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贏理論

第一次聽到「雙贏理論」這個名詞是在電影「美麗境界」中聽到的。

那時電影沒有做太多的琢墨,

直到我在科學人雜誌中看到一篇「博奕理論」文章中,

提到該電影主角John Nash才仔細去了解這些東西。

「博奕理論」是個很有趣的東西,討論雙方在有利益的情況下所會做的決策。

譬如我給兩個人一百塊,讓他們去分︰

如果各拿五十,通常大家都會沒意見。

或是讓一個人開一個價錢,另一個人只有回答接不接受;

都接受才有錢拿,這時開價的人會開價多少?

他開的價錢通常會大於二分之一;

但是如果差異太大,開價的人要拿九十塊,另一個十塊,

兩人同時同意時才有錢拿;

這時拿十塊的會寧肯不要這筆錢,也不讓對方拿到N倍的錢。

太超過,通常對方寧肯兩敗俱傷讓大家都拿不到錢。

雖然是很簡單的小測驗,卻可以觀察到許多的行為模式。

類似這樣的狀況下就是所謂的「零和(zero-sum)遊戲」,

你多拿一塊,我就少拿一塊,相加會是「零」的互動模式。

這些東西主要是運用在商場上的一些理論。

 

電影中的John Nash發現了所謂的「雙贏理論」(實際上的John Nash只有去證明可以非零合)

「雙贏理論」就是要追求兩個人都贏的局面,通常用在商業合作。

譬如,天下雜誌的章放在微笑商店,對於商店來說,有免費的廣告和一定的人潮;

對於天下雜誌來說,他們可以找出每個鄉鎮有特色的地方放章(更重要的是顧好章),

讓活動更有意義,對於兩方都有好處的合作,就是雙贏理論所追求的。

附註︰但是人們總是很容易把狀況搞到兩敗俱傷的最差模式。

 

簡單介紹完一些專有名詞,開始來說說我自己了。

我認為雙贏理論是可以運用在人與人的互動上的!

在沒看過電影以前,自我有印象以來,對於身邊的人際關係我就是抱持著雙贏理論的。

如果我小小的犧牲,可以換來全體的更多的好處,或是互動的兩人更多利益,我會犧牲。

舉例來說,大家一起出門,在某人缺零錢而需要找地方領錢時,我會去幫忙出這個錢,或是借他。

或是收錢時,零錢的部分我不收,節省大家的時間,其餘小部分的錢我自己墊。

當然這得在我衡量之下,所換取大家的時間大於金錢價值時,才會這樣做。

若說是在兩個人的互動上,

跟女朋友吵架的狀況下,不管對方對錯,我一定會先針對我錯的部分去道歉。

此時的失去面子我就會比較不在乎,而去換取跟女友有效的溝通;

對我而言是小輸(面子),對兩人整體而言是贏(若有好的溝通,能更了解對方需要,以後有更好的互動)。

而不是把時間放在多次的冷戰,對於精華時期生命不長的人類而言是值得的。

對我而言,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能確保自己還有多少明天,多少精華時間。

整體贏,我也沒有輸的東西我也會去做。

譬如跟小孩子下西洋棋,誘導對方往贏我的地方走,或是表現不明顯的故意輸棋。

我覺得我沒有失去任何東西,卻可以去喚起一個小孩對於正面活動的熱情,整體是贏。

或是我花個短短的時間去幫助一個朋友解決他要花很多時間處理的問題,

那幾分鐘我就算省下來也是會浪費在其他地方,但拿去幫人,最後團體的利益是贏的。

我就會認為這些事情值得去做。

但是,我至少要有些許利益,我才會去做,因為我沒有所謂大愛思想;

我追求的不是無私的大愛,而是比較實際的雙贏(only我認為)。

若是要我只有付出而沒有半點收穫,除非那是讓我感到很快樂的事情,不然我不會去做。

有些人總能達到無私的付出,真讓我崇拜到好想睡覺。(附註一)

 

我會在大部分的互動之中,去找出一個總體利益最大的方式來行動。

總體最大利益通常會是我去做選擇的部分,當然你幫大家,大家也會幫你。

雖然說做人做事不必太去計較那個好處,但是把事情做到好一點,何樂不為?

