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elp (姊妹) (帮助) (寫出友共鳴) | 小說心得 / 電影心得
是一部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影,內容講述美國六十年代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故事發生在密西西比州,白人僱用黑人當幫傭,卻嚴重歧視黑人,甚至不願意跟黑人共用廁所。
除了議題特殊外,演員演技都十分不錯。且普羅大眾的觀感都認為這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
小豪是先讀過《姊妹》小說(心得),才來看這部電影的,因此蠻能明顯感受到其差異的。小說在各角色心境上的描述更為細膩,若要確切感受作者想表達內容,而且又不排斥文字的話,小說的確比較細膩。
接下來說說書籍與電影版的差異:
首先是主角史基特,她在小說版中長得太高,所以在男生面前沒什麼自信,這點在電影版不太明顯。再來小說中的她很邋遢,絕對不是電影版中艾瑪史東從頭到尾都很正的樣子,不過電影著重觀眾的畫面感受,找個正妹來演無可厚非。
每個人對於文字描述反應出來的想像力會略有不同,此僅為小豪的個人感受。
而少根筋的西麗亞小姐大概是我覺得詮釋得比較不洽當的角色,個人覺得她在書中是個很討喜的角色,在電影中這角色卻顯得有些多餘。
另外我在看書時,感受還沒這麼強烈,但看電影時卻有種濃烈的感受:女生之間的友情真的很恐怖。(有些虛假,有些做作。)
而最主要的差異呢,小說中是採用三位女主角(史基特、愛比琳、米妮)寫作的口吻去敘述故事,於是每個角色「心理在想什麼」是可以很輕鬆發揮的。
但是電影只能透過演員的表情、台詞,與肢體動作來詮釋,以至於很多內心的想法都被省略了;
而《姊妹》這本書最大的特色便是對於每個角色心境的描寫相當細膩(小豪反倒覺得種族歧視並不算是本書的特色),不只是這三位女主角,而是幾乎每一位白人小姐(史基特的每一位朋友)都有他們不同要面對的癥結點。
小部份電影採用誇示的手法來牽引觀眾情緒,像是有次暴風雨時,希莉還是要米妮去用戶外的黑人廁所,印象中書籍中就沒有這一段,但電影多了這劇情的確頗有劇情張力。
小豪不認為所有小說都適合拍成兩、三個小時版本的電影,但礙於有時間(且有興趣)看書籍的人,絕對少於有時間看電影的人;有市場就會有商品,即使電影可能只有表達出原著二分之一不到的內容,還是會拍成電影版。
Emma Stone 超漂亮的!也很成功的詮釋出史基特這個角色。
Viola Davis 飾演愛比琳。內心戲很多,在書中她本來就是比較壓抑情感的個性,但依然詮釋的很棒。雖不知道她大概年紀,但電影版的愛比琳比我看小說中想像的還年輕許多。有入圍該年度(第84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Octavia Spencer 把書中的米妮演得活靈活現。同時她也拿下該年度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書籍中對於她把屎加在蛋糕中寫得很含蓄,只說是上等墨西哥香草。
Jessica Chastain 飾演西麗亞。雖然她有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不過我總覺得我在書中看到的西麗亞比較像是那種傻大姐個性,而電影卻演得像是個瘋婆子。囧
其實小豪個人覺得《姊妹》的強項真的只有在幾位重要角色演員的演技部份,其餘的還不算表現突出。
但有在網路上看到一篇稍微認為《姊妹》不怎麼好看的影評,結果被眾網友圍剿。
台灣有種現象呢,就是如果有一棵蘋果掉下來打到人的頭,
10個人會有10個人的反應是大罵「幹!好痛」,
不會有人去想,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呢?是什麼原因呢?
這社會現象其實蠻恐怖的,簡直是另一種版本的種族歧視了。
(不願去傾聽跟自己不同想法的聲音)
原著與改編作品
小說心得:《姊妹》種族歧視
電影心得:《姊妹》電影與小說版的比較
【電影資訊】
《The Help》
上映日期:2011-11-18
台灣片名:姊妹
中國片名:帮助
香港片名:寫出友共鳴
導演:泰德泰勒(Tate Taylor)
演員:
艾瑪史東(Emma Stone)…………Eugenia ‘Skeeter’ Phelan
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Aibileen Clark
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Minny Jackson
愛莉森珍妮(Allison Janney)…………Charlotte Phelan
西西史派克(Sissy Spacek)…………Missus Walters
布萊絲霍華(Bryce Dallas Howard)…………Hilly Holbrook
麥克吳吉(Mike Vogel)…………Johnny Foote
潔西卡雀絲坦(Jessica Chastain)…………Celia Foote
茜茜莉泰森(Cicely Tyson)…………Constantine Jefferson
安娜坎普(Anna Camp)
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
劇情簡介
改編自凱瑟琳史托基特的同名小說,電影以女性特有的溫暖和堅韌對決種族與階級議題,連續四周盤踞北美周末票房冠軍。艾瑪史東、維奧拉戴維斯、艾莉森珍妮與西西史派克主演。
故事描述1962年美國南方密西西比州,23歲白人女孩史基特剛從大學畢業返鄉,她夢想成為作家,但在保守家鄉的母親認為一樁好婚事才是女人的依歸。
史基特從小由女傭帶大,但她發現為白人一手帶大孩子的黑傭,不論在生活或態度上,時常得到不平等的待遇。年輕的白人太太平日和好姐妹交際打牌,主持非洲慈善義賣,把家事還有小孩丟給幫傭,但是卻仇視這些長時間相處,深入她們家庭的人。而如果這些黑人女幫傭稍微不服從或是回嘴,白人女性會以「偷竊」為由解雇她們,其他白人家庭也都抵制,讓不聽話的幫傭找不到頭路,對此感到不平的史基特,決意著手一個大膽的寫作計劃:採訪黑傭在白人家庭工作的甘苦,並從她們的角度寫成一本書…
透過黑傭訴說人生,白人女孩紀錄故事,像發動寧靜革命,也像是拋磚引玉,越來越多的黑傭透過她們願意說出故事,在膚色黑白分明、道德黑白卻模稜兩可的時代,她們的相遇是民權運動發生前,黑與白搭起最初的橋樑…
謝謝觀賞。喜歡的話,請別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吧。
也歡迎各位朋友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
延伸閱讀
.還有什麼推薦的電影:電影心得目錄 2010~2014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闕小豪 on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