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桐島退社了》影評:校園邊緣人也要用力活下去!

Movie, 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日本, 2012年) / 聽說桐島退社了(台灣) / 聽說桐島要退社(香港) / The Kirishima Thing(英文) / 听说桐岛要退部(網路), 電影海報, 台灣

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日本, 2012年) / 聽說桐島退社了(台灣) / 聽說桐島要退社(香港) / The Kirishima Thing(英文) / 听说桐岛要退部(網路)

這部電影榮獲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作品部門話題獎4個獎項,還入圍最佳編劇。

是以高中生的校園生活與社團活動為主,描寫一位校園風雲人物退社後引起週遭學生的漣漪效應。電影利用風雲人物與邊緣人物的對比,來呈現校園所蘊藏的階級問題,喜歡的觀眾會覺得好看、有共鳴,不喜歡的觀眾會覺得電影不知所云。觀賞這部電影頗需要耐心,如果看了二十分鐘還是不會喜歡這部電影,後面也不至於會有太大的翻轉。

個人會認為這部電影比較是那種特定族群會喜歡的,像是喜歡看影展或電影節、思想行為比較偏向文青,或是對於電影製作有熱忱的觀眾。

相關文章:影評 | 演員 | 宣傳

 

觀影情報

  • 上映:2013/06/14
  • 片長:104分鐘
  • 級別:輔導級(12+)
  • 評分:IMDb(7.4/1千+)、豆瓣(7.9/2萬+)、爛番茄(無)
  • 官網:電影預告臉書(3千+)
  • 片尾彩蛋:無
  • 電視首播:2017/09/16 20:00~ @ 公視(國際影展)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校園生活、社團活動(電影社、排球社、棒球社、管樂社);志願表、薩克斯風、籃球、體育課、足球、劍道社、節拍器、腳踏車、升學補習班/進学院、公車、電影院、遊樂場、販賣機、校園食堂、甜甜圈店

電影背景:松籟第一高等學校

 

影評

觀影感受

純粹只是個人感受,日本是個把產品受眾分的很細的國家,拿中國那句一樣米養百樣人來說,日本會把族群給細分到一千種,很多作品不是以大眾為主,能不能獲得共鳴留給市場去考驗,用在電影行業上也是類似的狀況。

詳細點來說,像台灣的娛樂產業,大概有八成的商品會瞄準大眾族群,即使有幾個點沒打中消費者,也還有其他點會吸引消費者,但是日本就會把消費者族群分的很細,就拿動漫或愛情動作片來說,很小眾的東西他們也會去做,以至於題材廣泛到相當嚇人。

個人在看美國、中國、香港、台灣等地的電影時,通常不喜歡某部電影也不至於會覺得無聊,總是會有些要素是吸引人的,但如果是看日本電影,頻率沒對上,就從頭到尾坐立難安了,這跟我不習慣多數日本電影演員的演戲方式與呈現手法有關。

能體會《聽說桐島退社了》有些想要表達的議題,也不覺得電影製作方面有什麼毛病,但就是會覺得電影想說的東西我並不感興趣,由於是租DVD來看,我幾乎每半個小時就得按暫停出去走走再回來看。

當初會想看這部電影,是金馬奇幻影展推出後有好幾位朋友都說超好看,朋友說好看的電影試過幾次後發現我跟朋友的觀影頻率並不太相同,後來就是會把這些電影列為待看清單,但不會期待那些電影我會覺得好看,我通常只要求不要太無趣到一直打哈欠或坐立難安就好。

這部電影我可能分析不出來為什麼會對電影想表達的東西無感,比較明顯不習慣的大概是神木隆之介跟橋本愛的演技,倒也不是因為演得太爛或太生硬,但就是不容易有共鳴。表現手法上,應該比較偏向不習慣電影傳達議題的呈現手法。

 

電影想表達什麼?

校園邊緣人也要用力活下去!

會認為日本在高度競爭壓力下,生活是很痛苦的,畢竟金字塔頂端越上層越窄,但是能唸東大的又有幾個,能順利進入大企業找到好工作的又有幾個,於是常有那種以「自我價值認同」為核心或題材的作品,即使自己不是最優秀的,也要努力堅守自己的崗位。

體育條件相當優異的宏樹,對照組是那個高三的棒球社社長,可以看到宏樹是可以影響勝負的王牌選手,但他對棒球沒有太大的熱情,對照起社長半夜在公園揮棒練習,隨時都穿著球衣準備去練習,即使沒有被選拔中也堅持要參加活動到選拔結束後。雖然宏樹像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但社長才是電影想表達議題的人物,他熱血的說出「我有預感我們下次會贏」,是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人才說得出來的。

排球隊的超級王牌桐島的對照組是小泉,桐島消失導致可能無法出賽,整個排球隊都亂了陣腳,相較下能力不佳卻仍積極練習的板凳球員小泉,被久保賦與頂替桐島位置的期待,但人生就是這麼現實,很多時候努力雖然能縮小差距,但有些天生的條件差異是怎麼努力也無法達成的(如果可以,每個人家裡都能掛滿奧運金牌),小泉願意努力,但久保沒給他足夠的時間練習與循序漸進的指導,只想要他一步登天。

有雙適合殺球的羽毛球隊員小霞的對照是實果,同樣是那種有些人天生條件就是比較優異(當然這邊我們完全不否定努力的重要性),所以實果相當能體會小泉的狀況,也欣賞著小泉的努力態度。

比起學校幾個熱門社團,擠身在劍道部練習室旁狹小空間的是電影社。藉由學校屋頂的一起衝突,久保把電影社貴重的拍攝道具隕石一腳給踢開,前田的內心台詞就是:雖然我們不是學校看重的社團(他們倒是因為有好的表現才有機會上台受校長獎勵),但你毀壞了我們的道具,就是要道歉,我們也是有尊嚴的!

