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雨不停國》1~6集 [完結]:痛失全家人的倖存者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海報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要上映前曾在公視頻道看過預告,回想起來已經忘記預告具體內容,只記得那氛圍很吸引我,很想看,但當時一忙錯過了,之後也一直無緣欣賞到。

公視有許多很棒的節目都是如此,錯過電視播出時間後,就不容易再有機會看到,這一直都是我覺得非常可惜的地方(可能也是有版權等問題需要解決)。

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公視開始會把播放過的節目,像是人生劇展的部份上傳到YouTube(參閱這篇介紹),部份戲劇也在影音平台能合法的看到,這是很令人欣喜的發展。

 

《那年,雨不停國》的主角是個女學生,她的家人與村莊因八八風災而罹難;但這部戲劇不是以過往常見的表現方式,像是主角是時代命運打不倒的生命勇者,像《阿信》(おしん, 1983~1984),也不是那種描述跌倒了要如何站起來的範例教學,這部作品多數時間都在描述主角走不出傷痛的心境與想法。

用我現在的理解與角度去看,過往的作品(二十年前)都會神化主角,像《包青天》(1993~1994)公正不阿(然後對應的陳世美忘恩負義、龐太師權貴霸道)、《阿信》逆境勇者。現代的作品反而強調「真實」與「平凡」,我們都是平凡人,遇到那些狀況都會有著常人有的反應,像《半澤直樹》(半沢直樹, 2013)這種會提倡適時「反擊」的概念,在《阿信》時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或說是價值觀)。

以「全家罹難」這樣的題材來說好了,過往的作品可能會告訴你「不要難過呀,難過沒有用」、「死去的親人也不會想看到你過得這麼遭」、「積極正向就能遇到更好的人生」、「就算有再多挫折也要勇敢面對」;可是我們是人,是有情感的,有這些反應是很正常的。

說那些話的人是不希望看到你不快樂,或許是基於關心在乎你,或許是他得跟你一起生活(同事、同學、家人等),你的不快樂影響到他們的生活了;他們說這些話是善意的、行為是值得被列為「好人」那邊的,但有個很嚴重的問題是這些話「缺少同理心」。

缺少同理心不是一種罪惡的行為,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相同的際遇,或有經歷過但自己已渡過那難關,忘了給別人同等時間去調適面對,或者是忘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你能花多少時間就調適好,不代表別人也能。

觀看一部好的作品,就是在學習擁有同理心。同理心不像是游泳技能,不是有了一次同理心那同理心就永遠存在了;同理心比較像是學習語言,理解某種狀況的人就像學習一種語言,另一種狀況又是另一種語言,這樣的學習是無止盡的。你不可能同時會是媳婦的角色、婆婆的角色、太太的角色、先生的角色、孩子的角色、父母的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間需要同理心,不同的個體之間也需要同理心。

 

觀賞時一直有種感受,這部作品不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鳴,也不容易打入流行市場。它缺少了偶像魅力(雖然有後來發展不錯的簡嫚書),在內容上沒有巨大的起伏(譬如鄉土劇的超展開與陰謀詭計),談論的情感又是比較需要些人生經歷才能體會的。

但這部作品的觸及我內心的情感卻是非常強烈的,透過演員的優異演技加成,幾乎每一集都有讓我眼眶泛紅或哭泣的哭點。作品對於較為生活困苦的勞力階層也有不少描述,是相當推薦的一部作品。

 

觀影情報

.首播日期:2010/05/15~2010/05/29(公視)

.級數:6集(每集50分鐘)

.類型:偶像劇

.影集資訊:@IMDb()、@爛蕃茄()、@臉書(8千+讚)、@官網

.影集預告:

.主要獎項:金鐘獎入圍(6)、金鐘獎得獎(2) @2010年金鐘獎

.合法免費線上觀看:@LiTV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

【第1集】八八風災、薩克斯風、管樂社、水果店、手機語音信箱;紙蓮花、黑松汽水、Super Junior、火車、寵物鼠、可樂果、《一閃一閃亮晶晶》、衝浪店

【第2集】心靈診療師;化妝品專櫃

【第3集】PTSD(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抽菸、上Facebook找人

Advertisements

【第4集】指甲美容;《靈異追追追》

【第5集】家暴;百貨、高雄客運、Nokia N73、湯圓(冬至)、私售煙火

【第6集】昏迷不醒、百合花

 

