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美國, 2013) /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台.港) /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中)
如果抱持著看一堆人互相砍殺、鮮血四濺的心態,你可能會對這部電影失望,飢餓遊戲從來就不是這種走向的電影。
但若您能讓自己空白,完全享受電影說故事的過程,這會是很棒的系列電影,毫無冷場、很感人,且很有趣。
第2集跟第1集比較起來,風格有點小改變,第2集多了不少笑點。(看完查資料才發現導演換人了)
也跟第1集一樣,電影前半部完全沒有進入飢餓遊戲,但仍然很吸引人,
而這集更令人緊張、更刺激、也很感人,但第1集在音樂上、故事吸引人的程度上仍然取勝。
至於為什麼《飢餓遊戲》的評價大多很兩極,有人很愛,有人覺得很爛,個人在第一集已經敘述過了:《飢餓遊戲》關於電影為什麼容易出現兩極的評價
很多第1集看不懂的地方,會在第2集中獲得解釋。
如果喜歡第1集,建議是,連海報也不要看,直接進戲院看電影吧。
觀影情報
(以下心得談及「完整」劇情)
凱妮絲跟比德光榮返鄉後,與黑密契一起住在勝利者村裡頭。
*凱妮絲打獵時好像射中一個人,這部份要有看過第一集的人才會知道,那是她第一次殺人的「夢魘」,而不是真的射到人。
但是凱妮絲跟比德其實是貌合神離,她還是喜歡著蓋爾。(欠揍呀,第一集不是在那共患難,而且愛得死去活來。)
總統發現凱妮絲跟比德貌合神離,更加確定一起服毒那只是個騙人的小技倆,
認為凱妮絲的叛逆(用毒莓讓兩人都獲救破壞遊戲規則)引起12區居民的暴動,
要她好好的說服他,她能壓抑住居民的暴動,所以凱妮絲跟比德得到12區去演講,
但同時,也開始採取高壓統治,實行宵禁。
*這時才知道曾經有13區,但在那場反抗中,被都城轟炸消滅,夷為平地了。
演講失控了,凱妮絲對小云的懷念,又挑起居民的情緒,一名比出手勢的鄉民被槍決。(不太知道原因)
凱妮絲在隧道中看到「學舌鳥」圖示。(不太確定這是伏筆還是?)
居民也開始在暴動中用學舌鳥圖示當旗幟,並奉凱妮絲為抗戰精神人物,但凱妮絲本身尚沒有意願起身反抗。
凱妮絲在總統的宴會上看到,都城人為了每種食物都品嚐,刻意飲用「催吐」飲料,她想起12區的居民連飯都吃不飽,這些人居然如此浪費。
凱妮絲無法抑制居民的暴動,即使用出與比德結婚這手段,總統依然不接受,
他利用第75屆「飢餓遊戲」,說每25年就是「大旬祭」,規則需要特別一點,
把貢品限定為歷屆獲勝者才能參加,他想要一次把這些居民眼中的英雄人物一次殺光。
*其實我看到有份海報上有個老奶奶、眼鏡鬍子大叔,就有猜到這次應該是歷屆冠軍集合,這也是為什麼建議大家不要先看海報。
而我在想,該不會每集的《飢餓遊戲》電影海報上都只有凱妮絲一人,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嗎?
這集有解釋到三件事,我不知道是小說本來就這樣安排,還是導演是根據第一集觀眾的反應做出的補充說明,
第一是,為啥凱妮絲、比德的衣服會突然著火,因為秦納有給他們一個按鈕,按了就會著火。
第二是,為啥第一集中的五人小組能結盟,那是因為他們早在戰爭前就有開始找盟友了。黑密契在第一集也有說,那幾個人是老手了,外加他們都行動在一起。(所以會去找盟友也很剛好)
第三是,貢品的屍體會有運輸機來把屍體載走,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參賽者不吃其他人的屍體。
這件在轉身中會由白變黑的變身火裝好酷喔!後來會變成學舌鳥的服裝。
突然覺得,其實大家一直都在拱凱妮絲起來當抗議領袖(但也有點像利用),連秦納也在這時設計這很挑釁都城的服裝。
之後秦納被維安人員毆打並帶走,那段也蠻感傷的。
老奶奶自願替她們區的小女孩參加,因為她知道自己老了,來日不多;人命在這場遊戲中很不值錢,每個人都在努力求生。
出現一個比凱妮絲還要嗆辣的女孩,她公開對都城人喊:當初說好獲勝就能安然渡過餘生,現在又要再度參加這遊戲。(頗有那種,遊戲規則你們想改就改,玩屁呀。)
然後,比德用出大絕招,說凱妮絲懷孕了,肚子裡有小寶貝了,成功引起都城觀眾同情,要總統取消比賽,
所有參賽者手牽手那一幕,讓我覺得很感動,眼眶都泛紅了。(不過比賽還是照常舉行)
我會覺得這部電影很成功之處,在於能讓觀眾融入劇中角色,你會跟這些貢品站在同一陣線。
圖片出處:The 75th Hunger Games Arena Map
這次的場地設計的很有趣也。首先是有「氣場」,比德就不小心被炸到斷氣。
然後隨著故事進行,才發現這12區,每個小時都會有一區有災難:血雨、猴子、大洪水、八卦鳥、打雷、毒霧等,
那個八卦鳥的設定也好有哏,他們會模仿每個貢品最心愛的人的聲音,把人吸引到森林裡去,再集體攻擊。
*不過為啥新任遊戲設計師要轉動地圖,他最後不是站在反抗軍那邊嗎?是要故意演戲給總統看?
