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搖滾上月球》不放棄生命

Movie, 一首搖滾上月球(Rock Me To The Moon), 電影海報

一首搖滾上月球(台灣) / Rock Me To The Moon(英文)

以罕見疾病家庭中六個爸爸組成的樂團為主的紀錄片類型電影,雖然是紀錄片卻不令人覺得沉悶無趣,反倒是整部電影都深深吸引著我。

對於這部紀錄片的感受很多,有點雜,不過我寫電影心得的目的就是為了紀錄下這些感受。

一部紀錄片要搬上大銀幕,我想應該也是經過許多努力,很感謝這些人的努力讓我能看到如此有意義的電影。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3/10/04

.電視首播:2013年 @ 公視 、2017/09/02 21:00~23:35 @ 衛視電影 [附註1]

.片長:115分

.級別:普遍級(0+)

.電影資訊:@IMDb(7.8/未滿百)、@豆瓣@爛蕃茄(無)

.官方網站:臉書粉絲專頁

.片尾彩蛋:片尾有各團員的照片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紀錄片、罕見疾病(小胖威利症、結節性硬化症、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ALD)、血小板無力症、平腦症、尼曼匹克症)、樂團(睏熊霸、四分衛)

 

罕見疾病是一般家庭很難面對的狀況,當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無法面對時,更是會把所有責任丟給另一方;通常男生會比較不願意面對,而這部紀錄片則是以六位願意面對這狀況的父親為主軸。這六名父親先是組成罕爸康樂隊,而後透過四分衛團員的教導,決定以團名睏熊霸報名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

照顧罕見疾病孩童是很辛苦的,影片中有不少描述。像是有個爸爸帶著孩子坐火車再租機車去學校。有位爸爸聽不清楚孩子在說什麼,孩子又很容易鬧脾氣。或是血小板無力症那位病患的爸爸家裡有三個小孩都有不同的疾病。有個小孩則是每隔幾小時就要洗澡(這個我就不知道為什麼了),爸爸甚至沒有時間吃飯。以前就曾想過,如果自己孩子也患了罕見疾病,我有辦法去面對嗎?其實是沒把握的。

印象比較深刻的段落大概是,有個媽媽在談論到照顧孩子辛不辛苦時說到,每個家庭都很辛苦啦,正常家庭得擔心孩子功課、考試。令人佩服的是,這位媽媽不因為自己有個罕見疾病的孩子,就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是全世界上最可憐的人,還能保有對他人的同理心。

同時我也在想,人好像都是這個樣子:生病時,只希望身體健健康康就好;但有個健康的身體,卻又有更多的欲望與目標。這點現象反應在個人的自我要求,或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都是一樣的。人總是不滿足,一再追求自己所沒有的。但我覺得這種不滿足在這時並不是個缺點,那是讓人奮發向上的動力,讓自己過的更好的原動力。(但凡事皆需適可而止)

有個臉上因為疾病而不好看的小女孩,問媽媽自己能不能換張臉;聽到那段對話,我都落淚了。人生有很多無奈,有些無奈透過成長經驗能學習到調適的方法,最痛苦的莫過是無法解決小孩的痛苦。

影片中也有帶到幾幕抗議的畫面,電影未多做描述,但個人總是會透過這樣的觀察,去累積自己的價值觀與判斷力。我總覺得,我們所享有的一切,都是別人努力來的。執政者通常只做利益考量,不容易做出主動關懷社會弱勢的行為,弱勢者往往只能透過抗議發聲。當那些抗議的聲音與爭取而來的福利事不關己時,有些人甚至會批評這些抗議的行為。我們不能因為自己並不是那些弱勢者,就去阻止他們爭取自己的福利,有一天我們都可能會變成弱勢者。

有個爸爸以捏麵人維生,他考了七次街頭藝人執照都沒過,沒有這執照擺攤會被警察抓開罰單。當罕見疾病遇上清貧家庭,這份無奈就更加突顯出來。這個爸爸有天想帶著大兒子去看死去的小兒子,結果被媽媽阻攔,說他怎麼這麼自私。我想爸爸只是很單純的想讓哥哥見一下弟弟,但沒有想過這行為可能會引發大兒子對於生命的不安。

罹患尼曼匹克症的女孩考大學那幕也很感動人心,我覺得很多病患都是在追求一種自我的認同,這種自我認同的感覺是很基本也很重要的。

小胖威利症的患者也蠻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們家裡的冰箱是上鎖的,因為孩子會不由自主的一直想吃東西。有次他不曉得為什麼自己跑出去,結果差點因為偷東西而被警察抓走,警察一開始還蠻堅持要留下紀錄。說來也是對社會的諷刺,該辦的案拼命吃案,該協助解決、了解的案卻草率定案,社會上總充斥著這樣的鳥事。

聽到小胖威利症的爸爸說到「智障」這個詞時有個想法,現在社會很強調所謂的「政治正確」(或說是用詞正確),在用詞上必須使用較為中性的用詞,像是不能說妓女,要說性工作者、不能說黑人,要說非裔。很多所謂的專家總是在糾正別人的用詞,自己內心卻充滿著各種歧視。個人覺得所謂的歧視不歧視,不該是在用詞上著墨,而是在於心態。當你對該用詞的描述對象不帶有歧視時,那個字本身不會有任何歧視的意謂,它就只是個稱呼。

Advertisements

描述到有位家長哭醒這件事也讓我頗有感觸,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事情哭醒,那表示那是你心裡無法承受,卻又被迫壓抑著的情緒感受。記得我懂事之後曾經這樣哭醒過三次。

電影也非全部都是悲傷,像幾位罕病家庭聚餐時,也能讓人感受到那份喜悅。這些家庭的成員都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與體力上的折磨,能找到夥伴真的是很棒的事。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3 Responses

  1. 愛電影表示: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看,我在二輪電影院邊看是又笑又流淚。

  2. dinosaurs表示:

    是在萬代福看的嗎?XD
    我今年六月下去台中時,萬代福正好在播映這部,可能是繼《錢不夠用2》後另一部受到老闆青睞的作品。

  3. chun表示:

    聽到小胖威利症的爸爸說到「智障」這個詞時有個想法,現在社會很強調所謂的「政治正確」(或說是用詞正確),在用詞上必須使用較為中性的用詞,像是不能說妓女,要說性工作者、不能說黑人,要說非裔。很多所謂的專家總是在糾正別人的用詞,自己內心卻充滿著各種歧視。個人覺得所謂的歧視不歧視,不該是在用詞上著墨,而是在於心態。當你對該用詞的描述對象不帶有歧視時,那個字本身不會有任何歧視的意謂,它就只是個稱呼。
    -----------------------
    最近看完這部片,這段話我很有感觸,謝謝你的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