電影場景&背景:

【第1集】線道102最高點(不厭亭)[1]、四腳亭火車站、大同高中

【第2集】大里車站

【第3集】四腳亭車站

【第4集】三貂角燈塔、永和溪洲市場

【第5集】小林村

【第6集】

 

第1集

初登場角色:林雨菁、幼時林雨菁、張福海、周明晃、林健文、李秀玲、正妹三人團、老艾、陳美芳、張家鴻、小慧、阿嬤、林健雄、陳英俊、芭樂、阿珠阿姨、買水果客人甲&乙、雨菁原高中同學

 

劇情發展 & 重大事件

害怕水龍頭滴水的聲音,一遇到下雨天就趕緊戴著耳機聽歌的林雨菁正在尋找自殺的方式,在雨中騎腳踏車撞進了張福海家裡的水果店,從此福海總是默默注視著這個女孩。

福海在學校是管樂社,社團成員不足,教練總認為團員不認真,愛教不教的。

雨菁原本住在高雄山上,因風災而滅村(戲劇中說是麗美村,真實事件則是小林村);災後她寄住東北角的叔叔家(劇情是設定成大里車站附近的衝浪店,但真實拍攝的場景則是四腳亭車站),在大同高中唸書(劇情設定成東北角的學校,真實的大同高中則是在台北市中山區)。

雨菁害怕雨聲是因為害怕又有哪邊出事,喜歡薩克斯風是因為那是爸爸最常吹奏的樂器;雨菁總是撥打爸爸的手機並藉此留言給爸爸。

一日福海、明晃跟著雨菁來到海邊,從她丟出去的紙蓮花中的信件發現她的故事。

故事結束在雨菁總是夢到天崩地裂家園破滅的惡夢。

 

怎麼面對悲痛的孩子

雨菁與叔叔、嬸嬸的互動是我很有感觸的一段,因為他們知道雨菁的傷痛,對她其實蠻包容的。

雖然雨菁總是冷漠以對(叫她一起吃飯不要、上課時要她帶傘不理會),這種非親生孩子的姻親關係(繼母,或代為照顧先生哥哥的孩子)其實不容易,嬸嬸秀玲沒有任何責任是必須的,她大可不必承受這些熱臉貼冷屁股的對待;她會去負責照顧、關心、包容這個孩子,或許是因為愛著先生、或許是因為同情著這孩子的際遇。我沒有擔當過類似的角色,但認為這是不容易的。

這時要給孩子的包容真的很不容易,得付出更多又容易受挫。

但孩子的反應有錯嗎?雨菁不想一起吃飯是因為無法面對別人家裡幸福的樣子,而親情也不是那種爸爸死掉,啊,沒辦法,再找一個人來代替就好。她的反應真的也都是人之常情而已。

電影沒有加深那些衝突的,像是叔叔要接納孩子,但老婆不肯,或是嬸嬸公平的對待孩子,但親生的孩子吃醋;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情感反應。

Advertisements

我會期許如果我有遇到這樣的問題,能有足夠多的慈愛去選擇面對而非逃避,能有足夠的智慧解決這些事,但真的沒把握能做好。

 

簡嫚書的演技

多數人在當時看這部作品時應該會對簡嫚書的演技有驚艷的感受,但因為我是看過簡嫚書在《菜鳥》(2015)中的表現才來看這部的,這樣的感覺並不強烈。

會覺得以首次長片演出就能有這樣表現,的確很厲害,尤其又是一些很難詮釋的情緒感受,像是對著電話說出對父親的思念,又或者是哭戲,這些甚至是台灣許多演戲演了十幾年的女演員都還無法詮釋的情緒感受。

