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心》教會我們的7件事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海報

12 Years a Slave(美國.英國) / 自由之心(台) / 被奪走的12年(港) / 为奴十二年(網)

這部電影是第86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原以為這跟電影的黑奴題材有關(被影評誤導),而不抱持著太大期待,

但電影播沒多久,就覺得它能得到最佳影片,絕對不是單純因為題材,而是整部電影的表現,

畫面清晰細膩,頗有美感、演員演技個個都很精湛、背景音樂(非歌唱)很能引導觀眾進入氣氛、歌唱的歌曲也很貼切,幾乎可以說是部完美的作品。

電影才看3分之1,就已經覺得單純電影製作而言,我會給予該年度「Top 1」的等級,我最近看的100部電影應該沒有給到「Top 3」內的評價,包括上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亞果出任務》

這部電影只有2小時14分,但我在觀賞電影時卻有種片長3個小時的感受,最有可能的原因應該是這部電影的表現手法,

這不是一部能輕鬆觀賞的電影,但用「沈重」來形容我的感受又好像不是那麼貼切,

電影有許多畫面可能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像是鞭打、绞刑等,害怕這類畫面的觀眾進戲院前可能要有心裡準備。

 

.電影資訊:@開眼@IMDb(8.3)、@爛蕃茄(97%)

.電影預告:中文預告

.粉絲專頁:12 Years a Slave(臉書)

.隱藏劇情:跑字幕前有交待故事後續發展,跑字幕後無。

.主要獎項:奧斯卡入圍(9)、奧斯卡得獎(3) @2014年奧斯卡

.笑點: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黑奴、奴隸制度、鞭打、绞刑、奴隸買賣

 

看電影前就有聽朋友說這導演的風格,會有些畫面讓人覺得不舒服,看完電影後就能理解這件事。

索羅門諾薩普本來是有家室的自由黑人,但被設計綁架當成「奴隸」賣掉,

一醒來就發現自己被鐵鍊鎖著,索羅門說自己是「自由人」,但奴隸商人用木板打他要他承認他是奴隸,

打到木版都斷裂了再換皮鞭打,電影開始沒多久就是如此震撼的畫面,

導演在鞭打時間的安排上也很刻意,並不是「演出來」然後就帶過(是可以這樣表現),

而是讓觀眾在這鞭打的時間,有時間去「思考」,觀眾其實看不到索羅門被鞭打的「背」,

等到下一幕,再用「換上乾淨的衣服」來讓觀眾看出他被鞭打的有多慘。

 

第二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則是索羅門有次跟監工頂嘴,監工挾私報復找來友人想用繩子把索羅門吊死,

雖然適時被另一監工制止他們繼續行刑,但索羅門就這樣被吊著,直到那制止的監工找主人回來後才放他下來,

這段時間觀眾就這樣看著索羅門被吊著,勉強用腳尖在那撐著不讓自己窒息,背後其他奴隸都沒人敢去救他,

這個鏡頭很久很久,應該能算是所謂的「長鏡頭」,我想大多數觀眾這時都在想,為什麼這幕畫面還不結束?

就這樣看著索羅門被吊著,從日正當午吊到黃昏,為什麼要吊這麼久?

我想導演是強迫讓觀眾去體驗索羅門所代表的「奴隸」的遭遇,強迫觀眾去思索這樣的行為是不是正確的?

寫心得的當下能跳脫出電影情節看到其他的點,這時會覺得,導演用長鏡頭表現演員的演技,這一鏡到底的掙扎不是那麼容易演的。

後來還會看到兩名黑人被活活吊死的情節,也是令人怵目驚心。

 

第三個事件則是派西被鞭打時,一樣只讓觀眾看到沒有被鞭打的那面,透過演員的表情與聲音,搭配上一點點濺血的畫面,

讓觀眾去體驗到那會讓人坐立不安、揪心的感受。

即使前面已經看了兩次殘忍的情節,第三次依然是種煎熬。

我想大多數觀眾在觀賞電影時,能很明顯感受到「奴隸」的「不自由」是一件多麼悲慘的事。

 

談完導演的風格,來說說這部電影想表達(或紀錄下)的議題其實頗多的,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改編自索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自身經驗的著作《Twelve Years a Slave》,

