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長鏡頭與押韻

Movie, Gravity(美國.英國) / 地心引力(台.中) / 引力邊緣(港), 電影海報, 台灣

Gravity(美國.英國) / 地心引力(台.中) / 引力邊緣(港)

當初電影上映時在臉書看到許多朋友推薦,我看電影大多是等二輪,想說等二輪戲院上映就馬上去看。

等著等著,奧斯卡先出爐,《地心引力》成了最大贏家;而後電影二度上映,我還是第一次注意到電影可以兩次上映。

繼續等著等著,始終沒有等到二輪上映,也等快一年了。不過我是那種記得時才會去點一下二輪戲院時刻表來看,也有可能是我錯過了。

就在已經放棄希望的時候,突然看到朋友臉書上說有多的《地心引力》電影票,是中秋晚會活動什麼的,立馬向朋友要了電影票。

 

這部電影需要對外太空有基本的常識認知,不用多,剛剛好就好。

少了,你會看不懂電影很多「狀況」是為什麼;

多了,你會挑剔起電影細節不符合實際情況。

 

看完電影將近一個月才寫心得,記憶有限。

事後查資料時發現很多人覺得不如想像中好看,歸納其原因,其實也不複雜,簡單說就是:

別人所謂的「好看」不見得是您所期待的「好看」。

心得會就個人看法來分析一下。

 

.上映日期:2013/10/04

.二次上映:2014/02/27

.片長:91分

.電影資訊:@開眼@IMDb(8/‎422,560)、@爛蕃茄(97%/‎305)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粉絲專頁:官方臉書台灣官方臉書

.隱藏劇情:無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10)、奧斯卡得獎(7) @2014年奧斯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太空

 

每個人在看電影時關注的地方不同,有人在意演員演技,有人不是那麼在意,或許一部有影帝影后演出的作品,他還是只關注在帥哥或美女身上。

有人在意劇情、邏輯(個人就蠻在意的),有人不是那麼在意這些點。

而電影看得多的人,或是懷抱著想在電影相關產業工作的人,甚至可以只看掌鏡手法、畫面的呈現、音樂、音效等等;一個長達20分鐘幾乎沒在動的鏡頭(請參閱《郊遊》),或許都能讓他們寫出數百數千字的感想。

Advertisements

人都會找尋與自己看法相似的觀點(可參閱《任何人都會有的思考盲點》),遇到觀點不同的很容易互相抨擊。但若每個人都願意去闡述自己的看法,且不要認為只能有這一種看法,我想衝突會少很多。

僅就小豪個人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會覺得它在視覺、聽覺感受的呈現上真的是沒話說,很優異的作品。在劇情上也非常引領著觀眾的情緒,小缺憾是覺得這一切發生的事情未免也太巧了。

或許我們都看慣了好萊塢電影,對於很多畫面的呈現都習以為常,認為沒有什麼是電影辦不到的,我們不會去思考電影拍攝過程,不會去思考電影要如何(在地球上)呈現出「外太空無重力」的狀態,也不會去思考我們看到的畫面是需要多少時間的準備與後製才有辦法呈現。我們覺得現代的電腦科技,就是有辦法輕鬆呈現出這些畫面,我們看過太多的科幻電影了。

這部電影最常被提到的,就包括片頭那個長達十幾分鐘的長鏡頭,若要我來形容一下對這種拍攝的手法,我會覺得它就像是「押韻」,它提昇了拍攝電影的難度,包括對鏡頭的掌握、演員演技的連續性等。押韻押的好會讓我們更容易朗朗上口,但也很多人是為了押韻而押韻,反而使想表達的主題被模糊掉了。一部電影有沒有使用某種技巧可以有個準確的答案,但技巧高低則是很主觀的感受。

會覺得電影的各種拍攝技巧再好,劇情還是影響我喜不喜歡一部電影最重要的部份。這部電影最多人批評的點,就在於沒劇情這個點。

個人是覺得電影很能牽引我的情緒,像是馬特要萊恩放手時,犧牲自己救他人這種情懷就很讓我感動,雖然這是災難片常見的設定,但是馬特的角色塑造讓我覺得他,看似自戀的言語中藏著幽默風趣、樂觀開朗,對這大多數時間只以聲音出現的角色,我是有喜歡上這個角色的,對其有情感投射的,當他犧牲自己時,我是很難過的。

再來關於在外太空飄走這點,簡單看就是死定了。但對於我這種想很多的人,以及我對外太空的認識,我會覺得那漂流的過程是很恐怖的,孤單、無助、黑暗。舉例來說,那感覺就像跳入深淵,如果是深淵,可能恐懼的時間只有幾秒鐘,但在外太空漂流得恐懼到氧氣用完那一刻呀!

恐怖的地方,還有一段是有個太空員的臉罩被隕石(或衛星碎屑)打破,整顆腦袋是爆開的。太空裝是人抵抗太空環境的保護,據我所知,若太空裝破洞,血液會沸騰(壓力越低,沸點越低),還有體內外壓力不同、太陽輻射等問題,想起來都是很恐怖的。(至於頭爆炸這點,多見於科幻小說,實際上好像不會有這種現象。)

這部電影有些部份得對太空有基本概念才看得懂,像是萊恩會什麼會一直翻轉、為什麼太空人會往某個方向一直飄去(慣性運動+無阻力);有些太過技巧則會覺得電影不夠真實(像是萊恩脫下太空衣後的頭髮沒有飄著)。

電影有其很不錯的表現,像是看到馬特出現在太空船外,內心正想吶喊這未免也太巧了吧,結果原來是萊恩在缺氧狀況下出現的幻覺。或是把「落地」的能量用來「推進」,這些都是個人覺得很有趣,也喜歡的點。

 

常看到某些文章會批評別人看不懂電影的技巧或藝術,我是這樣想的,

每個人懂的東西不同、喜好不同、感受不同,欣賞的角度也不同,

用自身的狀況去批評別人不懂,要別人也得用跟你一模一樣的點去看電影,並不妥當。

若真的喜愛或討厭,可以試著解釋自己的想法,讓別人懂,懂了也不見得觀點就得一樣。

電影是種大眾娛樂,真正厲害的人能讓大家都懂它的厲害,真正懂的人能說明到讓大家都懂。

 

Movie, Gravity (地心引力) (引力邊緣), 電影劇照

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 飾演 萊恩·史東博士(Dr. Ryan Stone)

幾乎是獨挑大樑的演出,而且都是憑空做出表情,能感受到其困難度。

 

Movie, Gravity (地心引力) (引力邊緣), 電影劇照

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 飾演 馬特(Matt Kowalsky)

因為距離螢幕有些距離,直到跑字幕時我才發現他是喬治克隆尼。

 

Movie, Gravity (地心引力) (引力邊緣), 電影劇照

電影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尤其是從外太空各種角度看地球,十分逼真。

另外萊恩像個孩子般的捲縮在太空艙中(某張海報就是這畫面)、返回地球時從河邊爬向陸地(肌肉尚在適應地球的引力)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