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莉亞》一夜柏林
Victoria(德國) / 維多莉亞(台) / 一鏡柏林(港)
整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一鏡到底,其劇本、拍攝安排、演員投入程度都很令人感到驚奇,會令人好奇拍攝過程的細節。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有吸引人的劇情,當然,我這句話是針對《鳥人》(Birdman)說的沒錯。
故事包含許多要素,有邂逅,有曖昧,有瘋狂,有友誼,有犯罪,亦是以柏林為背景的都市電影。
觀影情報
.上映日期:2015/08/07(口碑場)、2015/08/14(上映)
.片長:140分
.電影資訊:@IMDb(8.3/885)、@爛蕃茄(無)、@臉書專頁
.電影預告:預告
.片尾劇情: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亡命之徒、亡命鴛鴦、搶匪、邂逅、城市電影
整部電影一鏡到底
或許是看電影的頻率較高,對於電影的表現手法也比較敏感,當片頭鏡頭跟著 Victoria 四處移動時(跟酒吧談話、到廁所排隊),就有意識到電影可能是在玩一鏡到底的技巧,只是沒意料到這個一鏡到底居然就這樣直到整部電影結束。
我對電影的拍攝過程不甚了解,就如同許多人那般偶爾電視轉台看到感興趣的電影的幕後花絮時會看一下(通常都是在週六、日播出),也不是租片族(所以很少看DVD附錄的花絮),很片面的知道一些名詞,在觀賞電影過程也特別好奇電影拍攝的細節。若在我十七、八歲的階段,大概是對這些名詞毫無概念的。
由於是跟著角色移動的一鏡到底,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導演應該是手持攝影機錄影,應該是能扛在肩上(而非完全手持)那種吧。接著就是觀察靜止畫面時畫面晃動的程度(最後一面最明顯),能看出是手持,但還算蠻穩的。
比較好奇的大概是劇中有許多乘坐上汽車的畫面,攝影師應該坐在(或蹲坐)後座中間的位置。但這可以衍生到許多需要注意的事。
上車的順序:導演不管從後側左側或右側上車,有誰躲在鏡頭之外幫導演開車門?第四位上車的演員勢必得跟導演配合好,一但相撞就得喊卡了。
導演的位置:是否有刻意變更車內的設備,如後座中間的座椅,還是導演是用類似GoPro運動用的攝影機拍攝?而且有幾幕照到後視鏡的畫面不能穿幫,不能讓攝影師入鏡(其他有鏡子的畫面也是,像是飯店對街的建築就有玻璃)。
相關工作人員:有在車上拍攝的畫面,拍攝上應該沒有搭配追焦手,那整部電影都是導演自己對焦嗎?這點好像能看出,畫面有時在對焦上會稍微慢拍一點,像是眾人從便利商店偷酒在大家上閒談那段就有好幾幕這樣。
相同的因為這點,電影是不是沒有搭配燈光師、收音師等員工?但這些也能從畫面中直接感受到,有許多畫面沒那麼清晰細膩。
這些細節對照起《鳥人》就超級明顯。觀賞電影時會覺得,第一次可以看劇情,第二次可以看拍攝手法。
除此之外,有許多細節也會讓人好奇與思考,像是「血袋」是本來就帶在身上的,還是短暫消失在畫面外的那段時間裝上的?譬如剛到飯店時 Victoria 跑去廁所,Sonne 這時就有機會做一些事,像是裝血袋、複習接下來的劇情等等。
也因為拍攝手法特殊,演員要完整記住兩個小時的台詞是有難度的,劇本應該蠻簡單的,剩下的應該是交給演員級即興發揮。在街上警察巡邏那段就開始有這種感受。
附註:我的心得都能在「心得速記」上找到觀影當時記下的文字,而非看過電影簡介後才寫出這些東西的,我只寫我有觀察到東西。
關於夢想這件事情呀!
Victoria 彈完鋼琴後說的那段話讓我感觸很深刻,很有共鳴,大意是:
她喜歡音樂,也唸過音樂學校。但她覺得那個環境會讓她變得很可怕,會期許同學考試沒過,變得很壞心。
學校的老師說,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是在浪費時間。
有感觸的部份是身處一個擁有密集競爭者環境,像專門學校都是這個樣子,不管是音樂、體育、升學等等,相同類型的人才大量聚在一起,但能拼出頭的只會有少數幾個(電影中對音樂系學生的設定是10%)。
在拼鬥的過程中,你會期許別人出包,好讓自己減少一個對手(女主角的情形)。但我覺得就連詛咒都還算是好的,在競爭的路上人類所有的劣根性幾乎都會出現,常見的造謠、排擠、批評、言語攻擊、暗地破壞等等。
再來就是關於競爭這件事,由於每個人的先天條件與環境都不同,做事的原則也不同,要贏過別人不是光靠努力就可以了,要光明正大的贏人更是不容易。
演員介紹
蕾雅柯絲塔(Laia Costa) 飾演 維多莉亞(Victoria)
不用有超能力也能來個顛倒之吻!
腓特烈勞(Frederick Lau) 飾演 Sonne。查資料這個單字德文是太陽的意思。
法蘭茲羅戈斯基(Franz Rogowski) 飾演 拳擊哥(Boxer)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