這次凱妮絲、比德、芬尼克、梅格絲一開始就先結盟。
演員介紹
山姆·克拉弗林(Sam Claflin)飾演芬尼克,他原本看似個驕傲、自戀的參賽者,不在乎別人死活,
但是他從頭到尾背著梅格絲跑,還有拿水給梅格絲喝時,都讓我覺得眼眶泛紅呀。
*梅格絲是芬尼克的導師,她代替芬尼克的戀人出賽。
*其實梅格絲是早晚都會死的,就算芬尼克保護她到最後才死,其實也沒啥意義,這算是電影小小矯情的部份。
Lynn Cohen 飾演梅格絲,海報上看起來十分威風,事實上弱不禁風。
當初看到海報時,我還以為她會是殺手中的殺手。
看到她犧牲自己,跑向毒霧,芬尼克崩潰大叫那段也覺得好感動。
每個真男人都會有他想珍惜與他想守護的對象。
看到凱妮絲對比德的不離不棄,我也覺得好感動,尤其是總統孫女說出:
以後我一定也要像這樣這麼愛一個人。
不過這卻引發總統更大的殺機。
後來三人小組在海灘上遇到比提、喬安娜、金屬絲,結盟成六人小組。
金屬絲被嚇傻了,只會一直重複喊滴答、滴答、滴答,凱妮絲也是這時才發現整個戰鬥場是時鐘的事。
*但在小說中,好像是遊戲設計師提醒的?
比提提議,要利用打雷去炸死剩下的三人(我只記得大光頭、尖牙齒),
喬安娜、凱妮絲被派去拉銅線到海灘去,比德、芬尼克留下來保護比提纏繞線圈。
拉線拉到一半時,線被砍斷,大光頭、尖牙齒殺來,
喬安娜突然攻擊凱妮絲,在凱妮絲手上砍了一刀,要她別動。
*我本來以為是,喬安娜知道打不贏對方,所以要凱妮絲裝死,她要跑給另外兩個人追。不過最後片尾是說,喬安娜是要挖掉凱妮絲手上的感應器。
當凱妮絲回到大樹下,發現比提倒地昏迷,比德、芬尼克失去蹤影,地上還有纏繞線圈的長棍。
*我想凱妮絲有猜出,比提本來想用打雷去電氣場,破壞整棟競技場,但中途被殺。
這時芬尼克出現,凱妮絲不知道該不該相信他,因為比德不在芬尼克旁邊,
芬尼克這時說出海報上的經典對白:記住誰是真正的敵人,
凱妮絲相信他,進而趁著打雷把纏繞的線圈射向天空。(比提有教過她怎樣判斷那個看似透明的牆)
然後引發大爆炸,競技場崩壞,
總統那邊的遊戲控制室完全斷電,他有找不到任何人,大怒。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戲院裡,大多數人同時在此刻叫好。
有台機器把昏迷的凱妮絲載走,但她醒來後發現,比提躺在她旁邊,
而芬尼克、遊戲設計師、黑密契在一起商量有關她的事(說比德被抓走了),
凱妮絲原以為他們跟設計師是串通好的,但聽解釋才知道大家都是反抗軍(反抗都城地下組織),
甚至有一半的參賽者都是反抗軍,他們準備前往13區…沒了!
啊,這不是要我非捧場第三集不可嗎?XD
*12區在這集尾聲被夷為平地,是口頭敘述提到的。
還是介紹一下好了,連恩漢斯沃(Liam Hemsworth)飾演凱妮絲的青梅竹馬蓋爾,但這角色給我的感受不深刻。
我想女生應該都會很愛這種愛情故事,女生在兩個深愛他的男生之間得做個抉擇,然後這男生又總是為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
片尾:學舌鳥從第一集的徽章造型,變成準備展翅飛翔的樣子。
附註:學舌鳥(Mockingjay,沒這單字,是mocking +jay所組成)
飢餓遊戲飢餓遊戲電影四部曲
.《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飢餓遊戲3:自由幻夢I》(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
.《飢餓遊戲3:自由幻夢 終結戰》(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2)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