍讓人敬佩,故事不濫情卻能讓人感受到溫暖,同時又能適時展現幽默。
列舉幾段印象深刻的劇情:
集中營中,親衛隊質詢誰偷了東西,沒人承認,親衛隊先殺一人殺雞儆猴,後小男孩被推出來指認嫌疑犯,他指著地上的屍體說是他。小男孩因聰明機伶,被伊薩克帶到辛德勒的工廠工作。這段在殘酷的同時,也展現了令人愉悅的幽默。
集中營中納粹開始抓小孩,小男孩跑遍營區找不到地方躲,最後跳下糞坑,沒想到連那都躲了幾名小孩,還要他離開。這段很能牽引觀眾情緒,那大概是我們平時所能接觸到最令人感到厭惡的行為之一,觀影時許多觀眾都『哇』了出來。
我看過的砍殺電影不少,但多數不容易對角色遭遇投入情感,像這部每次有人被槍殺後,如水管般噴出血時都讓人感到心痛不已。
原著作品
| 類型:傳記小說 |
| 名稱:辛德勒的方舟/Schindler’s Ark |
| 作者:托馬斯·肯尼利/Thomas Keneally |
| 出版:1982年10月18日 |
觀賞平台
這是受「UIP」邀請觀賞的電影特映會,觀賞戲院:台北信義威秀影城
心得速記
| 版面介紹 | 網址規則 | 核心價值 | 引用資料 |
![Movie, Schindler's List(美國, 1993年) / 辛德勒的名單(台灣) / 舒特拉的名單(香港), 電影海報, 台灣 [25週年重映]](https://char.tw/wp-content/uploads/20190121104045_10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