我會覺得她在跟爸爸對話時情感是不夠投入的,但已經很棒了。

另外覺得她學生造型的樣子,與楊丞琳頗有幾分神似;近幾年看到她就沒那種神似感,已有個人風格了。

 

第2集

初登場角色:明晃表哥

 

劇情發展 & 重大事件

雨菁蹺課跑去海邊本來要自殺,被福海救回。雨菁許三個願望,不准福海出現在她面前。

雨菁本想幫爸爸的手機辦理退租,但需要證件,她乾脆把這號碼持續留著。

福海為了達成雨菁的願望,閒聊中得知明晃的表哥是心靈診療師,而明晃的爸媽死於溺水;他們帶雨菁去見他表哥,聊到了雨菁爸爸跟奶奶在另一個世界的生活,雨菁說想見他們。

 

還不想說再見

剛面臨失去這人生議題時,我想多數人都會不希望這麼快的就與親密的人說再見,於是乎有的人可能像雨菁這樣,透過在手機語音信箱留言達成一種像是溝通效果的對話。

未來這個部份有可能慢慢會被臉書取代,臉書現在有亡者帳號,猜想臉書若沒有被取代的話,未來會有更多的作品利用臉書來作為發揮。

雨菁不停話後與父親的對話,這段描述對父親思念的對話讓人很感傷。

 

劇本不夠順暢

向來都會覺得台灣的流行文化少了對這塊土地的關懷,談論的議題都跟我們生活周遭沒有太大的關係,發現這是一部在關注八八風災罹難者家屬心情描寫的作品時,它在我心中的地位與意義已經非常的高,況且表現上又很優異。

但仍有個小小覺得可惜的感受,在對話上還不夠順暢,有些設定顯得突兀不夠順暢,像福海給雨菁的三個願望、管樂社團員間的對話。

 

第3集

初登場角色:王小玲

 

劇情發展 & 重大事件

明晃表哥告訴雨菁,爸爸跟奶奶都希望看到她持續吹奏薩克斯風,於是她加入管樂社。

雨菁媽媽小玲前往尋找雨菁,被叔叔健文擋下,認為小玲是為了錢(傷亡者補償之類的)才過來,事實上的確也是。

雨菁和福海互動變密切,福海甚至對雨菁說出「妳希不希望我以後為妳擋風遮雨?」這類暗示告白的話。

Advertisements

小玲再次前往學校找雨菁,這次被福海擋下。雨菁向嬸嬸問起媽媽的事,嬸嬸據實以告。

爵士樂社(因人數不足而改變)的團員嘲笑明晃的造型,並發現他身上隨身帶著游泳圈跟繩子;有機會閒聊雨菁這才發現明晃的過去。

小玲再次找雨菁見面,這次兩人聊起過去的事。

 

每個人都會有他無法打開的結

明晃那段會讓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他無法打開的結,有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那樣的心態。

舉個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有次打開水龍頭要洗澡時,突然蹦的一聲熱水器好像點火爆開來,熱水器與浴室之間隔著一道牆,我打開門出去看才發現,熱水器上的鐵蓋飛到遠處,天花板燒黑,當下就打電話請廠商來換了新的。

在往後半年之間,每次要打開熱水器我都會有點怕怕的(可能就那麼一兩秒鐘的時間),即使那次小爆炸我沒受到任何傷害,即使我知道至少還有一面牆保護著,即使是換了新的熱水器,即使我都是個成熟的中年男子了,我還是會怕。

我能體會那些遇到災害無法順利走出來的人,為什麼他們會害怕某些特定的關聯性狀況,這或許也是這部戲劇花了那麼多畫面在描述漏水的水滴聲的緣故。

當然我也看過有人衝浪時被鯊魚咬去雙腿,但沒多少年後又站起來繼續衝浪的人,但我覺得這多少都有些「天生」與「後天環境」的影響,或許她的心靈很堅強,或許她努力的基因比別人還多,或許她擁有堅定的信仰,或許她的家人從小就灌輸她正確面對困難的辦法。

我很崇拜這些能成功面對自己恐懼的人,但也認為很多人的確不是不想去面對,而是礙於他天生的個性、後天的環境,讓他深陷其中,而像這部描述這類情緒感受的作品,就是幫我們擁有同理心去體會他人的媒介。