 

但是…

在於我的這個想法下,有兩個最大的敵人。

一個就是沒有共識。

當這想法裡面有人只注意到眼前利益時的人,很難有好的方法出現。

譬如,只要等十分鐘,或行程改變一下,就可以讓另一位朋友下班一同前來;

若有人不想等,團體沒有共識,就只能放棄。

或是永遠犧牲的都是我,而對方從不肯做半點讓步時;

總會讓我不再想做任何犧牲去尋求最大的利益。

另一個敵人就是時間;

有時候想去做最好的打算,勢必要等待。

但偏偏很多事情時效是最重要的,這時的評估又另當別論。

雙贏的方法不見得適用,時間的部分會更重要。

附註︰我常常買東西很沒效率(時效),就是我要安排好通常會讓我等到忘記。

 

若說在情侶互動上;

對方若只是永遠在耍任性,或認為自己是對的,不去為對方做點設想時;這就是沒有共識。

沒有一個「我們是一體的」的想法,對於情侶兩人最大的好處去思考判斷。

我這個人有強烈的團體意識,情侶的話就是兩個人是一體的;

在家裡就是整個家人是一體的,去玩時就是大家都是一體的;

若能有團體的利益當然會是最先考量的,但是要雙贏勢必得有些小犧牲;

也是我之前一直提到的用小犧牲換來大利益,(雖然我例子一直舉不好)

撇開會有小犧牲的想法,著眼點放遠一點,通常你才能看到雙贏的方法!(我想表達的重點是這句)

附註︰所以我還蠻討厭一起出去玩,當中某對情侶永遠都以自己想發為出發點的人,大家去的地方他不想去就自己先回家。

 

時間也是雙贏理論用在情侶互動上的敵人;

有時候雖然有最大利益,但對方在氣頭上,就只能先去安撫對方情緒或等待對方冷靜。

時間會讓很多可能可以做到最好的事情必須去有所另外的判斷。

 

其實這篇所有的關鍵都在於一個「拿捏」,只要多點經驗,多點見識;

勢必會讓事情處理的越來越完美。

很多東西看起來會是吃虧,或是有人擔心一直讓步對方會得寸進尺;

這當然也是要去學的判斷拿捏與處世方法,只要你想去做到最好;

雖不能馬上成功,但一定是慢慢在進步的。

我依然在學習著怎樣去做人處世,依然每天都聽不懂的意見;

或許有朝一日我去會找到最適合的方法來。

到時再來發表拙見~

 

附註一︰助人為快樂之本,所以助人也是自身有感覺到快樂,是值得的。

聽到我的雙贏理論後,有些人喜歡雞蛋裡挑骨頭的說,愛情就該是無私的付出;

我倒認為,是快樂的無私付出;

若不快樂,無私付出只是假象!

我覺得很多愛只是用錯方法;

所以讓對方感受到的不是愛,這是可以透過學習有所改進的;

一再的說我就是愛你,方法卻不是對方所要的,又不肯思量改變或改進的方法;

你要快樂的付出,相對的是對方快樂的接受,你才會有快樂的感受。

不快樂的付出不是愛!無能卻拿愛當藉口。

為什麼我用了很偏激的無能兩字,

我很討厭只有一張嘴的人,像是說只為對方好不求回報。

我認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

所以幫助人,還是因為你會快樂,所以才去做。

但是有些人不快樂的付出還去做,硬要掰給這就是愛,我就很不削。

你用錯方法,所以付出不快樂了,還牽拖給愛;

這種行為讓我很鄙視 XD

另外說到總有人喜歡在文章中雞蛋裡挑骨頭,我也是有些小反感。

文章會有其要表達的意義,會有些寫作技巧,會有要說的主旨。

不能去斷章取義,或是針對某一句來延伸之後批評。

舉來來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你可以罵說這句話的人是智障嗎?一開始怎會就是一半呢?

你不會這樣吧~因為這句話要給人一種“鼓勵 ”,重點是這。

有些文章的確是沒道理,或是他的想法你不認同。

沒道理的不看也罷,不認同的你可以表達你的看法。

但是你也可以在文章中找到你所能學習的部分,這一點倒是我建議大家看文章的一個方法。

或許我對某位作家的愛情觀不認同,但他描述愛情的字句我可以學習。

或許我對文章帶髒字不推廣,但我卻發現作者見識淵博。(我覺得A濫、Lowes就是)

你只是看到他的髒話或惡搞就要排斥,那你根本就沒辦法發現其實他們反而見解獨到。

若只想要批評,其實沒啥好處;從中獲取能學習的部分,反倒是增加自己的能力。

 

享受生活是從環境中去找出來的,不是去找環境!

環境通常無法改變,或者不是完全符合你想要的,

你要從中去找出你要的東西,並不是排斥或逃避。

看文章,從中找出你能學習的~

過生活,從中找出樂趣來~

你會活得很快樂,其實人生是很有趣的!

 

有興趣的人可以利用下列專有名詞去查一下這些理論。

「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

「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

「博奕理論」(Game Theory)

「零和(zero-sum)」賽局

「雙贏」(Win-win Game )

「納許」(John Forbes Nash Jr.)

 

Char.小闕 2006/5/13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