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15 遼西「恐龍之鄉」 發現「中國獵龍」

遼西「恐龍之鄉」 發現「中國獵龍」
2002年04月15日 中時電子報 朱建陵

今年二月間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披露,大陸有「恐龍之鄉」稱號的遼西地區發現了「中國獵龍」化石,由於這種恐龍的前肢已經演化成像鳥類一樣可以向兩側伸展的翅膀,因此使「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理論再添一項重大證據。
 遼西成為「恐龍之鄉」,起源於一九二八年美國某知名生物學家提出的「熱河生物群」名詞,當時中國大陸熱河省東部地區被發現為一個化石群,該地區並先後挖掘出許多恐龍化石。後來大陸將熱河省撤銷,原來的「熱河生物群」轉落在遼寧省西部,因此改稱「遼西」。

 大陸從一九九七年開始啟動一項「熱河生物群綜合研究」,十幾位科學家每年都要在遼西、冀北地區進行為期兩個月到四個月的野外發掘,近年來僅恐龍化石就發現了十幾種,包括鸚鵡嘴龍、小盜龍、熱河龍、尾羽龍等,這些恐龍生存在一億三千萬年前到一億一千萬年前之間。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學家徐星表示,遼西新近發現的「中國獵龍」,是一種小型肉食性龍類,生活在大約一億三千萬年前,它體長不足一米,嘴裏長著細小的牙齒,腦顱膨大,前肢能像鳥類翅膀一樣側向伸展,後肢修長,具有很強的奔跑能力。

 徐星表示,在此之前,帶羽毛恐龍的發現,證明羽毛出現在鳥類出現之前,而「中國獵龍」的發現,則證明鳥類翅膀的形成和為適應飛行而產生的呼吸系統轉變,在恐龍向鳥類演化的較早階段,就已經完成。

 關於「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說法,一直存在著一種「奔跑說」,認為鳥類起源於一種善於奔跑的動物,從奔跑開始,在奔跑中用前肢拍打空氣來加快速度,最終發展出帶羽毛的翅膀,由翅膀撲動而開始離開地面到空中滑翔。「中國獵龍」的出現,與此說法隱隱相合。

 徐星說,一億多年前,遼西曾發生過很頻繁的火山活動,雖然許多古生物在火山爆發中大量死亡,但火山爆發後所形成的地質條件,剛好是保存這些古生物屍體,並使這些屍體隨歲月流逝而形成化石的最好條件。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