 

鏡頭剪接不好

這天在看雨菁叔叔與雨菁媽媽吵架那段,突然覺得這一段的剪輯技巧不太順暢。

以前看電影,就只會針對劇情表現去感受,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在看「電影在演什麼」而已。

譬如說,兩個人在對話時,你會覺得鏡頭就是「一次」拍完,掌鏡者站在兩人中間,先拍A說一段話,轉過去再拍B說一段話,然後剪掉中間攝影鏡頭移動的畫面,類似這樣。

但後來會發現,有些從A身後去拍攝B說話、下一秒又變成是從B身後去拍攝A說話這樣的畫面時,你就能想在攝影機移動的同時(不可能是兩台攝影機在拍攝,因為會拍到對方的攝影機),演員在演戲時情緒是被迫中斷的,意思是,A罵完B,B要回話可能是5分鐘後(等攝影機移好位置);甚至,A跟B兩人是分開拍攝的,先拍A這角色所有的台詞,再拍B這角色所有的台詞。

其實只要參與過幾次攝影工作,應該就能知道拍攝過程,從「影片上看到的畫面」來做推理,則大概是我猜想的那樣。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沒天份了,居然在寫了至少六百部電影心得後,才看得出來哪些作品的某個技巧不好;而看別人寫的影評,總是很容易說出某部作品剪輯技巧優異(然後我居然沒發現)這樣的話。

只透過觀賞電影來學習,似乎比較容易發現電影在製作上的破綻,而製作優異的反而不容易察覺,因為那會讓觀眾很融入電影;還得再多累積一些經驗,看看未來觀賞電影的功力能不能再提昇。

 

第4集

初登場角色:劉正發

 

劇情發展 & 重大事件

寵物鼠「弟弟」死了,雨菁帶著堂弟芭樂去埋葬牠。

小玲為了救差點被車撞的雨菁而腳受傷,雨菁幫媽媽買了回程的車票。回家時也帶了隻新的寵物鼠回家,芭樂幫其取名為「老三」。

報社記者想來採訪雨菁,沒遇上,福海接受訪問時透露出雨菁有PTSD,學校的人看到報導後都給予雨菁同情,這反而讓她與福海大吵。

雨菁成績退步,叔叔不讓雨菁參加社團,教練特地做家庭訪問溝通;同時發現雨菁失蹤。

雨菁跑去找媽媽,騙說有跟叔叔說過,正好遇到媽媽在跟客戶還有店舖老闆娘吵架,媽媽帶她回家,媽媽的男友在家裡打牌。

 

細膩的生活細節

可以發現編劇用心在呈現多元、細膩的生活細節,像是報紙雖然想報導受災者正向的新聞,但很多受災者需要的並不是同情,同情反而使得他們更感到痛苦,記者要訪問雨菁那段就是在表達這個。

此外像是市場內老闆娘要漲房租,雖然戲劇內容沒有演出來,但可以想像媽媽花了一筆錢裝潢,才開張三個月,老闆娘就想收走改租他人,那對媽媽來說會是個打擊。

看這部作品時對於「甘苦人」(閩南語,辛苦為生活打拼的勞動者)的題材很有感觸,像是媽媽繳不起健保,連回家的車資都要女兒幫忙付,當觀眾站在角色的角度、心態上去思考時(像是媽媽一定會覺得自己很狼狽,居然得開口跟女兒要車錢),不免就很容易落淚。

 

兄弟情感的羈絆

叔叔打去哥哥手機門號,聽到哥哥聲音的那場戲,讓我哭得蠻慘的,當然吳朋奉的演技佔了很大的功勞,讓觀眾融入那樣的戲劇情境。

我完全能感受到他對哥哥的思念,以及那份本來一直被壓抑著的情緒,最後釋放出來後,是那樣的令人動容。

我會想起《火影忍者》(NARUTO -ナルト-, 1999~2015)中鳴人對於救回佐助的執著,當時覺得被這種提了將近一百次的羈絆感到厭煩;這是我那段時間最喜歡的漫畫,而這個被無限次強調的羈絆是我最討厭的一點。