我想,一個本來是自由的人,突然變成奴隸,他的遭遇一定有很多讓他有感觸的經驗,電影表現出來的也很多。

這些讓人有感觸的點有些零散,但很多時候人生就是這樣,體驗過方能了解,

《自由之心》教會我們的幾件事: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別奢望別人有同理心

電影中有段畫面是奴隸市場買賣的情節,所有奴隸(幾乎都是黑人)不論男女老少,都得全身脫光光站著,

奴隸商人則是努力向買主推銷他們的奴隸身體強壯,買回去之後能幫忙工作,

這時有位母親與她的兩個孩子,母親被買走了,但孩子商人想賣給另一位買主,

這位母親就被強迫與孩子分離,那哭聲之悽慘、哀號之悲痛,

真的會讓觀眾想問問,買主怎麼買得下手呀!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即使處在地獄,也要想辦法讓自己保有希望

那位媽媽被買回去之後就是一直哭一直哭,無時無刻就是一直哭,

索羅門跑去勸她不要哭了,她反而認為索羅門不體諒她跟孩子分離的痛苦,

索羅門說自己也是有孩子的,但是即使身處這麼糟糕的環境,還是該努力保有希望。

媽媽還是一直哭,最後主人受不了把她送回奴隸商人那邊去了,她後悔莫及的大叫請主人不要送走她,可以得知她未來的命運只會更悲慘。

或許我們不會遇到電影中那樣悲慘的際遇,但遇到困境倒是頗有可能,

遇到困境時,有人會放棄、自憐,也有人會面對、保持希望,當然顧著自憐的那個人是把狀況變得更糟糕的。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才能會引來賞識,更會引來嫉妒

正因為索羅門有才能,利用小河來搬運木頭減省工時,又會拉小提琴所以有機會賺外快,所以第一任主人福特很賞識他,

但也正因為老闆賞識他,所以監工很不是滋味,處處找他麻煩。

這是很基本的人性,從唸書到工作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至於要如何拿捏,就是經驗累積嘍。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永遠別小看女人的嫉妒心

劇中有個倒楣透頂的角色,女黑奴派西,只因為第二任主人艾普喜歡她,就被艾普太太處處針鋒相對,

用酒瓶往她臉上丟去、用刀子劃她的臉、不給她肥皂洗澡、用言語激丈夫去鞭打她。

若是旁觀者(像我們這些觀眾)都知道錯不在派西身上,都知道女人不該為難女人,

可是當這種事情發生時,就永遠都像電影演的那樣,被傷害的永遠是女人。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這世界總有人會把所有過錯怪罪在別人身上

艾普總是說自己行為正直,所以他是屬於主人的那一類。

他總把過錯怪罪到別人身上,甚至棉花田受蟲害也是因為那些奴隸們是會帶來厄運的傢伙,

永遠別忘記,這世界總有人會把所有過錯怪罪在別人身上。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會為了錢傷害他人的人,也會為錢背叛人

索羅門後來遇到一位監工安士比,說自己不忍心去做那些打奴隸的事,所以只好用酒精麻醉自己,

但因為缺錢,所以只好繼續做這樣的工作,

索羅門以為他可以信任,於是把自己拉小提琴賺來的錢交給對方,要對方幫自己寄封信,

沒想到這個安士比跑去跟艾普告狀,差點害死索羅門。

雖然說在這個世界上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有人把錢擺在第一位,

為了賺錢傷害他人也在所不惜時,他也會為了錢而背叛他人,

每個人在心中都有一個天枰,錢會有一定的份量,那些把錢看得最重的人,不能信任。

附註:看到索羅門燒信時,眼神充滿絕望,真的令人好痛心。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如果你有帥又有錢,就可以當英雄。

這部電影幾乎接近完美,唯一比較會讓人抱怨的是,貝斯登場那段。

看電影後半段時一直在想,電影預告不是有出現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嗎?他會不會是下一任主人?

