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帝夫賈伯斯》包裝行銷的重要性
Steve Jobs / 史帝夫賈伯斯 / 史蒂夫·乔布斯 / 時代教主:喬布斯
導演丹尼鮑伊(Danny Boyle)的作品向來都很有意思,像是戲劇性十足的《貧民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2008)、被認為是經典作品的《猜火車》(Trainspotting, 1996),由他來執導史帝夫賈伯斯的傳記電影,當然是備受期待。
我沒用過蘋果的產品,也對賈伯斯的事沒有興趣(只有被動從新聞消息去認識他),沒看過原著傳記,念資訊科電子系畢業,對電影中提到的電子產品有概略的認識。
在這樣的前提下觀賞這部電影,會認為這部電影中有大量的對話,最好是對賈伯斯有基本的認識,才會知道這些對話是要表達什麼,才比較能觀賞到影片中表現出來的精髓,否則可能會覺得沉悶無趣。
說到觀影感受要好,前提得對賈伯斯有一定瞭解,賈伯斯的事在美國應該是很普遍被大眾熟悉的。就連在台灣也是,當蘋果推出新的手機、或賈伯斯做了什麼事、生病、辭世都會有許多新聞報導,只要是有在注意新聞內容的應該都對他不陌生。
就像《哈利波特》系列電影(Harry Potter, 2001~2011),我也會認為若沒看過小說直接進戲院應該會看不懂電影在演什麼(越後面這現象越明顯),但因為這作品實在太紅、太普及了,導演根本不用去顧及「沒看過《哈利波特》小說的人」。這部電影也是,導演並不用去顧及「不認識伯斯的觀眾」,他就是盡情去表現他想表現的東西。
傳記性的作品基本上有兩類,會被拍成電影的傳記大多是某個領域的領袖人物,成就過非凡的事。一般在拍攝這種作品的時候大部分都會忽略主角較不完善的那些面相,或是用幫主角說話的立場去解讀他的行為,我們能看得到的作品九成九以上都是這種,這一部也是。
這部電影很適合果粉(蘋果公司產品的愛好者),尤其是因為崇拜賈伯斯變成果粉的觀眾。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6/01/22
.電視首播:2016/10/15 21:00~23:00 @ HBO
.片長:122分
.級別:保護級
.電影資訊:@IMDb(7.7/14,924)、@爛蕃茄(84%/211)、@臉書專頁(34萬讚)
.片尾劇情: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傳記改編電影、史帝夫賈伯斯、Apple II、Apple Lisa、麥金塔(Macintosh)、NeXT、iMac G3;Arthur C. Clarke(片頭那段真實影片)、時代雜誌
傳記性電影
多數傳記作品都會忽略主角不完善的地方,像是那些偉人傳記(愛迪生、馬丁·路德·金、國父、蔣公),你會發現這些人完全都沒有缺點,就是因為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非常美好的。
傳記重多在勵志,鼓勵人們從這些偉人中學習,在人格養成的階段這或許是不可或缺的。但當你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後,就該試著去瞭解真相,一個人有缺點很正常,有很多缺點也很正常,我們要學習的是某種態度、某種精神,而非某個人。
我並不瞭解賈伯斯,只從新聞上得知他對待員工非常苛刻、當他擁有公司的股票足以稱為富翁時,前女友與他的女兒卻在領救濟金過活等。在對他的認識很淺薄的前提下觀賞這部電影,會覺得這部電影也如多數傳記作品般,是幫他說話的電影。
像前女友克莉絲安這件事,電影很明顯把她描述成是一個死愛錢(一直跑來後台找他要錢)、亂花錢(找靈媒來為房子祈福)、利用女兒(該上課時間不帶她去上課)、生活過得很遭,需要女兒照顧,影響到女兒的求學等;所以賈伯斯才會讓她領救濟金過活而沒資助她們,才會不認這個女兒,才會不給女兒哈佛大學的學費。
要注意到,即使是傳記,已知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
假設今天要為某個執政者寫傳記,你無法去瞎掰(過於誇張)人民平均所得、經濟成長率等資訊,這種找得到資料的事蹟是無法改變的。
但傳記可在他弄掉某個政治對手上的原因上瞎掰,譬如這個對手魚肉鄉民、違法亂政,這個執政者是出於國家正義才這麼做的。傳記可以在一個事後證明是錯誤的政策上,描寫時,把當初下決定的人推給某個行政首長。
回到這部電影我想說的是,賈伯斯規劃的哪些產品賣不好,這是無法改變的;但在人格的描述上,我認為這部電影是「只」幫賈伯斯說話的,那些跟他吵架的人都有錯。
