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想要被崇拜

Movie, Birdman / 鳥人 / 飛鳥俠, 電影海報

Birdman or (The Unexpected Virtue of Ignorance)(美國.加拿大) / 鳥人(台) / 飛鳥俠(港)

對於絕大多數觀眾而言,這是一部相當乏味的電影,若在戲院看會讓人想起身走人那種。

但這部電影也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電影獎項多針對製作電影過程的工作給予鼓勵,常常無關電影好看與否。

它使用了一種拍攝手法技巧,不寫在有雷警告之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看電影時試試自己有沒有發覺這點。看完電影後會想,若我是在17、18歲時看這部電影,或許完全不會察覺。

除了上面談到的特別拍攝技巧外,主要角色也都是由演技不錯的演員演出。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9)、奧斯卡得獎(4) @2015年奧斯卡

.上映日期:2015/01/16

.片長:119分

.電影資訊:@IMDb(7.9/254,968)、@爛蕃茄(93%/259)、@臉書專頁(26萬)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片尾劇情:跑工作人員名單時有背景聲音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一鏡到底(長鏡頭)、百老匯劇院、諷刺商業電影

小題材:大麻

影展:2014年台北金馬影展(分類:大師饗宴)

 

一鏡到底

整部電影最厲害的地方在於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直到接近尾聲雷根在舞台上用槍轟自己之後用了些大自然蒙太奇鏡頭,在這之前整部電影看起來就像是一鏡到底的。

由於我看電影前不太會做功課,是什麼時候才發現這點的?大概是麥可在舞台上喝酒然後發飆那段。也沒預料到這部電影居然會讓這長鏡頭一路拉到電影尾聲去。

發現這手法後,也意識到不可能中間是沒有剪輯的,開始會去注意影片在哪些地方剪接。雖然我鮮少在電影幕後拍攝過程,但大概也能推測出有哪些點是適合用來剪輯的,像是停在海報畫面上(趁這時把攝影機放在固定物品上,腳架之類的)、角色走進黑暗處(約6、7次)、門合上的畫面等。

查資料(維基百科)《鳥人》每段長鏡頭約在10~15分鐘左右,明顯的剪接處約16處。

使用一鏡到底的技巧會為電影加深拍攝上的難度,首先,演員必須記住長達10幾分鐘的台詞,而這部電影的台詞非常多,也幾乎都是兩個角色對話這樣(當然也有那種坐在地上吃便當、靠在牌子上唱歌,不用記太多台詞但也需要情緒融入的長鏡頭畫面啦)。

劇本必須寫的很仔細,角色之間要怎樣對話,每個鏡頭之間要怎樣走位,要怎樣連接兩場戲讓鏡頭看起來不中斷?(通常是透過角色間的爭吵,某個角色離開的同時讓鏡頭跟著他,帶到下個場景;但可能也是這樣,角色要去哪裡簡直就像是在走任意門,打開門就是他們想去的地方。)

劇本、攝影、演員演技在採用如此多長鏡頭畫面下,是種困難的挑戰。若像是用NBA灌籃大賽那種越困難達成的動作分數越高的元澤的話,能理解這些項目獲得提名或是得獎的原因。

也為了使用一鏡到底的技巧,會多了許多沒那麼吸引觀眾的劇情(電影本身似乎也不走吸引觀眾這路線)。

 

諷刺好萊塢商業電影

Advertisements

能感受到電影透過雷根這個過氣的英雄電影演員,想去諷刺現在英雄電影,印象電影中有提到《鋼鐵人》(Iron Man)、傑瑞米雷納跑去演《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還有一段有裝扮成蜘蛛人、變形金剛的人好像是在開派對應該也是在暗示對白中批評的電影是哪些。

電影諷刺了什麼?大概能透過雷根的台詞得知這個角色對於這些好萊塢商業電影是不屑的,認為觀眾就是喜歡血腥、爆破啊!(鋼鐵巨鳥怪那段感覺是在說變形金鋼),認為觀眾很膚淺這樣。

而電影中特地採用「一鏡到底」這種困難的拍攝手法、背景設定成「百老匯劇院」,感覺則是用來與商業電影做對比的。

不過我會覺得,你要觀眾不去追求感官娛樂當然可以,但你要觀眾從你的電影中獲得什麼?是人生的共鳴嗎?或是單純享受你的拍攝技巧?如果觀眾不覺得那是種享受呢?