兩相比較下,我開始懂得《火影忍者》為什麼要去提這種羈絆,鳴人是個孤兒(這第一集就有提到所以不算破哏),佐助就相當於是他的兄弟。這種情感是許多人們最在意的情感之一,也難怪漫畫要如此強調;差別只是在於《火影》的表現方式我不喜歡,而《雨》的表現手法觸發了我對於兄弟情感的重視。

 

被觸發的母愛

我想媽媽當初絕對是單純為了錢才來找雨菁的,只是在接觸的過程中,她的母愛慢慢被喚起了,像是聊天聊到雨菁還小時的點滴、情急下為了救女兒而做出保護的行為等等。

 

衝突太密集

覺得《雨》的劇本已經寫得很棒了,但在細節處還是有部份稍嫌可惜的地方。像是衝突太密集又太巧合,雨菁去找媽媽時就正好遇到她跟兩組人吵架。

不是說劇情不能這樣發展,而是放緩一點,讓觀眾有時間接收會更好;不過不知道是不是製作上有集數的限制,在議題的表現上都有些點到為止。

 

第5集

劇情發展 & 重大事件

媽媽帶雨菁去吃飯、逛街,買了兩條薩克斯風背帶送她;晚上媽媽男友為了跟她要錢而暴力相向,目睹這一幕的雨菁決定帶媽媽搬出去住。

雨菁要福海陪她回家鄉看一下,福海這時才發現自己根本無法體會雨菁會有多難度,自以為是的想拯救她。雨菁送他兩條背帶,要他送給喜歡的人(試探之意吧),福海回送給雨菁。

雨菁想告訴叔叔嬸嬸她的決定,發現叔叔嬸嬸對她實在是太好了,遲遲找不到說出口的機會。

 

需要讓孩子保護的父母

有些家長不但沒有做到自己應盡的職責,反過來還得讓孩子去照顧他們,通常是因為酗酒造成,以最近看過的電影來舉例則是《天聲男孩》(Boychoir, 2014)。但像是雨菁媽媽這樣的例子也很常見,無法離開施暴的環境(可從影片中看見,通常男方會常抵損女方的能力與人格),連自己的生活都照顧不好,只好讓求學中的孩子去尋找辦法(像是打工等)來養活媽媽或分擔家計。

 

雨菁心態上的轉變

這集在表現雨菁「心態上的轉變」的手法還蠻不錯的,從拒絕同桌一起吃飯,到願意出來吃個湯圓,甚至主動幫忙拿碗筷;這部作品需要用心去觀察,才能看見作品表現在各細節處的東西。最主要的表現手法還是不帶以評論批判,呈現出倖存者的心態,尤其這角色又帶有相當沈重的內疚感、呈現出一個失去所有親人的人,是怎樣渴望從母親那邊得到親情。

 

第6集

劇情發展 & 重大事件

雨菁告訴叔叔嬸嬸自己「要」搬去台北跟媽媽一起住,叔叔雖然氣憤但也無可奈何,由嬸嬸與芭樂陪她去火車站等媽媽來接。

福海也前來送行,雨菁留了封信給他,得等她上車後才能看。

媽媽到站後卻礙於自己可能會是女兒的負擔而不敢下車,雨菁等到深夜後負氣離開。

雨菁來到海邊,負氣丟出福海回送她的背帶,福海跑下去撿,撞到頭後昏迷不醒。

雨菁收到媽媽寄來的信,告知她無法赴約的原因。

雨菁決定到醫院吹奏兩人最愛的那首曲子,社員們也都跑來幫忙一起演奏,喚醒了福海。

叔叔把所有水龍頭的橡皮圈都換過。福海帶雨菁到秘密基地,看著滿片的百合花,並告訴她死去的人其實會一直存在活著的人身邊。

 

總算學會愛的媽媽

我認為愛有種特質「犧牲自己」與「讓對方過得更好」,當然這個不能自己說了算。

當媽媽坐火車到站時,她突然驚覺自己真的無法帶給雨菁更好的生活,說不定更糟糕的狀況會像她男友說的那般,兩人一起下海賣淫。

這種情感是很矛盾的,當你不愛的時候,你甚至只想從對方身上弄到錢;但當你開始愛上對方(自己的女兒)後,反而得把她推得遠遠的。

媽媽坐火車極力壓住手機鈴聲的那幕讓我哭慘了,我想她不只想壓住手機鈴聲減少其他乘客的異樣眼光,她更想壓抑住的是不去見女兒的那份思念吧。

 

如何走出傷痛?

