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16 新出土恐龍化石為鳥類演化帶來線索

新出土恐龍化石為鳥類演化帶來線索
【法新社 郭無患】(法新社巴黎十六日電)
 
進化理論主張鳥類是在一億七千六百萬年到一億四千六百萬年前,從小型恐龍演化而來,卻因搞不定羽毛究竟如何出現,而爭論不休;但最近在德國發現的一具化石,可望為這些爭論帶來線索。

新發現的物種是一隻小型食肉龍的幼龍化石,大約七十五公分長;新物種被命名為侏羅獵龍(Juravenatorstarki),身體上應該長有羽毛似的細毛。

侏羅獵龍是空骨龍科的一小支,空骨龍科也包括了首次被確認的有羽恐龍─中華龍鳥。

侏羅獵龍也是最早被認為是鳥類的始祖鳥的近親;始祖鳥生活在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

但根據週四發表在英國每週發行的自然科學期刊論文顯示,這具化石只有鱗狀表皮,看不到羽毛痕跡,甚至連接支撐羽毛的結構都看不到。

論文作者慕尼黑大學的谷麗許、以及洛杉磯恐龍研究所的吉亞普認為,這個發現顯示,恐龍發展出羽毛的過程,要比原先所認為的要來得更為複雜。

他們認為,一部分恐龍的後裔,顯然在後來演化發展出羽毛。

知名的中國古生物學家徐星在評論中指出,發現侏羅獵龍非常有意思。

但他認為,由於它還是一隻幼龍,可能會扭曲認知印象,同時,它也沒有發展出承受羽毛的結構。

侏羅獵龍的化石在德國巴伐利亞邦一處石灰石場發現,並以當地侏羅山、以及史塔克家族所擁有的發現地點命名。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