結果一直要等到電影尾聲時他才出現,我想他登場時是成功讓觀眾感到驚喜的,

布萊德彼特似乎有刻意操著別種口音在演這段,他也是這部電影的監製。

會覺得他以一種英雄般的角色登場,訴說著人不應因為膚色而區分地位,不該有奴隸制度,還真的跟電影之前的風格頗突兀的。

所以啦,如果你長得很帥(突兀登場時不會被批評)又有錢(當個有權決定事物的人物),就可以當英雄,不管在那個環境都有效。XD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回到這部電影身上,我覺得大部分電影都是勵志的,告訴你世界上人人都是好人,一部電影只會有個反派,反派最終會受到報應而死,

但是這部電影告訴你,美國並非完全都是好萊塢電影演的那般充滿公平、正義,這個奴隸制度就是件不公平的事,

這個世界上就是有人會歧視他人、傷害他人,而且這些人最後並沒有遭到報應。(抗告奴隸買賣集團因為證據不足而沒告成)

老實說,即使看到索羅門成功被朋友營救回去,一家團圓,我的心情並未因此而開朗起來,

自我分析原因的話,我會覺得電影「表面上」呈現的問題,黑奴制度是已經被廢除了,

但「實際上」這些問題隱藏著一個主要的原因:人與人之間歧視的問題並未改善,只是在法律制度上有越來越保障人人平等。

稍微舉個例子來說,台灣還是有些人用「醫療照顧需求」為名義申請看護,

卻用扣著對方護照、威脅要遣返對方等方式去脅迫這些看護幫忙工作,當成傭人在看待,

最基本的問題所在,人跟人之間的歧視還是一直存在,並非是出了戲院之後,是個太平盛世的世界。

當然奴隸制度看起來跟民主國家或現代化國家八竿子打不著,但再舉個例子,

這世界上又有多少性工作者是在「非自願」的狀況下工作的?(當然現在有越來越多是自願的,那不是這裡討論的範圍)

人蛇集團先把人騙離開原本的國家,然後扣著對方護照,強迫這些女生每日性交易數次的?

電影勾起了這個社會的很多問題,那些問題並沒有因為離開戲院而消失。

說這些有點太沈重了,還是回到電影本身的表現這個話題吧。

 

電影也不是用平鋪直述的方式,而是在片頭先丟出三小段未來劇情:割甘蔗、黑莓汁、睡覺時的挑逗,

而在故事從頭說起時,說到索羅門被綁架的過程時,又再次在兩個時間點(被鍊住、晚上的宴會)來回跳躍,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跳來跳去」且「沒有打上時間點」,卻又讓人看得懂的電影了。

 

小豪一直覺得好的電影不必所有的事情都用台詞來講,用演員演技與鏡頭來說話,

印象比較深刻的像是,索羅門第二次幫艾普太太去買東西時,店員多給了清單上沒有的東西「白紙」,

索羅門見機不可失而偷偷收下(他要寫信求救),因為前面有拍到艾普太太會買白紙,這裡只要看演員的演技,就知道這件事。

或是艾普瞧不起奴隸的態度,你看他講話時把手肘放在女奴隸頭頂上就知道。

另一處是最後索羅門回家時,發現孫子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很愧疚的跟老婆道歉。(因為老婆以為他死了,所以孫子才會用他的名字)

這部電影演員的演技都很精湛,但戲份夠多,讓我比較深刻的有:索羅門、艾普、派西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奇維托艾吉佛(Chiwetel Ejiofor)飾演索羅門諾薩普,演技是蠻精湛的,

尤其這部電影那些被毆打、被吊著的畫面又特別長,真的不是那麼容易能詮釋的。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飾演派西的露琵塔尼詠歐(Lupita Nyong’o)演技也很不錯,靠著這個角色得到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頒獎前本來呼聲最高的是《瞞天大佈局》裡的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

不過我的想法還是一樣沒有改變,小珍妮佛的演技需要靠比較不同部的電影才感受比較明顯,

而露琵塔單看這部電影就能感受的到,也是一些非常難以詮釋的演技,

被脫光衣服鞭打(還得露點這件事有點讓我意外)、得想像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緒反應,

這個真的不是隨便找來一個好萊塢演員就有辦法做到的,因為演技這些難以詮釋,這個獎給她是很合理的。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飾演艾普,也是把這個角色詮釋的很棒,很符合這角色要給觀眾的感受。

 

Movie, 12 Years a Slave(自由之心)(被奪走的12年)(為奴十二年), 電影劇照

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第一任主人福特,福特真的是個好人!

看電影時覺得他好像《新世紀福爾摩斯》裡的主角,查資料時果然是他!

 

為避免文章過長,更多電影情報請看第2頁。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