這邊提到的邊緣指得並不是行為偏差,而是對照起那些風光的、受歡迎的人物或社團,不受重視的那些邊緣小人物,也都在用著自己的方式努力奮鬥著。

 

校園生活的呈現

暗戀校園風雲人物

應該很多人都有過暗戀校園風雲人物的經驗,劇中的宏樹、桐島是個代表。澤島暗戀宏樹,明知道對方已有女友,卻總是在默默注意他(而且就坐在他後面),知道他下課後都會留下來打籃球等人,就跑到看的到他也能被他看到的地方練習薩克斯風。每個人都有過那樣小小的期待,希望對方可以關注到自己,哪怕只有那麼一次也好。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這樣的期待常常換來的是發現對方有女友(假設暗戀時還不知道的話),當對方親密的跟伴侶互動時,才發現自己是個傻蛋。

其它呈現:沙奈認為澤島總是對她帶有敵意、沙奈故意在澤島面前要宏樹親她。

另外前田這邊個人覺得很有那種阿宅世界的呈現,一直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突然在戲院遇到女同學,以為對方也是有著相同的興趣才會來看電影,喋喋不休說了一堆結果對方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且還有男友了。(小豪的阿宅回憶瞬間湧現)

 

常常有著莫名的堅持

Advertisements

前田跟澤島爭執的部分,都有在呈現這點,感覺好像自己在這裡退讓了,別的事情(對前田來說是拍攝電影、對澤島來說是愛情)也會做不好,所以莫名的堅持著不肯退讓。

 

其實不甚和睦的小團體

不管是在哪個團體裡頭,校學求學、職場、當兵、同好俱樂部等,通常人們都會跟其中幾個人混在一起,組成一個小團體。小霞、實果、梨紗、沙奈四個人就是個小團體,小團體中通常又會有更小的團體,像小霞跟實果,梨紗跟沙奈。

可是小團體通常都是你跟A友好、A跟B友好、B又跟C友好,很容易會有除了友好的那個人外,彼此不是因為興趣相同或友好而混在一起,所以小團體通常外表看起來是大家都很友好,什麼行動都是一起的,但私底下卻不是那麼的和睦。

 

不同世界

基於上面提到的小團體,很容易有種現象就是彼此是生活在不同世界、擁有不同價值觀的,就像你跟一個愛運動的朋友聊文學的樂趣,對方不見得能體會,反過來亦同。實果就會覺得她提到「小泉的努力」這件事(邊緣人的世界)是沙奈(風雲人物的世界)她永遠都不會懂的,就像一群公子哥不懂得民間疾苦般,而且她也很看不慣沙奈總是愛嘲笑別人(像電影社)的態度。

 

電影社

電影製作拍攝過程或話題,頗能引起電影愛好者的共鳴,劇中有提到的包括電影或導演:《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喬治·A·羅密歐(George Andrew Romero)、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驚聲尖叫3》(Scream 3, 2000)、滿島光(満島ひかり)

有出現畫面的:《鐵男:金屬獸》(铁男:金属兽, 1989)

有出現的電影元素:殭屍電影、8釐米攝影機、血漿

 

電影表現手法

多方觀點敘事

片頭一段星期五的校園生活,幾乎重複似的敘述相同的事件,但用不同的角色群角度來描述,一次以校園風雲人物(宏樹、梨紗、寺島、沙奈)為主軸視角、一次以澤島為主軸視角(與他人看澤島的視角)、一次以電影社(前田與友人)為主軸視角。時間順序亦是交錯呈現,朝會校長在講台上褒獎電影社成就是當日最早的事件之一,卻放在中段才呈現。

這種呈現手法對我而言很特別,但缺少了必要性,所謂必要性是指如果今天先交代後果,能讓觀眾好奇,再去講事件的原因,是能吸引觀眾注意力的;又或者若不同視角的呈現能影響觀眾對於事件真相的解讀,類似《羅生門》(らしょうもん, 1950)那樣,效果會很強烈,但在這部作品中比較感受不到這些。

看到幾篇影評皆有提到這部電影的表現手法與《大象》(Elephant, 2003)相似,有機會會找來看。

 

前田從攝影機看出去的想像

當前田下令電影社員攻擊那些糟蹋他們心血的久保時,他從攝影機中看出去的畫面就是部他心中想像要拍攝出的殭屍電影,這表現手法令我印象強烈,卻無法從中體驗到樂趣或投入感,有點對這段呈現無感。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2 Responses

  1. HH表示:

    看完後題材感覺像是《The Breakfast Club》的日本版

  2. dinosaurs表示:

    HH你好,我沒看過《The Breakfast Club》,純粹只是猜想,美國跟日本電影風格上應該還是差很多。X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