如何走出傷痛是個大難題,與其說《雨》是描述如何走出傷痛,它更像是在描寫傷痛的心境,但最後還是往釋懷的出口前進了。

從影片中看來,原本害怕雨聲的雨菁,為了喚醒福海時,居然站在大雨中演奏;我想,當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身邊重要的人的時候,就能面對自己害怕的東西。為了保護孩子,很多母親可能連面對猛獸都不退卻。

「愛」也是面對恐懼的最佳藥方,雨菁有了媽媽的愛,有了叔叔嬸嬸的愛,有了福海的愛,我想她一定能走出哀傷的情緒,找出人生中其他具有意義的生活目標。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我很喜歡戲中的這個說法:人死後都會變成十的二十五次方的氮原子,進到空氣中,所以我們的生活,隨時都和過去的人在一起。

 

演員介紹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簡嫚書 飾演 林雨菁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張書豪 飾演 張福海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柯淑勤 飾演 雨菁媽媽 王小玲(中間)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張捷 飾演 周明晃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吳建豪 飾演 阿晃表哥

 

電影場景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附註1:片頭林雨菁閉眼騎車的地方在金瓜石附近的山路,另一幕地點更明顯是不厭亭。

線道102號,是一條基隆通到福隆的路,會經過九份、金瓜石等地,最高點處有個涼亭「不厭亭」,這裡是非常多汽車廣告商很愛來這取景拍攝的地點,我看過的大概就有10部。

以前記得有看過一份資料稱這裡為「不悔坪」,不過目前線上找不到相關資訊。

雨菁騎車往下溜時是金瓜石十三層遺址那附近的陰陽海。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張福海家的實際場景則是在貢寮老街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這一幕我不確定,但背後橋上有遮雨棚,是四腳亭的瑞慶橋嗎?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這兩幕讓我有95%的把握,認為這是四腳亭車站。

前面幾集都有避免拍到車站名稱,直到媽媽救差點被車撞的雨菁那幕,有家便利商店,讓我幾乎99%肯定那一定是四腳亭車站。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前幾集就算出現站牌名,也是用模糊背景的淺焦。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到了第六集,先是電車語音提到「四腳亭站到了」,後面幾幕乾脆不遮掩車站名稱,像這幕就明顯能看出站名是四腳亭。

前面幾集之所以不提到,應該是把叔叔家設定在東北角,當時車上的廣播就是「大里站快到了」,而四腳亭站在瑞芳站跟暖暖站之間,應該不算東北角。

第六集沒避免掉,不知道是不是當時拍攝的素材不夠,以至於之後剪接無法避免掉那幾幕有提到車站名稱的?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福海拿雨傘給雨菁,場景應該是外澳車站。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三貂角燈塔,三貂角也是台灣本島最東邊,環島時有來找過這些點。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媽媽工作的市場我不太確定,但有幕門牌上有寫是永和區,應該是永和溪洲市場。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

今年因為工作的關係有路過小林村一趟(去拍那瑪夏區民生國小),僅從開車路過我其實無法辨識出哪一段路是當初新聞中的畫面(也是上圖中的畫面)。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劇照

可能是搜尋的不夠仔細,沒能在網路上找到高雄客運「埔頭」是在哪。

 

附註:場景介紹的部份皆翻拍自 LiTV,僅實質討論劇中拍攝場景的才會列出。

 

戲劇週邊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海報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戲劇海報

戲劇海報

 

觀賞平台

LiTV

 

關於文章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心得速記 TV series, 那年,雨不停國 / Year Of The Rain, 心得速記

