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影評:機器人也是要人權的!
Solo: A Star Wars Story(美國, 2018年) / 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台灣) / 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中國) / 韓索羅:星球大戰外傳(香港)
迪士尼在接手《星際大戰》後,在電影方面除了規畫出延續故事的三部曲外,也開始拍攝外傳,先前有銜接「原始三部曲」跟「前傳三部曲」的《俠盜一號》,單獨角色傳記則以韓·索羅跟丘巴卡這對搭檔打頭陣。
《韓索羅》是部比《俠盜一號》還粉絲取向的電影,它以大量的懷舊元素做為串場,而這懷舊著重在韓索羅的各種細節上,較適合從「原始三部曲」(1977年)就開始追,且連動畫或漫畫也有在看的星戰粉絲。
需要看過前作嗎?
這集是以韓·索羅跟丘巴卡這對拍檔過去的故事為主軸,沒看過前作的話會對很多電影刻意營造出來的懷舊要素無感,建議至少看過《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另外有個角色要有看過《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才懂。
這集星戰元素不多,但若想有個基本入門,可先參閱這篇介紹:《星際大戰》快速入門
戲院挑選
這集的畫面都非常黑暗,前面一個半小時大概有95%的畫面都是很暗的,不建議看 3D 版本,建議挑銀幕亮度高的戲院。
觀影情報
上映:2018/05/23 |
片長:135分鐘 |
級別:保護級(6+) |
評分:IMDb(5.6/4千+)、豆瓣(無)、爛番茄(72%/148)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1963萬+) |
片尾彩蛋:星戰系列都不會有,演職表約8分35秒。 |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1) @ 2019年奧斯卡 |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宣傳發行 |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星際大戰 |
背景:科雷利亞星/Corellia、薩佛林星 |
影評
懷舊元素(沒看過前作會不懂或沒發現那些是哏的地方)
我僅有看過星戰電影,以下內容為電影版為主,但有個小地方跟動畫有關的我剛好知道,也會提及。
韓索羅與丘巴卡相識過程
前作並沒有交代兩人認識過程,這集才補充,韓·索羅在發現貝克特跟小薇的上尉、中尉的身分是盜用死人的,被貝克特下令抓他去餵食「野獸」,結果這隻野獸就是「丘巴卡」。在野獸以黑影登場時,聯想快的觀眾應該那瞬間就有猜到是丘巴卡。
丘巴卡
丘巴卡蠻多特色在這集有逐一重現,像是身上背的彈藥夾、手上拿的武器,另外像是他是「武技族」等,看過前作才會知道這集會什麼會提到這些名詞。原來他的吼聲是武技族語。
另外韓·索羅有提到「丘巴卡」(Chewbacca)不好唸,要幫他取個綽號,而改叫他「阿丘」(Chewie),這些是得看過「原始三部曲」才會知道電影在補充原有的設定。
千年鷹上的骰子
千年鷹的駕駛艙內掛著一對骰子,這在「原始三部曲」中都沒有特別提及,比較像是場景中的小道具。直到「最後的絕地武士」才有一小段劇情,路克拿給莉亞這對金色骰子。
在這集中介紹這個骰子是韓·索羅的幸運符,他在科雷利亞星與綺拉分離時,骰子留在她那;後在薩佛林星綺拉假意要揍韓·索羅,把骰子偷偷塞還給他。
若不是星戰迷,若沒特別查資料或與人討論,就算有看過「原始三部曲」可能也不會注意到這骰子,即使有看過「最後的絕地武士」大概也不會記得這骰子劇情,這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懷舊情愫很重的原因之一。
韓索羅名字的由來
從這集來看,韓·索羅(Han Solo)似乎本名不是韓·索羅,而是在投效帝國軍時,他回答作業人員名字時自稱「韓」,說自己『 隻身一人,沒有家人 』,對方幫他取名「Solo」。
韓索羅的配槍
這集交代了韓·索羅的配槍是他加入貝克特的小隊後,貝克特給他的,這支槍的特寫畫面蠻多的,也是要有看過前作才會發現這幾個畫面有懷舊的要素在。
年輕的韓·索羅演員也有在刻意學習原演員(哈里遜·福特)演出時拔槍、倚靠牆等動作,其他像是個性、語調之類的個人覺得沒有很像。
銀河帝國
劇中出現的毒蛇機器人,出現在片頭眾人要搶列車上的「科亞烯」(Coaxium)那段,讓我想起「帝國大反擊」裡的 「Viper probe droid」,應該也是刻意使用的。
「曙光乍現」中的鈦戰機(TIE fighter)、帝國驅逐艦「滅星艦」(Star Destroyer)算是這集很重要的星戰元素連結,出現在眾人搶到科亞烯原料後,要前往萃取時的通道上。
達斯·魔
這集最讓大家感到震驚的應該是達斯·魔(Darth Maul),原來他是惴登的上司。
塔圖因星
貝克特跟韓·索羅說到『若他們還會在見面,可以去塔圖因找他』,這邊是銜接「曙光乍現」的劇情,前面6集的2位男主角都住在上頭。
彩蛋
達斯·魔的光劍