此外觀賞過程也會認為這部電影想說:應該是講究演員演技的百老匯劇院才是演技好的演員該待的地方,但現實好像正好相反,反而是演技差的演員在螢光幕前(銀幕)大量曝光,劇院反而成了過氣明星的生存之所。

就個人的感受而言,若把好萊塢那些沒有內涵的商業電影當成垃圾食物的話,《鳥人》所呈現的就是叫大家不要去吃那些垃圾食物,但我認為與其在那批評大眾愛吃垃圾食物,倒不如把自然的食物(非商業電影)做的好吃來吸引大眾。像我就看過不少非商業電影,既能從電影中體會到觀賞樂趣,又對其有所人生上的生活共鳴,像是:《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她和她的小鬼們》(Short Term 12)。這些電影沒得太多獎又如何?它們是實質的讓觀眾去改變自我,比這種喜愛批評卻又追求電影獎項認同的作品,我還是喜歡讓我有所感觸的作品呀。

 

批評評論家

「沒辦法成為藝術家的人,才會淪為當評論家。」這是雷根對塔比莎的評價,或許也是導演對於想批評他電影的人的評價。

我倒是覺得這種看法有點狹隘,人各有所長,運動員的教練不見得能力比運動員強,那為啥運動員要聽教練的話?因為教練擅長的是常識(怎樣訓練肌肉、休息與訓練時間的搭配)、訓練方式、激勵人心的方式。

說這句話的人,很明顯就先畫好線說,不懂我藝術的人都是次等的。嗯,藝術家的通病。

在網路上寫作,也常常會遇到批評的人。你永遠無法得知別人是為了什麼目的批評你,是真的為了你好,希望你更進步(這機率可能低於1%),還是因為嫉妒、同行競爭、不能理解這世上有人看法跟他是不同的、被戳到痛處又喜愛對號入座等原因?

評論應該盡量針對事情、針對作品去談論而不去針對人,但在評論創作上很難避免談論到人。有些導演作品風格太鮮明(像是麥可貝?),劇本寫的不好,或是演員演技這些,就很難避開談論到人。而談論到人只要是負面評價的,就很容易傷害到人。

看過國外不少評論家在用詞上都相當刻薄,劇中的評論家也相當令人反感,這對創作者來說是很殘忍的,像《五星主廚快餐車》(Chef)也讓我有這種感受。反倒覺得台灣在評論上(不是指網友喔)幾乎都是沒有負評的,除非扯到政治、宗教。

 

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是笨蛋!

每個人看電影的目的都不同,有人可能就是工作之餘打發時間(需顧店的工作等等),或是約會不知道要幹麼就去看電影,或是單純想要享受聲光效果,或是想開心大笑,或是想要開闊視野(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或是也想從事影視工作(認為《鳥人》很吸引這一塊)等等。

我認為看電影有個很重要且總是被忽略的目的,看電影是為了學習到同理心。多數人都無法體會到這點,為什麼要去看那麼多人的故事?不就是或多或少能從中學習到些什麼嗎?

