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06 揭開8000多年前黃河下游先民生活之謎

揭開8000多年前黃河下游先民生活之謎

新華社 2001年9月6日

    距今8000多年前黃河下游的先民們怎樣生活?他們居住在什麼樣的房子裏?使用什麼工具?中國考古學家日前公佈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當時先民生活之謎。

    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均分佈在泰沂山脈北麓沖積平原,大都坐落在河旁臺地上,海拔約50米。

    由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山東地區新石器早期考古學文化研究,歷時4年,最近完成。專家稱,該項研究成果填補了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早期時代考古工作的空白,對於研究農業起源和陶器起源具有重要意義。

    “古代先民選擇河旁臺地作為定居點,是因為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利於農耕和漁獵,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隨人口繁衍增多而帶來的不斷增加食物的需要。”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佟佩華說。

    他說,在西河遺址發掘的30餘座新石器時代早期房址中,門道大多向南。其方位與當今農村房舍大體一致,說明當時人們對太陽東方升起、西方落下自然規律的認識,也反映了人們對於修建坐北朝南屋,以最大限度獲取太陽熱量和光亮在與大自然抗爭中重要作用的認識。

    佟佩華說,從當時的聚落佈局、房址大小和類型、居屋設計和功能等方面看,當時居民在社會發展階段上處於母系氏族階段,在所有制形態上屬於原始公有制階段。

    考古學家還發現,山東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房址中,大多設置二三組燒灶,這是其它文化所沒有的。其中西河遺址的一個主灶,火膛內凹呈圓形,南面有一灶門石。佟佩華說:“這表明人們對於火的利用和控制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已發現的山東新石器時代早期陶質器具有十幾個器型,有作為炊具的小型陶釜和陶支腳,有作為水具的雙耳圈足罐、直口蛋形壺和陶杯,有作為盛具的大型陶釜、匜(注:古代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形器和平底盆,還有作為食具的圈足碗、平底缽和小口壺等。這表明,陶器當時已被人們廣泛使用,並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

    大量陶器和石器的發現顯示出當時的農業經濟狀況。佟佩華說:“在當時,一次採集的食物是有限的,不可能設計製作一種器物專用,匜形器應是適應農業經濟發展、糧食作物收穫量增加的產物。這些石質工具基本貫穿了糧食生產和糧食加工的整個過程,預示了經濟方式從採集和漁獵向種植和馴養邁進。”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