若有仔細看達斯·魔的光劍握柄,就會發現那絕對不是「威脅潛伏」裡頭的造型,而是動畫《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Star Wars Rebels, 2014)中的造型,達斯·魔跟歐比王·肯諾比在塔圖因上對決時,使用的光劍。(我沒看過這動畫,但對決那段查資料時有看過)
這個差異很重要是因為,達斯·魔在「威脅潛伏」中就已經被歐比王腰斬,觀眾當時都會認為這是代表達斯·魔已死,但後續推出的動畫卻說他沒死,在動畫《星際大戰:複製人之戰》(Star Wars: The Clone Wars, 2008)跟《星際大戰:反抗軍起義》都是重要角色。
所以這集出現的達斯·魔,很明顯是沿用動畫中的設定,時間點在「威脅潛伏」之後。
時間軸討論
應該蠻多人看到達斯·魔出現,就認為故事時間軸應該在「威脅潛伏」(第1集)之前,這個在前面「彩蛋」中就有解釋,可先參考一下。
這集劇中已有帝國軍,故事一定是在「西斯大帝的復仇」(第3集)銀河帝國成立之後,而劇中提到『會是成立反抗軍的火苗』,所以故事應該是在「曙光乍現」(第4集)之前。
「俠盜一號」時間點也是在第3集、第4集中間,但「俠盜一號」的時間點有兩段,片頭「琴·厄索小時候」那段是「西斯大帝的復仇」後過5年,後段反抗軍偷死星設計圖已是再15年後;「韓索羅」故事應該是發生在俠盜一號「片頭」後幾年,在俠盜一號「後段」偷設計圖之前不少年,是在兩段故事的中間。
觀影感受
我是從「前傳三部曲」開始接觸星戰的,年輕時認為那是一個彰顯個人特質的喜好,而自認是星戰迷,但也沒機會多接觸動畫等作品,就連「原始三部曲」租了影碟後都沒能看完。
近些年開始較為頻繁看電影後,當然星戰這種大片是不會錯過的,「續集三部曲」(目前只拍兩部)跟外傳都有看,才把「原始三部曲」租回來看完,也重溫「前傳三部曲」。
可能也是過了那個年紀,可能也是星戰信仰不夠虔誠,在觀賞「韓索羅」過程中,那些懷舊情愫並沒有打動我,是一種很平靜的感受:滅星艦有登場、韓的配槍是貝克特給的,而不是:天啊!是帝國的滅星艦!、喔!原來韓的配槍是這樣來的呀!這種興奮的感受。
劇情上我覺得相當平淡,簡單說就是「我其實沒有太大興趣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包括片頭搶劫軌道烈車那些冒險動作也沒有覺得驚險,無法相信韓跟綺拉之間是有著濃厚情感的。笑點的部分個人覺得還蠻盧卡斯風格的,但這種風格一直都無法戳中我的笑點(抱歉,會覺得那有點 old school)。
雖然覺得電影平淡,但也不至於有負面的情緒感受,比較累的地方大概是多數時刻畫面偏暗,觀賞過程比較吃力。
劇本上會覺得是刻意把「原始三部曲」中韓·索羅的各個能連結的點抓出來用,他的配槍、名字、骰子、動作,以及對話(像是怎樣贏到千年鷹號、都稱呼丘巴卡為阿丘)等,編寫出原因,但串場的方式略嫌死板,沒有太大驚喜,基本上我有點把這部當成設定集在看。
有趣的機器人新角色
個人其實沒有很喜歡星戰系列電影的那些機器人:C-3PO(太聒噪)、R2-D2(不太喜歡那電子音),但這集 L3-37 讓我覺得還蠻有趣的,個性相當鮮明,為其核心思想「平權」在努力,想解放被人類奴役的機器人與勞動者。(但是安排它陣亡而藍道非常傷心那邊又有點太過頭了。)
主要得獎紀錄
2019年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完整名單)
入圍,最佳視覺效果:Rob Bredow、Patrick Tubach、Neal Scanlan、Dominic Tuohy |
星際大戰系列電影(Star Wars Movies)
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 | 1977年05月25日 |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Star Wars Episode V: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 1980年05月21日 |
星際大戰六部曲:絕地大反攻(Star Wars Episode VI: Return of the Jedi) | 1983年05月25日 |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 1999年05月19日 |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 2002年05月16日 |
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th) | 2005年05月19日 |
STAR WARS:原力覺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 2015年12月18日 |
星際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 2016年12月16日 |
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Star Wars: The Last Jedi) | 2017年12月15日 |
星際大戰外傳:韓索羅(Solo: A Star Wars Story) | 2018年05月25日 |
觀賞平台
觀賞戲院:哈拉影城 5廳
心得速記
版面介紹 | 網址規則 | 核心價值 | 引用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