心得速記

 

【影集資訊】

影集名稱:那年,雨不停國

其他名稱:Year Of The Rain(英文)

片頭曲:《雨沒停過》蛋堡

片尾曲:(千風之歌)洪天祥

編劇統籌:夏康真/協力編劇:巫知諭李懿芳趙荃

導演:陳慧翎

演員:

簡嫚書 …… 林雨菁
黃鈺晅 …… 林雨菁(幼年)
張書豪 …… 張福海
張捷  …… 周明晃

王滿嬌 …… 阿嬤(菁嬤)
黃連煜 …… 林健雄(菁爸)
柯淑勤 …… 王小玲(菁媽)
游安順 …… 劉正發(菁媽男友)

吳朋奉 …… 林健文(菁叔)
謝瓊煖 …… 李秀玲(菁嬸)
陳咨憲 …… 芭樂(菁堂弟)

蘇炳憲 …… 老艾(教練)
林埈永 …… 陳英俊(管樂社社長)
蘇笠汶 …… 安琪(正妹三人團)
范意翔 …… 涵涵(正妹三人團)
高靖榕 …… 小雅(正妹三人團)
黃鵬誠 …… 胖團員
陳謙文 …… 高團員
徐偉翔 …… 瘦團員
黃仲平 …… 矮團員
趙路得 …… 女團員

劉瑞琪 …… 陳美芳(海媽)
丁強  …… 張家鴻(海爸)
張沛婕 …… 小慧(海姊)
周仲妤 …… 買水果客人甲
周毅錦 …… 買水果客人乙

吳建豪 …… 阿晃表哥
陳思蓉 …… 阿珠阿姨
蔡沛璇 …… 小學老師
劉又榕 …… 新聞主播
蔡雨婷 …… 漂流木大學生
陳柏翔 …… 招生活動小丑
吳芮甄 …… 雨菁原高中同學
陳明潔 …… 雨菁原高中同學

 

劇情大綱

17歲的阿海住在多雨的東北角海岸,對一般人來說,如果住到這個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下雨的地方,心情肯定很難天天陽光,但是對阿海來說,快樂很簡單,只要吹起他最愛的薩克斯風,什麼事都可以拋到腦後。直到那天午後大雨,謎樣的女孩菁菁騎車撞進他家水果攤。

阿海從來沒看過這樣的人,撞進別人家沒說半句話就算了,摔車跌得慘兮兮卻也不見她呻吟或檢查傷口,只是坐在地上死命地翻著包包,那慌亂與絕望就像氣喘發作的病人搜尋噴劑一樣,是什麼東西這麼重要,非得現在找不可?謎底揭曉,是耳機。女孩掏出了耳機戴上,摔車的狼狽和傾盆大雨彷彿都不存在了,她進入了自己的世界。

後來阿海才知道,她就是這學期新來的轉學生菁菁。這裡天天下雨,菁菁出門卻從不帶傘,反倒是一定要戴上耳機,好像很怕聽見雨的聲音。

一次偶然的機會,阿海意外發現菁菁居然也會吹薩克斯,她的樂聲裡有著他從來沒聽過的東西,如此難懂,卻又讓人如此難忘。然而,當他進一步邀約菁菁加入管樂社,卻換來了菁菁的倉皇逃跑。

這女孩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阿海不自覺地開始跟蹤菁菁,一步步地踏入他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人生裡……。

 

主要得獎紀錄

2010年 第45屆金鐘獎(完整名單)

得獎,戲劇節目導播(演)獎:陳慧翎

得獎,行銷廣告獎(頻道廣告類)

入圍,戲劇節目獎

入圍,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簡嫚書

入圍,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獎:柯淑勤

入圍,戲劇節目編劇獎:夏康真、巫知諭、趙荃、李懿芳

 

版面說明 | 核心價值 | 引用說明

Advertisements
部落格作者:闕小豪 作者:闕小豪

近期公告:部落格剛完成架站,版面還有許多需要調整之處,若有發現任何錯誤也歡迎告知。

Advertisemen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