不過這也不是對電影做出批評,這部電影是根據傳記書籍拍攝,電影很有可能只是呈現書籍中的描述。
電影中也呈現出賈伯斯的「難搞」,是因為他對藝術美感的堅持,這何嘗不是一種對成功者的包裝性呢。告訴觀眾,失敗一次沒關係,失敗兩次(黑色立方體那台)沒關係,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iMac)。
這個社會對於行為的評價,往往取決於這件事最後有沒有成功。
一個人不聽他人意見,如果成功了,我們就稱之為「堅持」,如果失敗了,就叫做「固執」;
一個人聽取他人意見,如果成功了,我們就稱之為「會變通」,如果失敗了,就叫做「沒主見」。
但一件事情會不會成功,真的有很大的運氣成份在裡頭,總是用結果去評論一個人,是我們的盲點。
電影中也出現賈伯斯承認自己有心理障礙,所以才會害怕去承認「LISA」是用自己的女兒命名、害怕接近女兒;而這個障礙是於自於他是被領養然後退貨過的孩子。
我也相信每種人格特質的成型都是於自於天生的基因與後天環境,都是可以找出一個人之所以有什麼行為是被哪些事件影響,但是那無法那麼輕易被歸納出來;除了當事人肯不斷學習、思考、自省、觀察,才比較有可能找出真正的核心答案。
這部傳記會讓我感覺在處理賈伯斯與身邊的人關係不好的原因上(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已知的事情無法改變,賈伯斯被這些人批評或彼此間關係不好、拆夥等這是無法改變的),是替賈伯斯說話的(若是要批判賈伯斯,可能傳記跟電影都無法得到授權,哈),包括:一起創立蘋果公司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那個一直要他在發表會上提及蘋果二代電腦)、蘋果公司的執行長(本來是百事公司總裁那位)、安迪·何茲菲德(被他要求在發表會前一刻修好bug的工程師)、女兒麗莎·布倫南、前女友克莉絲安這些。
如果哪天要拍小豪傳記,裡頭可能也會提到我跟超多人翻臉過,我當然都有不能接受繼續跟對方維持關係的原因,電影應該也會站在我的角度去解釋衝突的原委;但翻臉其實沒有什麼對或錯,就是兩人想法上的不同造成衝突,而衝突的當下冒出來的情緒又沒能順利解決,就翻臉了。是沒必要去幫我解釋什麼的,這也是我對傳記描述到一個人與他人衝突時的看法。
電影表現手法
就我看過的傳記電影來說,這部算是很厲害的;多數傳記電影都拍攝的很無聊,不然就是過度神話角色,我會覺得這部電影是替史帝夫賈伯斯說話(美化),但沒有神化他。
觀賞電影需要對賈伯斯本人,與他的工作(與推出過的產品)、他的人際關係有一定的認識,比較能懂對話中的眉眉角角(台語,巧妙的手法)。
有些東西我覺得是電影事後添加進去的,就像喬安娜對賈伯斯說預測 iMac G3 能大賣那句、賈伯斯對女兒說他要把上萬首歌放進盒子裡(後來的iPod)、賈伯斯討厭牛頓PDA是因為那隻觸控筆,因為上帝給我們的手就不能騰出來使用了(因為賈伯斯說過「上帝已經給人類十根手指了,為什麼還要買一隻觸控筆?)。
演員介紹
麥可·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飾演 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
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飾演 喬安娜·霍夫曼(Joanna Hoffman)
凱薩琳·沃特斯頓(Katherine Waterston)飾演 克莉絲安·布倫南(Chrisann Brennan)
麥可·斯圖巴(Michael Stuhlbarg)飾演 安迪·何茲菲德(Andy Hertzfeld)
塞斯·羅根(Seth Rogen)飾演 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
佩拉·哈莉-賈德林(Perla Haney-Jardine)飾演 19歲時的麗莎·布倫南(Lisa Brennan)
傑夫·丹尼爾(Jeff Daniels)飾演 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這陣子看到HBO的重播
我看了兩遍,後來又上網查影評
你寫的最中肯,要繼續寫更多的影評喔~
賈絲鈴 你好認真,還看了兩遍。因為我對賈伯斯的生平並不熟悉,所知有限,感想就是很個人的感受,謝謝您的肯定,我會持續努力寫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