很多人只以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即使看過再多部的電影也沒能讓他們學會同理心。總是有人會很習慣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出像是「這部電影太好看了!(或太難看)」的話,不能接受有人跟自己看法是不同的,甚至為此筆戰。

會覺得某部電影好看的人,常常認為那些不覺得這部電影好看的人都是笨蛋。我覺得那只是雙方追求事物的差異不同而已,看電影不是只能追求演員演技跟拍攝技巧而已呀。我個人就很在意能從電影中感受到什麼,但同時演員演技太差的又很容易讓我出戲。

我會想對那些認為「看不懂這部電影的人都是笨蛋」的人說:我也活到會被稱為中年大叔的年紀了,對人生的觀察也不算少,但我不太能從這部電影中獲得娛樂、人生共鳴、知識學習。如果人生可以在保留記憶的狀態下重來,我可能會選擇不看這部電影;沒有到討厭這部電影的程度,但覺得觀賞完沒有太大收益,我會想把時間花在其他地方。(或許十幾年後來回顧可能不是如此)

 

怕自己不重要

雷根的女兒曾罵他罵得很難聽,有講到一句「怕自己不重要」讓我比較有感觸。我們都很怕自己在這個社會上是不重要的,那會否定我們存在的意義或價值,追求眾人(粉絲)的注目或崇拜也是如此。雷根的前妻也曾抱怨過他分不清楚喜歡與崇拜。

 

關於電影的疑惑

畫面一開始就是雷根漂浮在空中打坐,但很快的讓觀眾發覺這似乎是他的幻想。他在不開心時會像《星際大戰》(Star Wars)中可以利用原力隔空操作物品那樣的特殊能力(用來摔東西),腦袋中總有另一個人的聲音(後來才知道那是鳥人的聲音)。

雷根為什麼會飛?

會讓人產生困惑的地方大概在於他要跳樓那段,跳樓後居然能飛翔,在高樓間穿梭。雖然後面那段能知道他明明就是在坐計程車(因為沒付車資而被司機討錢),卻幻想成他在飛翔,但還是無法解釋跳樓怎麼銜接到坐計程車。(為了那一鏡到底的手法嗎?)

Advertisements

雷根女兒在笑什麼?

另一個會讓人看不懂的大概是影片尾聲那時,雷根從醫院窗戶跳下,女兒之後在床上看不到父親,發現窗戶開著,探頭往下看似乎是沒看到東西後又往上看,不知道看到什麼但露出微笑。

可能性1, 雷根真的飛起來了。但是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太符合前面的設定。

可能性2, 女兒可能看到老爸墜地的慘狀,有點精神崩潰,加上有嗑藥(大麻)的習慣,產生了老爸在天空飛的幻想。跑工作人員名單時有「街道上路人在談話」的背景聲音(沒能聽清楚內容),或許就是因為如此。

可能性3, 看法比較有出入的點在於,雷根是哪時候死的?是在舞台上開槍轟自己那時(那段蒙太奇鏡頭是象徵死前的跑馬燈,或是真實與虛擬的界線?),醫院那段是女兒的幻想;抑或是從醫院跳下那時?

就以懸疑的表現手法而言,我愛《黑天鵝》(Black Swan)更甚這部電影許多。

 

關於電影級別

已經距離要檢查身份證才能進戲院看電影(限制級)的年紀好久好久了,看電影過程完全不會去注意到電影是什麼等級。

這部電影在金馬影展時是限制級,在戲院上映時卻是輔導級。我看的是二輪戲院輔導級版本,愛德華·諾頓只有露屁屁(背部全裸站在鏡子前),還有在舞台上演出時只穿著一條內褲勃起的畫面。不知道是剪掉哪些畫面?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4 Responses

  1. Yo-祐表示:

    超深奧!

  2. dinosaurs表示:

    是呀。:)

  3. 讀者表示:

    會讓人產生困惑的地方大概在於他要跳樓那段,跳樓後居然能飛翔,在高樓間穿梭。雖然後面那段能知道他明明就是在坐計程車(因為沒付車資而被司機討錢),卻幻想成他在飛翔,但還是無法解釋跳樓怎麼銜接到坐計程車。(為了那一鏡到底的手法嗎?)

    主角去坐的士的過程中,幻想自己是飛回去。不是為了那一鏡到底的手法。導演給觀眾(自己)看的內容是故事發展再加入主角的幻想世界。

  4. dinosaurs表示:

    感謝您的解釋,我其實有點忘記自己的問題是什麼了,若有機會重看,會再把問題描述清楚一點,或用知道他在幻想的角度去看這一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